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建安十四年(209) 江陵之戰,周瑜在江陵擊退曹仁,攻占江陵。
建安十六年(211)秋 潼關之戰,許褚多次解救曹操;馬超痛失取勝機會,被曹操擊敗,逃奔涼州。
建安十九年(214) 江州之戰,張飛俘虜劉璋大將嚴顏,待若上賓,順利清除前進障礙。
建安二十年(215)秋 合肥之戰,張遼以七千人馬,成功擊退孫權十萬大軍,還幾乎俘獲孫權。
建安二十年(215) 三郡之戰,呂蒙巧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建安二十年(215)冬 宕渠之戰,張飛大破曹魏大將張郃。
建安二十四年(219)夏 漢中北山之戰,趙雲採用空營計,成功抵禦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219)秋 樊城之戰,關羽圍攻曹魏軍事重鎮樊城、襄陽,水淹七軍,斬殺龐德,俘虜大將于禁。
建安二十四年(219)冬 荊州之戰,呂蒙在當陽襲殺關羽,攻占荊州。
黃武元年(222)夏 猇亭之戰,陸遜以弱勝強,大破劉備。
黃武二年(223)春 江陵之戰,朱然以五千人馬,勝利擊退十倍以上曹軍的圍攻,威震敵國。
建興三年(225)夏 南中之戰,諸葛亮五月渡瀘,當年平定南中。
建興五年(227)春 諸葛亮統兵北伐,進駐漢中。
建興六年(228)春 祁山之戰,諸葛亮首次出兵祁山,街亭失利,全軍撤退。
建興六年(228)冬 陳倉之戰,諸葛亮圍攻魏將郝昭於陳倉,不克,全軍撤退。
黃武七年(228)秋 石亭之戰,陸遜以六萬人馬對抗十萬曹軍,大破曹休。
建興九年(231)春 祁山之戰,諸葛亮第二次出兵祁山,以木牛運輸,糧盡撤軍時,設伏射殺曹魏大將張郃。
建興十二年(234)春 五丈原之戰,諸葛亮從褒斜道出兵,以流馬運輸,司馬懿固守不戰,諸葛亮分兵屯田,準備就地長期抗戰,秋天病死在五丈原。
景初二年(238)秋 遼東之戰,司馬懿長途奔襲四千里,攻滅遼東割據者公孫淵。
嘉平三年(251)夏 淮南之戰,司馬懿擒殺舉兵對抗的揚州戰區指揮官王凌。
甘露元年(256)秋 段谷之戰,鄧艾擊敗蜀漢主將姜維,扭轉隴西戰場的不利態勢。
景元四年(263)冬 伐蜀之戰,鄧艾以兩萬兵馬,翻越摩天嶺,從小路奇襲成都,攻滅蜀漢政權。
鳳凰元年(272)冬 西陵之戰,陸抗以三萬人馬,成功擊退西晉八萬大軍。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漢書》,班固撰。
《後漢書》,范曄撰。
《續漢志》,司馬彪撰。
《三國志》,陳壽撰。
《資治通鑑》,司馬光等撰。
《水經注》,酈道元撰。
《繆鉞全集》,繆鉞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華陽國志校注》,劉琳著,巴蜀書社,1984年。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1982年。
《荊州城南垣東端發掘報告》,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荊州區博物館(陳躍鈞、張世松執筆),《考古學報》2001年第4期。
《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發掘簡報》,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馬鞍山市文化局(丁邦鈞執筆),《文物》1986年第3期。
《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述論》,方北辰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三國志註譯》,方北辰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三國志全本今譯註》,方北辰著,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三國志札記》系列,方北辰著,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諸葛亮與三國文化》叢書系列。
《劉備——“常敗”的英雄》,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孫權——半生明主》,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曹丕——文豪天子》,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袁紹——庶出的盟主》,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呂布——無敵的失敗者》,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司馬懿——誰結束了三國?》,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附錄三 受眾互動摘要
2013年7月20日開始,本節目第一部分“吳國名將篇”十三集,在暑假期間播出,下面是與部分受眾互動內容的摘要。
一、 2013年7月26日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曾靈採訪(部分)
1. 您覺得自己講三國最大的特點是?
