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繆賢說:“大王去年誅殺李兌,我害怕受到牽連,準備投奔燕昭王。藺相如問:‘先生為何認為,燕昭王願意收留先生?’我說:‘燕昭王至趙會見大王,曾經對我私下示好。’藺相如說:‘趙強燕弱,先生得到大王信任,燕昭王才對先生示好。如今先生得罪大王而逃亡,燕昭王必定不敢收留。先生只有向大王主動請罪,大王才有可能赦罪!’我聽從其言,果然得到大王赦罪。我從此知道他有勇有謀!”

  趙惠文王聽從其言,命令藺相如使秦。

  藺相如到達咸陽,晉見秦昭王,獻上和氏璧。

  秦昭王看見“天子寶璽”四字,大為得意,賞玩讚嘆,傳示美人嬖臣。

  群臣高呼萬歲。

  藺相如上前一步:“玉璧實有瑕疵,我指給大王看。”

  秦昭王遞還玉璧。

  藺相如持璧急退三步,背靠殿柱,怒髮衝冠:“大王遣使至趙,許諾用十五城交換玉璧。趙國群臣都說,秦國空口許諾,恐怕不會獻城。我說布衣之交尚不可欺,何況大國之交?趙惠文王聽我之言,相信大王不會食言,於是齋戒五日,命我使秦獻璧。如今大王對我禮節倨傲,得到玉璧,傳示美人左右,無意交割十五城,所以我取回玉璧。大王如果相逼,我將以頭顱和玉璧一起撞碎於此柱!”

  秦昭王被迫招來大臣,展開秦國地圖,佯裝割讓十五城。

  藺相如說:“趙惠文王敬重大王,確有獻璧誠意,所以齋戒五日,然後命我使秦。大王如果敬重趙惠文王,確有割地誠意,也應齋戒五日,然後我再獻璧。”

  秦昭王被迫答應。

  五天以後,秦昭王召見藺相如:“寡人齋戒已畢,先生可否獻璧?”

  藺相如說:“秦穆公之後二十多位秦君,一向無信無義。我擔心被大王欺騙,已命屬下把玉璧送回邯鄲。大王只要先交割十五城,趙惠文王豈能無信無義?大王如果動怒,我願引頸就戮!”

  秦昭王無奈,只好放歸藺相如。

  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受到趙惠文王破格提拔,與廉頗同列上卿。

  秦昭王召見白起:“趙惠文王去年拒絕幫助寡人滅齊,今年又因魏昭王朝拜寡人而伐魏,如今更以玉璧戲弄寡人。不管趙國騎兵如何強大,寡人決意伐趙!”

  白起奉命伐趙,一舉攻取了趙國西部三鎮:藺邑(山西柳林),離石(山西呂梁),祁邑(山西祁縣)。

  趙惠文王憂心如焚,身穿喪服。派遣公子趙郚為質於秦,願獻焦邑(河南三門峽西)、黎邑(河南黎陽)、牛狐(今地不詳)三邑,換回三鎮。

  秦昭王儘管小勝,仍然忌憚強趙,見好就收,同意換地。

  趙惠文王得到三鎮,聽從平原君,不獻三邑。

  秦昭王大怒,派遣公子嬴繒至趙,斥責趙惠文王無信無義。

  趙惠文王拒見嬴繒,命令鄭朱轉告嬴繒:“藺邑、離石、祁邑三鎮,遠離邯鄲,近於貴國。幸賴先王賢明,先臣得力,才能為趙所有。如今寡人無能,無力收復三鎮,所以願以三邑換回三鎮。但是三邑守將不聽寡人命令,寡人也沒辦法!”

  秦昭王憤怒至極:“山東諸侯儘管認為寡人無信無義,但是從來不敢對寡人無信無義。只有趙武靈王、趙惠文王、平原君父子,膽敢一再欺騙戲弄寡人。寡人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終因忌憚趙國騎兵,不敢與趙決戰,只好暫時隱忍,打消了再次稱帝之念。

  趙惠文王召見公孫龍:“寡人即位十多年,一直準備按照先生之教,遵循墨子之道,實現天下偃兵,然而天下大戰愈演愈烈,永無休止。如今楚破、齊殘、魏弱、韓小、燕遠,全都不能幫助寡人阻止秦軍東進,秦、趙遲早必將決戰。先生所言天下偃兵,是否永無實現之日?”

  公孫龍說:“大王真想實現天下偃兵,必須兼愛天下。兼愛天下,不能務其虛名,而應有其實質。今年秦軍攻取藺邑、離石、祁邑三鎮,大王愛護趙民,於是身穿喪服。但是前年大王破齊,為何不愛齊民,反而宴飲慶賀?大王不能兼愛天下,怎能實現天下偃兵?”

  趙惠文王無言以對。

  公孫龍今年四十四歲,二十三年前在大梁與惠施辯論,以“白馬非馬”一舉成名。返趙以後潛心研究名學,著述《公孫龍子》數萬言,尤以《白馬論》驚世駭俗。公孫龍的名學,雖與惠施的墨辨學派大異其趣,但是惠施、公孫龍都是墨子之徒,全都主張兼愛非攻,天下偃兵。

  公孫龍嘆息:“大王不肯與秦偃兵,天下大戰何時方休?”

  弟子說:“樂毅已經攻取了大部分齊地,仍在繼續圍攻莒邑、即墨,必欲伐滅齊國。如今樂毅兼相燕、趙,先生只要說服燕昭王與齊偃兵,大王就會與秦偃兵。”

  公孫龍聽從其言,準備往燕。

  正在此時,一位青年士子求見:“我敬慕先生,願為弟子!”

  公孫龍說:“只有具備一技之長,我才願意收為弟子。”

  士子說:“我別無所長,只是嗓門很大。”

  公孫龍問弟子:“門下弟子,有無大嗓門?”

  弟子說:“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