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途中就出現了石巡檢官記錄下來的一幕。

  十月初九日,岳飛一行抵達臨安。

  “張憲叛亂案”已經擴大化了,到了臨安的第三天,岳雲就被傳去了。

  第四天,進奏官王處仁派人來見岳飛,勸他像韓世忠一樣,趕緊進宮,找趙構自辯。

  岳飛自覺問心無愧,仰天嘆道:“若上天有眼,必不會陷忠臣於不義;萬一不幸,又怎逃得過去!”(“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義;萬一不幸,亦何所逃!”)目送王處仁離開,岳飛回到自己房中,撫摸著掛在牆上的盔甲,感慨萬千。他知道,不久之後,他也許永遠會告別這套鎧甲,走向一個沒有明天的明天。

  岳飛,你真的毫無畏懼嗎?

  不,我畏懼過,我只是一名武將,我只知道報效國家,收復故土,拯救淪陷在敵占區的同胞,扶弱濟困,而朝堂之上,伴君如虎,天威難測,稍不合聖意,就有性命之憂。

  那你為什麼還要來臨安?

  在我看來,這是做臣子的分內職責。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即使蒙受不白之冤也義無反顧?

  是的,我已經準備好了,少年時,我苦研《孫子兵法》,立志做像關羽、張飛那樣的人,心存忠義,為國家建功立業。我在千軍萬馬中衝鋒陷陣,轉戰千里,經歷了十幾年的磨礪和考驗,終於走到了今天,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大丈夫當如是矣。我亦無所畏懼。

  岳飛決意以自己的生命來實踐曾經作出的抉擇,沒採取任何行動,靜靜地在家裡等待著不可知的未來。

  很快,他命中的“索命判官”上門來了。

  這個“索命判官”就是張俊的心腹——楊沂中。

  十月十三日,楊沂中在家裡喝茶,突然接到秦檜的召喚。

  於是,楊沂中整理好衣冠,逕往相府。

  到了相府,秦檜並不直接出來相見,而是命一名三省的值班官持一份《堂牒》交付給他,說是委任他為拘捕大使,將岳飛拘捕,送交大理寺。楊沂中出門前,值班官還特別強調了秦檜的話:“要把活的岳飛拿來。”於是,楊沂中袖中藏著《堂牒》,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到了岳飛府中。

  岳飛一見,就明白了他的來意,可是神色如常,呵呵大笑道:“十哥,你來幹什麼?”

  當時諸將結為兄弟,楊沂中比岳飛大了一歲,排在第十。

  楊沂中看見岳飛磊落如昔,臉紅了一紅,故意輕描淡寫地答道:“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是朝廷派我來的,要請你回去協助調查一些軍務事。”

  岳飛又是一笑,說:“我看你今日來,事態肯定已經很嚴重了。”(“我看汝今日來,意思不好。”)說完,轉身進了內院。

  楊沂中心中暗叫不好,看來,岳飛什麼都知道了,那份《堂牒》就不必再藏著掖著了。於是從袖裡小心翼翼地取了出來,吩咐下人傳了進去。

  《堂牒》傳進去了之後,很久,沒有動靜。

  楊沂中有些不安。

  岳飛到底在裡面幹什麼呢?

  他會不會拒絕跟我同行呢?

  他會不會真的像張憲說的那樣,要準備造反呢?

  那他會不會拿我開刀,先殺了我呢?

  ……

  就在楊沂中胡思亂想之際,帘子輕動,出來了一個小丫鬟,手裡捧著一個盤子,上面端放著一壺酒,兩個酒杯。

  丫鬟將盤子放在几上,然後左手執壺,右手扶杯,斟好酒,對著楊沂中一笑,說道:“請喝酒。”

  楊沂中心中一冷,暗道:“完了,岳飛肯定是在裡面自盡了,這杯酒是要我陪他在黃泉路上做伴啊。”

  飲還是不飲?楊沂中遲疑不決,只見杯中的酒,紋絲不動,似乎毫無異樣。就在這時,岳飛掀簾出來了,將楊沂中變幻不定的神色盡收眼底,不由大笑道:“這杯酒沒有毒,我視你是真兄弟,怎麼會毒你?我這就和你一起去接受調查。”(“此酒無藥,我今日方見汝是真兄弟,我為汝往。”)

  楊沂中尷尬一笑,假惺惺地說道:“要我說,做人呢,最要緊的就是開心。朝廷上很多的事呢,是不能強求的。所謂吉人自有天相,回去調查清楚了就沒事了,朝廷現在誤會你,是他們沒有真正懂你。發生這種事呢,大家都不想的嘛。”說話間,拿過酒杯,緩緩抿了一小口。

  正直、磊落的岳飛沒有想到,在楊沂中的人生哲學裡,兄弟並不意味著兩肋插刀,肝膽相照。一如哲學家薩特所說,他人即地獄。對楊沂中而言,所謂兄弟,不過是平常一起喝喝酒解解悶,關鍵時刻就用來出賣的人。

  有道是:何事書生叩馬首,遂教名將飲魚腸。

  岳飛命丫鬟收拾好杯盞,“遂肩與赴對”,和楊沂中一起乘轎前行。

  到了大理寺,楊沂中讓岳飛在轎內少坐,自己先離開了。

  按照楊沂中對岳飛的說法,“到朝廷另聽聖旨”。但岳飛並不知道這是大理寺。

  不知道當時岳飛是否意識到了自己已經一腳踏進了鬼門關?

  酷刑

  岳飛在轎內久不見楊沂中回來,便揭了轎簾下來。

  看著周圍的景象恍如夢中,自己竟淪落至此,造化弄人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