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兀朮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正月,又率五太子阿魯補、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鎮國大將軍韓常等將,號稱十三萬大軍,避開由岳家軍駐守的湖北、京西戰場,進擊壽春府,準備從壽春(今安徽六安市壽縣)渡過淮河。
趙構聽說戰事又起,連忙強打精神,命令正在臨安述職的淮西主將張俊還建康出兵迎敵,同時命淮北宣撫判官劉錡自太平州(今安徽當塗)渡江,以援淮西。
張俊的淮西軍有八萬人,劉錡有兵兩萬,匯合起來堪堪十萬人。為了能與金人十三萬大軍相抗,趙構又命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率三萬殿前軍前去增援。
正月十九日,金兵攻陷壽春,在淮水架設木橋,引渡後軍。
二十五日,劉錡抵達廬州,駐兵城外。這時,曾經的順昌最佳搭檔、樞密直學士廬州知府陳規病逝,城中只有宣撫司統制官閔師古的兩千餘人,守城的檑木、滾石之類的器材奇缺,官吏軍民四散奔逃。
劉錡在城內巡視了一周,良久,嘆道:“城不足守也。”當日冒雨整軍,與閔師古率眾南撤。
二十六日,金虜大軍入廬州,探知宋軍剛撤離不久,遂發輕騎追擊。
劉錡部只有三百馬匹,以步兵為主,行動緩慢,在西山口被金騎兵追上。劉錡親自率騎兵殿後,刀戈西指,列陣以待。
金軍追騎遠遠望見是劉錡的旗號,嚇了一大跳,逡巡不敢逼近。
兩軍對陣多時,終究不敢輕舉妄動。
二十七日,劉錡結陣徐行,號令諸軍共赴東關(今安徽巢縣東南),擇占地利,依水據山,控扼金軍通往長江之路,等待張俊、楊沂中前來兩軍會師。
金人渡淮後,淮南百姓全部移居江南,江南百姓則準備往更南遷徙,淮南的安危全繫於劉錡一軍。
而金兵雖然占據了廬州,但也只是遣兵入無為軍(今安徽無為無城鎮)、和州(今巢湖市和縣)境內剽掠,不敢舉兵渡江,擔心劉錡從背後掩擊,江南暫時還沒有危險。
張俊手下的各支部隊已經整裝待發,但遲遲未得令出發。江東制置大使葉夢得闖入張俊帳內,請求他趕緊出兵。張俊仍舊猶豫不決,說:“等等吧,看看前哨的偵察情況再說。”
葉夢得厲聲道:“金虜已過含山縣,萬一和州為其所得,長江就保不住了。”
張俊有一個心愛的小妾,名叫張稼,原本是杭州名妓,頗知書,在家替張俊管理文書帳目,聽說前線戰情緊急,也忍不住寫信來催促張俊儘快出兵。張俊以放心不下家裡為由,不肯動身。張稼又回了一封信,引用了西漢霍去病、三國趙雲出征不問家事的典故勉勵丈夫盡心報國。張俊這才將心一橫,傳令諸軍分頭出發。
大軍開拔,張俊沒忘記差人把小妾的書信送入宮中,以示自己家有賢妻,深明大義,自己赤膽忠心,一心為國。趙構得到了這封信,大加讚賞,下詔褒獎張俊公而忘私,並封張稼為雍國夫人,賜錢千萬。
而張俊到達長江南岸便停下來了,打死也不肯再進半步——原來他的底線只是沿江死守。不知趙構是否覺得這筆買賣做賠了呢?
