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集團軍渡過親敦江向曼德勒推進,然後再向南進攻仰光;這是個陸地進攻計 劃。另一個是“德拉卡拉”計劃,即在 1945 年初對仰光直接發動兩棲登陸

  進攻。他這兩個方案最初是作為兩種選擇提出的,如果“德拉卡拉”計劃得 到通過,斯利姆的第 14 集團軍可暫時按兵不動。蒙巴頓真正願意乾的,就

  是這個兩棲聯合作戰計劃,他從來沒忘記自己是以海軍將領的身分擔任戰區 總司令的,總要給海軍找點兒事干。斯利姆不甘心被拋在一邊,對此提出反

  對。最後一致同意,陸地進攻無論如何也要進行,至少要推進到緬甸中部地 區的曼德勒。為了爭取參謀長委員會同意“德拉卡拉”計劃,蒙巴頓親自出

  了趟差飛往倫敦遊說。 倫敦出現了好兆頭。布魯克不大情願地同意,應該在緬甸採取某些行

  動,並且認為在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當中,“德拉卡拉”計劃似乎是最可取的。 坎寧安是唯一不同意的人,他認為預定進攻仰光的兩棲部隊“太單薄”,“沿

  海發動進攻的建議是“如意算盤”。蒙巴頓不無道理地反駁說,他以前任何 一次要求都被指責為過分鋪張,這一次他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問題在於,

  他雖然有地面部隊和飛機,但缺少登陸艇和其他裝備以用於擴大戰果。8 月

  8 日,軍方在倫敦舉行了一次關鍵性的辯論。蒙巴頓需要來自兩方面的支持, 一方面是希望進攻蘇門答臘的邱吉爾,一方面是希望太平洋地區戰略能夠得

  到重視的參謀長委員會。然而兩者都是不那麼可靠的,對“德拉卡拉”計劃 態度猶豫、暖昧。堅定支持蒙巴頓的是艾登,文登認為直接發動對仰光的兩

  棲進攻,是迅速結束緬甸作戰、把英國軍隊從那裡解脫出來的唯一途徑。他 指出,澳大利亞軍隊將會給英軍的登陸提供幫助。其實,蒙巴頓也有同樣的

  想法。但他們這種一廂情願的希望後來沒有實現,坎培拉沒有同意去給英軍 打頭陣。

  據文登回憶,蒙巴頓在辯論時憂心忡忡“非常不高興”,到結束時卻變 得“非常滿意”。辯論會後,布魯克跟蒙巴頓進行了私下會晤,“討論奪取仰 光的問題。

  這一行動是基於以下這一前提的,即我們可以從 10 月 1 日起把第 6 師 從歐洲戰場上撤下來”。沒有這個前提,顯然就不能實施“德拉卡拉”計劃。

  不過,布魯克能有這樣的表態,蒙巴頓就很感到滿足了。

  能夠阻撓這個計劃的還有美國人。魏德邁 6 月在華盛頓警告說,他將 反對所有的在南緬海岸作戰的計劃,除非它們能夠為打開通往中國的緬北通

  路作出“及時的貢獻”。後來蒙巴頓確實感到了在如何採取下一步進攻計劃 的問題,總部的英籍和美籍參謀人員中出現了分裂跡象。在同年 9 月英美領

  導人的會談中,美國人對“德拉卡拉”計劃充其量是不冷不熱。但同時他們 又表示,如果在緬甸北部和中部的進攻不會使人力物力消耗殆盡,他們可以

  接受它。還認為蒙巴頓如果實施該計劃,尚需要再增加 6 個師的兵力,其中 部分將從印度調遣,部分來自從義大利戰場撤下的部隊。

  這又是一個前提,而且比布魯克提出的更大。蒙巴頓聞知了美國人的 表態後,自以為他們同意了“德拉卡拉”計劃。波納爾在日記中寫道,蒙巴

  頓對此“感到極為高興。他真是頭腦簡單。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在沒有確 實得到人力物力之前我是不會過分激動和興奮的。”

  蒙巴頓在某些方面的確有點兒稚嫩。由於歐洲盟軍發生了阿納姆失利 和德軍發動阿登攻勢這兩件事,緊接著,日軍在中國大陸發起打通交通線的

  “1 號作戰”頻頻取得進展,使蒙巴頓不僅未得到原先允諾的部隊,反而被 調走了一二個師和三個美國運輸機中隊。10 月中旬,蒙巴頓抱著使“德拉

  卡拉”計劃復活的一絲希望再次飛往開羅參加幾天會議。到達開羅以後,他 發現邱吉爾還沒有來,正逗留在莫斯科。

  蒙巴頓也想去見一見史達林,因此要求允許他立即飛往莫斯科。但是, 來自莫斯科的“特急”電報卻反對他這樣做,說由於蘇聯尚未和日本宣戰,

  蒙巴頓的前往將會引起許多政治反響。邱吉爾來到開羅以後,蒙巴頓的境遇 仍然沒有什麼好轉。他不無苦澀地回憶說:“真有意思,在去年 11 月開會的

  相同地點再次會晤,用和去年相同的話要求對我們的戰場提供幫助和援助。”

  然而,邱吉爾告訴他,目前情況下不要指望從其他地方調部隊去參加大規模 的仰光登陸計劃,他應當繼續從陸路向前推進。在目前的人力物力條件下,

  如果他能夠實施一些小型的類似的“德拉卡拉”計劃,或者從印度發動一些 襲擊,那當然更好了。

  自己最有興趣的計劃又一次被拋棄了,蒙巴頓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康提。 但是,他的煩惱不僅沒有減輕,反而加劇了:有人利用取消兩棲作戰計劃這

  一時機提出應削減蒙巴頓的總部人員。布魯克對韋維爾說,迪基的那個機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