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齊湣王大慟,依計而行。
刺客中計現身,晉見齊湣王:“我刺殺蘇秦,乃是為國除害,不願請功領賞。願為大王領兵禦敵!”
齊湣王怒殺刺客,車裂於東閭。
東周國洛陽人蘇秦,三十九歲游楚,四十歲仕齊,四十五歲為齊使秦,四十九歲離齊仕燕。五十歲為燕使齊,反間十八年(前301-前284),助齊滅宋,助燕破齊,被刺身亡,終年六十七歲(前350-前284)。死前自請車裂,誘引刺客現身,成功復仇。
蘇秦既死,門客宋郭、盛慶、辛謁、韓山,紛紛攜帶細軟,逃離臨淄,不知所蹤。
公孫弘不知蘇秦為燕反間,被其利用,未能破秦,反而破齊,愧對九泉之下的公孫衍、公孫喜,也逃離臨淄,不知所蹤。
蘇厲護送蘇秦遺體歸葬洛陽,盛大車隊到達洛陽郊外。
蘇代帶領蘇氏宗族,遠迎蘇秦靈柩。
蘇代之妻,蘇厲之妻,跪伏道旁,不敢抬頭。
蘇厲說:“你們當年奚落二哥無能,如今二哥已死,為何如此恭敬?”
二人說:“我們都是婦人之見,有眼無珠,不知二哥竟是不朽偉人!”
蘇厲以其餘生,把蘇秦親撰的反間記錄,編纂成冊,藏諸名山。1973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整理者命名為《戰國縱橫家書》。
蘇代讀畢,衷心嘆服:“二弟真是有心人!竟然每事必有記錄,每信必留底稿。”
蘇厲說:“二哥保存這些即時記錄,一是預防燕昭王聽信田代、孫去疾之流的讒言,懷疑二哥叛燕忠齊。二是確保二哥只手操縱天下,幫助弱燕擊破強齊的曠世奇功,不因極度隱秘而徹底湮滅。”
樂毅擊破齊軍主力,遣返秦軍、韓軍,任憑魏軍、趙軍瓜分宋地。
魏軍占領了與魏相鄰的宋地商丘(河南商丘)、陳留(河南陳留)。
趙軍占領了與趙相鄰的宋地河間(河北河間)。
魏相孟嘗君,收復了封地薛邑。
秦相魏冉,保留齊封之地定陶。
樂毅、劇辛率領燕軍獨攻齊國,一舉攻破臨淄。盡取珍寶重器,燒毀宮室宗廟。
燕軍乘勝深入齊境,用了半年時間,攻取七十餘城,占領齊國大部。
齊國全境,僅剩四座孤城,未被燕軍攻克:莒邑(山東莒縣),聊城(山東聊城),陽晉(山東鄆城),即墨(山東平度)。
齊湣王逃出臨淄,流亡保持中立的衛國,大惑不解:“寡人想不明白,為何竟會亡國?”
公玉丹說:“我以為大王已經明白,沒想到還不明白!大王之所以亡國,乃是因為過於賢明。當今天下諸侯,均為不肖之主,無不嫉恨大王賢明,因此聯合伐齊,導致大王亡國。”
齊湣王仰天長嘆:“賢明之君,為何竟有如此磨難?”
公玉丹說:“傳說遠古賢君,失去天下而無恨色。我以前不敢相信,如今親見於大王。大王曾經號稱東帝,雄霸天下,如今失去齊國,仍然容光煥發,神態自若,視天下為身外之物,一如遠古賢君,豈是不肖之主可比!”
齊湣王嘆息:“蘇秦死後,只有你最了解寡人了!寡人客居衛國數月,腰帶已經放寬了三次!”
楚頃襄王沒有加入伐齊,召見淖齒:“齊弱有利於楚,齊強不利於楚。齊滅更不利於楚,因為齊滅之後,秦必伐楚。寡人不願齊滅,你可領兵救齊!”
