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蔣介石病逝後2小時零10分,“行政院”於4月6日晨2時發布經主治醫師簽字的醫療報告及蔣介石遺囑。對於蔣的遺囑,各方褒貶不一,為供讀者評判,筆者全文抄錄如下:

  “余自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無日不為掃除三民主義之障礙,建設民主憲政之國家,艱苦奮鬥。近20年來,自由基地日益精實壯大,並不斷對大陸共產邪惡,展開政治作戰;反共復國大業,方期日新月盛;全國軍民、全黨同志,絕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懷憂喪志!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主義為無形之總理,以復國為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胞一致之革命職責與戰鬥決心。惟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勉自強,非達成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矢動矢勇,毋怠毋忽。”《中央日報》社編:《領袖精神萬古常新》,1976年5月版。

  對於蔣介石的遺囑,留美知識分子刊物《新澤西通訊》與《石溪通訊》合刊載文稱:

  “以‘總統’身份向國民黨發表遺囑,竟然把耶穌基督放在第一位,不明了台灣情況的人,還以為基督教是國民黨的‘國教’呢。”

  該刊還稱: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時已40多歲,直至那時蔣才成為耶穌“信徒”的。蔣、宋結合是“為了金錢而結婚,為結婚而信教”的典型例子。各種蔣介石的傳記中都找不到蔣介石早年和基督教發生任何關係的記載。難道蔣介石是40多歲才束髮的嗎?

  至於“總理信徒”,如果我們把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的所作所為,拿來和孫中山先生所講的三民主義對照一下,就會發現蔣介石不但不是三民主義的信徒,而是一個三民主義的叛徒。

  所謂“實踐三民主義”,無非是說非有一個以三民主義為理想的政黨當權不可,其他思想體系和政治系統的人士若想要和國民黨“輪流坐莊”,對不起,辦不到。

  ---------------

  崩殂(2)

  ---------------

  “光復大陸國土”這句話是宣稱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仍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代表大陸各省的“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絕不能取消。所謂“政治革新”,談談可以,真正實行嘛,不可造次。

  “復興民族文化”,這句話的中心是要說“父業子承”。“堅守民主陣容”的另一說法是緊抱美國人的大腿,大蹄不放。

  上述評論雖然尖刻,但也切中要害。

  也有輿論稱:

  所謂“束髮”,那是古時對髮式的稱謂,一般指青年時期。“蔣在清末已是‘文明頭’,在上海租界做撈家,到日本走江湖時更非什麼‘束髮’,入軍校剃光頭,更無發可‘束’,死亡前後更無發可言,遑論髮式?”“束髮以後既要‘追隨總理革命’,同時又怎麼可能‘追隨耶穌’?”“或者革命,或則傳教。儘管能言善辯者,也無法對這‘兩者得兼’能自圓其說”。“更有甚者,‘無時不以耶穌與總理信徒自居’一語,只能說明蔣介石既非耶穌信徒,也非中山信徒,如若有之,他只是‘自居’而已,耶穌或中山,中山或耶穌都不承認的”。“短短兩百字的老蔣遺囑,掀起了國民黨人對絕望掙扎的小朝廷無可代替的絕望感覺”。唐人:《草山殘夢》第12集第298頁,華文出版社1992年版。

  台灣當局則對蔣介石遺囑採取了同上述看法截然不同的立場。就在蔣介石病第二天凌晨7時,國民黨中常會召開臨時會議,會議對蔣介石的遺囑決議如下:

  “全黨同志,敬謹接受總裁遺囑,並願全國軍民,共同以反攻復國之決心,團結奮鬥,完成總裁遺志,亦即實行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誓達目的,毋怠毋忽,謹此決議”。台灣《中央日報》社編:《領袖精神萬古常新》。

  1976年11月中國國民黨十一大召開時,又通過了《全黨奉行總裁遺囑決議文》,宣稱:

  “我們誓言,堅決奉行總裁遺囑——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陳容,以此為全黨黨員革命的職志與戰鬥的決心。承擔並完成艱苦的革命任務,以上慰總裁在天之靈。”《革命文獻》第77輯第322頁。

  在十一大重新修訂的《中國國民黨黨章》中,蔣介石遺命納入黨章,以使國民黨員“遵行”。修訂黨章云:

  “總裁遺囑所示:‘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四大革命任務,為總裁畢生的志事,全黨同志自應奉為共同的革命職志與戰鬥決心,努力貫徹實現,故本草案擬予納入總納第二條,期以相互勉行,並使革命民主政黨之涵義更為具體而明顯。”《革命文獻》第77輯第325頁。

  國民黨當局的上述做法未免過於牽強,依筆者看來,如果接任國民黨中央主席職位的不是蔣經國,恐怕對蔣介石的遺囑未必如此重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