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第三部分:關於塔的記載通天塔(圖)6
塔頂廟牆是用深藍色琉璃磚建成的.公元前458年,希羅多德看見了這座廟,其時階梯塔已建成達150年左右了,那時的塔是完好無損的."上廟"與"下廟"不同,上廟裡面沒有神像,只有一張大床在裡面,床上"鋪設十分豪華"(同希臘和羅馬貴族一樣,美索不達米亞貴族是躺著進餐的),大床的床邊擱著一張漆金桌子.這種超級神聖的東西與老百姓是無緣的,由於馬爾杜克近在眼前,假如被他瞄上了一眼,任何普通人都是承受不住的.這座神廟裡僅僅住著一個人,是一個特意揀選過來陪伴大神取樂的女人.希羅多德寫到這兒很謹慎:"他們還告訴我大神還時不時來到廟裡並躺在這張大床上,但是我認為不太可信."階梯塔周圍建有圍牆,圍牆內有些房舍,遠道而來的看客朝拜時就住在這裡.此外,還有專供馬爾杜克的僧侶使用的屋宇.馬爾杜克把王位授予巴比倫國王,而僧侶們是馬爾杜克的僕從,他們理所當然很有權勢.埃特門南基的大院可以等同於巴比倫的梵蒂岡,只是色調暗淡了一些,而且主要是用巨石建造的.圖庫爾蒂—尼土爾塔、薩爾貢、辛那赫里布和亞述巴尼拔都攻打過巴比倫,並摧毀了馬爾杜克神廟和巴別塔———埃特門南基.巴別塔被那波帕拉沙爾和尼布甲尼撒重建了起來.尼布甲尼撒死後,波斯國王居魯士於公元前539年攻破巴比倫之後,一改過去的征服者的一慣做法,把階梯塔保留了下來.在當時,居魯士的觀念屬於青年一代,他十分折服於巴別塔的雄偉,不但沒有把它毀掉,而且下令在他死後,要按照巴別塔的式樣,在他的墓上建起一座小型的埃特門南基.然而,巴別塔最後還是被毀掉了,它被波斯國王薛西斯化作了一片瓦礫堆.後來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巡視了巴別塔,他同居魯士國王一樣喜歡它的雄偉,就抽出10000人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把廢土清除掉,接著命令全軍集體勞動.為了這項工程,據斯特拉波的記載,亞歷山大竟投入了60萬個人工.過了2200年到了現在,一位西方學者跑到了這個地方,與亞歷山大大帝不同,他是為了求得知識,而不是為了求得美名;他沒有10000人供他役使,只是僱請了250人.但他孜孜不倦,一連幹了8年,為了復原工作總共用去了80萬個工.經過科爾德維的不懈努力,巴比倫昔日的面貌基本恢復了,一片舉世無雙的建築群重見了陽光.空中花園被古人視為世界奇蹟,因為那是人類虛榮心的標誌,而巴別塔則至今為人銘記於心.接下來巴比倫城的另一部分又被科爾德維揭開了.在古銘文中,這塊地方是有所記載的,但從來沒有人看到過.在這裡,科爾德維只挖出了一條大街,但古代最美麗的一條街就是它,其美麗超出了古羅馬所有的街道,也超出了所有現代城市的街道———如果不用長度作為衡量標準的話.這條大街主要的作用不是用於市內的普通交通,而是專供拜神的隊伍使用的.全巴比倫城的人們,在尼布甲尼撒的帶領下,穿過這條大街,走到巴別塔,祭拜馬爾杜克大神.大概在尼布甲尼撒在位的43年間,這條朝拜大街的修築工程始終沒有間斷.對於朝拜街的起源和作用,尼布甲尼撒曾這樣說:"這是巴比倫第一大街,名叫艾布爾沙布,它是祭拜馬爾杜克神的隊伍的專用通道.為建造這條大街,我使用優質的材料,用吐爾米納班達石和沙渡石鋪墊艾布爾沙布,這樣它才能和朝拜馬爾杜克神的隊伍相匹配;我把它和父王建造的工程連在一起,把它變成一條與眾不同的大街."這果真是這樣的一條大街———祭拜馬爾杜克神的專用大街.這條大街同時也是巴比倫城防禦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整個大街的構築就是一道龐大的戰壕.站在大街中心朝兩邊望去,什麼也看不著,因為兩堵22.4英尺高的高牆把大街夾在了中間.這是進入巴比倫內城的惟一通道,它就像一條深溝從外城牆直通到伊施塔門.敵人只有走這條通道才能攻破通道城門,但這夾在兩堵高牆之間的大街卻是使敵人陷入死亡之地的陷阱.彩釉雄獅浮雕裝飾著大街兩旁的牆壁,雄獅分兩列,共約120隻,每隻達7英尺長,露出撲向敵人的姿態.那個時代普遍相信神怪,這條大街兩側的這些浮雕形象能夠發揮威懾敵人的效應.兩扇牆從頭到尾都是獅子,它們威武而華麗,張牙舞爪,毛色白黃相雜,鬃毛有黃有紅,而背景是深藍色.整條大街長73.6英尺.
