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⑥虞集《道園學古錄》卷四四《臨川吳先生行狀》。
⑦《元史·董文炳傳》
⑧《遼史》後附《修三史詔》。
⑨《庚中外史箋證》。
⑩王秫《王文忠公集》卷一。
《金史·元好問傳》。
《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二六《揭公神道碑》、《元史·揭侯斯傳》。
《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二六《董公神道碑》。
《宋史·道學傳序》。
第三十九章
大元王朝全面解讀元朝在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什麼成就?
元代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很多,但足以代表元代在水利工程上取得成就的,要數大運河的開鑿和對黃河的治理。
大運河本來是元代之前就有的一條南北主要漕運通道。元在前代基礎上,鑿通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三段,其中會通、通惠整體上只占全運河的十分之一多一點,但在工程上卻十分浩大,主要是由於地勢複雜。為此,運河修鑿設計者們在前代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最後設計出了梯級船閘,解決了通航的困難。如通惠河船閘的設計者郭守敬,在通惠河上設有十座船閘,這些船閘的建造,起著調整兩閘中間水位的作用,保證了大運河基本通航的條件。同時,也為後世在山嶺間開闢航道提供了經驗。
元代另一次大的水利工程建設是賈魯治河。賈魯為了治理黃河,“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複數千里,備得要害”,為他治理黃河打下了十分堅固的基礎。據記載:賈魯治河從四月二十二日開工(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當年十一月十一日完工,共計一百九十天左右,動用人力近二十萬,疏浚河道二百八十多里,堵塞大小決口一百零七處,總長達三里多。修築河堤上自曹縣下至徐州,共計七百七十里,工程之大,在我國治河史上實屬罕見。他治河用的主要方法是疏、浚、塞並用。疏、浚就是疏通故道,所謂塞,就是堵塞決口,先疏後塞,就是先把工程最大的土木先做掉,免得將來水下作業。這些工程完成後,賈魯創造了石船堤障水法,最後終於取得了治河的成果。
元朝在數學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國數學史上有宋元四大家的說法,這四人是秦九韶、李治、楊輝、朱世譽。四人中,除秦九韶為南宋末年人之外,其他三人全生活在元代。李儼、杜石然的《中國古代數學簡史》說:“宋元時期的中國數學,事實上確是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高次方程解法較歐洲的霍納方法早出八百年;多元高次方程組的消去法,要比歐洲早出近五百年;聯立一次同餘式解法,早出五百多年;高次的內插法早出近四百年。在許多數學的重要領域之內,中國數學家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元代在數學上取得的成就。
李治的《測圓海鏡》是一部系統的“天元術”著作。所謂“天元術”大致是指用已知數,通過方程式,求出未知數的方法。他的《益古演段》是初學天元術的輔助讀本。
宋世傑的《算學啟蒙》是關於乘除運算、開方、天元術等由淺入深的數學啟蒙教科書。他的《四元玉鑒》主要是關於二次以及二次以上多元方程組的解法,他在數學上的貢獻主要是發明四元術和多種高級等差級數求和方法。
楊輝著作有《詳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楊輝算法》,記錄了一些失傳的數學問題和運算方法。此外,郭守敬等編定《授時曆》時,還運用了球面三角學的新方法。從現在許多資料都可以推斷珠算在元代已經是較發達了。
元朝統治時期的中外科技交流情況如何?
元代疆域橫跨亞歐大陸,客觀上有利於中外文化的交流,當然也包括科技的交流;另一方面,元統治者也比較注重收羅各方面的人才。因此,國外的人才包括能工巧匠也來到中國。與此同時,中國的科技也源源不斷地向國外傳播。這就形成了中外文化、科技交流的盛況。
古代田園畫當時,中國和西亞、北非的伊斯蘭國家是世界兩個文明的中心,科技往來頻繁。比較重要的比如中國的火藥和煙火,在這時傳入了這些國家。這是由於這些國家與蒙古軍隊對抗,他們是從蒙古軍俘虜那裡學到這些技術的。又比如天文學知識。當時,中國的天文學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旭烈兀支持波斯科學家納昔剌丁·徒思建立了一座天文台,有不少中國的天文學家在那裡工作,將中國的天文歷算知識也帶過去,傳播開來。納昔剌丁·徒思主編的《伊利汗曆數書》就是借鑑了中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編成的。波斯另一位天文學家叫扎馬魯丁來到中國後,建造了七件“西域儀象”,這些儀器開闊了中國科學家的眼界,其中有的儀器在當時是先進的,在中國第一次出現,如地球儀,其上水占七分,陸地占三分,近似於現代地理學中地球上水與陸地的比例:70.8%29.2%。扎馬魯丁還帶來了二十幾種科技書籍,包括天文、歷算、地理、歷史、醫學、哲學、文學、相學、機械學、占金術、占卜學等。這些書對促進中外科技交流無疑是有益處的。此外,阿拉伯數字也至少在這時傳入中國。中國與伊斯蘭國家的醫學交流也在進行。如阿拉伯著名醫學家伊本·西拿在他的名著《醫典》中吸收了中國醫學的脈學。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也被譯成波斯文,針灸療法、薑茶、大黃、肉桂等藥材也傳到西亞。另一方面,回回藥和醫療方法在中國也受到了重視,上都和大都都有回回藥物院。
⑦《元史·董文炳傳》
⑧《遼史》後附《修三史詔》。
⑨《庚中外史箋證》。
⑩王秫《王文忠公集》卷一。
《金史·元好問傳》。
《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二六《揭公神道碑》、《元史·揭侯斯傳》。
《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二六《董公神道碑》。
《宋史·道學傳序》。
第三十九章
大元王朝全面解讀元朝在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什麼成就?
