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12時半進午餐,此時多邊吃邊看電文。如果發給前線將領電,都是他親擬稿交發,以免經過參謀秘書擬簽呈核判行校對等手續,耽誤時間。飯後小睡約半小時或靜坐休息。3時起又開始看公文,研究各方面送來的電報,閒時則看書報。4時起又開始會客,此時所見多為普通客人,少則一二十人,多則三四十人,每人談話時間,以三五分鐘為限,故會談內容極簡單扼要,如客人少公文不多,便在五六時許,偕夫人到郊外散步,藉以考察民情與市政建設、軍風紀等。
下午7時半左右進晚餐,飯後大都在8時以後與中央各部會首腦會商軍政大計,或請專家研究問題。談畢又批閱公文或看書閱報,補寫日記。睡覺時間大抵10時到11時左右,睡覺前考慮次日應做的工作,兼做健身運動。如遇戰事緊張,即使在深夜亦常用電話或電報指示前方軍機,翌日仍準時起床。
吳一舟還說:除非遇有特殊事故,蔣介石絕不輕易變更他的生活規律。
不管吳一舟說的是否全是事實,僅以此表而論,蔣介石簡直成了一架機器。到了台灣之後,蔣介石晚年生活有了很大變化。
退台之初,蔣介石因在大陸戰敗,整日悶坐日月潭的涵碧樓中,反省大陸失敗,並制定整體“反攻”計劃。待重登大寶後,便全力投入穩定台灣,準備“反攻”的行動之中。此時蔣雖然已60多歲,但出於完成反共使命需要,到處奔走、演說、打氣、安撫,精力十分旺盛,超過了一般成年人。在他的“總統府”,除了處理公務之處,便是接待來訪者,整日客人不斷。他在“總統府”見客時,一般由侍衛長和秘書陪同,此種做法是以防不測。在士林官邸見客時,大多由秘書陪同。在會見客人時,蔣有時親自記錄一些要點,但主要由秘書記錄大綱、建議事項、或蔣交代的事項。蔣在會見政界高層負責人時,秘書則迴避。在蔣的官邸,設有新聞、言論秘書二人,協助蔣的日常工作。蔣對秘書工作的具體要求是:整理搜集若干資料,供他寫作時參考,或者筆錄他的口述文件、講稿,或交大綱與秘書,令其起稿;陪見客人,筆錄談話要點;處理一般新聞、劃出每日新聞要點;聯繫傳播媒介,即報紙、廣播電台、通訊社、電視台等;旁聽各項會議,了解全貌。除了新聞、言論秘書之外,蔣還設有英文秘書。這些秘書在同蔣的多年接觸中,深知蔣的心態,所以後來都有好的去處。
與大陸時期相比較,蔣在台灣時期的工作、生活也算是比較有規律的。一般每日6時起床,7時盥洗完畢,其後做早操。操後入房與夫人宋美齡共同祈禱,禱告畢開始用早餐。早餐時一般聽口齒清楚的武官為他讀報紙。早飯後自己翻閱報紙與批閱要文,或接見高級官員與主持會談等。下午1時半用午餐。午飯後睡半小時左右。起床後再看重點新聞、批閱公文或接見重要官員、來訪者。3時左右開始閱讀香港報紙,至4時半,帶一隨從出去散步。散步到興奮時,邊走邊唱舊時軍歌以及《反共復國歌》等,有時也養花、種草、逗狗、投食餵養等。散步半小時後返回辦公室喝茶,茶畢再繼續辦公。7時開晚飯,晚飯後看電影,一般情況下都有專人在旁邊為他解說,他最喜歡看的是台灣自己拍的電影,因為當時台灣的影片有相當部分是對蔣介石歌“功”頌“德”和攻擊中國共產黨的。晚10時入另室祈禱和沉思,然後洗硫磺泉水。洗畢後寫日記,晚間寫日記已經成了習慣,數十年間毫無間斷。蔣自己稱:
“幾十年來,我每日必有日課,每日必有日記,雖在造穴顛沛之中,也沒有一日間斷。我在閱讀某一種書籍時,沒有終卷以前,絕不旁騖其他書籍”。《總統府內幕》第148頁。
---------------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2)
---------------
日記寫畢後熄燈就寢。
---------------
獨敬耶穌(1)
---------------
誰都知曉,蔣介石信奉基督教是受其夫人宋美齡影響的。宋美齡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其父宋嘉樹原是美國美以美會派駐中國的牧師,對神學有著相當的研究。其母倪桂珍出身於中國最古老的基督教家庭,而且是明朝徐光啟的後裔。在父母親的薰陶下,宋美齡對基督教極感興趣。在宋嘉樹的苦心安排下,宋美齡10歲那年赴美國教會學校求學,成了喬治亞州衛理斯女子學院的一名高材生。畢業返國後,她因家庭的顯赫擔任了電影檢查局和基督教青年會的職務,並成為上海社交界的一顆明星。
宋美齡與蔣介石初識是在1922年底孫中山家中,蔣一見宋便傾心於她。蔣托孫中山將宋美齡許配給他,孫大吃一驚,但表示願同宋美齡商量。宋美齡當時對蔣就沒有好感,主要原因蔣已結婚,已有兩個孩子,在上海灘還有兩個沒有名分的女人。宋慶齡表示她寧願看到小妹死去,也不願看到她嫁給蔣介石。然而蔣對宋鍥而不捨,後得到宋藹齡與宋子文的幫忙,才使事情發展有了轉機。但宋母一直反對這門婚事,她不僅因為知道蔣結過幾次婚,還因為蔣不是基督徒。
