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蔣介石於10月3日來晤太夫人,事前蔣系先致電,得太夫人的允可,相晤時,太夫人正在室中研究新約聖經,蓋太夫人系一極誠篤之基督徒也。既見蔣,勉蔣為使徒保羅;蔣告太夫人,謂對基督之道,近日亦有信仰,並乞婚焉。時太夫人對蔣對於聯姻之手續,即一一辦妥,毫無其他問題雜處其間,遂允其請,許以美齡妻之。”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便按基督教禮儀舉行了婚禮。蔣宋結婚後,蔣介石遵守諾言,每天起床後與宋美齡共同研讀聖經、禱告,並討論讀經心得。自然,蔣到前方視察,宋美齡不在身邊時又另當別論。西安事變發生後,宋氏兄妹得到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的允許,遂由南京抵西安救蔣。蔣介石後來在《西安半月記》中回憶說:

  “今日清晨,偶翻舊約,得某章有‘耶和華今要做一件新事,即以女子護衛男子’云云。午後余妻果至,事若巧合,然余妻冒險相從,非受宗教素養極深者,不可能也”。

  蔣介石此說實在牽強,其目的不過是表明對救他出“苦難”的宋美齡的感激之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蔣介石進一步表現出對基督教的篤信不渝。據宋美齡稱:

  “不論在什麼地方,總統的臥室中,都一定要掛一張耶穌像,以表明蔣總統對耶穌的敬仰與虔誠。”

  台灣輿論也宣稱:蔣介石晚年信仰基督愈益虔敬,他在凱歌堂(凱歌堂是蔣介石做禮拜的教堂,此名源自抗日戰爭勝利還都南京時,為紀念凱旋歸南京,才有此命名。凱歌堂在台北士林官邸,恢復禮拜,寓意將來打敗中共凱旋而歸的一天已不遠)做禮拜可謂是風雨無阻。凱歌堂的牧師周聯華是蔣介石的同鄉,有好事者問周聯華,你在凱歌堂講道,怕不怕“總統”,周聯華答稱:

  “我對總統的第一印象,是他老人家的鼻子以上,大其眼睛部分是有父親的威嚴,但他老人家鼻子以下,卻如母親一般的慈祥。我在凱歌堂講道好多年,從沒有害怕過。與其說是我沒有害怕,倒不如說總統沒有使我害怕,我是像其他教會一樣的講道。”

  1963年,國民黨元老孔祥熙(右)過80歲生日大壽,何應欽(左)特別前來祝壽。

  周聯華的說法的確難避拍馬之嫌,有人說周聯華是“教棍”,此說雖尖刻,但切中要害。

  蔣介石對基督教的靈修生活,從受教之後從未間斷。他日常起床後,一起身便和宋美齡一起祈禱默念,洗漱後再讀聖經,念幾首讚美詩,每當念到耶穌時,蔣介石就脫下帽子,向東方深鞠一躬。晚上10時坐禱告後,沐浴就寢。范希周主編:《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第93頁,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蔣介石不僅堅持靈修生活,而且還喜讀靈修方面的書籍,特別喜歡讀《荒漠甘泉》。自1944年7月起直到病逝前,他每天堅持誦讀此書。蔣介石還嫌原譯本不夠通順達意,就命王家棫先生重譯,經他審查為“革命精神”的修養讀物。蔣介石曾說:

  “我總以為人生在世,特別是在反共抗俄與唯物主義戰爭期間,無論你有否宗教信仰,也無論你對宗教的觀念如何,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宇宙之中,是一位神在冥冥中為之主宰的。”

  由此說可見,蔣介石是國民黨內信仰唯心主義的典型。

  ---------------

  獨敬耶穌(2)

  ---------------

  蔣介石為什麼獨愛《荒漠甘泉》一書呢?顧名思義,原作者本意是闡明人的境況就像荒漠那樣的枯乾,上帝的道如甘泉使人獲得滋潤。蔣介石大陸兵敗,退至孤島偏安,加之國際形勢“逆轉”,蔣家小朝廷處境艱難。也唯其如此,他對《荒漠甘泉》有了偏愛,他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甘泉,藉此聊以自慰。王家棫所譯《荒漠甘泉》一書,每篇之首的標題,都是蔣介石親筆所撰,可見蔣對此書重視程度之高。

  台灣輿論說:孔祥熙在台灣的梨山修建了一所教堂,破土動工那一天,蔣介石、宋美齡與孔祥熙夫人宋藹齡全到了,由牧師周聯華負責在梨山籌備破土動工典禮。當時梨山還很荒僻,找不到人來幫忙,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只好找當地的山胞。山胞對唱歌是充滿天才的,周就請梨山教會的牧師臨時幫忙組織一個唱詩班。唱詩班組成後卻提出—個條件說:“我們可以為你們唱詩,你可不可以請總統證道。”這下子可難倒了周聯華,他說:“你們來唱歌已經很光榮了,我實在沒有辦法請他老人家為你們講道。”沒有想到在典禮快要結束、祝福之前時,蔣介石竟走到山胞面前開始證道、訓話和鼓勵。對此,雷鳴遠神父稱:“我一生業已見過偉大人物,但我能說,梅爾西樞區及蔣介石是我一生中所遇見過的最偉大的兩位。”康振楚先生也說:“基督徒生活的四柱,即讀經、禱告、聚會、見證,蔣總統對四件事經常不斷地做,從來沒有間斷過。”

  ---------------

  逗狗、養花

  ---------------

  蔣介石晚年不僅對做禮拜有極濃厚的興趣,而且非常喜歡逗狗、養魚、擺弄花草。

  蔣介石每天快用完午餐時,一條中型的白狗被放進蔣介石用餐廳里,接著一個侍衛人員拿著盤子,等待著蔣介石調拌白狗的飯食。據台灣資料稱:蔣介石非常喜歡這條白狗,自然這條狗對蔣介石也非常親熱。常與蔣相處的牧師周聯華,猜想蔣之所以喜歡這條狗,這狗一定是條名犬。好奇心驅使周聯華問蔣的愛犬是什麼種。蔣介石聽後笑而不答。宋美齡一聽便知周聯華外行,於是問他道:“你猜猜看是什麼種呢?”這一問把周聯華難倒了。周在這方面的確是外行,只會讀聖經、布道。搜尋記憶,他想起在蔣介石官邸的庭院裡,看到侍衛官訓練警犬,他們受命尋找失物,不消片刻就把一方手帕找到了。周認為蔣的這條白狗一定是千中選一、萬中選一的名犬了。周聯華還記得宋美齡也有一條愛犬,它能擔任警戒工作,有一次宋美齡和蔣介石開玩笑說:“你假裝著打我,看看它幫助誰?”結果周聯華看到的場面是:那條狗總是擋在蔣介石面前,不讓蔣介石打宋美齡。周聯華想:既然宋的那條狗如此乖巧,那麼蔣的這條狗一定比宋的那條狗還要靈通。可是他搜盡枯腸,也想不出一個適當的、有名的品種來說出那條狗的出身。蔣介石見周聯華回答不出,越發高興。最後,還是由宋美齡揭穿這個謎底,她對周說:“我告訴你罷,你就是對狗很內行,也說不出它的品種,它是土生土長、台灣生的土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