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孟嘗君不聽,命令芒卯伐宋,進攻原屬薛地的菑邑(山東滕州菑川,宋康王伐薛所取五城之一)。
秦昭王眼見韓珉、蘇修無法說服齊湣王退出伐秦,只好遣使至趙,勸說李兌:“秦昭王願把魏昭王預封給君侯之子的河陽(秦侵魏地,秦名河雍)獻給君侯,希望君侯停止伐秦。”
李兌不予理睬。
韓徐為說:“齊湣王一旦與秦和解,必將與秦共同伐趙。君侯不如搶先與秦和解,然後與秦共同伐齊。”
李兌內有韓徐為阻撓,外有孟嘗君阻撓,又疑心齊湣王準備與秦和解,於是考慮與秦和解,命令聯軍駐守成皋(河南滎陽汜水鎮,位於洛陽以東),暫停西進。
蘇秦向齊湣王進言:“大王去年不願與楚交戰而暫停伐宋,奉陽君疑心不能得到定陶。如今蘇修在齊,奉陽君又疑心大王接受楚國調停而與秦和解,所以駐軍成皋,暫停西進。”
齊湣王問:“如何打消奉陽君疑心?”
蘇秦說:“最好雙管齊下!大王立刻調兵,準備伐宋。我再使趙,勸說奉陽君儘快伐秦。”
齊湣王聽從其言,撤空齊、燕邊境的齊軍,調往齊、宋邊境,準備再次伐宋。
蘇秦為齊使趙,拜見李兌:“齊湣王之所以考慮與秦和解,原因有四:其一,伐秦對魏最為有利,孟嘗君卻遲遲不讓魏軍加入,迫使聯軍留在魏地觀澤數月。其二,孟嘗君又遲遲不讓聯軍西行,迫使聯軍留在韓地滎陽、成皋數月。其三,去年孟嘗君不肯斷絕魏、宋之交,迫使齊國暫停伐宋。其四,如今孟嘗君又命魏軍進攻宋國菑邑,與齊爭地。另外,齊湣王又聽說,孟嘗君兩次派人入秦。齊湣王擔心孟嘗君背叛縱約,單方面與秦和解,才被迫考慮與秦和解。但是齊湣王認為,儘快伐秦才是上策,與秦和解僅是下策。孟嘗君卻倒打一耙,到處造謠:‘齊湣王打算接受楚使蘇修調停,打算與秦和解,準備讓韓珉返齊復相。’其實齊湣王拒見楚使蘇修,接見魏使韋非。明確告訴韋非,不會接受楚國調停,不會與秦和解,不會讓韓珉復相。又同意魏昭王之請,把宋國平陵預封給孟嘗君。君侯不必擔心孟嘗君繼續阻撓伐秦。”
李兌說:“很好!既然五國合縱伐秦,那麼哪國先與秦國和解,另外四國必將共伐!”
蘇秦又說:“伐秦如果無功而退,諸侯必將爭事秦國,秦軍必將馳救宋國,魏冉必將嫉妒君侯得到定陶。君侯即使因為孟嘗君阻撓而暫緩伐秦,至少不能與秦和解。聯軍即使不能西行,只要留在成皋,秦軍就難以救宋。僅須數月,齊軍必能伐滅宋國,君侯就能得到定陶。”
李兌於是不再考慮與秦和解,命令聯軍留在成皋,等待齊軍伐宋。
韓徐為受孟嘗君指使,派遣周納向李兌進讒:“蘇秦一直挑唆齊湣王不信任君侯,去年勸說齊湣王停止伐宋,背叛縱約,今年又勸說齊湣王聯秦伐趙,囚禁趙國質子。因為君侯反對秦、齊稱帝,而蘇秦支持秦、齊稱帝,所以一再破壞齊、趙之交!”
李兌大怒,立刻囚禁蘇秦。派遣周納使燕,請示燕昭王:“蘇秦破壞趙、齊之交,已經被我囚禁。蘇秦所為,是否大王授意?若非大王授意,請問如何處置?”
蘇秦雖被囚禁,自恃兼相燕、齊,必無危險。於是派遣公孫弘返燕,密報燕昭王:“我被奉陽君囚禁,大王不必擔心我的安危。我為齊使趙,預知有此危險。如果我之犧牲,能使趙、齊絕交,能助大王聯趙破齊,我將死而無憾!”
