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曾國藩開始,湖南這裡便成了中國人才的根據地,無論是晚清時期的鎮壓太平天國和洋務運動,還是戊戌變法和同盟會、革命黨的成立,甚至於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在這些風口浪尖上活躍著大批的湖南人,而湘軍儼然已經成為湖南人的精神動力。

  太平天國諸王

  太平天國在洪秀全的領導下於道光三十年成立,其後,洪秀全自稱為天王,他隨後制定了六王統治的制度,封了東、西、南、北、翼五位王。這五位王分別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馮雲山是洪秀全最早的信徒,也是洪秀全的好友和最得力的助手。楊秀清和蕭朝貴都是紫荊山區以燒炭為業的貧民,是上帝會早期基本組成力量中的成員。韋昌輝是桂平縣金田村人,也是上帝會的核心成員之一。在籌划起義階段,韋昌輝出錢出力,為起義做了很大貢獻。石達開是石貴縣人,他老練達成,金田起義的時候,他召集了一支約四千人的隊伍。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是晚清時期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開始於1851年的金田起義,結束於1864年,首都天京的陷落是太平天國結束的標誌。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是洪秀全,稱號為“天王”,洪秀全建立政權定都天京,就是現在的南京。這場由農民發動的起義前後一共歷時十三年,開創了中國不少的先河,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的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等。

  太平天國起義的規模特別大,其疆域最廣闊的時候曾占有中國半壁江山,也怪不得清政府會那麼懼怕太平天國,一定要鎮壓下去,如果任其發展的話,大清的江山就真的要易主了。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主要是《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這三本書內所載的內容。而這三本書的內容來源於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太平天國對歷史最為突出的貢獻是制定了《天朝田畝制度》,這一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在當時具有相當大的先進性。

  太平天國雖然是由農民建立起來的一個新政權,但可惜的是,它的建立很快也流俗於所有的封建王朝,太平天國內為王為官者為所欲為,洪秀全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雖然有一個比較有進步意義的《天朝田畝制度》,但未能貫徹執行。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提出的一種關於生產資料和產品分配的一份文件。它所描繪的社會是農民心中最美好的理想社會,特別是土地均耕、財務公有和平均分配消費品,反映了農民渴望擺脫貧困、過上人人幸福的生活的要求。《天朝田畝制度》中所描繪的平均制度,是歷朝歷代從來都沒有過的,這也是農民戰爭史上所從來沒有的高峰。但是,這種過於理想化的制度在當時的社會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順天府科場案

  咸豐八年,順天府鄉試,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柏葰為主考官,副考官為戶部尚書朱鳳標、左都御史程庭桂。鄉試結束後順利發榜了,結果,人們在榜單上看見了一個不應該在上面出現的名字,這個人就是平常喜歡唱戲,經常登台演出的平齡。於是一夜之間,大家都在議論紛紛,一個優伶怎麼能夠榜上有名呢?這件事引起了御史孟傳金的注意,他馬上上奏彈劾。咸豐聽說這件事後大為震怒,他下令怡親王、鄭親王、吏部尚書三人去徹查這件事。

  這三人領旨後開始仔細審查這件事。他們發現,這次的鄉試確實有舞弊發生。他們發現這個平齡的試卷草稿不全,詩、文、策內錯別字甚多,而且類似情況的還不止平齡一個人,還有五十多個人也是這樣的。隨後,他們又深入調查,發現背後參與舞弊的羅鴻繹等人。羅鴻繹是這科鄉試的應試者,他通過兵部主事李鶴齡溝通同考官、翰林編修浦安,浦安又溝通柏葰的家僮靳祥。靳祥求得主人許可,用掉換試卷的手法使羅鴻繹考中。

  查到這個情況後,三位主審十分震驚,他們為防止有不為人知的事情隱瞞其中,便繼續查問下去。後來他們又查到,參加這次鄉試的還有一批十分有來歷的人,其中有兵部尚書的兒子、前吏部侍郎的同鄉、刑部侍郎的兒子以及他的幕僚等人。這些人都向副主考遞條子通關節。

  這件大案歷時一年,案情錯綜複雜,種種弊端交錯其中。案情查清後,咸豐帝下令把這些涉案的人員全部懲處,處死的處死,革職的革職,降黜的降黜,發配的發配。在這場大案中,最冤的就是主考官柏葰了,他本來罪不當死,但因為他與當朝的肅順等人有私怨,肅順便藉此機會要把他除去,肅順竭力提出要把柏葰處死,咸豐帝為了整肅朝綱便同意了處死柏葰的建議。

  第28章 文宗 咸豐(2)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實行的一種公有共享制度。聖庫即公庫、國庫,太平天國以一切財物為上帝所賜,初時又規定惟上帝得稱聖,故稱公庫為聖庫。金田起義時,因許多人都是全家參加起義的,因此做出規定:凡參加起義者都“將田產屋宇變賣,易為現金,而將一切所有繳納於公庫,全體衣食俱由公款開支,一律平均”。 以後,全軍實行這種制度。作戰中繳獲的金銀、綢帛、珍寶等,必須上交公庫,個人不得私藏,違者處以重罰,直至斬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