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撇開後話,先說河越之籠城。綱成所部不足千人,竟然嚴守近半年不落。圍城軍的士氣逐漸低糜,又看氏康拒不發兵救援,以為北條膽怯,遂不再進攻,只想用兵糧戰術,使城自落。關東聯軍陣中,商人來往穿行,妓女開張接客,仿佛城下町一般繁華,哪裡還有一點打仗的樣子?
就在這種形勢下,第二年的四月二十日,氏康親率八千精兵,奇襲河越,綱成亦開門殺出,關東聯軍無心戀陣,一鬨而散。一夜之間,八萬大軍全面崩潰,副關東管領、副統帥上杉朝定死於亂軍之中。
河越之戰,策劃時間之久,一擊而破之速,以及雙方兵數對比之懸殊,在“三大夜戰”中首屈一指。此戰決定了關東的命運,從此八州之內,再沒有力量可以抵擋北條氏烈火般的侵攻了。上杉憲政先是逃到上州的平井城,平井城破,乾脆亡命越後。1554年年底,氏康攻克古河,立足利晴氏之子,同時也是自己外甥的足利義氏為古河公方,基本確立了關東支配體制。
早雲縹緲的瑞夢,三代即成為現實。然後,就該那隻老虎登場了……
【龍、虎、獅子】
非常喜歡一張招貼畫,不知道介紹的是遊戲還是小說,名為《戰國關東三國志·龍、虎、獅子的咆哮》。
雄才大略的今川義元,在河越夜戰後的第十六年(1560年)就去世了,從此以後,越後的龍上杉謙信、甲斐的虎武田信玄,和相模的獅子北條氏康,合縱連橫,主宰了三分之一日本的命運。
義元去世的翌年,上杉謙信終於從川中島騰出手來,應可憐巴巴的上杉憲政之一再懇請,開始了關東出陣。受北條制壓的關東諸侯們紛紛騷動起來,脫離北條的統治,轉向幫助上杉。謙信勢如破竹,直指北條的居城——相模國小田原城。
北條氏康此時已經四十五歲,不復昔日悍勇奮進的少年心態,他在仔細研究了上杉的兵法以後,將全部兵力縮回小田原。小田原是當時天下第一難攻不落的堅城,氏康又加固了城防公事,儲備了兩年的糧草,專等謙信前來攻城。
另一方面,他請求盟友武田信玄出兵上野,威脅上杉的側背。於是,信玄親上碓冰嶺。與信玄數度交鋒的謙信,深知這隻甲斐狐狸不會隨便為了盟友的興亡動用到自己主力,但是關東各路諸侯卻被這一表面文章嚇破了膽,逡巡不敢前進。在謙信一再督促下,才終于于是年三月攻入相模,包圍了小田原城。
然而,良機一去不再,此時高大的小田原已如一道險山,難以攀越。上杉軍遠來疲乏,糧草補給也逐漸困難,謙信只好在圍城半月以後,轉向鎌倉繼任關東管領之位,然後全軍撤回越後。
上杉遠去,再次被武田信玄牽制在川中島一線,關東仿佛冰雪初溶,北條氏從冬眠中微笑著醒來。1564年初,氏康在國府台大破里見義弘,關東諸侯再度膽戰心驚地降伏於小田原城下。1568年,武田信玄撕毀盟約,進攻駿河;次年,北條、上杉和睦。關東的主人仍然還是小田原北條氏。
非常欣賞劇集《武田信玄》中,杉良太郎先生扮演的北條氏康,欣賞他在海邊微笑著喝海鮮味甑湯的風采,欣賞他的那段台詞:“多美啊,相模的大海——絕不能讓長尾景虎看到相模的海岸!”
