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朱可夫元帥表示同意委員會應視察所有占領區,但反對第二個條件。最後,大家一致同意把這個問題交協調委員會研究,英國將向協調委員會提供詳細情況和數字。
從12月10日起,蒙哥馬利開始實施“狠揍”行動,該行動的目的是在1月30日前解散德軍各級司令部和遣散德國軍事人員。此後,英軍保留的德國人將只是三軍所需要的人員和未經審判不得遣散的分子。
與在戰爭時期一樣,蒙哥馬利對自己所掌管的範圍內發生的事情了如指掌。1945年12月,他視察英占區的一個難民營。他告訴難民營主管人由金斯上校說,他想了解進難民營的整個程序,並說:“你必須把我當作新來的難民。”珀金斯告訴他說,接收難民時,第一步是往新來的難民的袖管和褲管里放滴滴涕粉。聽到這裡,他的熱情開始消失了,就說:“你可以省掉第一步,讓我們到第二步吧!”他徹底地檢查了難民營的工作,並向管理人員和難民問了許多尖銳的問題。後來,在討論難民遣返旅途補助費的問題時,他表明他比大多數工作人員都更了解德國馬克在戰後混亂形勢中的價值。
1946年1月26日,蒙哥馬利接到通知說,他已被選為帝國參謀總長,並要在6月26日就職。蒙哥馬利在桑德赫斯特軍校讀書時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天,別人也不曾想到他會如此扶搖直上。
蒙哥馬利與舊的政治主子的關係相當好,現在怎樣才能與新的政治主子處好關係呢?蒙哥馬利已同艾德禮和貝文打過交道,知道他們對自己很信任,但對工黨統治集團內的其他人卻一無所知。1945年8月,兩位工黨議員訪問駐德英軍,巡視部隊各單位。但他們到達第一個單位時竟要軍官們離開會議室,以便他們單獨和士兵談話,而且居然這樣做了。此外,其中一位議員還向一位將軍的勤務兵打聽,晚上將軍和誰一起過夜,並問他對將軍有什麼看法。聽到這些消息後,蒙哥馬利大為惱怒,當即下令在德國的所有部隊,禁止此類行動。他雖然知道,部隊首長與他們的政治主子之間保持友好關係非常重要,但他決不允許到處遊逛的議員大人破壞部隊紀律。
由於他將在幾個月內離開德國,蒙哥馬利便把主要注意力轉移到他認為是全局關鍵的兩個問題上來:一是德國人問題,二是英占區政府的發展問題。
蒙哥馬利認為,英國在德國的最重要目標之一,是改變德國人的思想和他們的生活方式。過去十多年來,德國人接受了納粹主義和獨裁主義的思想,家庭的重要性縮小到最低限度,宗教的影響也大大削弱,而國家權力卻極度增加。在這個時期里,德國人曾一度享受充分就業和高標準的生活水平。目前,除了苦難外,一切都蕩然無存。因此,人們可能很快就會回首當年,懷念舊政權。在英占區,大約60%的人是徹頭徹尾的納粹分子,占領區的輿論對英強硬,而且英軍還破獲了一個顛覆組織。毫無疑問,英國人將來會和他們發生衝突,必須通過某種方法影響他們,不至於在以後製造麻煩。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蒙哥馬利認為,最好的辦法是發展經濟。必須使德國人對未來抱有希望,使他們意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獲得美好的未來。也就是說,要確定工業水平,使他們有一個過得去的生活水平和最低限度的失業。如果這些辦不到,德國人就會朝後看,並準備緊跟可能出現的任何壞頭頭。
在恢復和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應儘快實現政府的非集權制和文職人員制。蒙哥馬利打算鼓勵德國人與外部世界接觸,使他們學習新的思想意識,以代替納粹主義那一套。
其次,蒙哥馬利再次強調要抓好英占區的教育問題。他指出,應為在校學童供應課本,提供可靠的、可信賴的教員和適當的校舍。英軍部隊占用了很多校舍,應立即交還給德國人。同時,應提供好的影片、報刊、圖書等,加強對在校和不在校的青年人的教育。此外,他還準備挑選一批德國青年去英國學習他們從不了解的、新的生活方式。
蒙哥馬利定於1946年5月2日離開德國,6月到陸軍部就任新職。他決定離職時向英國政府呈遞一份備忘錄,陳述自己對德國局勢的看法,於是便把在德國的最後一天都用在撰寫這份備忘錄上了。蒙哥馬利在《回憶錄》中寫道:“當前,我們的目標是把西德納入西方國際大家庭,使西德的領土變得繁榮昌盛,富有吸引力,要使東德人拿他們的悲慘命運與它相比而羨慕不已。”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蒙哥馬利在備忘錄中呼籲在英占區發展工業,建立健全經濟,平衡國家預算,集中控制財政。同時,他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四條原則:一、確定“德國”的領土(東界已在波茨坦達成協議,西界尚未達成協議);二、保證居住在德國境內的人有合理的生活水平;三、使德國人能夠自己“管理”自己;四、繼續向德國人供應糧食。蒙哥馬利認為,這四條原則是從舊的廢墟上建設新的德國的四大支柱,但最重要的是第四根支柱,即糧食支柱,如果這根支柱斷裂,其他支柱也就統統倒塌。當時,這四大支柱一根也沒有。因此,蒙哥馬利希望英國政府和他的繼任者能夠儘快地著手建立這四大支柱。正是:重建德國太艱難,離任不忘把計獻。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從12月10日起,蒙哥馬利開始實施“狠揍”行動,該行動的目的是在1月30日前解散德軍各級司令部和遣散德國軍事人員。此後,英軍保留的德國人將只是三軍所需要的人員和未經審判不得遣散的分子。
