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尼尼微在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占有顯著位置是從它被定為首都之後開始的,而那時巴比倫作為首都的歷史已有1300年了.巴比倫在法律制定者漢穆拉比的統治下真正進入了極盛時期,那時大概比這還早1000年.

  第三部分:關於塔的記載通天塔(圖)2

  尼尼微覆滅之時遭到了十分徹底的破壞,根據盧錫安(公元2世紀的希臘作家———譯者注)的記載,墨丘利對卡戎說:"我的好艄公,尼尼微徹底滅亡了,它已經無影無蹤了,它的位置已無法辨認了."(墨丘利是羅馬神話中掌管辨認商務和竊賊之神,卡戎是希臘神話中用船裝載陰魂渡過斯蒂克斯河去陰間的艄公———譯者注)但巴比倫則不同,它被毀之後又重建起來了.那波帕拉沙爾將軍建立了巴比倫帝國並以巴比倫城為首都.他的嗣子尼布甲尼撒二世繼他之後帶領巴比倫進入了繁榮昌盛.尼尼微覆滅之後又過了73年,波斯王居魯士才攻陷了巴比倫城.

  1899年,科爾德維開始在巴比倫的卡色爾堡遺址的土丘從事發掘.他有別於博塔雷亞德,在動手發掘之前他已經對這片古蹟的歷史作了一些了解.對兩河流域的古代民族及它們的統治者,科爾薩巴德、寧錄和庫雲吉克發掘的文物,特別是亞述巴尼拔的圖書館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科爾德維發掘的結果可能找到兩個巴比倫中的一個:不是辛那赫里布踐踏之後重建的巴比倫,就是阿穆魯王朝第11代國王漢穆拉比建立的早期巴比倫.1898年1月,科爾德維已知道德國政府準備委派他負責巴比倫的發掘工作,但還沒有最終確定.其時他正在幾座土丘的殘基碎石之間開展踏勘.他從巴格達向柏林皇家博物館負責人呈遞了一次關於巴比倫的報告,其中有一句這樣的話:"那裡(指卡色爾堡)一定能夠挖出尼布甲尼撒時期以來的古物."這是過分的奢望嗎?正式任命的下達正式結束了他的疑慮不久之後,伴隨大量文物的發現,閒言碎語也就煙消雲散了.1899年4月5日,他寫道:"我的發掘工作已開展了14天,我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一開始,巴比倫巨大的古牆就被挖到了,沿著古牆出土了大量的浮雕殘片:獅子的牙齒、眼睛、尾巴和腳等;人的眼睛、鬍鬚和腳;一種細長的類似於瞪羚的動物的腿;此外,還有野豬牙齒雕刻.在一段25.6英尺的牆邊就有殘片1000塊.古牆的總長度科爾德維估計有960英尺,所以在上面引用的信中他寫道:"我估計這樣的殘片能夠找到37000塊."我們應當感謝希羅多德和台西亞斯,後者是阿塔薛西斯二世的侍從醫生,他們形象地描寫了巴比倫古城.20年來,對希羅多德筆下的巴比倫城牆的大小,人們以為也難免摻有古代旅行家們習慣性的誇張,他說,巴比倫城牆的寬度足夠容納兩輛四匹馬拉的馬車迎面行駛.科爾德維抓緊對這座著名的城牆進行發掘.出土工作異常困難,其難度超出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古蹟的發掘工程.卡色爾堡土丘古蹟的覆土層厚度一般只有6英尺到9英尺,最厚處也不過19英尺;而巴比倫城牆的覆土層的厚度一般為38英尺,而最厚處竟然厚達77英尺.必須把這些堅硬的覆土都清除乾淨.在這兒,科爾德維僱請的200名工人足足地挖掘了15年.對希羅多德關於巴比倫城牆的描述並非誇大其詞作出了證實,這就是科爾德維初步的成就.(實際上,考古學家如此證實前人的說法的類似例子並不少見.荷馬和保撒尼亞斯的許多話被謝里曼證實是真實的;彌諾陶洛斯諾洛的真實內涵為伊文斯指明了;《聖經》中的一些故事被雷亞德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部分:關於塔的記載通天塔(圖)3

