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趙構得到兀朮正式寫給他的第一封信,是這年(紹興十一年,1141年)九月。隨著和議的日程不斷推進,岳飛也越來越危險。
除了通過殺害岳飛促成媾和外,趙構也有自己的私心。
王夫之說:“高宗懲苗劉之難,心惴惴然。”趙構認為來自國內的武將的威脅比來自金人的威脅更嚴重,“所至驅擄,甚於外患”,因此才迫不及待地秉承祖宗家法,與官僚集團聯手收取武人兵權。但為了進一步震懾武人,將他們牢牢控制在股掌之中,他一直想殺雞給猴看。
岳飛抗金心切,要求增兵,提議立儲等等,都無一例外地觸動了趙構的神經。而岳飛整軍訓兵、禮賢下士,也讓他疑神疑鬼。所以,儘管岳飛一再表示要功成身退,一旦“恢復兩河之地為漢家江山”就到廬山東林寺讀經論佛,以度餘年,從趙構的角度看,這是不可能的,誰能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同時,在抗金過程中,岳飛屢立戰功、權高望崇,治軍嚴明、秋毫無犯,不僅得到岳家軍將士的愛戴擁護,而且也受到百姓的尊崇。趙構擔心岳飛會挾有功高震主之威,對岳飛的疑忌越來越深。
說到底,趙構最忌恨的,是岳飛出眾的能力和威望。這就叫功大而謗興,德高而毀至!
岳飛文武兼備的才能、仁義兼愛的品格、千秋赫赫的戰功、克己奉公的威望,根本不能見容於專制政權的統治階層中。
誠如朱熹所說:“岳飛較疏,高宗又忌之,遂為秦所誅,而韓世忠破膽矣!”同其他大將相比,岳飛既無家世背景,個人資歷又淺,長期在外打仗,和朝中大臣交往少,根基淺,沒有任何關係網。
綜合上述幾條,岳飛無疑是最適合拿來開刀的人選!
殺掉一個岳飛,不但可以促成和議,還可以充分顯示皇權的威嚴,震懾警示其他武將,使他們只能匍匐在自己跟前“效媚以自全”,何樂而不為?!
傳召岳飛的消息一傳出,“百姓皆晝夜不安”,似乎暗潮湧動,一場大地震就要來臨。
的確,以岳飛這時在國內的威望和聲譽,如果他真的是如王俊誣告的那樣,策反了岳家軍,其爆發出的威力,依然可以撼山動岳!
那麼,岳飛知道了這個消息,到底會是什麼樣的一種表現呢?
楊沂中坑爹記
南宋永嘉有一個姓石的小吏,曾在他的筆記里記載過這樣一件事:那一年的十月深秋,他到上江赴任巡檢官,途遇大雨,道路泥濘難行,不得不在縣驛里投宿。
入夜,秋雨依舊連綿不斷,外面的梧桐芭蕉被雨點打得啪啪直響。旅途寂寞,在緊一陣慢一陣的秋風秋雨中,他很快就睡著了。
半夜,驛卒突然來拍他的房門,說是岳少保來了,房間不夠,需要他騰讓房間。
什麼?岳少保?!這夤夜之際,威名赫赫的岳飛岳少保竟會在這荒郊小驛出現?!
他睡意全無,爬起來穿衣戴帽,將自己的行李“急急搬疊出”,懷著一種悲壯的心情,準備冒雨離開。
門外的迴廊上站著十幾個人,有六七人手中提著孔明燈,借著淡黃色的燈光,隱約可見領頭的是一個身材健碩的中年男子,長得“面大而方,廣額疏眉,兩頰甚豐,目圓鼻尖,自口以下,重頤甚長,無髭鬚”,該男子看他從房裡提著行李走出來,便走過來,溫言相慰道:“你是什麼官員?外面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下著這麼大的雨,你能到哪兒去?這樣吧,我們人多,就住這間大房,你住門房,行嗎?”