淖齒奉命救齊,先趁亂收復淮北,然後把齊湣王接到莒邑。
齊湣王把莒邑東廟設為行宮,任命淖齒為相,準備復國。
淖齒相齊不久,聽說齊湣王懷念蘇秦,厭惡自己。
於是命人假扮秦使,晉見齊湣王:“大王以燕臣蘇秦為相而亡國,為何又命楚臣淖齒為相?”
齊湣王說:“淖齒怎能與蘇秦相提並論!”
淖齒大怒,抽了齊湣王的筋,吊在莒邑東廟的橫樑之上。
齊湣王田地,被吊一夕咽氣。在位十七年(前300-前284),國破身死。
太子田法章化裝逃走。
莒邑少年王孫賈,年僅十五歲,新近成為齊湣王侍衛。
值夜過後,清晨回家,告訴母親:“大王不知所蹤!”
母親說:“你有幸事奉大王,晨出暮歸,暮出晨歸,我都高興。既然大王失蹤,你怎麼有空回家?”
王孫賈衝出家門,當街大喊:“奸賊淖齒禍亂齊國,弒殺大王!願意隨我殺賊的齊人,袒露右肩!”
瞬間招募了四百多名莒邑少年,突入東廟,殺死淖齒。
楚國山中,魏牟請教詹何:“燕昭王破齊報仇,是否可算賢君?”
詹何說:“燕昭王復國以後,仿效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誓報齊仇。勾踐被吳擊敗之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用了二十年時間,終於滅吳報仇。燕昭王即位第八年招賢,同樣用了二十年時間,終於破齊報仇。勾踐和燕昭王,從廟堂利害來看,可謂難得的賢君,從江湖禍福來看,則是民眾的災星。從世道變遷來看,勾踐之時既有范蠡,也有文種,燕昭王之時沒有范蠡,僅有文種。看來你十分仰慕勾踐、燕昭王,儘管身居江湖,仍然心系廟堂,沒忘趙滅中山之仇。”
魏牟大為羞愧:“公孫龍的名學極為難懂,我十五歲時一聽就懂。我二十四歲師從夫子,聞道至今,已有十三年,為何至今仍未悟道?”
刺客中計現身,晉見齊湣王:“我刺殺蘇秦,乃是為國除害,不願請功領賞。願為大王領兵禦敵!”
齊湣王怒殺刺客,車裂於東閭。
東周國洛陽人蘇秦,三十九歲游楚,四十歲仕齊,四十五歲為齊使秦,四十九歲離齊仕燕。五十歲為燕使齊,反間十八年(前301-前284),助齊滅宋,助燕破齊,被刺身亡,終年六十七歲(前350-前284)。死前自請車裂,誘引刺客現身,成功復仇。
蘇秦既死,門客宋郭、盛慶、辛謁、韓山,紛紛攜帶細軟,逃離臨淄,不知所蹤。
公孫弘不知蘇秦為燕反間,被其利用,未能破秦,反而破齊,愧對九泉之下的公孫衍、公孫喜,也逃離臨淄,不知所蹤。
蘇厲護送蘇秦遺體歸葬洛陽,盛大車隊到達洛陽郊外。
蘇代帶領蘇氏宗族,遠迎蘇秦靈柩。
蘇代之妻,蘇厲之妻,跪伏道旁,不敢抬頭。
蘇厲說:“你們當年奚落二哥無能,如今二哥已死,為何如此恭敬?”
二人說:“我們都是婦人之見,有眼無珠,不知二哥竟是不朽偉人!”