【關東·奧兩國惣無事令】
當初上杉謙信關東出陣,北條氏康的長子氏政親將三萬五千人往迎,包圍了只有七百守兵的櫪木城。謙信將八千軍來救,離城裡半(約八公里)外紮營。他登高而望,冷笑說:“是非我之敵也!”於是以二十三騎沖陣,所到處北條軍望風披糜,氏政狼狽逃回相模。
其實北條第四代氏政雖非英雄,卻也不是今川氏真一類白痴;假如他畢生所遇到的,都是那批關東諸侯(即使個個都是里見義堯或者佐竹義重)的話,恐怕可以武名震驚天下,並且輝煌不墮的吧。只可惜,他選錯了對手。
1571年,北條氏康歿,氏政即位,當年年底即一改父親的戰略,西結武田,北拒上杉。“本能寺之變”後,他與德川家康共同出兵爭奪武田舊領,並在上野與真田氏鏖戰數年。豐臣秀吉上台後出面調解,將上野沼田分為三份,兩份給北條氏,以名胡桃城為中心的三分之一給真田氏。
氏政先後與德川家康、伊達政宗結盟,並迎取家康之女督姬,為世繼氏直的夫人。這樣,廣大的東海、關東、奧羽聯成一片,對正在謀奪天下的秀吉造成很大威脅。秀吉在小牧·長久手戰敗退兵後(此戰將在《天下人秀吉》一章中詳細描述),用外交手段降伏德川家康,然後於天正十四(1586)年,以太政大臣的名義,發布了《關東·奧兩國惣無事令》,即命令以關東的北條、奧州的伊達和羽州的最上為首的東方各諸侯,不得隨意開戰,侵攻他人領土。
秀吉當時正準備九州出陣,所以對於東方,暫且使用威嚇戰略。可笑北條氏政以為天下六分之一的領土已在手中,又有堅不可摧的小田原城,與德川、伊達的聯盟牢不可破,竟然把秀吉的警告當成耳邊風。就在這種形勢下,天正十五(1587)年十二月三日,“名胡桃城奪取事件”發生了。
氏康三子氏邦,時為武藏缽形城主,其家臣豬俁范直奇襲名胡桃,真田方守將鈴木重則城破後自刃。這一事件,成為秀吉小田原出陣的直接藉口。兩年後的十二月十日,西征歸來的秀吉,在聚樂第大會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等諸將,召開東征軍事會議。會議的結果如下:
就在這種形勢下,第二年的四月二十日,氏康親率八千精兵,奇襲河越,綱成亦開門殺出,關東聯軍無心戀陣,一鬨而散。一夜之間,八萬大軍全面崩潰,副關東管領、副統帥上杉朝定死於亂軍之中。
河越之戰,策劃時間之久,一擊而破之速,以及雙方兵數對比之懸殊,在“三大夜戰”中首屈一指。此戰決定了關東的命運,從此八州之內,再沒有力量可以抵擋北條氏烈火般的侵攻了。上杉憲政先是逃到上州的平井城,平井城破,乾脆亡命越後。1554年年底,氏康攻克古河,立足利晴氏之子,同時也是自己外甥的足利義氏為古河公方,基本確立了關東支配體制。
早雲縹緲的瑞夢,三代即成為現實。然後,就該那隻老虎登場了……
【龍、虎、獅子】
非常喜歡一張招貼畫,不知道介紹的是遊戲還是小說,名為《戰國關東三國志·龍、虎、獅子的咆哮》。
雄才大略的今川義元,在河越夜戰後的第十六年(1560年)就去世了,從此以後,越後的龍上杉謙信、甲斐的虎武田信玄,和相模的獅子北條氏康,合縱連橫,主宰了三分之一日本的命運。
義元去世的翌年,上杉謙信終於從川中島騰出手來,應可憐巴巴的上杉憲政之一再懇請,開始了關東出陣。受北條制壓的關東諸侯們紛紛騷動起來,脫離北條的統治,轉向幫助上杉。謙信勢如破竹,直指北條的居城——相模國小田原城。
