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莊歿五十一年(前235):秦相呂不韋死。遺編《呂氏春秋》大量抄引魏牟版《莊子》初始本。
莊歿五十三年(前233):韓人韓非死。遺著《韓非子》大量抄引魏牟版《莊子》初始本。
莊歿五十六年(前230):秦王嬴政滅韓。
莊歿五十八年(前228):秦王嬴政滅趙。
莊歿六十一年(前225):秦王嬴政滅魏。
莊歿六十三年(前223):秦王嬴政滅楚。
莊歿六十四年(前222):秦王嬴政滅燕。
莊歿六十五年(前221):秦王嬴政滅齊。統一天下,不滅衛國。把秦昭王僭稱“西帝”之後僅行秦國的秦歷頒行天下,十月為歲首,九月為歲末。僭稱“皇帝”,實現商鞅變法的終極目標:由王而帝。
莊歿六十七年(前219):秦始皇首次東巡天下,特至彭城,命令上千役夫潛入泗水,尋找齊威王二十二年(前336)運齊途中沉沒的周鼎,未能找到。
莊歿七十三年(前213):秦始皇採納大儒荀況弟子李斯獻策,焚燒了痛斥秦人無信無義、斬首計功的六國史、百家書。戰國史事湮滅,各國紀年淆亂。
莊歿七十六年(前210):秦始皇再次東巡天下,猝死於趙武靈王的沙丘行宮。秦二世胡亥弒兄篡位。
莊歿七十七年(前209):秦二世胡亥廢黜衛君角,貶為庶民。百年前(前310)衛嗣侯遵循泰道,貶號稱君。經衛嗣君、衛懷君、衛元君、衛君角四世,衛民免於戰禍百年,衛國成為亡國最晚的周封諸侯。
楚人陳勝、吳廣率領九百刑徒,在楚地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而起。楚將項梁、項羽把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立為“楚懷王”,喚醒楚人恥辱記憶。天下反秦。
莊歿七十九年(前207):楚人劉邦攻破咸陽,秦帝國十四年(前220-前207)而亡。楚地民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應驗。
莊歿一百五十二年(前134):劉邦重孫漢武帝劉徹採納大儒董仲舒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初重出的先秦百家著作,非亡即殘,百不存一。
莊歿一百六十四年(前122):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2)死。遺編《莊子》大全本,包括內篇七(莊子親撰),外篇二十八(弟子後學所撰),雜篇十四(後學所撰),解說三(劉安所撰)。總計五十二篇,十餘萬言。新增二十三篇(新外篇六、雜篇十四、解說三),四萬餘言。
莊歿一百八十二年(前104):漢武帝廢除通行天下一百十六年(前220-前104)的秦歷,恢復夏曆,一月為歲首,十二月為歲末。沿用至今。
莊歿五百九十八年(312):西晉儒生郭象(252-312)死。遺著郭象版《莊子》刪改本,包括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九篇為魏牟版、劉安版外篇),總計三十三篇,六萬餘言。刪除劉安版《莊子》十九篇(外篇四,雜篇十二,解說三),四萬餘言。最後篡改三十三篇原文,並用郭義反注莊義。莊書面目全非,莊義全面反轉。
唐宋以後,魏牟版、劉安版《莊子》亡佚,郭象版《莊子》獨存,偽莊學黥劓天下。
莊歿兩千一百九十七年(1911):辛亥革命終結以王僭帝的悖道政體,中華否極泰來。
莊歿兩千三百年:張遠山完成《莊子奧義》、《莊子復原本註譯》、《莊子傳》,莊學重出江湖。
後記 知人論世,鑑往知來
莊子生平史料,僅有二十餘條,為之立傳極其困難。如果強湊篇幅,只能寫成評傳,簡述莊子生平,詳析莊子思想,這樣既與《莊子奧義》、《莊子復原本註譯》重複過多,又在莊子思想內部繼續打轉,而我希望展示莊子思想得以產生的特殊外部環境,於是反覆權衡之後,決定寫成《莊子傳》暨《戰國紀》。