第三部分:關於塔的記載通天塔(圖)7
幾塊一碼立方的石灰石豎立在大街中央,底座是用磚砌的,上面覆蓋瀝青,各面用角礫岩包了邊角,大約蓋住了石塊的一半,包角石片的接縫也用瀝青填滿了.埋在下面的石灰石上鐫刻著這樣的銘文:
我是巴比倫國王那波帕拉沙爾之子、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為了朝拜馬爾杜克大神,我用石板鋪就了通往巴別塔的大街.馬爾杜克大神啊!請賜我永生.
類似的銘文伊施塔門上也有.至今大街兩旁的高牆的遺址還有40英尺左右高,成為巴比倫城最引人注目的古蹟.當時大街上還有兩座哨所,上面各有一座高高聳立的觀望塔,從塔上俯瞰大街,能夠看到牆壁上五光十色的神獸,據科爾德維估算大概有575隻.這種獸形態威猛,五彩斑斕,襯以深藍的底色,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當年,從這裡眺望門裡豪華的宮殿時,人們一定會肅然起敬了.
伊施塔門的裝飾神獸用的不是伊施塔女神的獅子,而用的是氣候神蘭曼(又叫阿達德)的公牛和眾神之王馬爾杜克的"西魯什".西魯什是一種神獸,它狗頭蛇身,有點像龍.它有四條很長的腿,後腳上有鉤狀甲爪,全身披鱗,一顆扁平的頭長在長頸上,雙角直立,眼睛特大,口吐雙叉舌,它就是巴比倫龍.
塔頂廟牆是用深藍色琉璃磚建成的.公元前458年,希羅多德看見了這座廟,其時階梯塔已建成達150年左右了,那時的塔是完好無損的."上廟"與"下廟"不同,上廟裡面沒有神像,只有一張大床在裡面,床上"鋪設十分豪華"(同希臘和羅馬貴族一樣,美索不達米亞貴族是躺著進餐的),大床的床邊擱著一張漆金桌子.這種超級神聖的東西與老百姓是無緣的,由於馬爾杜克近在眼前,假如被他瞄上了一眼,任何普通人都是承受不住的.這座神廟裡僅僅住著一個人,是一個特意揀選過來陪伴大神取樂的女人.希羅多德寫到這兒很謹慎:"他們還告訴我大神還時不時來到廟裡並躺在這張大床上,但是我認為不太可信."階梯塔周圍建有圍牆,圍牆內有些房舍,遠道而來的看客朝拜時就住在這裡.此外,還有專供馬爾杜克的僧侶使用的屋宇.馬爾杜克把王位授予巴比倫國王,而僧侶們是馬爾杜克的僕從,他們理所當然很有權勢.埃特門南基的大院可以等同於巴比倫的梵蒂岡,只是色調暗淡了一些,而且主要是用巨石建造的.圖庫爾蒂—尼土爾塔、薩爾貢、辛那赫里布和亞述巴尼拔都攻打過巴比倫,並摧毀了馬爾杜克神廟和巴別塔———埃特門南基.巴別塔被那波帕拉沙爾和尼布甲尼撒重建了起來.尼布甲尼撒死後,波斯國王居魯士於公元前539年攻破巴比倫之後,一改過去的征服者的一慣做法,把階梯塔保留了下來.在當時,居魯士的觀念屬於青年一代,他十分折服於巴別塔的雄偉,不但沒有把它毀掉,而且下令在他死後,要按照巴別塔的式樣,在他的墓上建起一座小型的埃特門南基.然而,巴別塔最後還是被毀掉了,它被波斯國王薛西斯化作了一片瓦礫堆.後來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巡視了巴別塔,他同居魯士國王一樣喜歡它的雄偉,就抽出10000人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把廢土清除掉,接著命令全軍集體勞動.為了這項工程,據斯特拉波的記載,亞歷山大竟投入了60萬個人工.過了2200年到了現在,一位西方學者跑到了這個地方,與亞歷山大大帝不同,他是為了求得知識,而不是為了求得美名;他沒有10000人供他役使,只是僱請了250人.