燕昭王聽命蘇秦,於是告訴周納:“蘇秦破壞趙、齊之交,並非寡人授意。寡人不再信任蘇秦,聽憑奉陽君處置!”
李兌又派周納使齊,請示齊湣王:“蘇秦破壞齊、趙之交,已經被我囚禁。燕昭王不再信任蘇秦,請問如何處置?”
蘇秦始知危險,急派盛慶返燕,向燕昭王求救:“齊湣王已派宋竅告訴我,不信周納讒言。奉陽君被孟嘗君、韓徐為蠱惑,準備停止伐秦,轉而伐齊。大王不可過早加入伐齊,否則齊湣王必將懷疑我,奉陽君必將誅殺我!我若死去,齊湣王必將重用他人,不利大王。即使奉陽君不殺我,我被囚禁在趙,仍然不利大王。”
稍後,蘇秦又派辛謁返燕,再向燕昭王求救:“盛慶走後,韓徐為又威脅要誅殺我。我並不怕死,但是不願在幫助大王破燕報仇之前死去,懇請大王儘快派人營救。我一旦脫困,不願再往齊國,懇請大王允許我返燕。”
燕昭王急派孫去疾、公孫弘使趙,請求李兌、韓徐為:“囚禁寡人重臣蘇秦,猶如免去寡人的王冠!”
李兌、韓徐為不敢得罪燕昭王,把蘇秦從囚禁改為軟禁,但是仍不釋放。
燕昭王又命盛慶返趙,安慰蘇秦:“先生已無性命之憂,不久必定獲釋。先生一旦脫困,仍當冒險返齊。否則先生就會前功盡棄,如何實施預定計劃?”
齊湣王大怒李兌囚禁蘇秦,派遣李終使趙,斥責李兌:“君侯為何背叛盟約,先聽信孟嘗君造謠而停止伐秦,後聽信周納讒言而囚禁寡人重臣蘇秦?再不釋放蘇秦,寡人將與秦、宋和解,共同伐趙!”
李兌大怒,派遣門客趙足質問蘇秦:“先生是否使用調虎離山之計,先讓齊湣王假裝伐宋,誘騙趙軍離境伐秦,滯留成皋。然後趁著趙國空虛,準備齊、秦、宋聯合伐趙?”
秦昭王眼見韓珉、蘇修無法說服齊湣王退出伐秦,只好遣使至趙,勸說李兌:“秦昭王願把魏昭王預封給君侯之子的河陽(秦侵魏地,秦名河雍)獻給君侯,希望君侯停止伐秦。”
李兌不予理睬。
韓徐為說:“齊湣王一旦與秦和解,必將與秦共同伐趙。君侯不如搶先與秦和解,然後與秦共同伐齊。”
李兌內有韓徐為阻撓,外有孟嘗君阻撓,又疑心齊湣王準備與秦和解,於是考慮與秦和解,命令聯軍駐守成皋(河南滎陽汜水鎮,位於洛陽以東),暫停西進。
蘇秦向齊湣王進言:“大王去年不願與楚交戰而暫停伐宋,奉陽君疑心不能得到定陶。如今蘇修在齊,奉陽君又疑心大王接受楚國調停而與秦和解,所以駐軍成皋,暫停西進。”
齊湣王問:“如何打消奉陽君疑心?”
蘇秦說:“最好雙管齊下!大王立刻調兵,準備伐宋。我再使趙,勸說奉陽君儘快伐秦。”
齊湣王聽從其言,撤空齊、燕邊境的齊軍,調往齊、宋邊境,準備再次伐宋。
蘇秦為齊使趙,拜見李兌:“齊湣王之所以考慮與秦和解,原因有四:其一,伐秦對魏最為有利,孟嘗君卻遲遲不讓魏軍加入,迫使聯軍留在魏地觀澤數月。其二,孟嘗君又遲遲不讓聯軍西行,迫使聯軍留在韓地滎陽、成皋數月。其三,去年孟嘗君不肯斷絕魏、宋之交,迫使齊國暫停伐宋。其四,如今孟嘗君又命魏軍進攻宋國菑邑,與齊爭地。另外,齊湣王又聽說,孟嘗君兩次派人入秦。齊湣王擔心孟嘗君背叛縱約,單方面與秦和解,才被迫考慮與秦和解。但是齊湣王認為,儘快伐秦才是上策,與秦和解僅是下策。孟嘗君卻倒打一耙,到處造謠:‘齊湣王打算接受楚使蘇修調停,打算與秦和解,準備讓韓珉返齊復相。’其實齊湣王拒見楚使蘇修,接見魏使韋非。明確告訴韋非,不會接受楚國調停,不會與秦和解,不會讓韓珉復相。又同意魏昭王之請,把宋國平陵預封給孟嘗君。君侯不必擔心孟嘗君繼續阻撓伐秦。”
李兌說:“很好!既然五國合縱伐秦,那麼哪國先與秦國和解,另外四國必將共伐!”