蘇厲以其餘生,把蘇秦親撰的反間記錄,編纂成冊,藏諸名山。1973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整理者命名為《戰國縱橫家書》。
蘇代讀畢,衷心嘆服:“二弟真是有心人!竟然每事必有記錄,每信必留底稿。”
蘇厲說:“二哥保存這些即時記錄,一是預防燕昭王聽信田代、孫去疾之流的讒言,懷疑二哥叛燕忠齊。二是確保二哥只手操縱天下,幫助弱燕擊破強齊的曠世奇功,不因極度隱秘而徹底湮滅。”
樂毅擊破齊軍主力,遣返秦軍、韓軍,任憑魏軍、趙軍瓜分宋地。
魏軍占領了與魏相鄰的宋地商丘(河南商丘)、陳留(河南陳留)。
趙軍占領了與趙相鄰的宋地河間(河北河間)。
魏相孟嘗君,收復了封地薛邑。
秦相魏冉,保留齊封之地定陶。
樂毅、劇辛率領燕軍獨攻齊國,一舉攻破臨淄。盡取珍寶重器,燒毀宮室宗廟。
燕軍乘勝深入齊境,用了半年時間,攻取七十餘城,占領齊國大部。
齊國全境,僅剩四座孤城,未被燕軍攻克:莒邑(山東莒縣),聊城(山東聊城),陽晉(山東鄆城),即墨(山東平度)。
齊湣王逃出臨淄,流亡保持中立的衛國,大惑不解:“寡人想不明白,為何竟會亡國?”
公玉丹說:“我以為大王已經明白,沒想到還不明白!大王之所以亡國,乃是因為過於賢明。當今天下諸侯,均為不肖之主,無不嫉恨大王賢明,因此聯合伐齊,導致大王亡國。”
齊湣王仰天長嘆:“賢明之君,為何竟有如此磨難?”
公玉丹說:“傳說遠古賢君,失去天下而無恨色。我以前不敢相信,如今親見於大王。大王曾經號稱東帝,雄霸天下,如今失去齊國,仍然容光煥發,神態自若,視天下為身外之物,一如遠古賢君,豈是不肖之主可比!”
齊湣王嘆息:“蘇秦死後,只有你最了解寡人了!寡人客居衛國數月,腰帶已經放寬了三次!”
楚頃襄王沒有加入伐齊,召見淖齒:“齊弱有利於楚,齊強不利於楚。齊滅更不利於楚,因為齊滅之後,秦必伐楚。寡人不願齊滅,你可領兵救齊!”
淖齒奉命救齊,先趁亂收復淮北,然後把齊湣王接到莒邑。
齊湣王把莒邑東廟設為行宮,任命淖齒為相,準備復國。
淖齒相齊不久,聽說齊湣王懷念蘇秦,厭惡自己。
於是命人假扮秦使,晉見齊湣王:“大王以燕臣蘇秦為相而亡國,為何又命楚臣淖齒為相?”
齊湣王說:“淖齒怎能與蘇秦相提並論!”
淖齒大怒,抽了齊湣王的筋,吊在莒邑東廟的橫樑之上。
齊湣王田地,被吊一夕咽氣。在位十七年(前300-前284),國破身死。
太子田法章化裝逃走。
莒邑少年王孫賈,年僅十五歲,新近成為齊湣王侍衛。
值夜過後,清晨回家,告訴母親:“大王不知所蹤!”
母親說:“你有幸事奉大王,晨出暮歸,暮出晨歸,我都高興。既然大王失蹤,你怎麼有空回家?”
王孫賈衝出家門,當街大喊:“奸賊淖齒禍亂齊國,弒殺大王!願意隨我殺賊的齊人,袒露右肩!”
瞬間招募了四百多名莒邑少年,突入東廟,殺死淖齒。
楚國山中,魏牟請教詹何:“燕昭王破齊報仇,是否可算賢君?”
詹何說:“燕昭王復國以後,仿效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誓報齊仇。勾踐被吳擊敗之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用了二十年時間,終於滅吳報仇。燕昭王即位第八年招賢,同樣用了二十年時間,終於破齊報仇。勾踐和燕昭王,從廟堂利害來看,可謂難得的賢君,從江湖禍福來看,則是民眾的災星。從世道變遷來看,勾踐之時既有范蠡,也有文種,燕昭王之時沒有范蠡,僅有文種。看來你十分仰慕勾踐、燕昭王,儘管身居江湖,仍然心系廟堂,沒忘趙滅中山之仇。”
魏牟大為羞愧:“公孫龍的名學極為難懂,我十五歲時一聽就懂。我二十四歲師從夫子,聞道至今,已有十三年,為何至今仍未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