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王貴在開始的時候,不肯和秦檜合作,於是秦檜指使王俊改了口供,說岳雲寫的那封信,上面的收信人除了張憲外,還有王貴。
王貴聽到這個消息,大驚,趕緊“抗章而自列”,“引疾以為辭”。
宿將牛皋反應沒有王貴快,事情過了很久,他還在為和金人議和的事心存不滿,經常借酒發牢騷,結果被田師中命人在酒裡面放了一點兒東西——耗子藥,毒死了。牛皋臨死時,不無沉痛地說:“我年逾六十,官至侍從,已經滿足了,但可恨的是,故土未復,我不能戰死疆場,反而死在家中,不甘心啊!”(“皋年六十一,官至侍從,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馬革裹屍,顧死牖下耳!”)
此外,岳飛軍中的多名將佐和幕僚,如王敏求、楊浩、邢舜舉、朱芾、李若虛、高穎、王良存、夏珙、黨尚友、張節夫等,全被貶遭流放。
曾為岳飛仗義執言的趙士褭、何彥猷、李若朴、薛仁輔、於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智浹、劉允升、范澄、劉洪道、張戒等,或為高官,或為宦官,又或是布衣,無一例外地遭到了迫害,或貶或流放,或下獄,或處決,或暗殺,其手段狠毒、慘烈,令人髮指。
就連秦檜的黨羽何鑄,由於“謂議獄不合”,也被秦檜開除了“黨籍”,趕出朝廷。
經這樣篩過一遍,中外大權,盡歸秦檜。史稱,“殿堂之上,莫非秦氏朋黨;朝野衝要,無不檜賊爪牙。”
既然恨岳飛,“恨”屋及烏,喪心病狂的秦檜又下令將岳州改名純州,其節鎮的岳陽軍改為華容軍。
然而,公道自在人心,時間會證明一切。
南宋使臣洪皓當時被金人扣押在燕京,聽到岳飛的死訊,萬分悲痛地寫信給趙構說:“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臣飛死,臣俊喜,臣浚無言世忠靡。
臣檜夜報四太子,臣構稱臣自此始。
紹興十二年(1142年)七月,金人按照和議上的約定,將趙構的母親韋氏及趙佶的棺槨遣送回國。
趙佶的屍體已被金人拿去煉油,棺槨里裝的只是一截焦木。一百多年後(至元二十二年,即1285年),元朝“江南釋教總統”楊連真迦指示宗允等人以報復羅銑為由盜掘宋皇帝陵墓,他們在趙佶的棺槨里發現的,就是這一截焦木,及少量隨葬品,僅此而已。
關於趙佶之死,《南燼紀聞》上有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詳細記錄:說有一天早上,北風凜冽,滴水成冰,少帝趙恆從自己居住的土坑爬出來去給父親請安,發現父親已“僵踣死矣”。不由得悲從中來,號啕大哭。附近的女真人全被驚動了。趙恆想將父親就地掩埋。而女真人卻說:“我們這兒沒有埋葬的習慣,那太浪費了。但凡死了人,必用烈火燒他的屍體,煉油,燒到一半,就將之拋入州北的大石坑中,煉出的油可以用來點燈,給大地帶來光明,造福人類。”(“此間無葬埋事。凡死者必火燒其屍,及半,即棄之州北石坑中。由是此水可以作燈也。”)話音剛落,就衝進來一群惡狠狠的人,不由分說,用木棒架起屍體就走。
趙恆跌跌撞撞地一路跟從。到了北面的大石坑,這夥人“架屍於上,用荼郁木焚之”。趙恆制止不了,“跳號大慟,亦欲跳入坑中”,眾人死死拉住不放手。他們並不是惋惜趙恆的性命,而是說:“昔年曾有活人躍入,此水頓清,不可作油。”(“昔年曾有活人躍入,此水頓清,不可作油。”)
趙恆求死不能,抹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問:“今日是何日?”好心的女真人告訴他:“天眷三年(1141年)正月十八日也。”
靖康之變中被金人擄去的所有女子都遭受到女真人的凌辱蹂躪,趙構的母親韋氏和他的兩個妻子以及兩個女兒也不例外。韋氏先在洗衣院做老妓,後從良嫁給了蓋天大王為妾,並且生下了兩個孩子。
蓋天大王本名叫賽里,後來在女真人的改名風潮中改名叫完顏宗賢,《南渡錄》、《竊憤錄》、《南燼記聞》等書都記載有蓋天大王沾沾自喜地吹噓:“自今以後,趙構須喚我阿爹。”
趙構的妻子邢秉懿在北行途中,被金人“以墮馬損胎”,到了金國,於天會九年(1131年),替吳乞買產下一子,被封為建炎宋國夫人。
金人兇狠地殘殺趙構的父兄,沒人性地姦淫趙構的母姊妻女,令人髮指地屠戮宋朝臣民,跋扈驕橫地侵占宋朝疆土,滅亡北宋,趙構卻奴顏婢膝地對金使自稱臣構。趙構親率文武百官在臨平鎮奉迎韋氏,韓世忠也隨駕而行。韋氏見了他,驚奇地說:“你就是韓將軍嗎?我在北方久聞你大名了!”