元代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很多,但足以代表元代在水利工程上取得成就的,要數大運河的開鑿和對黃河的治理。
大運河本來是元代之前就有的一條南北主要漕運通道。元在前代基礎上,鑿通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三段,其中會通、通惠整體上只占全運河的十分之一多一點,但在工程上卻十分浩大,主要是由於地勢複雜。為此,運河修鑿設計者們在前代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最後設計出了梯級船閘,解決了通航的困難。如通惠河船閘的設計者郭守敬,在通惠河上設有十座船閘,這些船閘的建造,起著調整兩閘中間水位的作用,保證了大運河基本通航的條件。同時,也為後世在山嶺間開闢航道提供了經驗。
元代另一次大的水利工程建設是賈魯治河。賈魯為了治理黃河,“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複數千里,備得要害”,為他治理黃河打下了十分堅固的基礎。據記載:賈魯治河從四月二十二日開工(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當年十一月十一日完工,共計一百九十天左右,動用人力近二十萬,疏浚河道二百八十多里,堵塞大小決口一百零七處,總長達三里多。修築河堤上自曹縣下至徐州,共計七百七十里,工程之大,在我國治河史上實屬罕見。他治河用的主要方法是疏、浚、塞並用。疏、浚就是疏通故道,所謂塞,就是堵塞決口,先疏後塞,就是先把工程最大的土木先做掉,免得將來水下作業。這些工程完成後,賈魯創造了石船堤障水法,最後終於取得了治河的成果。
元朝在數學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國數學史上有宋元四大家的說法,這四人是秦九韶、李治、楊輝、朱世譽。四人中,除秦九韶為南宋末年人之外,其他三人全生活在元代。李儼、杜石然的《中國古代數學簡史》說:“宋元時期的中國數學,事實上確是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高次方程解法較歐洲的霍納方法早出八百年;多元高次方程組的消去法,要比歐洲早出近五百年;聯立一次同餘式解法,早出五百多年;高次的內插法早出近四百年。在許多數學的重要領域之內,中國數學家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元代在數學上取得的成就。
李治的《測圓海鏡》是一部系統的“天元術”著作。所謂“天元術”大致是指用已知數,通過方程式,求出未知數的方法。他的《益古演段》是初學天元術的輔助讀本。
宋世傑的《算學啟蒙》是關於乘除運算、開方、天元術等由淺入深的數學啟蒙教科書。他的《四元玉鑒》主要是關於二次以及二次以上多元方程組的解法,他在數學上的貢獻主要是發明四元術和多種高級等差級數求和方法。
楊輝著作有《詳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楊輝算法》,記錄了一些失傳的數學問題和運算方法。此外,郭守敬等編定《授時曆》時,還運用了球面三角學的新方法。從現在許多資料都可以推斷珠算在元代已經是較發達了。
元朝統治時期的中外科技交流情況如何?
元代疆域橫跨亞歐大陸,客觀上有利於中外文化的交流,當然也包括科技的交流;另一方面,元統治者也比較注重收羅各方面的人才。因此,國外的人才包括能工巧匠也來到中國。與此同時,中國的科技也源源不斷地向國外傳播。這就形成了中外文化、科技交流的盛況。
古代田園畫當時,中國和西亞、北非的伊斯蘭國家是世界兩個文明的中心,科技往來頻繁。比較重要的比如中國的火藥和煙火,在這時傳入了這些國家。這是由於這些國家與蒙古軍隊對抗,他們是從蒙古軍俘虜那裡學到這些技術的。又比如天文學知識。當時,中國的天文學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旭烈兀支持波斯科學家納昔剌丁·徒思建立了一座天文台,有不少中國的天文學家在那裡工作,將中國的天文歷算知識也帶過去,傳播開來。納昔剌丁·徒思主編的《伊利汗曆數書》就是借鑑了中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編成的。波斯另一位天文學家叫扎馬魯丁來到中國後,建造了七件“西域儀象”,這些儀器開闊了中國科學家的眼界,其中有的儀器在當時是先進的,在中國第一次出現,如地球儀,其上水占七分,陸地占三分,近似於現代地理學中地球上水與陸地的比例:70.8%29.2%。扎馬魯丁還帶來了二十幾種科技書籍,包括天文、歷算、地理、歷史、醫學、哲學、文學、相學、機械學、占金術、占卜學等。這些書對促進中外科技交流無疑是有益處的。此外,阿拉伯數字也至少在這時傳入中國。中國與伊斯蘭國家的醫學交流也在進行。如阿拉伯著名醫學家伊本·西拿在他的名著《醫典》中吸收了中國醫學的脈學。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也被譯成波斯文,針灸療法、薑茶、大黃、肉桂等藥材也傳到西亞。另一方面,回回藥和醫療方法在中國也受到了重視,上都和大都都有回回藥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