王德看不過眼了,勸道:“淮水是長江的防護牆,棄淮不守,是唇亡齒寒之舉。敵人遠道而來,糧餉供給肯定跟不上,我們如果對他們實施猛擊,則可以挫其銳氣;惹稍有遲疑,等敵人安定下來後,不但淮水我們不可得,長江也難守了。”
“這……”張俊猶豫不決。
“先得和州者勝。”王德“霍”地站了起來,力勸道:“不要再想了,讓我們父子先渡過長江,等拿下了和州,宣撫再北渡。”
二月四日,王德與兒子率軍從采石磯(位於長江南岸、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渡江,出發前,他站上船頭,大聲激勵將士道:“明旦,當會食歷陽。”當日傍晚,一舉拔下和州,次日再下昭關(今安徽含山縣以北),一路望江淮名邑柘皋追殺而來。
二月七日,楊沂中也率軍進入了淮西。
趙構覺得不保險,傳詔岳飛,命他取道江州火速入援淮西。
當然,作為一個軍事家岳飛有自己的想法,他建議:“乘金軍主力南侵淮西之機,岳家軍再度長驅中原襲取汴京和洛陽,金軍勢必回軍救援,淮西的戰局必將得到緩解。”(“虜舉國來寇,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虜必奔命,可以坐制其弊。”)這種險棋,趙構一口回絕,責令岳飛火速出兵,不得延誤。他肉麻地討好岳飛:“能捨身救國的,也只有你岳飛了!”(“見苦寒嗽,乃能勉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
岳飛於是從蘄、黃兩州間切入淮西,繞到金軍背後,與淮西宋軍配合,準備對金軍進行腹背夾擊。趙構又有點擔心岳飛殺敵過多,告誡道:“罪魁禍首隻是兀朮而已,切記要告誡諸將萬不可濫殺。因為真正的金兵可能已經騎馬逃脫了,留下來的可能是被迫拉來當炮灰的我大宋的子民。切記,切記!”(“首禍者惟兀朮,戒諸將無務多殺,惟取兀朮可也。澶淵之役,達蘭既死,真宗詔諸將按兵縱契丹,勿邀其歸路,此朕家法也。朕兼愛南北之民,豈忍以多殺為意乎!”)
面臨宋軍三支主力的壓迫,金軍開始後撤。二月十七日,金軍撤到巢縣以北,突然天下大雨,軍隊日行甚緩,過了柘皋鎮的石樑河後,實在無力再行,又看見河流湍急,於是金人將河上的尉子橋拆毀,然後在河對岸紮營休息。
趙構聽說戰事又起,連忙強打精神,命令正在臨安述職的淮西主將張俊還建康出兵迎敵,同時命淮北宣撫判官劉錡自太平州(今安徽當塗)渡江,以援淮西。
張俊的淮西軍有八萬人,劉錡有兵兩萬,匯合起來堪堪十萬人。為了能與金人十三萬大軍相抗,趙構又命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率三萬殿前軍前去增援。
正月十九日,金兵攻陷壽春,在淮水架設木橋,引渡後軍。
二十五日,劉錡抵達廬州,駐兵城外。這時,曾經的順昌最佳搭檔、樞密直學士廬州知府陳規病逝,城中只有宣撫司統制官閔師古的兩千餘人,守城的檑木、滾石之類的器材奇缺,官吏軍民四散奔逃。
劉錡在城內巡視了一周,良久,嘆道:“城不足守也。”當日冒雨整軍,與閔師古率眾南撤。
二十六日,金虜大軍入廬州,探知宋軍剛撤離不久,遂發輕騎追擊。
劉錡部只有三百馬匹,以步兵為主,行動緩慢,在西山口被金騎兵追上。劉錡親自率騎兵殿後,刀戈西指,列陣以待。
金軍追騎遠遠望見是劉錡的旗號,嚇了一大跳,逡巡不敢逼近。
兩軍對陣多時,終究不敢輕舉妄動。
二十七日,劉錡結陣徐行,號令諸軍共赴東關(今安徽巢縣東南),擇占地利,依水據山,控扼金軍通往長江之路,等待張俊、楊沂中前來兩軍會師。
