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蔣介石逗完狗後,有時去庭院散步,有時4時半去散步。在庭院散步時,他總是走到水池邊,在一張石凳上坐下來。然後將餅屑均勻地拋撒到水中,一會,成群的金魚蜂擁到池邊搶食。此刻,蔣介石異常興奮,邊餵金魚邊像檢閱部隊點名一樣,每條魚都取有一個名字,有一次他對左右說:怎麼今天××還沒有來吃?
蔣介石不僅喜愛逗狗、養魚,而且還特別喜歡花卉,這一愛好鮮為人知。蔣常常將他喜愛而罕見的花卉,陳列在他常去憩息的“蘭亭”里。他每次做完禮拜回來,幾乎都到種滿花木的園藝所里轉一圈。據台灣資料稱:蔣對花木的生長觀察很仔細,往往比花匠還要細心。不僅如此,蔣還有時親自擺弄花草。花匠們為蔣介石在官邸里建造一座玫瑰園,他興致好時,就與花匠們改良花的品種,做插枝的工作。
最讓蔣介石喜歡的是那些台灣產的蝴蝶蘭。蔣曾對花匠說:“西洋蘭太過艷麗,倒不如我們土產的蝴蝶蘭,清艷芬芳。”1973年,蔣介石曾要林務局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區,試種在寒帶才能生長的牡丹。這些牡丹是日本農校河本教師精心培養改良的,過去每年獻給蔣介石一些上品,前後有100多株。由於這些花木不適應台灣的氣候,在官邸試種以失敗告終。後來這種花木在高山地區試種成功,但蔣介石此時已不在人世了。
---------------
衣食住行(1)
---------------
對於蔣介石的衣、食、住、行,台灣出版的有關蔣介石的傳記資料,眾口一詞,都稱蔣介石的生活水準還不如台灣一個中等市民。下面是台灣出版的有關蔣介石傳記資料的記載:
吳一舟在《蔣總統行誼》一書中寫道:
蔣“總統”在食的方面,“早晨喜愛吃稀飯,有時吃一碗湯,用點鹹菜。中晚兩餐只有兩三樣小菜,平時在家宴客,總是很普通的四菜一湯,並不備酒。他每餐一小碗飯。招待外賓、記者或僑胞,通常都用簡單的茶點,很少舉行盛大的宴會”。吳稱蔣吃一小碗飯是在日本軍訓時養成的。“不飲茶,不吸菸,不喝酒和咖啡等刺激物品,數十年來如一日”。他稱蔣數十年來從未飲過一杯咖啡,喝過一杯酒或吸過一支煙。
《偉大的總統——蔣公》一書的作者也說:
“蔣總統每日用餐以青菜、豆腐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只求攝取營養,不求奢侈,不但菸酒無緣,連茶也不喝,經常飲白水”。他還引證國民黨元老吳鐵城的話說“蔣公平素生活上的享受,和苦行僧、清教徒無異”。
很顯然,上述兩種說法在立場上是基本一致的,是在進一步神化其領袖。
對於衣著方面,台灣輿論說蔣介石不太講究,但特別注意整潔。他在接見外賓或遇有重大活動時總愛穿軍服或禮服,平時在家總喜歡穿中山服或長袍大褂。
也有輿論說,蔣穿的衣服多為細軟舊衣。一件衣服,總要穿6—7年以上。他在重慶的一件舊黑披風,雖領口已破,也一直未制新的,照舊穿用。平時軍服三套,內衣和毛衣各兩套,多是補了再穿,不忍扔掉。
上述說法確有其事,因為在慈湖靈樞暫厝處與“中正紀念館”,蔣的遺物都有展覽。但蔣介石在世時的揮霍無度又怎麼解釋呢?他在衣著方面的做法顯系是做給別人看的,這種說法並不為過。
對於住的方面,台灣輿論說蔣介石的住房很簡單,不追求豪華,除了必要的設備外,從沒有特殊要求。在蔣介石的住室內,往往掛兩幅肖像,一幅是孫中山像,一幅是耶穌像,室外客廳往往掛一幅宋美齡親自畫的畫(宋美齡晚年對中國畫興趣極濃,一直從事繪畫。她用均勻的筆觸描繪優雅的花卉,有人說她畫的淡墨山水,細緻得像布魯塞爾的花邊。宋曾說:“我晚上未能入眠時,就畫畫。”經常是宋畫畫,蔣題詩。一次,蔣為宋畫的題詩是:“風雨重陽日,同舟共濟時,青鬆開霽色,龍馬縱雲旗。”)
還有輿論說,蔣介石到台灣後,到處建行宮,勞民傷財。除了在草山即陽明山修建的士林官邸之外,還有以下一些官邸:
慈湖官邸:位於台北桃園縣大溪鎮東北角。因此地有一個較大的水面,經人工改造後,蔣介石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就改稱為“慈湖”。在湖畔四周栽種了許多花草樹木,並仿浙江奉化故鄉房屋式樣,興建了一排排平房。蔣介石與宋美齡每月來此都要小住幾天。蔣病逝後靈柩暫厝此地。
角板山官邸:位於台北桃園縣境內,距慈湖約10公里處。該地風景秀麗,古木參天,景色宜人。官邸就在角板山公園旁邊。
涵碧樓官邸:位於台中著名的日月潭風景區。早在日本統治時代,因多人至此遊覽,日本人在那裡修建了許多招待所,涵碧樓就是其中之一。蔣介石夫婦來這裡小住時,往往是有重大事情需要考慮決策。每逢國民黨中央召開全會、代表大會及“行政院”和台灣“省政府”改組,各部、會人事更動等,蔣介石總是來此住上幾天。國際上發生與台灣關聯的重大變故,有時也到此來考慮應對之策。