石巡檢官猜想,此人就是岳少保岳飛!
不過,也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讓賊寇聞風喪膽,名震天下的岳少保岳飛竟會是這樣的平易近人,可親可敬。
在岳飛的安排下,石巡檢官將行李帶到門房,重新安歇了下來。
然而,下半夜再也睡不著了。蓋世無雙的大英雄近在咫尺,換誰都會激動得徹夜無眠。躺在床上,透過窗欞的帳幔看岳飛住的大房,燈火通明,隱隱約約還有人聲。
“這麼晚了,他們還沒睡,在幹什麼呢?”石巡檢官按捺不住好奇心,披衣起床,開了房門,輕輕走了過去,“從壁隙窺之”。
只見裡面“諸將會坐”,紛紛向岳飛懇請著什麼,因為聲音低微,幾不可聞。
在燈光下,岳飛神色嚴厲,突然大聲說:“什麼也不要說了,只能聽命前往!”(“只得前邁!”)
“諸將退而起稟者三,而公三答之,如初言。”他們到底在議論什麼呢?
多年以後,石巡檢官才知道,岳飛當時是前往臨安領死!不由得佩服萬分,在筆記中大發感慨,嘆道:“嗚呼,公豈不知此行之必死哉,其迢迢數千里而來者,非赴嘉詔也,直赴死如歸耳!故曰,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其在是歟!”
清人趙俞也由此作詩讚曰:“孤忠願抱千秋恨,不共蘄王早見機。”
原來,張憲被誣事件剛發生,岳家軍中的蔣世雄就從鄂州飛馬趕到江州廬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岳飛。
罷官的岳飛一直在江州私邸暫住,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幾個月前,秦檜讓胡紡誣告耿著,目的是謀害韓世忠。現在王俊受人指使,誣陷張憲,其背後的用意,不言而喻——早已料到秦檜遲早會找到我的頭上,只是我沒料到會這麼快。岳飛簡單地收拾了行李,帶著雲雷二子和數名親將,趕往臨安。
除了通過殺害岳飛促成媾和外,趙構也有自己的私心。
王夫之說:“高宗懲苗劉之難,心惴惴然。”趙構認為來自國內的武將的威脅比來自金人的威脅更嚴重,“所至驅擄,甚於外患”,因此才迫不及待地秉承祖宗家法,與官僚集團聯手收取武人兵權。但為了進一步震懾武人,將他們牢牢控制在股掌之中,他一直想殺雞給猴看。
岳飛抗金心切,要求增兵,提議立儲等等,都無一例外地觸動了趙構的神經。而岳飛整軍訓兵、禮賢下士,也讓他疑神疑鬼。所以,儘管岳飛一再表示要功成身退,一旦“恢復兩河之地為漢家江山”就到廬山東林寺讀經論佛,以度餘年,從趙構的角度看,這是不可能的,誰能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同時,在抗金過程中,岳飛屢立戰功、權高望崇,治軍嚴明、秋毫無犯,不僅得到岳家軍將士的愛戴擁護,而且也受到百姓的尊崇。趙構擔心岳飛會挾有功高震主之威,對岳飛的疑忌越來越深。
說到底,趙構最忌恨的,是岳飛出眾的能力和威望。這就叫功大而謗興,德高而毀至!
岳飛文武兼備的才能、仁義兼愛的品格、千秋赫赫的戰功、克己奉公的威望,根本不能見容於專制政權的統治階層中。
誠如朱熹所說:“岳飛較疏,高宗又忌之,遂為秦所誅,而韓世忠破膽矣!”同其他大將相比,岳飛既無家世背景,個人資歷又淺,長期在外打仗,和朝中大臣交往少,根基淺,沒有任何關係網。
綜合上述幾條,岳飛無疑是最適合拿來開刀的人選!
