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魏冉說:“看來齊湣王雖讓韓珉復相,仍不信任韓珉,依然聽信蘇秦。”
秦昭王大怒,派遣公子嬴他使趙,拜見李兌:“齊湣王與趙結盟,與秦和解,竟然無視秦、趙與宋結盟,繼續伐宋。寡人願派四萬秦軍至趙,協助君侯救宋擊齊。”
孟嘗君、韓徐為趁機勸說李兌聯秦伐齊。
李兌仍對得到定陶抱有幻想,命令韓徐為率領趙軍,駐守與齊相鄰的井陘關(河北井陘西),觀察齊湣王反應。
齊湣王急召蘇秦:“寡人已與秦國和解,又讓韓珉返齊復相。秦昭王仍約奉陽君伐齊救宋,先生有何良策?”
蘇秦說:“大王不必擔心!奉陽君若想得到定陶,必定不會聽命於秦。大王可派匡章帶領庶子田順,為質於趙,穩住奉陽君。另派宋郭使秦,勸說秦昭王放棄救宋擊齊,繼續伐魏驅逐孟嘗君!”
齊湣王盡從其策。
匡章帶領公子田順,為質於趙,拜見李兌:“君侯只要不聯秦救宋,齊湣王仍將信守承諾,把定陶、蒙邑封給君侯。”
李兌將信將疑,聽從門客朱讙、趙足勸告,命令韓徐為繼續駐兵井陘關,暫不伐齊。
蘇秦派遣宋郭使秦,面授機宜:“你前年使秦,把宋地預封給涇陽君,要求秦昭王允許齊國伐宋,結果使秦失敗。乃是我的失策,因為涇陽君不能影響秦昭王決策。你這次使秦,先去拜見魏冉,把定陶預封給魏冉。魏冉必能影響秦昭王決策,助你使秦成功。”
宋郭驚問:“相公已把定陶預封給李兌,如今再把定陶預封給魏冉,將來如何收場?”
蘇秦笑了:“我對宋國毫無仇恨,勸說齊湣王伐宋,一是為了讓齊師疲弊,二是為了讓齊國得罪天下。定陶預封給趙、秦二相,齊湣王必將無法收場,至少激怒其中一人。趙、秦二強,如今無敵天下。只要二人之一策動天下諸侯伐齊,我就可以助燕破齊。”
宋郭又問:“那麼去年趙信伐宋,相公為何又勸齊湣王予以誅殺?”
蘇秦說:“前年我勸齊湣王暫停伐宋,乃因李兌尚未開始伐秦。不料齊湣王另派趙信接收淮北,去年又命趙信繼續伐宋,打亂了我的計劃。趙信不是我的人,如果滅宋之功歸於趙信,我就不能實施後面的計劃。為何滅宋之功必須歸於冷向,你不必細問,事至即明。”
宋郭不敢再問。
宋郭至秦,先去拜見魏冉,呈上蘇秦密信:“天下傳言,秦國即將出兵四萬,助趙伐齊。齊湣王十分憂慮,我勸告齊湣王:‘秦昭王如此英明,穰侯如此睿智,必定不會助趙伐齊,理由有五。其一,三晉多次叛秦欺秦,趙武靈王叛秦欺秦更是秦國大恨。破齊肥趙,非秦所願。其二,沒有齊國從東面牽制,秦國難以擊破三晉和楚國。其三,秦國如果出兵太少,趙國必定不敢伐齊。秦國如果出兵太多,三晉和楚國必將趁機襲秦。其四,秦軍助趙伐齊,必將促使齊、趙恢復舊盟,重新策動合縱伐秦。秦國聯趙伐齊不成,反被齊、趙共伐。其五,秦昭王和穰侯不可能如此愚蠢,讓趙國先借秦軍破齊,再借齊軍破秦。’齊湣王於是不信傳言。”
魏冉讀畢蘇秦密信,心悅誠服。
宋郭又說:“宋康王大大得罪齊國,齊湣王痛恨之極,必欲滅之。君侯為秦國屢立大功,封地僅有小小的穰邑,遠遠不及寸功未立的涇陽君、高陵君,齊湣王不平之極。只要君侯勸說秦昭王放棄助趙伐齊,轉而支持齊國滅宋,齊湣王願把宋國定陶預封給君侯。”
魏冉怦然心動,欣然答應。
宋郭又晉見秦昭王:“韓珉返齊復相,明知大王愛宋,為何不阻止齊湣王伐宋?因為齊國原本強大,再滅宋國,楚、魏必將恐懼,從而西向事秦。大王不折一兵,不損一卒,就能讓魏昭王割讓安邑。這就是韓珉對大王的報答!”