但他孜孜不倦,一連幹了8年,為了復原工作總共用去了80萬個工.經過科爾德維的不懈努力,巴比倫昔日的面貌基本恢復了,一片舉世無雙的建築群重見了陽光.空中花園被古人視為世界奇蹟,因為那是人類虛榮心的標誌,而巴別塔則至今為人銘記於心.接下來巴比倫城的另一部分又被科爾德維揭開了.在古銘文中,這塊地方是有所記載的,但從來沒有人看到過.在這裡,科爾德維只挖出了一條大街,但古代最美麗的一條街就是它,其美麗超出了古羅馬所有的街道,也超出了所有現代城市的街道———如果不用長度作為衡量標準的話.這條大街主要的作用不是用於市內的普通交通,而是專供拜神的隊伍使用的.全巴比倫城的人們,在尼布甲尼撒的帶領下,穿過這條大街,走到巴別塔,祭拜馬爾杜克大神.大概在尼布甲尼撒在位的43年間,這條朝拜大街的修築工程始終沒有間斷.對於朝拜街的起源和作用,尼布甲尼撒曾這樣說:"這是巴比倫第一大街,名叫艾布爾沙布,它是祭拜馬爾杜克神的隊伍的專用通道.為建造這條大街,我使用優質的材料,用吐爾米納班達石和沙渡石鋪墊艾布爾沙布,這樣它才能和朝拜馬爾杜克神的隊伍相匹配;我把它和父王建造的工程連在一起,把它變成一條與眾不同的大街."這果真是這樣的一條大街———祭拜馬爾杜克神的專用大街.這條大街同時也是巴比倫城防禦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整個大街的構築就是一道龐大的戰壕.站在大街中心朝兩邊望去,什麼也看不著,因為兩堵22.4英尺高的高牆把大街夾在了中間.這是進入巴比倫內城的惟一通道,它就像一條深溝從外城牆直通到伊施塔門.敵人只有走這條通道才能攻破通道城門,但這夾在兩堵高牆之間的大街卻是使敵人陷入死亡之地的陷阱.彩釉雄獅浮雕裝飾著大街兩旁的牆壁,雄獅分兩列,共約120隻,每隻達7英尺長,露出撲向敵人的姿態.那個時代普遍相信神怪,這條大街兩側的這些浮雕形象能夠發揮威懾敵人的效應.兩扇牆從頭到尾都是獅子,它們威武而華麗,張牙舞爪,毛色白黃相雜,鬃毛有黃有紅,而背景是深藍色.整條大街長73.6英尺.
第三部分:關於塔的記載通天塔(圖)7
幾塊一碼立方的石灰石豎立在大街中央,底座是用磚砌的,上面覆蓋瀝青,各面用角礫岩包了邊角,大約蓋住了石塊的一半,包角石片的接縫也用瀝青填滿了.埋在下面的石灰石上鐫刻著這樣的銘文:
我是巴比倫國王那波帕拉沙爾之子、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為了朝拜馬爾杜克大神,我用石板鋪就了通往巴別塔的大街.馬爾杜克大神啊!請賜我永生.
類似的銘文伊施塔門上也有.至今大街兩旁的高牆的遺址還有40英尺左右高,成為巴比倫城最引人注目的古蹟.當時大街上還有兩座哨所,上面各有一座高高聳立的觀望塔,從塔上俯瞰大街,能夠看到牆壁上五光十色的神獸,據科爾德維估算大概有575隻.這種獸形態威猛,五彩斑斕,襯以深藍的底色,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當年,從這裡眺望門裡豪華的宮殿時,人們一定會肅然起敬了.
伊施塔門的裝飾神獸用的不是伊施塔女神的獅子,而用的是氣候神蘭曼(又叫阿達德)的公牛和眾神之王馬爾杜克的"西魯什".西魯什是一種神獸,它狗頭蛇身,有點像龍.它有四條很長的腿,後腳上有鉤狀甲爪,全身披鱗,一顆扁平的頭長在長頸上,雙角直立,眼睛特大,口吐雙叉舌,它就是巴比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