戰國兩百餘年,貫穿著纏繞糾結、難解難分的兩條主線。一是天下諸侯的戰場決勝,結果是野蠻的秦國戰勝了文明的中原,決定了此後兩千年的中國政治走向。一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博弈,結果是周秦的否術遮蔽了夏商的泰道,決定了此後兩千年的中國思想走向。
後人慾知野蠻如何戰勝文明,否術如何遮蔽泰道,困難之大,甚於登天,因為秦始皇焚燒了六國史書,漢武帝罷黜了諸子百家。
商鞅變法以後,六世秦君憑藉野蠻殘忍的斬首計功,厚顏無恥的無信無義,屠殺了戰國兩千萬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費時一百多年,伐滅中原各國。同時代中原各國的官方史書,以及中原民間的百家著作,詳盡記錄秦軍野蠻殘忍,憤怒控訴秦君厚顏無恥。因此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盡燒六國史書和百家著作。
中原各國的官方史書均為孤本,秦火之後,徹底消失。中原民間的百家著作,多有弟子傳承,秦滅之後,漢初重出。然而躲過秦火的百家著作好景不長,不久漢武帝採納儒生董仲舒獻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百家著作遭遇滅頂之災。
秦火漢黜之後,秦國史基本完整,六國史缺失殆盡,儒家書基本完整,百家書非亡即殘。輝煌燦爛的先秦文明,被秦漢否術一統天下,飛流直下三千尺,持續衰退兩千年,百代皆行秦政制,萬民均誦儒家經。國人難以診斷中華政治的病灶,難以探明中華思想的源頭。
秦始皇盡燒六國史書之後百年,西漢早期的司馬遷撰著《史記》,其戰國史部分,除了依據《秦記》的秦國史事基本完整,其他各國史事大量殘缺,所記少量史事不僅錯訛無窮,而且拆散分記於各國編年史。因而《史記》的各國歷史,僅有殘缺斷裂的歷時性縱向羅列,缺乏天下互動的共時性橫向關聯,淪為秦漢僭主破壞犯罪現場之後殘存的斷爛朝報。
莊歿五十三年(前233):韓人韓非死。遺著《韓非子》大量抄引魏牟版《莊子》初始本。
莊歿五十六年(前230):秦王嬴政滅韓。
莊歿五十八年(前228):秦王嬴政滅趙。
莊歿六十一年(前225):秦王嬴政滅魏。
莊歿六十三年(前223):秦王嬴政滅楚。
莊歿六十四年(前222):秦王嬴政滅燕。
莊歿六十五年(前221):秦王嬴政滅齊。統一天下,不滅衛國。把秦昭王僭稱“西帝”之後僅行秦國的秦歷頒行天下,十月為歲首,九月為歲末。僭稱“皇帝”,實現商鞅變法的終極目標:由王而帝。
莊歿六十七年(前219):秦始皇首次東巡天下,特至彭城,命令上千役夫潛入泗水,尋找齊威王二十二年(前336)運齊途中沉沒的周鼎,未能找到。
莊歿七十三年(前213):秦始皇採納大儒荀況弟子李斯獻策,焚燒了痛斥秦人無信無義、斬首計功的六國史、百家書。戰國史事湮滅,各國紀年淆亂。
莊歿七十六年(前210):秦始皇再次東巡天下,猝死於趙武靈王的沙丘行宮。秦二世胡亥弒兄篡位。
莊歿七十七年(前209):秦二世胡亥廢黜衛君角,貶為庶民。百年前(前310)衛嗣侯遵循泰道,貶號稱君。經衛嗣君、衛懷君、衛元君、衛君角四世,衛民免於戰禍百年,衛國成為亡國最晚的周封諸侯。
楚人陳勝、吳廣率領九百刑徒,在楚地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而起。楚將項梁、項羽把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立為“楚懷王”,喚醒楚人恥辱記憶。天下反秦。
莊歿七十九年(前207):楚人劉邦攻破咸陽,秦帝國十四年(前220-前207)而亡。楚地民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應驗。