秦昭王問:“寡人不懂齊湣王的心思,時而合縱伐秦,時而連橫親秦,是何緣故?”
宋郭說:“齊湣王的心思,一點也不難懂。齊國伐宋,宋康王必將更加親秦。中原諸侯都想離間秦、齊之交,不願秦、齊結盟,所以既勸說大王敵齊,又勸說齊湣王敵秦。齊湣王認為,秦、齊不能聽憑中原諸侯擺布,應該恢復舊盟。敬請大王明斷!”
秦昭王猶豫不決,詢問魏冉:“相國意下如何?”
魏冉說:“大王欲伐安邑,不願齊軍救魏。齊湣王欲伐宋國,不願秦軍救宋。不如大王允許齊湣王伐宋,齊湣王允許大王伐魏安邑。”
秦昭王改變主意,告訴宋郭:“宋康王與秦結盟,竟然加入孟嘗君伐秦,又把寡人做成木人,伸開雙臂,放在廁所門口,作為箭靶。寡人久有伐宋之心,苦於地隔兵遠,欲伐不能。齊湣王伐宋,一如寡人自伐。楚、魏若與齊國爭奪宋地,寡人必將制止,確保齊國獨得宋地。宋康王如此無道,欺侮不算逆天,伐滅無人報仇。齊湣王不要再次允許宋康王割地求和,務必一舉滅宋。”
宋郭返齊復命。
齊湣王大喜,再次聽從蘇秦,又命冷向為伐宋主將,開始第三次伐宋。
秦昭王命令司馬錯伐魏,圍攻安邑。
魏昭王不敢抗秦,割讓安邑求和。
秦昭王大怒,派遣公子嬴他使趙,拜見李兌:“齊湣王與趙結盟,與秦和解,竟然無視秦、趙與宋結盟,繼續伐宋。寡人願派四萬秦軍至趙,協助君侯救宋擊齊。”
孟嘗君、韓徐為趁機勸說李兌聯秦伐齊。
李兌仍對得到定陶抱有幻想,命令韓徐為率領趙軍,駐守與齊相鄰的井陘關(河北井陘西),觀察齊湣王反應。
齊湣王急召蘇秦:“寡人已與秦國和解,又讓韓珉返齊復相。秦昭王仍約奉陽君伐齊救宋,先生有何良策?”
蘇秦說:“大王不必擔心!奉陽君若想得到定陶,必定不會聽命於秦。大王可派匡章帶領庶子田順,為質於趙,穩住奉陽君。另派宋郭使秦,勸說秦昭王放棄救宋擊齊,繼續伐魏驅逐孟嘗君!”
齊湣王盡從其策。
匡章帶領公子田順,為質於趙,拜見李兌:“君侯只要不聯秦救宋,齊湣王仍將信守承諾,把定陶、蒙邑封給君侯。”
李兌將信將疑,聽從門客朱讙、趙足勸告,命令韓徐為繼續駐兵井陘關,暫不伐齊。
蘇秦派遣宋郭使秦,面授機宜:“你前年使秦,把宋地預封給涇陽君,要求秦昭王允許齊國伐宋,結果使秦失敗。乃是我的失策,因為涇陽君不能影響秦昭王決策。你這次使秦,先去拜見魏冉,把定陶預封給魏冉。魏冉必能影響秦昭王決策,助你使秦成功。”
宋郭驚問:“相公已把定陶預封給李兌,如今再把定陶預封給魏冉,將來如何收場?”
