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要命的是,劉備的病痛絕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事,這牽扯到整個蜀漢政權。對於根基尚不穩固的蜀漢政權來說,皇帝生病使其不得不面對一系列危機,例如: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蠢蠢欲動。

  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首先出問題的不是少數民族,而是身處政權核心的三蜀地區。

  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造反。

  漢嘉郡位於蜀郡西北邊,在東漢時原本是蜀郡的屬國,在東漢的制度下,“屬國”是和郡、國同等級的地方政府,首長為屬國都尉,有點類似現在的軍事占領區。最初漢武帝設立屬國安置投降的匈奴部落,之後在東北的幽州、西北的涼州與西南的益州都陸續設立屬國,以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統治。蜀郡屬國是用以安置並鎮壓三襄種夷、青衣道夷、旄牛夷等少數民族的地區,劉備入蜀之後,將蜀郡屬國改為漢嘉郡。

  這位有膽子開第一槍的老兄正是漢嘉的太守黃元,此人來路不明,很可能也是劉備的老班底。此人之所以造反,是因為他與諸葛亮一向搞不來,害怕劉備一過世,諸葛亮會對他公報私仇,索性登城自守,不聽成都指揮。

  黃元的亂事,隨著劉備病情的加重逐漸擴大。

  隔年,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諸葛亮前往永安探視劉備,黃元趁機出兵攻克邛縣,搞得成都小朝廷相當緊張,害怕他出兵攻打成都,或前往南中聯合少數民族據地造反。

  在一片驚疑聲中,只有擔任益州治中從事的楊洪十分冷靜。他看出了黃元真正的意圖,認為此人沒有據地造反的實力,唯一的可能是要順江東下,看看劉備病情如何,如果劉備病情好轉,他便會投降,如果劉備病危,他必向東逃奔至東吳。

  黃元的小算盤被楊洪窺破,結果在前往永安的路上遇到政府軍伏擊,兵敗被俘,被送往成都處斬。

  如果楊洪的推論屬實,那麼黃元只不過是個性格衝動、沒啥腦子的小人物而已,他只不過想去永安見他的老長官最後一面,為自己討一道保命符罷了。只是他對諸葛亮的恐懼讓他失去了理智,才會使用兵變這種高難度手段。

  從以上的敘述中,不難看出以下幾點:

  第一,諸葛亮接班(行政大權,而非皇帝位)在當時已是公認的事實,大家都知道十七歲的劉禪不足以撐起這個新帝國,將來權力一定會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

  第二,劉備和諸葛亮各自有著不同的班底,有一些諸葛亮想要處理的人,則是靠劉備撐腰才能暫時免於受罰;

  第三,諸葛亮執法的手段嚴厲,足以令那些有劉備撐腰的傢伙感到恐懼。

  在筆者的歷史認知中,諸葛亮是一位理性、勤奮、有效率、老練、充滿智慧的政治家,但他獨斷、強勢的施政風格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當諸葛亮的朋友不如當他的敵人,因為即便是敵人,只要未觸碰那條底線,他便不會把你怎麼樣。但相反的,當他的朋友,不但沒有情面可講,而且為了避免被人戳脊梁骨,說他護短,有功不一定賞,有過卻一定重罰。

  現世很多翻案文章,都熱衷於用負面角度去描述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翻案過頭的情況相當普遍。

  不過,理性地看待這對君臣,我們不難發現,劉備和諸葛亮的確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但這並不妨礙兩人相互信賴。

  具體分析如下:

  先說劉備,由於他是草莽軍人出身,重感情,重實務,有深厚的個人魅力,所以他喜歡類似魏延這種豪邁、勇武的軍人,對法正的犯忌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諸葛亮則是由學者、專家轉行當上行政官的,他強調理性、效率、法治,所以他喜歡馬謖、蔣琬、姜維這種有文化涵養、能夠將計劃做得井井有條的行政人才,但只要有人犯錯,不分親疏,一律依法論斷,馬謖、向朗便是栽在諸葛亮的鐵腕之下的。

  打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來,劉備和諸葛亮就是憑藉著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相互配合才逐漸建立起蜀漢帝業的,縱使兩人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存在歧義,但這並不妨礙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或是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

  書歸正傳。接下來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安託孤”。

  終於走到了最後這一刻,沒有宗室重臣在身旁,元老班底也死得差不多了,劉備明白,眼前這位四十二歲的讀書人,是他唯一可以託付的對象,雖然他可能將這個國家帶往完全不同的方向。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病重的劉備開始安排身後事,十七歲的太子劉禪毫無懸念地成為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劉禪的兩個異母弟弟魯王劉永跟梁王劉理年紀都還輕,所以只能預約未來輔臣的角色。

  當然,由誰來當皇帝,蜀漢群臣並不關心,他們的目光只盯緊皇帝寶座旁邊的那個位置——顧命大臣。

  真正的顧命大臣有兩位,分主副,為主的是擔任丞相、錄尚書事、司隸校尉的諸葛亮,為副的則是任尚書令、輔漢將軍、犍為太守的李嚴。

  其實諸葛亮和李嚴並受託孤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諸葛亮也是人,說不定哪天倒霉碰上個天災人禍,因此無論如何都要找個接班人。劉備並沒有挑上他的大舅哥、時任關中都督的吳懿,他之所以選中李嚴,主要還是看中他荊州人的背景,以及李嚴之前在犍為郡鎮壓少數民族的優異表現。劉備以李嚴為中護軍,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作為益州東面的屏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