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樂毅率領燕、趙聯軍伐齊,燕軍居前,趙軍押後,直逼濟水西岸。
齊湣王大怒:“燕昭王忠齊二十八年,竟敢公然背叛寡人!”
宋郭奉蘇秦之命,向齊湣王進言:“大王已經撤空了齊、燕邊境的駐軍,燕軍不從齊、燕邊境直接偷襲,反而繞道趙國,可見燕昭王僅是受到秦、趙脅迫而無奈伐齊,計策游疑未定,並非真心背叛大王和武安君。大王為何不讓武安君領兵禦敵?以武安君之賢,率領強齊之兵,迎戰弱燕之師,必定大獲全勝。燕軍一破,趙軍必定聽命。大王破燕服趙,就能號令天下!”
齊湣王聽從其言,調集傾國之兵,任命蘇秦為主將,準備一舉擊潰趙、燕聯軍。
蘇秦假裝推辭:“我不擅長兵事,大王最好另命主將。”
齊湣王說:“去吧!寡人相信,先生無所不能!”
蘇秦率領齊軍,開赴濟水,迎戰燕軍。故意戰敗,損兵二萬人。
蘇秦派遣蘇厲趕回臨淄,向齊湣王請罪:“大王強行命我擔任主將,如今戰敗,損兵二萬人,懇請大王治罪!”
齊湣王說:“這是寡人之過,武安君無罪!”
宋郭又說:“昨日之戰,燕軍乃是僥倖獲勝,大王可命武安君明日再戰。武安君初戰小敗,明日必以大勝報答大王信任!”
齊湣王正在考慮是否換將,聽了宋郭之言,打消換將之念。
蘇秦堅辭,齊湣王不聽。
次日再戰,蘇秦又故意戰敗,損兵三萬人。
蘇秦兵敗,回到臨淄,請求治罪。
齊湣王不聽。
趙惠文王眼見弱燕二敗強齊,命令趙軍加入伐齊。
魏昭王與趙惠文王同進退,終於聽從孟嘗君,也命魏軍加入伐齊。
韓釐王與魏、趙同進退,也命韓軍加入伐齊。
秦昭王忌憚趙國騎兵,也命秦軍加入伐齊。
兼相燕、趙的樂毅,統帥燕、趙、魏、韓、秦五國聯軍,陳兵濟水西岸,等待齊軍決戰。
蘇秦二戰皆敗,齊湣王考慮改命匡章、司馬穰苴為主將。
蘇秦向齊湣王進言:“大王三年滅宋,其實僅用兩年。第一年命令冷向伐宋,攻取淮北;第二年轉命趙信伐宋,無功而返;第三年再命冷向伐宋,一舉滅宋。宋國遠比中山強大,但是號稱天下第一良將的趙武靈王,用了十多年才伐滅中山,冷向僅用兩年就伐滅了宋國。可見冷向遠勝趙武靈王,實為天下第一良將。大王不如改命冷向為主將,必可大敗五國之兵!”
齊湣王聽從其言,不用匡章、司馬穰苴,改命冷向為主將,達子為副將,率領五十萬齊軍,在濟水西岸與五國聯軍決戰。
兩軍對壘,擂響戰鼓,兵鋒將合。
冷向按照蘇秦預定方略,突然鳴金,齊軍轉為撤退。
樂毅盡知蘇秦預定方略,繼續擂鼓,聯軍立刻衝鋒。
冷向獨駕一車先逃,從此不知下落。
齊軍正在撤退,又失主將,自相踐踏,折損大半。
副將達子收拾殘部,準備再戰,齊軍士氣低落。
達子派人返回臨淄,懇請齊湣王犒賞三軍,激勵士氣。
齊湣王大怒:“敗軍之將,怎能要求犒賞?”
達子勉力再戰,奮勇戰死,齊軍殘部覆滅。
燕昭王大喜,親臨濟水前線,犒賞三軍,封樂毅為昌國君。
齊軍主力瞬間盡滅,齊湣王難以置信。
宗室陳舉冒死進諫:“大王寵信蘇秦,不知蘇秦誤國。蘇秦二戰皆敗,大王不予治罪!冷向離韓奔齊,大王不用,蘇秦用之!冷向身為主將,鳴金動搖軍心,臨陣一乘先逃!蘇秦用人不當,大王理應治罪!”