與在戰爭時期一樣,蒙哥馬利對自己所掌管的範圍內發生的事情了如指掌。1945年12月,他視察英占區的一個難民營。他告訴難民營主管人由金斯上校說,他想了解進難民營的整個程序,並說:“你必須把我當作新來的難民。”珀金斯告訴他說,接收難民時,第一步是往新來的難民的袖管和褲管里放滴滴涕粉。聽到這裡,他的熱情開始消失了,就說:“你可以省掉第一步,讓我們到第二步吧!”他徹底地檢查了難民營的工作,並向管理人員和難民問了許多尖銳的問題。後來,在討論難民遣返旅途補助費的問題時,他表明他比大多數工作人員都更了解德國馬克在戰後混亂形勢中的價值。
1946年1月26日,蒙哥馬利接到通知說,他已被選為帝國參謀總長,並要在6月26日就職。蒙哥馬利在桑德赫斯特軍校讀書時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天,別人也不曾想到他會如此扶搖直上。
蒙哥馬利與舊的政治主子的關係相當好,現在怎樣才能與新的政治主子處好關係呢?蒙哥馬利已同艾德禮和貝文打過交道,知道他們對自己很信任,但對工黨統治集團內的其他人卻一無所知。1945年8月,兩位工黨議員訪問駐德英軍,巡視部隊各單位。但他們到達第一個單位時竟要軍官們離開會議室,以便他們單獨和士兵談話,而且居然這樣做了。此外,其中一位議員還向一位將軍的勤務兵打聽,晚上將軍和誰一起過夜,並問他對將軍有什麼看法。聽到這些消息後,蒙哥馬利大為惱怒,當即下令在德國的所有部隊,禁止此類行動。他雖然知道,部隊首長與他們的政治主子之間保持友好關係非常重要,但他決不允許到處遊逛的議員大人破壞部隊紀律。
由於他將在幾個月內離開德國,蒙哥馬利便把主要注意力轉移到他認為是全局關鍵的兩個問題上來:一是德國人問題,二是英占區政府的發展問題。
蒙哥馬利認為,英國在德國的最重要目標之一,是改變德國人的思想和他們的生活方式。過去十多年來,德國人接受了納粹主義和獨裁主義的思想,家庭的重要性縮小到最低限度,宗教的影響也大大削弱,而國家權力卻極度增加。在這個時期里,德國人曾一度享受充分就業和高標準的生活水平。目前,除了苦難外,一切都蕩然無存。因此,人們可能很快就會回首當年,懷念舊政權。在英占區,大約60%的人是徹頭徹尾的納粹分子,占領區的輿論對英強硬,而且英軍還破獲了一個顛覆組織。毫無疑問,英國人將來會和他們發生衝突,必須通過某種方法影響他們,不至於在以後製造麻煩。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蒙哥馬利認為,最好的辦法是發展經濟。必須使德國人對未來抱有希望,使他們意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獲得美好的未來。也就是說,要確定工業水平,使他們有一個過得去的生活水平和最低限度的失業。如果這些辦不到,德國人就會朝後看,並準備緊跟可能出現的任何壞頭頭。
在恢復和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應儘快實現政府的非集權制和文職人員制。蒙哥馬利打算鼓勵德國人與外部世界接觸,使他們學習新的思想意識,以代替納粹主義那一套。
其次,蒙哥馬利再次強調要抓好英占區的教育問題。他指出,應為在校學童供應課本,提供可靠的、可信賴的教員和適當的校舍。英軍部隊占用了很多校舍,應立即交還給德國人。同時,應提供好的影片、報刊、圖書等,加強對在校和不在校的青年人的教育。此外,他還準備挑選一批德國青年去英國學習他們從不了解的、新的生活方式。
蒙哥馬利定於1946年5月2日離開德國,6月到陸軍部就任新職。他決定離職時向英國政府呈遞一份備忘錄,陳述自己對德國局勢的看法,於是便把在德國的最後一天都用在撰寫這份備忘錄上了。蒙哥馬利在《回憶錄》中寫道:“當前,我們的目標是把西德納入西方國際大家庭,使西德的領土變得繁榮昌盛,富有吸引力,要使東德人拿他們的悲慘命運與它相比而羨慕不已。”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蒙哥馬利在備忘錄中呼籲在英占區發展工業,建立健全經濟,平衡國家預算,集中控制財政。同時,他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四條原則:一、確定“德國”的領土(東界已在波茨坦達成協議,西界尚未達成協議);二、保證居住在德國境內的人有合理的生活水平;三、使德國人能夠自己“管理”自己;四、繼續向德國人供應糧食。蒙哥馬利認為,這四條原則是從舊的廢墟上建設新的德國的四大支柱,但最重要的是第四根支柱,即糧食支柱,如果這根支柱斷裂,其他支柱也就統統倒塌。當時,這四大支柱一根也沒有。因此,蒙哥馬利希望英國政府和他的繼任者能夠儘快地著手建立這四大支柱。正是:重建德國太艱難,離任不忘把計獻。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