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把這些古老的民族找到了,這就是人類智能的傑出成果.這項發現是在破譯楔形文字時古文學專家不斷思索的結果,所以也可以說,這些神秘的民族在歷史上存在過純粹是分析推理的結果.有些行星既無名也無人見過,但天文學家卻能夠準確地推斷它將在某時某地出現,並算出它的運行軌道,結果毫釐不爽.這是天文學家的巨大勝利.與此類似,一位俄國化學家,在已被發現的化學元素之間找出了一條排列順序,遵照這個順序編排出了一個周期表,之後根據表上的空缺推斷出了幾種尚未發現的化學元素.

  第三部分:關於塔的記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圖)3

  同樣的情況也在人類學領域裡發現了:純粹的理論為依據,海克爾認為在猿人和人類之間有一種過渡形態,並稱之為類人猿.後來的1892年,在爪哇,尤金.杜布瓦果然發現了這個"空白"的猿人,並且它的形態和海克爾的推斷毫釐不爽.

  楔形文字的破譯問題被羅林生之後的學者解開以後,對楔形文字的起源、不同語言之間的關係等問題,古文學者就可以進一步進行研究了.下面的結論是經過他們多方面調查研究而作出的:不能孤立地從字面上解釋巴比倫和亞述的楔形文字的多種含義.那套複雜的由字母、音節和象形文字混合而成的文字體系,不可能是伴隨巴比倫民族的驟然崛起而有意地被人創生出來的;巴比倫的文字必定是從更古老的時代流傳下來的.經過千百次的研究分析之後,語言學家認為楔形文字的創造者不是閃米特的亞述人和巴比倫人,而是另一個居住在東方高原上的民族,而這個民族或許不是閃米特族.然而直至今日,為證實這樣的民族確實存在過,考古學家卻沒有找到絲毫的證據.這原本只是一個大膽的設想,然而若干年之後,語言學家和考古學家越來越肯定它是對的.所以,儘管還沒有實物證明這個民族的存在,但是他們就給它取好了名了.有些學者把這些巴比倫人的祖先稱作"阿卡地亞人",有的(尤其是德籍法國學者朱理斯.奧頗特)稱它為"蘇美爾人",後來人們普遍承認"蘇美爾人"這個名稱."蘇美爾和阿卡德國王",這位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有史以來最早的國王的稱號,就是這兩個名字的源頭.簡而言之,有關這個問題的理論發展過程就是這樣.如同理論指導下的行星、化學元素和類人猿終於出現了,創造巴比倫和亞述文字的那個古代民族的蛛絲馬跡終於被人們發現了.但文學是他們惟一留下的東西嗎?看上去絕對不是的.沒過多久,學者們就發現,在蘇美爾文化中,巴比倫和尼尼微的一切幾乎都可以找到源頭.現在該說到厄內斯特.德薩爾載克.前面說過,這位法國外交官也算一位"行外"的考古學家.在到達美索不達米亞之前,德薩爾載克對考古發掘工作也是一無所知,及至看見兩河流域那土丘和廢墟之後才動了好奇心,這同40年前的保羅.埃米爾.博塔非常相似.他著手發掘時也只是碰運氣.孰料首戰告捷,在特羅的一座土丘腳下,一個造型奇特的雕像一下子就被他挖出來了.接下來又挖出了一些銘文,後來"預料中的"蘇美爾文化的遺蹟終於碰到了.一般珍貴的文物被德薩爾載克運到了巴黎的羅浮宮,其中最有價值的要算那座硬閃長岩石雕像,像中的人物是省長或僧王古地亞,而雕刻的風格以前在美索不達米亞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在藝術上,它同其他的出土文物有關連的,但更加精美,也更加古老.這件文物給考古界的震動很大,就連那些最為保守的亞述學家也不得不承認,最新出土的一些石刻殘片是公元前4000年到前3000年的製成品,是早於古埃及之前的古文明.

  第三部分:關於塔的記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圖)4

  從1877年到1881年,德薩爾載克的發掘工作開展了四年.從1888年到1900年,在尼普爾和法拉兩地,美國的希爾普萊赫特、彼得斯、海納斯和費雪進行了考古發掘.德意志東方協會從1912年至1913年在埃里克發掘了兩年,1928年又再度發掘.1931年,一支由美國東方研究院贊助的考古隊,在埃里克.F.施密特的領導下在法拉做出土工作.幾座巨大的建築物被考古隊挖了出來,都是階梯塔的遺蹟,正如清真寺必有尖塔、現代教堂必有尖頂一樣,這些階梯塔經過考證同屬於一個地方的廟宇.出土了很多銘文,給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提供了充裕的資料,可以一直追溯到人類的黎明時代.對於了解巴比倫,這個遠古世界的發現十分重要,它的意義極像克里特—邁錫尼文明的發現而揭開了古希臘的面貌.不同之點就是相比之下,蘇美爾文明要古老很多,它開始的時間似乎可以與《創世記》里所說的年代相當,那時上帝為示懲罰降洪水消滅了除挪亞等之外的所有人類.據說,後來繁衍起來的就是蘇美爾人.有關洪水的記載,在不列顛博物館的喬治.史密斯從庫雲吉克出土和搜集出來的大量殘片中破譯出來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中就有.本世紀20年代,在《聖經》所說的迦勒底的烏爾———亞伯拉罕的家鄉,英國考古學家蘭納德.伍萊動手發掘,結果證明洪水在歷史上真有其事,而且《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洪水和《聖經》中的洪水就是一樁事.美索不達米亞不像埃及歷史那樣完整、連續;它的發展和變遷卻與希臘羅馬文化有些相似.希臘時期,在梯林斯和邁錫尼,來自遠方的異族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基地,後來阿齊亞和多利安人———從北方來的野蠻民族———又把它征服了.經過了多少個世紀的交流之後,才演變成了真正的希臘文明.同樣也是從外地遷徙到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帶來了成熟的文化、文字和法典.幾個世紀之後,野蠻民族也把它消滅了,隨後發展起來的是巴比倫;它是以倒下去的蘇美爾和阿卡德王國作肥料發育、成長、壯大的.《聖經》里不是說到巴別塔變換口音之事嗎?巴比倫國內的確是兩種語言同時使用,一種是閃米特語言,一種是蘇美爾語言,但後來蘇美爾語僅僅用於講道和法律事務.再之後,阿穆爾人、阿拉米亞人、埃蘭人和加喜特人大量遷入,把新的語言帶進來了;接下來魯比亞人、米塔人和西臺人又將自己的方言帶進了亞述.薩爾貢一世(公元前2360年—公元前2305年)是最早征服美索不達米亞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從埃蘭到托羅斯山脈的大片土地都被他統一了.有關薩爾貢一世身世的傳奇讓人想到居魯士、羅慕路斯、克里施納、摩西和柏修斯.薩爾貢的媽媽是個處女,她生下他之後,就將他置入罐里,用瀝青封了口,然後放到河裡隨水漂走.他被河神阿齊救起,撫養大,成為園丁,後來伊施塔女神又讓他成了國王.很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薩如肯"("合法國王",即薩爾貢)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但現在已經證實確有其人,並在歷史上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