蘇秦笑了:“我對宋國毫無仇恨,勸說齊湣王伐宋,一是為了讓齊師疲弊,二是為了讓齊國得罪天下。定陶預封給趙、秦二相,齊湣王必將無法收場,至少激怒其中一人。趙、秦二強,如今無敵天下。只要二人之一策動天下諸侯伐齊,我就可以助燕破齊。”
宋郭又問:“那麼去年趙信伐宋,相公為何又勸齊湣王予以誅殺?”
蘇秦說:“前年我勸齊湣王暫停伐宋,乃因李兌尚未開始伐秦。不料齊湣王另派趙信接收淮北,去年又命趙信繼續伐宋,打亂了我的計劃。趙信不是我的人,如果滅宋之功歸於趙信,我就不能實施後面的計劃。為何滅宋之功必須歸於冷向,你不必細問,事至即明。”
宋郭不敢再問。
宋郭至秦,先去拜見魏冉,呈上蘇秦密信:“天下傳言,秦國即將出兵四萬,助趙伐齊。齊湣王十分憂慮,我勸告齊湣王:‘秦昭王如此英明,穰侯如此睿智,必定不會助趙伐齊,理由有五。其一,三晉多次叛秦欺秦,趙武靈王叛秦欺秦更是秦國大恨。破齊肥趙,非秦所願。其二,沒有齊國從東面牽制,秦國難以擊破三晉和楚國。其三,秦國如果出兵太少,趙國必定不敢伐齊。秦國如果出兵太多,三晉和楚國必將趁機襲秦。其四,秦軍助趙伐齊,必將促使齊、趙恢復舊盟,重新策動合縱伐秦。秦國聯趙伐齊不成,反被齊、趙共伐。其五,秦昭王和穰侯不可能如此愚蠢,讓趙國先借秦軍破齊,再借齊軍破秦。’齊湣王於是不信傳言。”
魏冉讀畢蘇秦密信,心悅誠服。
宋郭又說:“宋康王大大得罪齊國,齊湣王痛恨之極,必欲滅之。君侯為秦國屢立大功,封地僅有小小的穰邑,遠遠不及寸功未立的涇陽君、高陵君,齊湣王不平之極。只要君侯勸說秦昭王放棄助趙伐齊,轉而支持齊國滅宋,齊湣王願把宋國定陶預封給君侯。”
魏冉怦然心動,欣然答應。
宋郭又晉見秦昭王:“韓珉返齊復相,明知大王愛宋,為何不阻止齊湣王伐宋?因為齊國原本強大,再滅宋國,楚、魏必將恐懼,從而西向事秦。大王不折一兵,不損一卒,就能讓魏昭王割讓安邑。這就是韓珉對大王的報答!”
秦昭王問:“寡人不懂齊湣王的心思,時而合縱伐秦,時而連橫親秦,是何緣故?”
宋郭說:“齊湣王的心思,一點也不難懂。齊國伐宋,宋康王必將更加親秦。中原諸侯都想離間秦、齊之交,不願秦、齊結盟,所以既勸說大王敵齊,又勸說齊湣王敵秦。齊湣王認為,秦、齊不能聽憑中原諸侯擺布,應該恢復舊盟。敬請大王明斷!”
秦昭王猶豫不決,詢問魏冉:“相國意下如何?”
魏冉說:“大王欲伐安邑,不願齊軍救魏。齊湣王欲伐宋國,不願秦軍救宋。不如大王允許齊湣王伐宋,齊湣王允許大王伐魏安邑。”
秦昭王改變主意,告訴宋郭:“宋康王與秦結盟,竟然加入孟嘗君伐秦,又把寡人做成木人,伸開雙臂,放在廁所門口,作為箭靶。寡人久有伐宋之心,苦於地隔兵遠,欲伐不能。齊湣王伐宋,一如寡人自伐。楚、魏若與齊國爭奪宋地,寡人必將制止,確保齊國獨得宋地。宋康王如此無道,欺侮不算逆天,伐滅無人報仇。齊湣王不要再次允許宋康王割地求和,務必一舉滅宋。”
宋郭返齊復命。
齊湣王大喜,再次聽從蘇秦,又命冷向為伐宋主將,開始第三次伐宋。
秦昭王命令司馬錯伐魏,圍攻安邑。
魏昭王不敢抗秦,割讓安邑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