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秦說:“韓珉一向主張齊、秦聯合伐趙,我一向主張齊、趙聯合伐秦,所以齊湣王才會罷免韓珉,命我為相。孟嘗君一心伐齊報仇,我一心伐秦去帝,所以公孫弘才會離開孟嘗君,成為我的門客。我若勸說齊湣王聯秦伐趙,齊湣王就會罷免我,而讓韓珉返齊復相,對我有何好處?”

  李兌被蘇秦說服,解除其軟禁,但是不許離趙。靜觀齊湣王是否與秦和解,是否繼續伐宋,再決定是否伐秦。

  韓徐為發現李兌又被蘇秦蠱惑,於是擅自命令趙梁伐齊。

  孟嘗君大喜,立刻邀請燕昭王加入伐齊。

  燕昭王大喜,命令助齊伐宋的張魁在齊內應。

  齊湣王大怒,誅殺張魁,遣使至燕,怒斥燕昭王叛齊助趙。遣使至趙,怒斥李兌背盟伐齊。

  李兌大怒韓徐為,命令趙梁立刻退兵。遣使至齊,向齊湣王解釋:“趙梁伐齊,乃是韓徐為受孟嘗君指使,背著我擅自發動。如今我已明白周納也是受孟嘗君、韓徐為指使,意在誣陷蘇秦,破壞趙、齊之盟。願與大王消除誤會,仍遵前約:聯軍繼續伐秦,齊軍繼續伐宋。”

  蘇秦又派韓山返燕,通報燕昭王:“奉陽君已經對我解除軟禁,只是不許離趙。懇請大王繼續營救,讓我儘快離趙。但我一旦離趙,不能往齊,只能返燕。因為大王不聽我言,過早加入伐齊,命令張魁在齊配合趙梁伐齊,導致齊湣王不僅懷疑大王不忠,而且懷疑我不忠。”

  燕昭王命令韓山返趙,向蘇秦認錯:“寡人被孟嘗君、韓徐為欺騙,誤以為趙梁伐齊是奉陽君的命令,所以命令張魁在齊內應。寡人已經遣使向齊湣王解釋,張魁非奉寡人之命,已被孟嘗君、韓徐為收買。寡人還會派人使趙,懇請奉陽君允許先生離趙。先生一旦離趙,不能返燕,仍應往齊,儘量挽回燕、齊之交。”

  公玉丹奉齊湣王之命使趙,拜見李兌:“君侯釋放蘇秦,命令趙梁撤兵。齊湣王非常感謝,相信君侯確實是被孟嘗君、韓徐為矇騙。願意再把宋地蒙邑增封給君侯,希望君侯允許蘇秦離趙返齊。”

  公孫弘奉燕昭王之命使趙,拜見李兌:“君侯促使燕昭王不親趙而親齊,很不明智!”

  李兌十分詫異:“我何曾促使燕昭王不親趙而親齊?”

  公孫弘說:“燕國弱於趙、齊,不親趙,必親齊。如今燕昭王聽命於蘇秦,君侯卻囚禁蘇秦,軟禁蘇秦,不放蘇秦,豈非促使燕昭王不親趙而親齊?君侯信任蘇秦也好,不信任蘇秦也罷,均應善待蘇秦,燕昭王才會不親齊而親趙。”

  李兌聽從其言,授予蘇秦相印,與燕、齊一樣封為武安君。

  蘇秦拘趙數月,九死一生,終於離趙返齊。

  齊湣王大悅,設宴為蘇秦壓驚:“周納進讒,張魁作亂,寡人都不懷疑先生。但是寡人懷疑張魁作亂,並非被孟嘗君、韓徐為收買,而是燕昭王的命令。”

  蘇秦說:“燕昭王不顧燕臣反對,派遣二萬燕軍,自備糧草,助齊伐宋;又不顧王后嬴氏求情,毅然與秦絕交,派遣二萬燕軍,自備糧草,加入伐秦。韓、魏可能如此忠於大王嗎?燕昭王如此忠於大王,還被大王懷疑,十分苦惱!燕昭王讓我感謝大王誅殺張魁,另派良將助齊伐宋。但願大王因為我之忠心,也讓燕昭王安心。”

  齊湣王說:“難道燕昭王果真忘了先王伐燕之仇,毫無臥薪嘗膽之心?或許先生也被燕昭王矇騙了。”

  蘇秦說:“先王若不伐燕,繼任燕王的就是太子姬平,而非燕昭王。所以我不敢擔保個別燕臣沒有謀齊之心,卻敢以死擔保燕昭王決無謀齊之心。如果燕昭王不聽我言,而聽個別燕臣之言,大王可以誅殺我。如今我兼相燕、齊,只要大王像燕昭王一樣信任我,燕、齊一心,大王必得天下。”

  齊湣王說:“寡人當然信任先生,也願因為先生而相信燕昭王。但是為何燕、齊一心,寡人必得天下?”

  蘇秦說:“孟嘗君當年專擅齊政,破楚破秦,但是所取之地均歸魏、韓。於是伐宋淮北,打算擴充薛邑,結果未能破宋,未得淮北。只好率領魏昭王、成陽君到邯鄲朝拜奉陽君,勸說魏昭王、韓釐王獻地給奉陽君,仍然不得奉陽君歡心。大王罷免孟嘗君以來,不再受制於人,於是想稱東帝,想要伐秦,想與奉陽君結盟,想要破宋攻取淮北,無不心想事成,可見大王的賢明遠遠超過齊桓公!儘管如此,大王應該明白:大王能夠心想事成,沒有其它原因,僅僅因為燕昭王聽我之言忠於大王。只要燕昭王繼續聽我之言忠於大王,三晉必定不敢變心,諸侯必將繼續伐秦。大王必能伐滅宋國,擊破秦、趙,代周為王!”

  齊湣王心悅誠服,不再懷疑燕昭王。

  田代、孫去疾向燕昭王進讒:“張魁作亂,齊湣王僅僅懷疑大王,毫不懷疑蘇秦,足證蘇秦已經叛燕忠齊。”

  張魁作亂之後,燕昭王強命蘇秦自趙返齊,挽救燕、齊之交,僅是死馬當活馬醫,打算犧牲蘇秦,並不真抱希望。如今齊湣王竟然毫不懷疑蘇秦,燕昭王深感匪夷所思,不得不信讒言,懷疑蘇秦或許已經叛燕忠齊。於是派遣韓山至齊,命令蘇秦返燕。

  蘇秦早有防備,翻出精心保存的眾多原始記錄,撰寫一封長信,詳盡回顧了為燕反間十五年的完整過程,力辯自己一心強燕弱齊,從未叛燕忠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