殺掉一個岳飛,不但可以促成和議,還可以充分顯示皇權的威嚴,震懾警示其他武將,使他們只能匍匐在自己跟前“效媚以自全”,何樂而不為?!
傳召岳飛的消息一傳出,“百姓皆晝夜不安”,似乎暗潮湧動,一場大地震就要來臨。
的確,以岳飛這時在國內的威望和聲譽,如果他真的是如王俊誣告的那樣,策反了岳家軍,其爆發出的威力,依然可以撼山動岳!
那麼,岳飛知道了這個消息,到底會是什麼樣的一種表現呢?
楊沂中坑爹記
南宋永嘉有一個姓石的小吏,曾在他的筆記里記載過這樣一件事:那一年的十月深秋,他到上江赴任巡檢官,途遇大雨,道路泥濘難行,不得不在縣驛里投宿。
入夜,秋雨依舊連綿不斷,外面的梧桐芭蕉被雨點打得啪啪直響。旅途寂寞,在緊一陣慢一陣的秋風秋雨中,他很快就睡著了。
半夜,驛卒突然來拍他的房門,說是岳少保來了,房間不夠,需要他騰讓房間。
什麼?岳少保?!這夤夜之際,威名赫赫的岳飛岳少保竟會在這荒郊小驛出現?!
他睡意全無,爬起來穿衣戴帽,將自己的行李“急急搬疊出”,懷著一種悲壯的心情,準備冒雨離開。
門外的迴廊上站著十幾個人,有六七人手中提著孔明燈,借著淡黃色的燈光,隱約可見領頭的是一個身材健碩的中年男子,長得“面大而方,廣額疏眉,兩頰甚豐,目圓鼻尖,自口以下,重頤甚長,無髭鬚”,該男子看他從房裡提著行李走出來,便走過來,溫言相慰道:“你是什麼官員?外面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下著這麼大的雨,你能到哪兒去?這樣吧,我們人多,就住這間大房,你住門房,行嗎?”
石巡檢官猜想,此人就是岳少保岳飛!
不過,也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讓賊寇聞風喪膽,名震天下的岳少保岳飛竟會是這樣的平易近人,可親可敬。
在岳飛的安排下,石巡檢官將行李帶到門房,重新安歇了下來。
然而,下半夜再也睡不著了。蓋世無雙的大英雄近在咫尺,換誰都會激動得徹夜無眠。躺在床上,透過窗欞的帳幔看岳飛住的大房,燈火通明,隱隱約約還有人聲。
“這麼晚了,他們還沒睡,在幹什麼呢?”石巡檢官按捺不住好奇心,披衣起床,開了房門,輕輕走了過去,“從壁隙窺之”。
只見裡面“諸將會坐”,紛紛向岳飛懇請著什麼,因為聲音低微,幾不可聞。
在燈光下,岳飛神色嚴厲,突然大聲說:“什麼也不要說了,只能聽命前往!”(“只得前邁!”)
“諸將退而起稟者三,而公三答之,如初言。”他們到底在議論什麼呢?
多年以後,石巡檢官才知道,岳飛當時是前往臨安領死!不由得佩服萬分,在筆記中大發感慨,嘆道:“嗚呼,公豈不知此行之必死哉,其迢迢數千里而來者,非赴嘉詔也,直赴死如歸耳!故曰,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其在是歟!”
清人趙俞也由此作詩讚曰:“孤忠願抱千秋恨,不共蘄王早見機。”
原來,張憲被誣事件剛發生,岳家軍中的蔣世雄就從鄂州飛馬趕到江州廬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岳飛。
罷官的岳飛一直在江州私邸暫住,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幾個月前,秦檜讓胡紡誣告耿著,目的是謀害韓世忠。現在王俊受人指使,誣陷張憲,其背後的用意,不言而喻——早已料到秦檜遲早會找到我的頭上,只是我沒料到會這麼快。岳飛簡單地收拾了行李,帶著雲雷二子和數名親將,趕往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