韓世忠“嘗中毒矢入骨,以強弩括取之,十指僅全四,不能動,刀痕箭瘢如刻畫”。韋氏見了,唏噓不已,慰勞再三。
韓世忠答道:“臣以布衣,因戰功而位列王公之位,仰天恩,才得以保全性命,今生無憾了!”(“吾以布衣百戰,致位王公,賴天之靈,保首領得以保全,已無憾事了。”)韋氏然後扭頭問道:“怎麼沒見到大小眼將軍(指岳飛)?”一句話,在場的人無以為對。
王貴聽到這個消息,大驚,趕緊“抗章而自列”,“引疾以為辭”。
宿將牛皋反應沒有王貴快,事情過了很久,他還在為和金人議和的事心存不滿,經常借酒發牢騷,結果被田師中命人在酒裡面放了一點兒東西——耗子藥,毒死了。牛皋臨死時,不無沉痛地說:“我年逾六十,官至侍從,已經滿足了,但可恨的是,故土未復,我不能戰死疆場,反而死在家中,不甘心啊!”(“皋年六十一,官至侍從,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馬革裹屍,顧死牖下耳!”)
此外,岳飛軍中的多名將佐和幕僚,如王敏求、楊浩、邢舜舉、朱芾、李若虛、高穎、王良存、夏珙、黨尚友、張節夫等,全被貶遭流放。
曾為岳飛仗義執言的趙士褭、何彥猷、李若朴、薛仁輔、於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智浹、劉允升、范澄、劉洪道、張戒等,或為高官,或為宦官,又或是布衣,無一例外地遭到了迫害,或貶或流放,或下獄,或處決,或暗殺,其手段狠毒、慘烈,令人髮指。
就連秦檜的黨羽何鑄,由於“謂議獄不合”,也被秦檜開除了“黨籍”,趕出朝廷。
經這樣篩過一遍,中外大權,盡歸秦檜。史稱,“殿堂之上,莫非秦氏朋黨;朝野衝要,無不檜賊爪牙。”
既然恨岳飛,“恨”屋及烏,喪心病狂的秦檜又下令將岳州改名純州,其節鎮的岳陽軍改為華容軍。
然而,公道自在人心,時間會證明一切。
南宋使臣洪皓當時被金人扣押在燕京,聽到岳飛的死訊,萬分悲痛地寫信給趙構說:“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臣飛死,臣俊喜,臣浚無言世忠靡。
臣檜夜報四太子,臣構稱臣自此始。
紹興十二年(1142年)七月,金人按照和議上的約定,將趙構的母親韋氏及趙佶的棺槨遣送回國。
趙佶的屍體已被金人拿去煉油,棺槨里裝的只是一截焦木。一百多年後(至元二十二年,即1285年),元朝“江南釋教總統”楊連真迦指示宗允等人以報復羅銑為由盜掘宋皇帝陵墓,他們在趙佶的棺槨里發現的,就是這一截焦木,及少量隨葬品,僅此而已。
關於趙佶之死,《南燼紀聞》上有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詳細記錄:說有一天早上,北風凜冽,滴水成冰,少帝趙恆從自己居住的土坑爬出來去給父親請安,發現父親已“僵踣死矣”。不由得悲從中來,號啕大哭。附近的女真人全被驚動了。趙恆想將父親就地掩埋。而女真人卻說:“我們這兒沒有埋葬的習慣,那太浪費了。但凡死了人,必用烈火燒他的屍體,煉油,燒到一半,就將之拋入州北的大石坑中,煉出的油可以用來點燈,給大地帶來光明,造福人類。”(“此間無葬埋事。凡死者必火燒其屍,及半,即棄之州北石坑中。由是此水可以作燈也。”)話音剛落,就衝進來一群惡狠狠的人,不由分說,用木棒架起屍體就走。
趙恆跌跌撞撞地一路跟從。到了北面的大石坑,這夥人“架屍於上,用荼郁木焚之”。趙恆制止不了,“跳號大慟,亦欲跳入坑中”,眾人死死拉住不放手。他們並不是惋惜趙恆的性命,而是說:“昔年曾有活人躍入,此水頓清,不可作油。”(“昔年曾有活人躍入,此水頓清,不可作油。”)
趙恆求死不能,抹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問:“今日是何日?”好心的女真人告訴他:“天眷三年(1141年)正月十八日也。”
靖康之變中被金人擄去的所有女子都遭受到女真人的凌辱蹂躪,趙構的母親韋氏和他的兩個妻子以及兩個女兒也不例外。韋氏先在洗衣院做老妓,後從良嫁給了蓋天大王為妾,並且生下了兩個孩子。
蓋天大王本名叫賽里,後來在女真人的改名風潮中改名叫完顏宗賢,《南渡錄》、《竊憤錄》、《南燼記聞》等書都記載有蓋天大王沾沾自喜地吹噓:“自今以後,趙構須喚我阿爹。”
趙構的妻子邢秉懿在北行途中,被金人“以墮馬損胎”,到了金國,於天會九年(1131年),替吳乞買產下一子,被封為建炎宋國夫人。
金人兇狠地殘殺趙構的父兄,沒人性地姦淫趙構的母姊妻女,令人髮指地屠戮宋朝臣民,跋扈驕橫地侵占宋朝疆土,滅亡北宋,趙構卻奴顏婢膝地對金使自稱臣構。趙構親率文武百官在臨平鎮奉迎韋氏,韓世忠也隨駕而行。韋氏見了他,驚奇地說:“你就是韓將軍嗎?我在北方久聞你大名了!”
韓世忠“嘗中毒矢入骨,以強弩括取之,十指僅全四,不能動,刀痕箭瘢如刻畫”。韋氏見了,唏噓不已,慰勞再三。
韓世忠答道:“臣以布衣,因戰功而位列王公之位,仰天恩,才得以保全性命,今生無憾了!”(“吾以布衣百戰,致位王公,賴天之靈,保首領得以保全,已無憾事了。”)韋氏然後扭頭問道:“怎麼沒見到大小眼將軍(指岳飛)?”一句話,在場的人無以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