齊湣王大怒:“勝敗乃兵家常事,武安君對寡人忠心不二!”
司馬穰苴冒死進諫:“十一年前,我奉大王之命伐燕,攻取十城,殺死二將。大王聽信蘇秦之言,歸還十城,從此被他蠱惑!蘇秦為燕謀齊,在齊反間,騙得大王信任,先讓大王得罪天下,再讓大王一敗塗地!”
齊湣王大怒:“命你伐燕的並非寡人,而是孟嘗君!你先得孟嘗君重用,後被寡人棄用,難怪怨恨寡人!你明知孟嘗君離齊相魏以後,背叛寡人,處心積慮策動諸侯伐齊,被武安君一再挫敗,竟敢誣陷武安君背叛寡人!”
齊民狐援冒死進諫:“周武王滅商以後,僅把殷商的九鼎陳列於周廷,但是不許殷商的社稷立於天下,不許殷商的樂舞奏於宗廟,乃是為了引以為戒。大王千萬不要讓齊國的大呂陳列於諸侯的朝廷,不要讓太公的社稷不得立於天下,不要讓齊國的樂舞不得奏於宗廟。”
齊湣王大怒:“庶民怎敢妄議國事,詛咒寡人!”
立刻在東閭公開誅殺陳舉、司馬穰苴、狐援,宣布:“膽敢誹謗寡人,讒言蘇秦,殺無赦!”
從此宗室離心,大臣不親,百姓不附。
齊國群臣不再進諫,秘密商議:“蘇秦不死,齊國必亡!”
派遣勇士,刺殺蘇秦。
蘇秦被刺,傷重將死。
齊湣王大怒:“寡人必將緝捕刺客,為先生報仇!”
蘇秦臨死,進獻最後一策:“大王遠勝齊桓公,我卻不如管仲,不能繼續輔佐大王,親見大王成就湯、武之業!大王可把我的屍體,車裂於東閭。發布公告:‘蘇秦亂齊,為燕反間!刺客忠齊,寡人有賞!’刺客必來請功領賞,大王就能為我報仇!”
齊湣王大怒:“燕昭王忠齊二十八年,竟敢公然背叛寡人!”
宋郭奉蘇秦之命,向齊湣王進言:“大王已經撤空了齊、燕邊境的駐軍,燕軍不從齊、燕邊境直接偷襲,反而繞道趙國,可見燕昭王僅是受到秦、趙脅迫而無奈伐齊,計策游疑未定,並非真心背叛大王和武安君。大王為何不讓武安君領兵禦敵?以武安君之賢,率領強齊之兵,迎戰弱燕之師,必定大獲全勝。燕軍一破,趙軍必定聽命。大王破燕服趙,就能號令天下!”
齊湣王聽從其言,調集傾國之兵,任命蘇秦為主將,準備一舉擊潰趙、燕聯軍。
蘇秦假裝推辭:“我不擅長兵事,大王最好另命主將。”
齊湣王說:“去吧!寡人相信,先生無所不能!”
蘇秦率領齊軍,開赴濟水,迎戰燕軍。故意戰敗,損兵二萬人。
蘇秦派遣蘇厲趕回臨淄,向齊湣王請罪:“大王強行命我擔任主將,如今戰敗,損兵二萬人,懇請大王治罪!”
齊湣王說:“這是寡人之過,武安君無罪!”
宋郭又說:“昨日之戰,燕軍乃是僥倖獲勝,大王可命武安君明日再戰。武安君初戰小敗,明日必以大勝報答大王信任!”