金人渡淮後,淮南百姓全部移居江南,江南百姓則準備往更南遷徙,淮南的安危全繫於劉錡一軍。
而金兵雖然占據了廬州,但也只是遣兵入無為軍(今安徽無為無城鎮)、和州(今巢湖市和縣)境內剽掠,不敢舉兵渡江,擔心劉錡從背後掩擊,江南暫時還沒有危險。
張俊手下的各支部隊已經整裝待發,但遲遲未得令出發。江東制置大使葉夢得闖入張俊帳內,請求他趕緊出兵。張俊仍舊猶豫不決,說:“等等吧,看看前哨的偵察情況再說。”
葉夢得厲聲道:“金虜已過含山縣,萬一和州為其所得,長江就保不住了。”
張俊有一個心愛的小妾,名叫張稼,原本是杭州名妓,頗知書,在家替張俊管理文書帳目,聽說前線戰情緊急,也忍不住寫信來催促張俊儘快出兵。張俊以放心不下家裡為由,不肯動身。張稼又回了一封信,引用了西漢霍去病、三國趙雲出征不問家事的典故勉勵丈夫盡心報國。張俊這才將心一橫,傳令諸軍分頭出發。
大軍開拔,張俊沒忘記差人把小妾的書信送入宮中,以示自己家有賢妻,深明大義,自己赤膽忠心,一心為國。趙構得到了這封信,大加讚賞,下詔褒獎張俊公而忘私,並封張稼為雍國夫人,賜錢千萬。
而張俊到達長江南岸便停下來了,打死也不肯再進半步——原來他的底線只是沿江死守。不知趙構是否覺得這筆買賣做賠了呢?
王德看不過眼了,勸道:“淮水是長江的防護牆,棄淮不守,是唇亡齒寒之舉。敵人遠道而來,糧餉供給肯定跟不上,我們如果對他們實施猛擊,則可以挫其銳氣;惹稍有遲疑,等敵人安定下來後,不但淮水我們不可得,長江也難守了。”
“這……”張俊猶豫不決。
“先得和州者勝。”王德“霍”地站了起來,力勸道:“不要再想了,讓我們父子先渡過長江,等拿下了和州,宣撫再北渡。”
二月四日,王德與兒子率軍從采石磯(位於長江南岸、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渡江,出發前,他站上船頭,大聲激勵將士道:“明旦,當會食歷陽。”當日傍晚,一舉拔下和州,次日再下昭關(今安徽含山縣以北),一路望江淮名邑柘皋追殺而來。
二月七日,楊沂中也率軍進入了淮西。
趙構覺得不保險,傳詔岳飛,命他取道江州火速入援淮西。
當然,作為一個軍事家岳飛有自己的想法,他建議:“乘金軍主力南侵淮西之機,岳家軍再度長驅中原襲取汴京和洛陽,金軍勢必回軍救援,淮西的戰局必將得到緩解。”(“虜舉國來寇,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虜必奔命,可以坐制其弊。”)這種險棋,趙構一口回絕,責令岳飛火速出兵,不得延誤。他肉麻地討好岳飛:“能捨身救國的,也只有你岳飛了!”(“見苦寒嗽,乃能勉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
岳飛於是從蘄、黃兩州間切入淮西,繞到金軍背後,與淮西宋軍配合,準備對金軍進行腹背夾擊。趙構又有點擔心岳飛殺敵過多,告誡道:“罪魁禍首隻是兀朮而已,切記要告誡諸將萬不可濫殺。因為真正的金兵可能已經騎馬逃脫了,留下來的可能是被迫拉來當炮灰的我大宋的子民。切記,切記!”(“首禍者惟兀朮,戒諸將無務多殺,惟取兀朮可也。澶淵之役,達蘭既死,真宗詔諸將按兵縱契丹,勿邀其歸路,此朕家法也。朕兼愛南北之民,豈忍以多殺為意乎!”)
面臨宋軍三支主力的壓迫,金軍開始後撤。二月十七日,金軍撤到巢縣以北,突然天下大雨,軍隊日行甚緩,過了柘皋鎮的石樑河後,實在無力再行,又看見河流湍急,於是金人將河上的尉子橋拆毀,然後在河對岸紮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