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邱君是個很優秀的企劃人才,有一年,他考進某國營單位,從事企劃工作。
邱君的友人們都認為邱君將可一展所長,誰知不到半年便辭職了。
原因是這樣的:邱君的單位里有八個人,從主管到科員,除了邱君之外,都對所謂「企劃」外行,因而邱君高效率高品質高創意的「企劃」對他們造成巨大的衝擊,於是他們一起對外放風聲,說邱君是個什麼叫做「企劃」都不懂的人,於是連經理、總經理,都知道邱君是一個「不懂企劃」的人……
邱君雖然可以死皮賴臉地做下去,但畢竟他是個有原則有骨氣的人,於是毅然辭去了工作。
這樣的故事並不稀奇,每個單位都會有,每個有才幹的人也都會碰上,只是輕重有別,情節不同罷了。
那麼,為什麼邱君會遭到這麼嚴苛的待遇?
簡單地說,因為邱君的才幹威脅到了他那些同事們的生存,所以他們「團結」起來,保衛自己的利益,而保衛自己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邱君趕走。
首先,邱君的才幹會使他們相對顯得「無能」,這會使他們心裡很不是滋味;如果邱君的才幹沒有獲得賞識,那麼彼此就可相安無事,若獲得賞識,那麼勢必引起生態圈的震盪,切斷了他們的「食物鏈」,使得有些人喪失既得利益,甚至暴露出他們的不法行為。
邱君的才幹,就有如闖入森林的猛虎那般。
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把邱君趕走。
當然,趕不趕得走也得看當事人的態度,以及他有沒有犯錯,但無論如何,這種對「闖入者」施予「驅逐」手段的人性是絕對存在,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不管你才幹如何,初到新的環境,必須要有「莫擾亂該地生態圈」的認知,除非你有力量、有把握,也願意面對這種人性現象,否則一定要謹記下列原則:
——姿態放低;否則連工友都會找機會欺負你。
——才幹暫隱;切勿初來乍到就自以為很行,應慢慢展露才華,消除他人戒心,才不會引起抗拒。
——廣結善緣;「人和」是此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事,和大家打成一片,不但可獲得助力,也可察知他們彼此之間的利害關係及矛盾。
總而言之,不外「客氣、謙虛、內斂」的六字,切勿把自己當「猛虎」,更不可被別人把你當成「猛虎」,動物對「猛虎」無可奈何,只能跑只能躲,人對有才幹的「猛虎」是會動刀動槍的。
別讓狹隘的心去燃燒自己
有一匹自由的馬,在草原上獨享一方水草,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有一天一隻鹿闖進它的領地,啃了它的肥美嫩草,飽餐了一頓。馬想報復它,就請求人幫忙,對付那隻鹿。
人對馬說:「那得有一個條件,你要系上韁繩,披上馬鞍馱我去,這樣我才肯幫忙。」
為了復仇心切,馬未加考慮就答應了。這時它才感到,還未來得及向鹿展開報復,自己卻已經成了人的奴隸。
很多時候,復仇的火焰一旦燃燒起來,人們就會喪失理智,以致於燒掉自己。為了一點損失,不惜犧牲更大的損失來彌補,這樣做太不值得。
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還不如在一開始就寬容一些,退讓一步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否則,就會因一個小小的開端陷入惡性循環,最終無法換回,那樣就太可惜了!
所以說,寬容是做人的美德,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常有一些所謂厄運,只是因為對他人一時的狹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進路上自設的一塊絆腳石罷了;而一些所謂的幸運,也是因為無意中對他人一時的恩惠和幫助而拓寬了自己的道路,明白這個道理,也就能向成功人生更邁進了一步。
寬容猶如冬日正午的陽光,去融化別人心田的冰雪變成潺潺細流。一個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會顯得愚蠢,大概也會蒼老得快;一個不懂得對自己寬容的人,會為把生命的弦繃得太緊而傷痕累累,抑或斷裂。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不忽視功利的環境裡,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為別人讓一步路,這樣的人最終會無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強好勝而不肯接受別人的一絲見解,這樣的人最終會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無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責備而不肯寬容別人的一點瑕疵,這樣的人最終宛如凌空於高高的山頂,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為「會思想的蘆葦」,弱小易變,因而情緒的波動隨時都在改變對事物的正確了解。人非聖賢,就是聖賢也有一失之時,我們何以不能寬容自己和別人的失誤?
