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由於蔣介石的讓步,外蒙古問題的談判終於取得了突破。史達林接受蔣介石的"折衷方案",終於就"事情的實質取得一致",而"剩下的只是形式問題"。
在旅順問題上,史達林堅持軍港由蘇聯人管理,而行政權則屬於中國。關於中東鐵路,史達林不同意將其歸還給中國,因為"這些鐵路是俄國人用資金修建的"。他提出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幹線的所有權應該歸中蘇兩國,包括與鐵路直接有關的附屬事業及蘇聯以前經營的鐵路沿線小煤礦。但史達林堅持將日本開採的煤礦排除在外。
關於大連港的國際化問題,史達林指出,所謂"國際化"是指"應由中國和俄國來控制,並不涉及他國,俄國應有優越的利益,並應由俄國的一個管理機構。"港口的利潤一半歸蘇聯,一半歸中國。
宋子文主張大連港應該是在中國管理下的自由港,而由"俄國進行某些技術上的協助,同時俄國有充分權利自由使用該港。"
至於旅順港,蔣介石曾指示代表團不能使用"租借"的名稱,因為這兩個字是"帝國主義侵略他人的一貫用語。"所以,史達林同意不用"租借"這兩個字,而商議出一個中蘇"兩國都能夠據以獲得海軍便利的辦法"。他還提出,中東鐵路、大連和旅順的協議期限為45年。
不過,在東北主權問題上,史達林的聲明使宋子文多少感到了一些寬慰。他承諾蘇聯紅軍進入東北後,國民黨代表將"隨同去組織政府"。而且,蘇聯在中國東北沒有駐紮軍隊的權利。
從宋子文事後給蔣介石的電報來看,當天的談判在東北問題上較"蘇方原提條件讓步甚多"。至此,"大問題業已大致解決"。但是,在旅順軍港由蘇聯人管理及30年期限問題上,史達林"不肯讓步"。宋子文表示,其他問題如鐵路及大連自由港的管理等,在不得已時只好"酌量遷就"。談判之所以會在港口和中東鐵路問題上遇到困難,原因在於"史達林的要求範圍比以前還要大"。
宋子文在談判中故意使鐵路和港口問題懸而不決,是想聽一聽美國的意見。他要求哈里曼把中蘇雙方在這兩個問題上的分歧轉告杜魯門,希望美國政府對雅爾達協定有關大連、旅順、中東和南滿鐵路條款的解釋如實告訴蔣介石。
作為雅爾達協定的簽字國,華盛頓一直關注著中蘇談判的進展情況。關於大連和中東鐵路問題,美國希望中蘇兩國之間的任何協議都將"保證一切愛好和平國家的國民對大連海港的設備有平等使用的權利,對鐵路運輸的特權得以共享"。至於史達林提出的中國東北主要鐵路的所有權歸屬蘇聯的要求,杜魯門強調說,美國對雅爾達協定的了解是:"蘇聯和中國應當共同經營這些鐵路,並沒有條文規定所有權專屬蘇聯。"美國儘管表示不打算參加大連的行政機關或者管理,但希望中蘇達成涉及大連和其他任何有特別安排的地區的協定時,"應當遵守有關國際商業來往中的公平原則。"
7月10日,宋子文將蘇聯關於大連、旅順及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的條件電告了蔣介石:(1)旅順為軍港,專供中蘇船隻使用,軍港及旅順由蘇聯管理。為保護區域內安全,蘇聯有權派遣陸海空軍駐紮,並可在區域內調動。大連市政府由中蘇政府各派五人組成,市長為蘇聯籍人,副市長為中國人,大連港主管人為蘇聯籍;(2)中國政府承認蘇聯恢復中東鐵路及南滿鐵路長春至大連旅順段所有權益,蘇聯政府同意中國參加管理經營,並組建中蘇聯合公司,董事會為七人,其中四人為蘇聯籍,三人為中國籍,董事長和經理均由蘇聯人擔任。
蔣介石得知後,感到蘇聯提出的條件比沙皇1896年的條件更為苛刻,"明知其為討價,而寸衷刺激不堪"。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所受侮辱,亦云極矣。"7月11日,蔣介石致電宋子文,指示對蘇交涉要點,尤其強調了中國在東北的主權與行政的完整:(1)關於旅順、大連及鐵路問題。旅順軍港由中蘇兩國在同盟期間共同使用,對於純粹軍事部分,委託蘇聯管理,但行政權屬於中國。大連港必須為純粹自由港,其行政權必須屬於中國。中東南滿鐵路所有權完全屬於中國,但允許蘇聯在同盟期間共同經營,鐵路警察權應絕對屬於中國。(2)中蘇互助同盟期限定為30年。(3)旅大以外區域中國所派主要行政人員應得蘇聯同意一節,中國決不能承認;中東南滿鐵路蘇聯恢復權益的相關產業應以機車車輛工業機廠建築物為限,其土地應歸中國所有;沙皇時代在鐵路沿線開採的煤礦及森林不包括在內;重申中東南滿鐵路平時不能運兵。(4)關於中共問題,蘇方所作的承諾應列入談話記錄;蘇聯不僅不能向中共提供武器,即在宣傳經濟與交通等方面亦不得支持中共。(5)條約簽訂之後,蘇方應發表宣言保證尊重中國東北主權與行政完整。
在當天舉行的談判中,史達林同意中國在戰勝日本和公民投票後承認外蒙古獨立,但中方必須作出讓步,在相關的聲明中說明外蒙古人民已經多次表明他們的獨立願望。史達林還表示,蘇聯在對日作戰勝利後二三個星期開始撤軍,二個半月撤完。
至此,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外蒙古邊界、中東鐵路所有權、蘇聯在鐵路沿線駐紮軍隊以及鐵路董事長局長人選等。由於若干問題已"圓滿解決",所以,當天的談判顯得"稍見和洽"。