蔣介石自幼受其母王采玉敦誨,信奉佛教。為了與宋氏家族攀上姻親,顧不得母親的教誨,答應甘願當一名基督徒。1927年8月蔣介石下野後,便東渡日本正式向在日本療養的宋老夫人提婚,並請求允諾。有關求婚的經過,上海《晨報》曾有如下的報導:
下午7時半左右進晚餐,飯後大都在8時以後與中央各部會首腦會商軍政大計,或請專家研究問題。談畢又批閱公文或看書閱報,補寫日記。睡覺時間大抵10時到11時左右,睡覺前考慮次日應做的工作,兼做健身運動。如遇戰事緊張,即使在深夜亦常用電話或電報指示前方軍機,翌日仍準時起床。
吳一舟還說:除非遇有特殊事故,蔣介石絕不輕易變更他的生活規律。
不管吳一舟說的是否全是事實,僅以此表而論,蔣介石簡直成了一架機器。到了台灣之後,蔣介石晚年生活有了很大變化。
退台之初,蔣介石因在大陸戰敗,整日悶坐日月潭的涵碧樓中,反省大陸失敗,並制定整體“反攻”計劃。待重登大寶後,便全力投入穩定台灣,準備“反攻”的行動之中。此時蔣雖然已60多歲,但出於完成反共使命需要,到處奔走、演說、打氣、安撫,精力十分旺盛,超過了一般成年人。在他的“總統府”,除了處理公務之處,便是接待來訪者,整日客人不斷。他在“總統府”見客時,一般由侍衛長和秘書陪同,此種做法是以防不測。在士林官邸見客時,大多由秘書陪同。在會見客人時,蔣有時親自記錄一些要點,但主要由秘書記錄大綱、建議事項、或蔣交代的事項。蔣在會見政界高層負責人時,秘書則迴避。在蔣的官邸,設有新聞、言論秘書二人,協助蔣的日常工作。蔣對秘書工作的具體要求是:整理搜集若干資料,供他寫作時參考,或者筆錄他的口述文件、講稿,或交大綱與秘書,令其起稿;陪見客人,筆錄談話要點;處理一般新聞、劃出每日新聞要點;聯繫傳播媒介,即報紙、廣播電台、通訊社、電視台等;旁聽各項會議,了解全貌。除了新聞、言論秘書之外,蔣還設有英文秘書。這些秘書在同蔣的多年接觸中,深知蔣的心態,所以後來都有好的去處。
與大陸時期相比較,蔣在台灣時期的工作、生活也算是比較有規律的。一般每日6時起床,7時盥洗完畢,其後做早操。操後入房與夫人宋美齡共同祈禱,禱告畢開始用早餐。早餐時一般聽口齒清楚的武官為他讀報紙。早飯後自己翻閱報紙與批閱要文,或接見高級官員與主持會談等。下午1時半用午餐。午飯後睡半小時左右。起床後再看重點新聞、批閱公文或接見重要官員、來訪者。3時左右開始閱讀香港報紙,至4時半,帶一隨從出去散步。散步到興奮時,邊走邊唱舊時軍歌以及《反共復國歌》等,有時也養花、種草、逗狗、投食餵養等。散步半小時後返回辦公室喝茶,茶畢再繼續辦公。7時開晚飯,晚飯後看電影,一般情況下都有專人在旁邊為他解說,他最喜歡看的是台灣自己拍的電影,因為當時台灣的影片有相當部分是對蔣介石歌“功”頌“德”和攻擊中國共產黨的。晚10時入另室祈禱和沉思,然後洗硫磺泉水。洗畢後寫日記,晚間寫日記已經成了習慣,數十年間毫無間斷。蔣自己稱:
“幾十年來,我每日必有日課,每日必有日記,雖在造穴顛沛之中,也沒有一日間斷。我在閱讀某一種書籍時,沒有終卷以前,絕不旁騖其他書籍”。《總統府內幕》第148頁。
---------------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2)
---------------
日記寫畢後熄燈就寢。
---------------
獨敬耶穌(1)
---------------
誰都知曉,蔣介石信奉基督教是受其夫人宋美齡影響的。宋美齡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其父宋嘉樹原是美國美以美會派駐中國的牧師,對神學有著相當的研究。其母倪桂珍出身於中國最古老的基督教家庭,而且是明朝徐光啟的後裔。在父母親的薰陶下,宋美齡對基督教極感興趣。在宋嘉樹的苦心安排下,宋美齡10歲那年赴美國教會學校求學,成了喬治亞州衛理斯女子學院的一名高材生。畢業返國後,她因家庭的顯赫擔任了電影檢查局和基督教青年會的職務,並成為上海社交界的一顆明星。
宋美齡與蔣介石初識是在1922年底孫中山家中,蔣一見宋便傾心於她。蔣托孫中山將宋美齡許配給他,孫大吃一驚,但表示願同宋美齡商量。宋美齡當時對蔣就沒有好感,主要原因蔣已結婚,已有兩個孩子,在上海灘還有兩個沒有名分的女人。宋慶齡表示她寧願看到小妹死去,也不願看到她嫁給蔣介石。然而蔣對宋鍥而不捨,後得到宋藹齡與宋子文的幫忙,才使事情發展有了轉機。但宋母一直反對這門婚事,她不僅因為知道蔣結過幾次婚,還因為蔣不是基督徒。
蔣介石自幼受其母王采玉敦誨,信奉佛教。為了與宋氏家族攀上姻親,顧不得母親的教誨,答應甘願當一名基督徒。1927年8月蔣介石下野後,便東渡日本正式向在日本療養的宋老夫人提婚,並請求允諾。有關求婚的經過,上海《晨報》曾有如下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