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眼下孫權的這封信,表面上看,是在向帝國中央稱臣請降,並以討伐關羽作為稱臣的見面禮,實質上卻是告訴曹操:你被關羽打得滿地找牙,我現在替你報仇,順便收回荊州,你可別在我背後使壞。

  曹操“大體上”同意了孫權的請求,他讓孫權當車騎將軍,假節,另外送上那個致命的頭銜:荊州牧。

  當然,像曹操這種政治老手不會看不出來,孫權所謂的“請降”,不過是想借“孫曹聯手”之機,將荊州占為己有。於是曹操在“聯吳”的同時,另外還動了一點手腳——他將這件事泄露給了關羽。

  曹操的算盤其實很簡單,根據董昭的意見,如果放任孫權得了荊州,對曹操一點好處都沒有,而把這個訊息泄露出去,讓關羽撤軍和孫權拼個你死我活,不但解了襄樊之圍,曹軍更可坐收漁翁之利。即便以短期來看,讓樊城圍城中的軍士知道情況有變,至少也能鼓舞一下士氣。

  董昭最後又作出判斷:關羽為人逞強好勝,一定不會選擇“馬上撤退”這個最好也是唯一的策略。

  什麼是政治?這就是政治。

  於是建安二十四年,閏十月,獵殺關羽的大陣正式啟動。

  曹操方面,樊城附近的洪水終於消退,各地援軍也陸續到達了指定地點。徐晃匯集了徐商、呂建等十幾支部隊,包括平難將軍殷署所率領的從馬超、韓遂那邊招降來的西涼騎兵,正式向關羽發起挑戰。

  此時關羽已經收到孫權可能會襲擊後方的消息,但正如董昭所預料的那樣,他對情報的正確性有所懷疑,也不願放棄即將到手的戰果,因此並未在第一時間下令撤退。

  在這種軍心不穩的情況下,徐晃很快就突破了關羽所設下的包圍圈,在野戰中擊退救援部隊,並成功與樊城內的曹仁形成聯合,雙方裡應外合。關羽不能抵擋,只好撤回到漢水南岸。

  實事求是地講,這一敗並不算太嚴重,曹操的騎兵畢竟是天下第一,要在陸戰中取勝有難度,不過關羽的無敵艦隊仍控制著漢水,襄陽也還在包圍圈內,只要將其攻下,也算是達成了預期的戰略目標。

  當然,即便是達到了目標,但關羽面子上總歸是有點掛不住的。然而對於天下大勢而言,個人的面子又值得了幾個錢?而且,從當時的情勢來看,問題已不在眼前,而是在後方。

  在陸遜這塊羊皮的掩護之下,孫權、呂蒙、蔣欽、潘璋、朱然、周泰等大小鱷魚紛紛潛回到長江中游,準備一舉吞下荊州。

  十一月,呂蒙發動奇襲,他將特種部隊藏在民船內,由一般平民百姓駕船,偽裝成商旅,分期分批渡過長江,然後快速摸掉江岸所有哨卡。

  於是,在沒有任何警報的情況下,江東大軍進入南郡,駐守公安的將軍士仁(《三國演義》上為傅士仁)首先投降。接著,鎮守江陵,也算是劉備老班底的糜芳也開城獻降,於是江東軍兵不血刃地占據了南郡。之後,由呂蒙守江陵,陸遜向西進軍宜都,切斷了荊州與益州之間的交通,蔣欽則率江東水軍進入漢水,徹底包圍了關羽。

  大網已經收緊,只待關羽。

  假如這是一場模擬戰爭,可以進行事後總結的話,筆者認為,劉備集團最需要檢討的,莫過於資訊傳送的不暢。

  孫權和曹操結盟,沒人知道(雖然曹操故意泄露風聲,但關羽卻舉棋不定)。江東主力從東線移到荊州,沒人知道。甚至現如今呂蒙已經拿下了南郡,還是沒人知道江東軍想幹嗎,不敗才怪!

  關羽得到後方淪陷的消息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軍反攻。相反地,他慢慢地向南撤退到當陽附近的麥城,並不斷向江陵派出使者,希望還可以像四年前那樣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

  然而這回江東群鱷已不想多說什麼了,他們張開大口只是為了吞下所有的荊州地盤,以及關羽的命。

  十年前赤壁之戰剛結束時,荊州人或許對江東政權頗為反感,因此紛紛集結到劉備旗下。然而經過十年孫、劉兩家共治荊州,民間的偏見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緩和,呂蒙進入江陵後更是大做群眾工作,親自深入基層,走訪困難戶、建希望小學、提供免費醫療、替寡婦挑水等等,還殺了自己麾下一名同鄉士官,罪名十分可笑——偷百姓的草帽。

  關羽不斷派遣使者過來,等於給呂蒙製造了免費宣傳的機會,呂蒙不談正事,只招待使者在城中四處參觀,讓他們見證江陵城易主後的良好秩序,同時還安排他們探訪關羽麾下荊州軍士的家屬,順便帶些口信或家書回去。

  這些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後,自然而然便將訊息散播給同胞,荊州軍士們知道自己的家人沒事後都鬆了一口氣,也由此打消了反攻江陵的戰意。

  關羽是個好領導,當他發現屬下無心應戰時,並沒有強押著他們去攻打其家人所在的城池,而是選擇了詐降,然後帶著一小隊死士企圖從西北邊的山區逃往劉封、孟達所駐守的東三郡。

  然而這一切都已經太遲了,關羽的詭計被孫權識破,朱然、潘璋兩人率軍急追,最後在臨沮縣追到了關羽的殘隊,關羽跟他兒子關平、都督趙累力戰而死。

  關羽之死,是三國歷史的一個轉折,由於他的失誤,賠掉的不止是自己的性命,更是劉備集團這艘戰艦右舷上的主炮。失去了荊州,蜀漢北伐只剩下漢中一個據點,“隆中對”從此化為泡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