西子湖官邸:位於高雄市內,以便蔣介石夫婦到台南視察時休息住宿。高雄市政府為了討得蔣介石歡心,特在西子灣地區,種植花木,修整道路,改善衛生。
蔣介石不僅喜愛逗狗、養魚,而且還特別喜歡花卉,這一愛好鮮為人知。蔣常常將他喜愛而罕見的花卉,陳列在他常去憩息的“蘭亭”里。他每次做完禮拜回來,幾乎都到種滿花木的園藝所里轉一圈。據台灣資料稱:蔣對花木的生長觀察很仔細,往往比花匠還要細心。不僅如此,蔣還有時親自擺弄花草。花匠們為蔣介石在官邸里建造一座玫瑰園,他興致好時,就與花匠們改良花的品種,做插枝的工作。
最讓蔣介石喜歡的是那些台灣產的蝴蝶蘭。蔣曾對花匠說:“西洋蘭太過艷麗,倒不如我們土產的蝴蝶蘭,清艷芬芳。”1973年,蔣介石曾要林務局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區,試種在寒帶才能生長的牡丹。這些牡丹是日本農校河本教師精心培養改良的,過去每年獻給蔣介石一些上品,前後有100多株。由於這些花木不適應台灣的氣候,在官邸試種以失敗告終。後來這種花木在高山地區試種成功,但蔣介石此時已不在人世了。
---------------
衣食住行(1)
---------------
對於蔣介石的衣、食、住、行,台灣出版的有關蔣介石的傳記資料,眾口一詞,都稱蔣介石的生活水準還不如台灣一個中等市民。下面是台灣出版的有關蔣介石傳記資料的記載:
吳一舟在《蔣總統行誼》一書中寫道:
蔣“總統”在食的方面,“早晨喜愛吃稀飯,有時吃一碗湯,用點鹹菜。中晚兩餐只有兩三樣小菜,平時在家宴客,總是很普通的四菜一湯,並不備酒。他每餐一小碗飯。招待外賓、記者或僑胞,通常都用簡單的茶點,很少舉行盛大的宴會”。吳稱蔣吃一小碗飯是在日本軍訓時養成的。“不飲茶,不吸菸,不喝酒和咖啡等刺激物品,數十年來如一日”。他稱蔣數十年來從未飲過一杯咖啡,喝過一杯酒或吸過一支煙。
《偉大的總統——蔣公》一書的作者也說:
“蔣總統每日用餐以青菜、豆腐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只求攝取營養,不求奢侈,不但菸酒無緣,連茶也不喝,經常飲白水”。他還引證國民黨元老吳鐵城的話說“蔣公平素生活上的享受,和苦行僧、清教徒無異”。
很顯然,上述兩種說法在立場上是基本一致的,是在進一步神化其領袖。
對於衣著方面,台灣輿論說蔣介石不太講究,但特別注意整潔。他在接見外賓或遇有重大活動時總愛穿軍服或禮服,平時在家總喜歡穿中山服或長袍大褂。
也有輿論說,蔣穿的衣服多為細軟舊衣。一件衣服,總要穿6—7年以上。他在重慶的一件舊黑披風,雖領口已破,也一直未制新的,照舊穿用。平時軍服三套,內衣和毛衣各兩套,多是補了再穿,不忍扔掉。
上述說法確有其事,因為在慈湖靈樞暫厝處與“中正紀念館”,蔣的遺物都有展覽。但蔣介石在世時的揮霍無度又怎麼解釋呢?他在衣著方面的做法顯系是做給別人看的,這種說法並不為過。
對於住的方面,台灣輿論說蔣介石的住房很簡單,不追求豪華,除了必要的設備外,從沒有特殊要求。在蔣介石的住室內,往往掛兩幅肖像,一幅是孫中山像,一幅是耶穌像,室外客廳往往掛一幅宋美齡親自畫的畫(宋美齡晚年對中國畫興趣極濃,一直從事繪畫。她用均勻的筆觸描繪優雅的花卉,有人說她畫的淡墨山水,細緻得像布魯塞爾的花邊。宋曾說:“我晚上未能入眠時,就畫畫。”經常是宋畫畫,蔣題詩。一次,蔣為宋畫的題詩是:“風雨重陽日,同舟共濟時,青鬆開霽色,龍馬縱雲旗。”)
還有輿論說,蔣介石到台灣後,到處建行宮,勞民傷財。除了在草山即陽明山修建的士林官邸之外,還有以下一些官邸:
慈湖官邸:位於台北桃園縣大溪鎮東北角。因此地有一個較大的水面,經人工改造後,蔣介石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就改稱為“慈湖”。在湖畔四周栽種了許多花草樹木,並仿浙江奉化故鄉房屋式樣,興建了一排排平房。蔣介石與宋美齡每月來此都要小住幾天。蔣病逝後靈柩暫厝此地。
角板山官邸:位於台北桃園縣境內,距慈湖約10公里處。該地風景秀麗,古木參天,景色宜人。官邸就在角板山公園旁邊。
涵碧樓官邸:位於台中著名的日月潭風景區。早在日本統治時代,因多人至此遊覽,日本人在那裡修建了許多招待所,涵碧樓就是其中之一。蔣介石夫婦來這裡小住時,往往是有重大事情需要考慮決策。每逢國民黨中央召開全會、代表大會及“行政院”和台灣“省政府”改組,各部、會人事更動等,蔣介石總是來此住上幾天。國際上發生與台灣關聯的重大變故,有時也到此來考慮應對之策。
西子湖官邸:位於高雄市內,以便蔣介石夫婦到台南視察時休息住宿。高雄市政府為了討得蔣介石歡心,特在西子灣地區,種植花木,修整道路,改善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