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3月7日,著名女記者子岡在《大公報》桂林版發表通訊《重慶低喟》,其中記下了宋美齡在美國白宮記者招待會上的一句話:“中國人民在社會方面素持民主精神,目前中國正依賴報紙協助完成政治上之民主。”

  《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右)與同事合影

  然而,無論這位第一夫人在美國說得如何漂亮都是當不得真的,僅僅一個月前,《大公報》重慶版就曾被停刊三天;2月8日一天之內,國民黨中宣部就密令搜查了生活、讀書、新知及大陸圖書公司4家書店;2月15日,國民黨政府公布《新聞記者法》,對新聞記者提出種種限制,幾乎受到新聞界一致的反對。

  難怪子岡接著宋美齡的話說:“這也許真是人民心中的願望,但是報紙要盡這個偉大的職責,尚有待客觀環境的開展。葉楚傖氏要求新聞界多作積極的建議,勿做消極的批評。可是要把這兩種工作劃分清楚,是不能如水與油那樣容易辯明的。而且讀者與政府對報紙的期望,往往是相反,或者可以說讀者的要求更多些,更願意接受民主政治的薰陶。”

  這些判斷也被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實所證明:

  5月3日,國民黨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密電制止郭沫若、茅盾、胡風等籌劃的三種刊物,不准登記出版。同月,薛暮橋主編的《中國農村》月刊在桂林遭查禁。

  8月23日,桂林《文學月報》、《西南兒童》、《婦女崗位》、《音樂與藝術》等10種雜誌遭查禁。

  僅1942年4月到1943年8月,一年多時間被禁演的劇目就有160種,包括田漢、陽翰笙、老舍、陳白塵、曹禺、李健吾、吳祖光等人的作品。

  9月27日,桂林《文藝生活》、《文藝雜誌》、《創作周刊》等雜誌遭查封。

  10月23日,國民黨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發布《取締劇本一覽表》,共開列了116種不准出版或演出的劇本。

  從1938年10月到1943年12月,查禁取締的1414種書刊,真正經各地查獲沒收的只有559種(其他835種只虛有取締之名)。

  這是民心轉向的一年,代表了蔣介石及國民黨道義威信的喪失。在昆明西南聯大埋頭做學問的聞一多正是在這一年發生了急劇變化,開始踏上爭民主、反獨裁的不歸路。11月,王亞平、於伶、老舍、茅盾、臧克家、夏衍等53人,聯名向國民政府行政院提出11條改進文化出版事業的建議,當局置之不理。同月,重慶20家書店聯名發表《爭取出版自由的緊急呼籲》。

  王芸生在寫作

  連時為美國駐華大使特別助理、後來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都感覺到了這一變化的不可逆轉。作為局外人,他的觀察正是從蔣介石鉗制新聞的政策入手的。9月16日,他在重慶和宋美齡見面時,向她提議“廢除新聞檢查制度”。然而,這位受美國教育、說一口流利英語的“第一夫人”迴避了正面的回答,扯到其他方面,說些故弄玄虛的話。費正清說,1943年是天命所歸的變動,民心所向的變動。顯然,蔣介石並沒有意識不到這一點。除了控制輿論之外,他想不到其他的辦法。臭名昭著的《中國之命運》也是這一年拋出的。12月23日,蔣介石還電令新聞檢查局,近來各報對於經過檢查、刪扣的言論、新聞,常有“遵檢”兩字代替被刪之文字而刊於報上,或留有不完全字句而附以“遵檢”等字樣登出的。這無異於違抗檢查,都應一律嚴加取締禁止。如有違背,應照違檢例予以處罰。

  被權勢沖昏了頭腦的獨裁者,要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簡單道理真不容易啊!

  [記事]

  4月15日,國民黨政府公布《非常時期報社、通訊社、雜誌社登記管制暫行辦法》,加強對新聞出版的控制。

  9月1日,延安《解放日報》刊登《國民黨摧殘新聞事業,去年查禁報章雜誌五百餘種》的消息。

  10月4日,奉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指令,戰時新聞檢查局核准公布施行《戰時新聞禁載標準》。

  12月15日,在淪陷後的上海租界,開明書店的夏丏尊、章錫琛被日本憲兵拘捕。《萬象》創辦人平襟亞因為發表雜文,對日偽有所諷刺,被日本憲兵拘捕,關押了一個多月。孔令境為世界書局主編《大時代文藝叢書》、《劇本叢刊》等,也因有譏諷日偽處,被日本憲兵隊拘捕,關押了40天。讀書出版社的關陽里、世界書局的趙侶青等也曾被捕。

  12月,張靜廬等聯合生活、讀書、新知、國訊等書店和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雜誌公司、光明書局、群益出版社、中外出版社等13家出版機構,發起成立了“新出版業聯合總處”(以後成員增加到27家)。

  1944年:國人爭閱《延安一月》

  從2月到年底,黃炎培、張志讓等主辦的《憲政》月刊堅持每月舉辦一次座談會,邀請各界名流、專家學者討論民主憲政問題,並發表發言記錄。

  3月,桂林文化界提出改善圖書審查辦法。同月27日,針對出版業的困境,重慶《大公報》發表《物價與文化》的社評,引起出版界的強烈共鳴。4月5日,張靜廬、黃洛峰、姚蓬子等6位出版人聯名致函《大公報》記者,提出要求國民黨當局“廣開言路,提倡自由研究自由讀書之風氣”等許多對症下藥的意見。5月2日《大公報》以《出版業的呼籲》為題發表了這封公開信。重慶知識界紛起響應,4月29日,左舜生、張君勱、沈鈞儒、章伯鈞、張申府等在和文化界聚會,章伯鈞提出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學術自由的問題,最後推出茅盾等8人起草關於書報審查問題的意見書。當天《新民報》晚刊報導了這一消息。5月3日,張申府、孫伏園、曹禺、張靜廬等50多人舉行茶會,發出《重慶文化界對言論出版自由意見書》,以及78人聯署的《重慶文化界為言論出版自由呈中國國民黨十二中全會請願書》,提出取消新聞、圖書雜誌及戲劇演出的審查制度等意見,喊出了“拒絕檢查、拒絕審查”的口號。可以看作是一年後“拒檢運動”的先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