莊歿一百五十二年(前134):劉邦重孫漢武帝劉徹採納大儒董仲舒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初重出的先秦百家著作,非亡即殘,百不存一。
莊歿一百六十四年(前122):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2)死。遺編《莊子》大全本,包括內篇七(莊子親撰),外篇二十八(弟子後學所撰),雜篇十四(後學所撰),解說三(劉安所撰)。總計五十二篇,十餘萬言。新增二十三篇(新外篇六、雜篇十四、解說三),四萬餘言。
莊歿一百八十二年(前104):漢武帝廢除通行天下一百十六年(前220-前104)的秦歷,恢復夏曆,一月為歲首,十二月為歲末。沿用至今。
莊歿五百九十八年(312):西晉儒生郭象(252-312)死。遺著郭象版《莊子》刪改本,包括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九篇為魏牟版、劉安版外篇),總計三十三篇,六萬餘言。刪除劉安版《莊子》十九篇(外篇四,雜篇十二,解說三),四萬餘言。最後篡改三十三篇原文,並用郭義反注莊義。莊書面目全非,莊義全面反轉。
唐宋以後,魏牟版、劉安版《莊子》亡佚,郭象版《莊子》獨存,偽莊學黥劓天下。
莊歿兩千一百九十七年(1911):辛亥革命終結以王僭帝的悖道政體,中華否極泰來。
莊歿兩千三百年:張遠山完成《莊子奧義》、《莊子復原本註譯》、《莊子傳》,莊學重出江湖。
後記 知人論世,鑑往知來
莊子生平史料,僅有二十餘條,為之立傳極其困難。如果強湊篇幅,只能寫成評傳,簡述莊子生平,詳析莊子思想,這樣既與《莊子奧義》、《莊子復原本註譯》重複過多,又在莊子思想內部繼續打轉,而我希望展示莊子思想得以產生的特殊外部環境,於是反覆權衡之後,決定寫成《莊子傳》暨《戰國紀》。
戰國兩百餘年,貫穿著纏繞糾結、難解難分的兩條主線。一是天下諸侯的戰場決勝,結果是野蠻的秦國戰勝了文明的中原,決定了此後兩千年的中國政治走向。一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博弈,結果是周秦的否術遮蔽了夏商的泰道,決定了此後兩千年的中國思想走向。
後人慾知野蠻如何戰勝文明,否術如何遮蔽泰道,困難之大,甚於登天,因為秦始皇焚燒了六國史書,漢武帝罷黜了諸子百家。
商鞅變法以後,六世秦君憑藉野蠻殘忍的斬首計功,厚顏無恥的無信無義,屠殺了戰國兩千萬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費時一百多年,伐滅中原各國。同時代中原各國的官方史書,以及中原民間的百家著作,詳盡記錄秦軍野蠻殘忍,憤怒控訴秦君厚顏無恥。因此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盡燒六國史書和百家著作。
中原各國的官方史書均為孤本,秦火之後,徹底消失。中原民間的百家著作,多有弟子傳承,秦滅之後,漢初重出。然而躲過秦火的百家著作好景不長,不久漢武帝採納儒生董仲舒獻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百家著作遭遇滅頂之災。
秦火漢黜之後,秦國史基本完整,六國史缺失殆盡,儒家書基本完整,百家書非亡即殘。輝煌燦爛的先秦文明,被秦漢否術一統天下,飛流直下三千尺,持續衰退兩千年,百代皆行秦政制,萬民均誦儒家經。國人難以診斷中華政治的病灶,難以探明中華思想的源頭。
秦始皇盡燒六國史書之後百年,西漢早期的司馬遷撰著《史記》,其戰國史部分,除了依據《秦記》的秦國史事基本完整,其他各國史事大量殘缺,所記少量史事不僅錯訛無窮,而且拆散分記於各國編年史。因而《史記》的各國歷史,僅有殘缺斷裂的歷時性縱向羅列,缺乏天下互動的共時性橫向關聯,淪為秦漢僭主破壞犯罪現場之後殘存的斷爛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