蘇秦又說:“伐秦如果無功而退,諸侯必將爭事秦國,秦軍必將馳救宋國,魏冉必將嫉妒君侯得到定陶。君侯即使因為孟嘗君阻撓而暫緩伐秦,至少不能與秦和解。聯軍即使不能西行,只要留在成皋,秦軍就難以救宋。僅須數月,齊軍必能伐滅宋國,君侯就能得到定陶。”
李兌於是不再考慮與秦和解,命令聯軍留在成皋,等待齊軍伐宋。
韓徐為受孟嘗君指使,派遣周納向李兌進讒:“蘇秦一直挑唆齊湣王不信任君侯,去年勸說齊湣王停止伐宋,背叛縱約,今年又勸說齊湣王聯秦伐趙,囚禁趙國質子。因為君侯反對秦、齊稱帝,而蘇秦支持秦、齊稱帝,所以一再破壞齊、趙之交!”
李兌大怒,立刻囚禁蘇秦。派遣周納使燕,請示燕昭王:“蘇秦破壞趙、齊之交,已經被我囚禁。蘇秦所為,是否大王授意?若非大王授意,請問如何處置?”
蘇秦雖被囚禁,自恃兼相燕、齊,必無危險。於是派遣公孫弘返燕,密報燕昭王:“我被奉陽君囚禁,大王不必擔心我的安危。我為齊使趙,預知有此危險。如果我之犧牲,能使趙、齊絕交,能助大王聯趙破齊,我將死而無憾!”
燕昭王聽命蘇秦,於是告訴周納:“蘇秦破壞趙、齊之交,並非寡人授意。寡人不再信任蘇秦,聽憑奉陽君處置!”
李兌又派周納使齊,請示齊湣王:“蘇秦破壞齊、趙之交,已經被我囚禁。燕昭王不再信任蘇秦,請問如何處置?”
蘇秦始知危險,急派盛慶返燕,向燕昭王求救:“齊湣王已派宋竅告訴我,不信周納讒言。奉陽君被孟嘗君、韓徐為蠱惑,準備停止伐秦,轉而伐齊。大王不可過早加入伐齊,否則齊湣王必將懷疑我,奉陽君必將誅殺我!我若死去,齊湣王必將重用他人,不利大王。即使奉陽君不殺我,我被囚禁在趙,仍然不利大王。”
稍後,蘇秦又派辛謁返燕,再向燕昭王求救:“盛慶走後,韓徐為又威脅要誅殺我。我並不怕死,但是不願在幫助大王破燕報仇之前死去,懇請大王儘快派人營救。我一旦脫困,不願再往齊國,懇請大王允許我返燕。”
燕昭王急派孫去疾、公孫弘使趙,請求李兌、韓徐為:“囚禁寡人重臣蘇秦,猶如免去寡人的王冠!”
李兌、韓徐為不敢得罪燕昭王,把蘇秦從囚禁改為軟禁,但是仍不釋放。
燕昭王又命盛慶返趙,安慰蘇秦:“先生已無性命之憂,不久必定獲釋。先生一旦脫困,仍當冒險返齊。否則先生就會前功盡棄,如何實施預定計劃?”
齊湣王大怒李兌囚禁蘇秦,派遣李終使趙,斥責李兌:“君侯為何背叛盟約,先聽信孟嘗君造謠而停止伐秦,後聽信周納讒言而囚禁寡人重臣蘇秦?再不釋放蘇秦,寡人將與秦、宋和解,共同伐趙!”
李兌大怒,派遣門客趙足質問蘇秦:“先生是否使用調虎離山之計,先讓齊湣王假裝伐宋,誘騙趙軍離境伐秦,滯留成皋。然後趁著趙國空虛,準備齊、秦、宋聯合伐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