  科爾德維挖出了一面普通磚牆,牆厚22.4英尺.接著在這堵牆外的38.4英尺處又出土了一面25英尺厚的磚牆.另外還有一道12英尺厚的磚牆,原本為護城壕內側的壕壁,在危急之時護城壕灌水禦敵.當年一定用土把兩堵牆間的空間填滿了,填土高度應與外層的邊沿平齊,這樣才成為一條可容四匹馬拉的馬車對面行駛的馬道.守軍在城牆上巡邏,敵梯每隔160英尺遠就有一座.科爾德維估計沿內牆共有360座敵梯,而外牆根據台西亞斯的記載有250座.這座由科爾德維出土的城堡的規模在全世界是無與倫比的.從幾堵城牆能夠斷定,當時中東最大的城市是巴比倫城,其規模甚至連尼尼微城也不能望其項背.假如依照中世紀的城市概念,認為所謂的城市就是"帶圍牆的居住所",那麼直至今日也沒有比巴比倫更大的城市.尼布甲尼撒寫道:"我下令從東面建築一道堅實的城牆來保護巴比倫城,開鑿出一條護城壕,用磚和瀝青砌築河岸,壕邊築起如山高般的護牆,用松木製成寬大的城門,外面用銅葉包裹.我命人趁海水漲潮時用海水把壕內灌滿,要想越過壕溝就像渡海一樣難,這樣來犯之敵就連巴比倫的外圍也威脅不到.我想盡辦法把城池建造得十分堅固,把巴比倫城變成了一座堡壘."這樣高壘深壕的巴比倫城,不論用什麼手段在當時也是無法攻破的,然而歷史的事實是巴比倫城最終落入了敵人之手.其原因是敵人不是從外部打進來的,而是從內部攻破的.儘管來自各方的敵人常常威脅著巴比倫,然而它內部的政治局勢十分混亂,城內不斷地出現第五縱隊的活動,他們時時刻刻都企圖打開城門讓敵軍進城來解放自己,就這樣,當時舉世無雙的堅固堡壘終究歸於覆亡.科爾德維發現的巴比倫是尼布甲尼撒的.這位尼布甲尼撒被丹尼爾稱為"王中之王"和"有金子般的頭腦",在巴比倫城展開了大規模的建設,對城上的伊馬克廟作了重建,修復了尼努爾塔廟和埃薩吉拉寺,還有莫爾克斯的伊施塔廟.他對沿阿拉赤圖運河的護牆作了修復,在幼發拉底河上建起了第一座石橋,開鑿出利比爾———希加拉運河,完成了城內宮殿及南城的建設,並把伊施塔門用美麗的彩釉動物浮雕裝飾起來.在此之前,建築材料用的是日曬磚坯,這樣的建築被風雨侵蝕的速度很快.主要由於建築材料不堅固的原因,在他之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古建築大部分都銷蝕殆盡了,殘餘的只是幾堆廢土.儘管尼布甲尼撒使用了堅硬得多的建築材料,但他留下來的古建築卻遭遇到一樣的命運.這是由於多少個世紀以來,當地居民為了取磚蓋房而對古建築不斷地加以破壞,像中世紀的教皇拆毀古羅馬異教的廟宇來修建自己的宮殿一樣.今天的西勒城和周圍的幾個村落都是用尼布甲尼撒的磚造出來的,磚上面尼布甲尼撒的印戳還看得出來.乃至現在的一座分水壩,幼發拉底河上與辛地葉運河之間的分水壩,也基本上是用古巴比倫人腳踩過的磚砌成的.有朝一日這座水壩棄置不用了,假如有人在壩上考古,他們很有可能誤以為挖到了尼布甲尼撒的古蹟呢!在巴比倫城內,是占地極廣的宮殿建築群.尼布甲尼撒認為舊有建築"不足以顯示帝王的尊榮",所以他在世時不斷擴建.巴比倫城的土建築有華麗的裝飾,無數的磚砌浮雕閃閃發光精美絕倫,堪稱無雙的、稀奇的、冷靜的、原始的藝術瑰寶.而且尼布甲尼撒聲稱:只用15天就建成了這一切,而幾萬年來人們相信是真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