北條氏康此時已經四十五歲,不復昔日悍勇奮進的少年心態,他在仔細研究了上杉的兵法以後,將全部兵力縮回小田原。小田原是當時天下第一難攻不落的堅城,氏康又加固了城防公事,儲備了兩年的糧草,專等謙信前來攻城。
另一方面,他請求盟友武田信玄出兵上野,威脅上杉的側背。於是,信玄親上碓冰嶺。與信玄數度交鋒的謙信,深知這隻甲斐狐狸不會隨便為了盟友的興亡動用到自己主力,但是關東各路諸侯卻被這一表面文章嚇破了膽,逡巡不敢前進。在謙信一再督促下,才終于于是年三月攻入相模,包圍了小田原城。
然而,良機一去不再,此時高大的小田原已如一道險山,難以攀越。上杉軍遠來疲乏,糧草補給也逐漸困難,謙信只好在圍城半月以後,轉向鎌倉繼任關東管領之位,然後全軍撤回越後。
上杉遠去,再次被武田信玄牽制在川中島一線,關東仿佛冰雪初溶,北條氏從冬眠中微笑著醒來。1564年初,氏康在國府台大破里見義弘,關東諸侯再度膽戰心驚地降伏於小田原城下。1568年,武田信玄撕毀盟約,進攻駿河;次年,北條、上杉和睦。關東的主人仍然還是小田原北條氏。
非常欣賞劇集《武田信玄》中,杉良太郎先生扮演的北條氏康,欣賞他在海邊微笑著喝海鮮味甑湯的風采,欣賞他的那段台詞:“多美啊,相模的大海——絕不能讓長尾景虎看到相模的海岸!”
【關東·奧兩國惣無事令】
當初上杉謙信關東出陣,北條氏康的長子氏政親將三萬五千人往迎,包圍了只有七百守兵的櫪木城。謙信將八千軍來救,離城裡半(約八公里)外紮營。他登高而望,冷笑說:“是非我之敵也!”於是以二十三騎沖陣,所到處北條軍望風披糜,氏政狼狽逃回相模。
其實北條第四代氏政雖非英雄,卻也不是今川氏真一類白痴;假如他畢生所遇到的,都是那批關東諸侯(即使個個都是里見義堯或者佐竹義重)的話,恐怕可以武名震驚天下,並且輝煌不墮的吧。只可惜,他選錯了對手。
1571年,北條氏康歿,氏政即位,當年年底即一改父親的戰略,西結武田,北拒上杉。“本能寺之變”後,他與德川家康共同出兵爭奪武田舊領,並在上野與真田氏鏖戰數年。豐臣秀吉上台後出面調解,將上野沼田分為三份,兩份給北條氏,以名胡桃城為中心的三分之一給真田氏。
氏政先後與德川家康、伊達政宗結盟,並迎取家康之女督姬,為世繼氏直的夫人。這樣,廣大的東海、關東、奧羽聯成一片,對正在謀奪天下的秀吉造成很大威脅。秀吉在小牧·長久手戰敗退兵後(此戰將在《天下人秀吉》一章中詳細描述),用外交手段降伏德川家康,然後於天正十四(1586)年,以太政大臣的名義,發布了《關東·奧兩國惣無事令》,即命令以關東的北條、奧州的伊達和羽州的最上為首的東方各諸侯,不得隨意開戰,侵攻他人領土。
秀吉當時正準備九州出陣,所以對於東方,暫且使用威嚇戰略。可笑北條氏政以為天下六分之一的領土已在手中,又有堅不可摧的小田原城,與德川、伊達的聯盟牢不可破,竟然把秀吉的警告當成耳邊風。就在這種形勢下,天正十五(1587)年十二月三日,“名胡桃城奪取事件”發生了。
氏康三子氏邦,時為武藏缽形城主,其家臣豬俁范直奇襲名胡桃,真田方守將鈴木重則城破後自刃。這一事件,成為秀吉小田原出陣的直接藉口。兩年後的十二月十日,西征歸來的秀吉,在聚樂第大會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等諸將,召開東征軍事會議。會議的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