在旅順問題上,史達林堅持軍港由蘇聯人管理,而行政權則屬於中國。關於中東鐵路,史達林不同意將其歸還給中國,因為"這些鐵路是俄國人用資金修建的"。他提出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幹線的所有權應該歸中蘇兩國,包括與鐵路直接有關的附屬事業及蘇聯以前經營的鐵路沿線小煤礦。但史達林堅持將日本開採的煤礦排除在外。
關於大連港的國際化問題,史達林指出,所謂"國際化"是指"應由中國和俄國來控制,並不涉及他國,俄國應有優越的利益,並應由俄國的一個管理機構。"港口的利潤一半歸蘇聯,一半歸中國。
宋子文主張大連港應該是在中國管理下的自由港,而由"俄國進行某些技術上的協助,同時俄國有充分權利自由使用該港。"
至於旅順港,蔣介石曾指示代表團不能使用"租借"的名稱,因為這兩個字是"帝國主義侵略他人的一貫用語。"所以,史達林同意不用"租借"這兩個字,而商議出一個中蘇"兩國都能夠據以獲得海軍便利的辦法"。他還提出,中東鐵路、大連和旅順的協議期限為45年。
不過,在東北主權問題上,史達林的聲明使宋子文多少感到了一些寬慰。他承諾蘇聯紅軍進入東北後,國民黨代表將"隨同去組織政府"。而且,蘇聯在中國東北沒有駐紮軍隊的權利。
從宋子文事後給蔣介石的電報來看,當天的談判在東北問題上較"蘇方原提條件讓步甚多"。至此,"大問題業已大致解決"。但是,在旅順軍港由蘇聯人管理及30年期限問題上,史達林"不肯讓步"。宋子文表示,其他問題如鐵路及大連自由港的管理等,在不得已時只好"酌量遷就"。談判之所以會在港口和中東鐵路問題上遇到困難,原因在於"史達林的要求範圍比以前還要大"。
宋子文在談判中故意使鐵路和港口問題懸而不決,是想聽一聽美國的意見。他要求哈里曼把中蘇雙方在這兩個問題上的分歧轉告杜魯門,希望美國政府對雅爾達協定有關大連、旅順、中東和南滿鐵路條款的解釋如實告訴蔣介石。
作為雅爾達協定的簽字國,華盛頓一直關注著中蘇談判的進展情況。關於大連和中東鐵路問題,美國希望中蘇兩國之間的任何協議都將"保證一切愛好和平國家的國民對大連海港的設備有平等使用的權利,對鐵路運輸的特權得以共享"。至於史達林提出的中國東北主要鐵路的所有權歸屬蘇聯的要求,杜魯門強調說,美國對雅爾達協定的了解是:"蘇聯和中國應當共同經營這些鐵路,並沒有條文規定所有權專屬蘇聯。"美國儘管表示不打算參加大連的行政機關或者管理,但希望中蘇達成涉及大連和其他任何有特別安排的地區的協定時,"應當遵守有關國際商業來往中的公平原則。"
7月10日,宋子文將蘇聯關於大連、旅順及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的條件電告了蔣介石:(1)旅順為軍港,專供中蘇船隻使用,軍港及旅順由蘇聯管理。為保護區域內安全,蘇聯有權派遣陸海空軍駐紮,並可在區域內調動。大連市政府由中蘇政府各派五人組成,市長為蘇聯籍人,副市長為中國人,大連港主管人為蘇聯籍;(2)中國政府承認蘇聯恢復中東鐵路及南滿鐵路長春至大連旅順段所有權益,蘇聯政府同意中國參加管理經營,並組建中蘇聯合公司,董事會為七人,其中四人為蘇聯籍,三人為中國籍,董事長和經理均由蘇聯人擔任。
蔣介石得知後,感到蘇聯提出的條件比沙皇1896年的條件更為苛刻,"明知其為討價,而寸衷刺激不堪"。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所受侮辱,亦云極矣。"7月11日,蔣介石致電宋子文,指示對蘇交涉要點,尤其強調了中國在東北的主權與行政的完整:(1)關於旅順、大連及鐵路問題。旅順軍港由中蘇兩國在同盟期間共同使用,對於純粹軍事部分,委託蘇聯管理,但行政權屬於中國。大連港必須為純粹自由港,其行政權必須屬於中國。中東南滿鐵路所有權完全屬於中國,但允許蘇聯在同盟期間共同經營,鐵路警察權應絕對屬於中國。(2)中蘇互助同盟期限定為30年。(3)旅大以外區域中國所派主要行政人員應得蘇聯同意一節,中國決不能承認;中東南滿鐵路蘇聯恢復權益的相關產業應以機車車輛工業機廠建築物為限,其土地應歸中國所有;沙皇時代在鐵路沿線開採的煤礦及森林不包括在內;重申中東南滿鐵路平時不能運兵。(4)關於中共問題,蘇方所作的承諾應列入談話記錄;蘇聯不僅不能向中共提供武器,即在宣傳經濟與交通等方面亦不得支持中共。(5)條約簽訂之後,蘇方應發表宣言保證尊重中國東北主權與行政完整。
在當天舉行的談判中,史達林同意中國在戰勝日本和公民投票後承認外蒙古獨立,但中方必須作出讓步,在相關的聲明中說明外蒙古人民已經多次表明他們的獨立願望。史達林還表示,蘇聯在對日作戰勝利後二三個星期開始撤軍,二個半月撤完。
至此,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外蒙古邊界、中東鐵路所有權、蘇聯在鐵路沿線駐紮軍隊以及鐵路董事長局長人選等。由於若干問題已"圓滿解決",所以,當天的談判顯得"稍見和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