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過分膨脹得令人絕望”,還有人提出蒙巴頓應當接受陸地戰略的現實,把 總部遷回次大陸。同時,由於種種原因,蒙巴頓在幾個月之內和他的副司令、

  參謀長、副參謀長和軍種司令們統統鬧翻了。

  蒙巴頓與戰區副司令史迪威剛結識時,關係尚好,蒙巴頓甚至還為他 在蔣介石面前說過話,使史迪威沒有被蔣介石趕走。然而,倆人友誼的時間 並不長。還在

  1944 年 1 月份時,蒙巴頓為整頓地面部隊,召集吉法德、斯利 姆和史迪威等人在德里開了一個會,會上,蒙巴頓彬彬有禮地對史迪威說,

  他決定將史迪威率領的中國在北緬的軍隊,劃歸東南亞戰區陸軍部隊司令吉 法德上將統一指揮。

  史迪威聽罷暴跳如雷,“在接下來的爭論中,史迪威像摩術師一樣不停 地變換著自己的身分:作為中國戰區的參謀長,他要直接服從蔣委員長的指

  揮;作為一個美國將軍,未經馬歇爾的批准,他不能接受英國人的指揮;作 為蒙巴頓的戰區副司令,他是吉法德的上級,他不能聽從自己下級的指揮。”

  蒙巴頓啞口無言,因為史迪威言之有理。儘管事實上他作為蔣介石的參謀長 和蒙巴頓的副手職務,都是名義上的,但給了他這些名份,就不能不承認史

  迪威的說法至少在字面上是符合邏輯的。

  事情已經陷入僵局。吉法德不露聲色,可是心裡很惱怒;在場的其他 低級軍官們見到上級的爭吵,則感到非常尷尬。蒙巴頓雖仍裝作若無其事的

  樣子,但已開始覺得自己剛上任時應幫著蔣介石把史迪威趕走。突然,像在 陰霾沉悶的天空中露出一縷陽光一樣,史迪威自己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不接受吉法德的指揮,但可以接受斯利姆的命令。

  史迪威方才振振有詞的邏輯,變得有些混亂了。斯利姆僅是第 14 集團 軍的軍長,本為地面部隊司令官吉法德的下級。與會者不禁啞然失笑,而蒙

  巴頓卻深深地鬆了一口氣,因為史迪威這樣的表態,實際上還等於要受青法 德的領導。斯利姆是個和善、幽默和有自知之明的人,此後他在與史迪威的

  交往中,從未以上級的姿態出現,甚至不曾下達過一次書面命令,有什麼任 務他總是親自跑到史迪威的駐地,然後像聊天似地把任務敲定。當然,就是

  蒙巴頓本人也未嘗不是這樣,他的左眼不就是在去史迪威駐地的路上被竹枝 扎傷的麼?

  性格不很穩定的史迪威對別人的看法常常是很矛盾的,譬如對蒙巴頓, 有時稱讚他是個“有魅力的年輕人”,有時又罵他是個“花花公子”。蒙巴頓

  對史迪威的稱讚和侮辱只是一笑了之。1944 年 10 月,蔣介石再次要求解除 史迪威的職務,這一次,蒙巴頓沒有再為史迪威說話。史迪威對此似乎滿不

  在乎,實際內心對蒙巴頓強烈不滿,他認為蒙巴頓應對他所受的侮辱負責。 這是不公正的。蒙巴頓對他說:“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大多數英國人都認

  為難於與你共事,但是,在所有你我個人之間的問題,我發現你是易於相處 和樂於助人的。”蒙巴頓還曾對羅斯福這樣說過:“對於史迪威的離去,我感

  到很遺憾。” 海軍的薩默維爾是戰區軍種司令中第一個與蒙巴頓鬧翻的。蒙巴頓來

  自海軍,而最嫉恨他迅速晉升的恰恰是海軍的高級軍官們。陸空軍人員對別 人破格提升的適應性要大一些,比如斯利姆將軍的平時軍銜不過是中校,而

  戰時軍銜則是中將,統率一個集團軍,因此他們能很痛快地服從蒙巴頓的領 導。海軍軍官對軍銜順序歷來非常講究,憎恨一切打破規矩的人,特別是有

  皇室關係而可能受到了特別優待的人。

  海軍對哪怕是王子來艦隊服役,也總是非常吝嗇地授予個中尉或上尉 了事,因為它認為自己是大英帝國的精英軍種。薩默維爾因嫉妒而憎恨蒙巴

  頓,無論後者怎樣想方設法接近他,他都沒有一絲一毫善意的表示。在一些 小事上薩默維爾很沒風度,而在大事上,比如蒙巴頓所下命令中關於海軍的

  部分,他從不認真地去貫徹執行。

  平日心緒好時蒙巴頓隱忍不發,此時,一肚子火氣的蒙巴頓借薩默維 爾在一件事上處理不當,乾脆把他趕走,由布魯斯·弗雷澤接任。

  緊接著離職的是皮爾斯。戰區參謀長波納爾最初想讓肖爾托·道格拉 斯接替他,後來又改變了主意,換成了利—馬洛里負責指揮戰區的空軍部隊。

  吉法德早在英帕爾戰役進行當中就被蒙巴頓解除了職務,但他一直沒 有離開戰區總部。這一時期,他與蒙巴頓的關係比以往要平靜得多,倆人似

  乎誰也犯不著誰。

  波納爾在 6 月份時就開始尋找吉法德的接替者,他認為奧利弗·利斯 將軍是最理想的候選人,但是利斯當時正在義大利戰場上指揮第 8 集團軍作

  戰,難以脫身。蒙巴頓曾經想過不設戰區陸軍司令而由他本人直接掌管地面 部隊,因為他許多時候實際上也是這麼幹的,但倫敦方面不同意。最後,1944 年 11

  月,利斯終於從義大利調到這裡,受命擔任東南亞戰區盟軍地面部隊 司令,隸屬於蒙巴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