齊湣王正在考慮是否換將,聽了宋郭之言,打消換將之念。
蘇秦堅辭,齊湣王不聽。
次日再戰,蘇秦又故意戰敗,損兵三萬人。
蘇秦兵敗,回到臨淄,請求治罪。
齊湣王不聽。
趙惠文王眼見弱燕二敗強齊,命令趙軍加入伐齊。
魏昭王與趙惠文王同進退,終於聽從孟嘗君,也命魏軍加入伐齊。
韓釐王與魏、趙同進退,也命韓軍加入伐齊。
秦昭王忌憚趙國騎兵,也命秦軍加入伐齊。
兼相燕、趙的樂毅,統帥燕、趙、魏、韓、秦五國聯軍,陳兵濟水西岸,等待齊軍決戰。
蘇秦二戰皆敗,齊湣王考慮改命匡章、司馬穰苴為主將。
蘇秦向齊湣王進言:“大王三年滅宋,其實僅用兩年。第一年命令冷向伐宋,攻取淮北;第二年轉命趙信伐宋,無功而返;第三年再命冷向伐宋,一舉滅宋。宋國遠比中山強大,但是號稱天下第一良將的趙武靈王,用了十多年才伐滅中山,冷向僅用兩年就伐滅了宋國。可見冷向遠勝趙武靈王,實為天下第一良將。大王不如改命冷向為主將,必可大敗五國之兵!”
齊湣王聽從其言,不用匡章、司馬穰苴,改命冷向為主將,達子為副將,率領五十萬齊軍,在濟水西岸與五國聯軍決戰。
兩軍對壘,擂響戰鼓,兵鋒將合。
冷向按照蘇秦預定方略,突然鳴金,齊軍轉為撤退。
樂毅盡知蘇秦預定方略,繼續擂鼓,聯軍立刻衝鋒。
冷向獨駕一車先逃,從此不知下落。
齊軍正在撤退,又失主將,自相踐踏,折損大半。
副將達子收拾殘部,準備再戰,齊軍士氣低落。
達子派人返回臨淄,懇請齊湣王犒賞三軍,激勵士氣。
齊湣王大怒:“敗軍之將,怎能要求犒賞?”
達子勉力再戰,奮勇戰死,齊軍殘部覆滅。
燕昭王大喜,親臨濟水前線,犒賞三軍,封樂毅為昌國君。
齊軍主力瞬間盡滅,齊湣王難以置信。
宗室陳舉冒死進諫:“大王寵信蘇秦,不知蘇秦誤國。蘇秦二戰皆敗,大王不予治罪!冷向離韓奔齊,大王不用,蘇秦用之!冷向身為主將,鳴金動搖軍心,臨陣一乘先逃!蘇秦用人不當,大王理應治罪!”
齊湣王大怒:“勝敗乃兵家常事,武安君對寡人忠心不二!”
司馬穰苴冒死進諫:“十一年前,我奉大王之命伐燕,攻取十城,殺死二將。大王聽信蘇秦之言,歸還十城,從此被他蠱惑!蘇秦為燕謀齊,在齊反間,騙得大王信任,先讓大王得罪天下,再讓大王一敗塗地!”
齊湣王大怒:“命你伐燕的並非寡人,而是孟嘗君!你先得孟嘗君重用,後被寡人棄用,難怪怨恨寡人!你明知孟嘗君離齊相魏以後,背叛寡人,處心積慮策動諸侯伐齊,被武安君一再挫敗,竟敢誣陷武安君背叛寡人!”
齊民狐援冒死進諫:“周武王滅商以後,僅把殷商的九鼎陳列於周廷,但是不許殷商的社稷立於天下,不許殷商的樂舞奏於宗廟,乃是為了引以為戒。大王千萬不要讓齊國的大呂陳列於諸侯的朝廷,不要讓太公的社稷不得立於天下,不要讓齊國的樂舞不得奏於宗廟。”
齊湣王大怒:“庶民怎敢妄議國事,詛咒寡人!”
立刻在東閭公開誅殺陳舉、司馬穰苴、狐援,宣布:“膽敢誹謗寡人,讒言蘇秦,殺無赦!”
從此宗室離心,大臣不親,百姓不附。
齊國群臣不再進諫,秘密商議:“蘇秦不死,齊國必亡!”
派遣勇士,刺殺蘇秦。
蘇秦被刺,傷重將死。
齊湣王大怒:“寡人必將緝捕刺客,為先生報仇!”
蘇秦臨死,進獻最後一策:“大王遠勝齊桓公,我卻不如管仲,不能繼續輔佐大王,親見大王成就湯、武之業!大王可把我的屍體,車裂於東閭。發布公告:‘蘇秦亂齊,為燕反間!刺客忠齊,寡人有賞!’刺客必來請功領賞,大王就能為我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