如果說有特點,特點有四:第一條,我講的內容,都屬於我的專業領域;其中的精華部分,是我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總之,我講的,就是我專業研究的,生產方式完全屬於自產自銷,不是搞轉手買賣。比如陸遜的第三集,就是我二十年前博士論文的重要部分。第二條,我的根據,都只採用史書上確鑿可信的資料,凡是小說的虛構、戲劇的誇張之類,全部不用。總之,生產原料完全屬於真材實料,不是真假不分。第三條,我的重點,放在探索真相、揭示玄機、探索人性上。為此,除了書本上的證據,我還特別重視對歷史遺蹟現場的仔細勘查,對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這在周瑜、朱然、陸遜各集中,都有充分的體現。第四條,講述的方式,力求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既有學術性,也有趣味性。唱念做打,只要合適都可以用上。在每一集的末尾,設置雅俗共賞的點評,用心也在這裡。
建安十六年(211)秋 潼關之戰,許褚多次解救曹操;馬超痛失取勝機會,被曹操擊敗,逃奔涼州。
建安十九年(214) 江州之戰,張飛俘虜劉璋大將嚴顏,待若上賓,順利清除前進障礙。
建安二十年(215)秋 合肥之戰,張遼以七千人馬,成功擊退孫權十萬大軍,還幾乎俘獲孫權。
建安二十年(215) 三郡之戰,呂蒙巧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建安二十年(215)冬 宕渠之戰,張飛大破曹魏大將張郃。
建安二十四年(219)夏 漢中北山之戰,趙雲採用空營計,成功抵禦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219)秋 樊城之戰,關羽圍攻曹魏軍事重鎮樊城、襄陽,水淹七軍,斬殺龐德,俘虜大將于禁。
建安二十四年(219)冬 荊州之戰,呂蒙在當陽襲殺關羽,攻占荊州。
黃武元年(222)夏 猇亭之戰,陸遜以弱勝強,大破劉備。
黃武二年(223)春 江陵之戰,朱然以五千人馬,勝利擊退十倍以上曹軍的圍攻,威震敵國。
建興三年(225)夏 南中之戰,諸葛亮五月渡瀘,當年平定南中。
建興五年(227)春 諸葛亮統兵北伐,進駐漢中。
建興六年(228)春 祁山之戰,諸葛亮首次出兵祁山,街亭失利,全軍撤退。
建興六年(228)冬 陳倉之戰,諸葛亮圍攻魏將郝昭於陳倉,不克,全軍撤退。
黃武七年(228)秋 石亭之戰,陸遜以六萬人馬對抗十萬曹軍,大破曹休。
建興九年(231)春 祁山之戰,諸葛亮第二次出兵祁山,以木牛運輸,糧盡撤軍時,設伏射殺曹魏大將張郃。
建興十二年(234)春 五丈原之戰,諸葛亮從褒斜道出兵,以流馬運輸,司馬懿固守不戰,諸葛亮分兵屯田,準備就地長期抗戰,秋天病死在五丈原。
景初二年(238)秋 遼東之戰,司馬懿長途奔襲四千里,攻滅遼東割據者公孫淵。
嘉平三年(251)夏 淮南之戰,司馬懿擒殺舉兵對抗的揚州戰區指揮官王凌。
甘露元年(256)秋 段谷之戰,鄧艾擊敗蜀漢主將姜維,扭轉隴西戰場的不利態勢。
景元四年(263)冬 伐蜀之戰,鄧艾以兩萬兵馬,翻越摩天嶺,從小路奇襲成都,攻滅蜀漢政權。
鳳凰元年(272)冬 西陵之戰,陸抗以三萬人馬,成功擊退西晉八萬大軍。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漢書》,班固撰。
《後漢書》,范曄撰。
《續漢志》,司馬彪撰。
《三國志》,陳壽撰。
《資治通鑑》,司馬光等撰。
《水經注》,酈道元撰。
《繆鉞全集》,繆鉞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華陽國志校注》,劉琳著,巴蜀書社,1984年。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1982年。
《荊州城南垣東端發掘報告》,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荊州區博物館(陳躍鈞、張世松執筆),《考古學報》2001年第4期。
《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發掘簡報》,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馬鞍山市文化局(丁邦鈞執筆),《文物》1986年第3期。
《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述論》,方北辰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三國志註譯》,方北辰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三國志全本今譯註》,方北辰著,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三國志札記》系列,方北辰著,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諸葛亮與三國文化》叢書系列。
《劉備——“常敗”的英雄》,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孫權——半生明主》,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曹丕——文豪天子》,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袁紹——庶出的盟主》,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呂布——無敵的失敗者》,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司馬懿——誰結束了三國?》,方北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增訂本,2013年。
附錄三 受眾互動摘要
2013年7月20日開始,本節目第一部分“吳國名將篇”十三集,在暑假期間播出,下面是與部分受眾互動內容的摘要。
一、 2013年7月26日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曾靈採訪(部分)
1. 您覺得自己講三國最大的特點是?
如果說有特點,特點有四:第一條,我講的內容,都屬於我的專業領域;其中的精華部分,是我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總之,我講的,就是我專業研究的,生產方式完全屬於自產自銷,不是搞轉手買賣。比如陸遜的第三集,就是我二十年前博士論文的重要部分。第二條,我的根據,都只採用史書上確鑿可信的資料,凡是小說的虛構、戲劇的誇張之類,全部不用。總之,生產原料完全屬於真材實料,不是真假不分。第三條,我的重點,放在探索真相、揭示玄機、探索人性上。為此,除了書本上的證據,我還特別重視對歷史遺蹟現場的仔細勘查,對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這在周瑜、朱然、陸遜各集中,都有充分的體現。第四條,講述的方式,力求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既有學術性,也有趣味性。唱念做打,只要合適都可以用上。在每一集的末尾,設置雅俗共賞的點評,用心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