寬容並不意味對惡人橫行的遷就和退讓,也非對自私自利的鼓勵和縱容。誰都可能遇到情勢所迫的無奈,無可避免的失誤,考慮欠妥的差錯。所謂寬容就是以善意去寬待有著各種缺點的人們。因其寬廣而容納了狹隘,因其寬廣顯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衝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鄭板橋曾說過:「吃虧是福。」這絕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圓滿做事,方圓做人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清朝時有兩家鄰居因一道牆的歸屬問題發生爭執,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於在京為大官的親屬張英幫忙。張英沒有出面干涉這件事,只是給家裡寫了一封信,力勸家人放棄爭執,信中有這樣幾句話:「千里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聽從了他的話,鄰居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兩家終於握手言歡,反而由你死我活的爭執變成了真心實意的謙讓。
邱君的友人們都認為邱君將可一展所長,誰知不到半年便辭職了。
原因是這樣的:邱君的單位里有八個人,從主管到科員,除了邱君之外,都對所謂「企劃」外行,因而邱君高效率高品質高創意的「企劃」對他們造成巨大的衝擊,於是他們一起對外放風聲,說邱君是個什麼叫做「企劃」都不懂的人,於是連經理、總經理,都知道邱君是一個「不懂企劃」的人……
邱君雖然可以死皮賴臉地做下去,但畢竟他是個有原則有骨氣的人,於是毅然辭去了工作。
這樣的故事並不稀奇,每個單位都會有,每個有才幹的人也都會碰上,只是輕重有別,情節不同罷了。
那麼,為什麼邱君會遭到這麼嚴苛的待遇?
簡單地說,因為邱君的才幹威脅到了他那些同事們的生存,所以他們「團結」起來,保衛自己的利益,而保衛自己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邱君趕走。
首先,邱君的才幹會使他們相對顯得「無能」,這會使他們心裡很不是滋味;如果邱君的才幹沒有獲得賞識,那麼彼此就可相安無事,若獲得賞識,那麼勢必引起生態圈的震盪,切斷了他們的「食物鏈」,使得有些人喪失既得利益,甚至暴露出他們的不法行為。
邱君的才幹,就有如闖入森林的猛虎那般。
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把邱君趕走。
當然,趕不趕得走也得看當事人的態度,以及他有沒有犯錯,但無論如何,這種對「闖入者」施予「驅逐」手段的人性是絕對存在,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不管你才幹如何,初到新的環境,必須要有「莫擾亂該地生態圈」的認知,除非你有力量、有把握,也願意面對這種人性現象,否則一定要謹記下列原則:
——姿態放低;否則連工友都會找機會欺負你。
——才幹暫隱;切勿初來乍到就自以為很行,應慢慢展露才華,消除他人戒心,才不會引起抗拒。
——廣結善緣;「人和」是此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事,和大家打成一片,不但可獲得助力,也可察知他們彼此之間的利害關係及矛盾。
總而言之,不外「客氣、謙虛、內斂」的六字,切勿把自己當「猛虎」,更不可被別人把你當成「猛虎」,動物對「猛虎」無可奈何,只能跑只能躲,人對有才幹的「猛虎」是會動刀動槍的。
別讓狹隘的心去燃燒自己
有一匹自由的馬,在草原上獨享一方水草,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有一天一隻鹿闖進它的領地,啃了它的肥美嫩草,飽餐了一頓。馬想報復它,就請求人幫忙,對付那隻鹿。
人對馬說:「那得有一個條件,你要系上韁繩,披上馬鞍馱我去,這樣我才肯幫忙。」
為了復仇心切,馬未加考慮就答應了。這時它才感到,還未來得及向鹿展開報復,自己卻已經成了人的奴隸。
很多時候,復仇的火焰一旦燃燒起來,人們就會喪失理智,以致於燒掉自己。為了一點損失,不惜犧牲更大的損失來彌補,這樣做太不值得。
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還不如在一開始就寬容一些,退讓一步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否則,就會因一個小小的開端陷入惡性循環,最終無法換回,那樣就太可惜了!
所以說,寬容是做人的美德,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常有一些所謂厄運,只是因為對他人一時的狹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進路上自設的一塊絆腳石罷了;而一些所謂的幸運,也是因為無意中對他人一時的恩惠和幫助而拓寬了自己的道路,明白這個道理,也就能向成功人生更邁進了一步。
寬容猶如冬日正午的陽光,去融化別人心田的冰雪變成潺潺細流。一個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會顯得愚蠢,大概也會蒼老得快;一個不懂得對自己寬容的人,會為把生命的弦繃得太緊而傷痕累累,抑或斷裂。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不忽視功利的環境裡,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為別人讓一步路,這樣的人最終會無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強好勝而不肯接受別人的一絲見解,這樣的人最終會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無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責備而不肯寬容別人的一點瑕疵,這樣的人最終宛如凌空於高高的山頂,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為「會思想的蘆葦」,弱小易變,因而情緒的波動隨時都在改變對事物的正確了解。人非聖賢,就是聖賢也有一失之時,我們何以不能寬容自己和別人的失誤?
寬容並不意味對惡人橫行的遷就和退讓,也非對自私自利的鼓勵和縱容。誰都可能遇到情勢所迫的無奈,無可避免的失誤,考慮欠妥的差錯。所謂寬容就是以善意去寬待有著各種缺點的人們。因其寬廣而容納了狹隘,因其寬廣顯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衝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鄭板橋曾說過:「吃虧是福。」這絕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圓滿做事,方圓做人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清朝時有兩家鄰居因一道牆的歸屬問題發生爭執,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於在京為大官的親屬張英幫忙。張英沒有出面干涉這件事,只是給家裡寫了一封信,力勸家人放棄爭執,信中有這樣幾句話:「千里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聽從了他的話,鄰居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兩家終於握手言歡,反而由你死我活的爭執變成了真心實意的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