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兩天之後,即7月13日,中蘇談判因史達林出席波茨坦會議而中斷。宋子文返回重慶同蔣介石進行磋商。隨後,蔣介石通過彼得羅夫向史達林轉交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中國在大連、旅順和中東鐵路問題上可以作出讓步,但由中蘇軍事委員會聯合使用旅順港的事宜,中國行政人員的任命,"不能先徵得蘇方同意"。大連作為東北的主要港口,"須置於中國行政管理之下"。而且,"大連以及由長春至大連之鐵路不得劃入軍事區"。
蔣介石對外蒙古問題一直耿耿於懷。因為他對維持外蒙古現狀的理解是"中國有宗主權",所以,在宋子文赴蘇談判之前,國民黨中央對外蒙古問題並沒有認真研究。結果,蘇聯方面提出外蒙古問題,多少有些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他一再承認,外蒙古獨立對於中國犧牲太大,中國人民和國民黨內部"都會反對"。7月19日,蔣介石同彼得羅夫談話時明確表示,為了讓蘇聯保證中國東北主權完整,幫助他解決中共和新疆問題,他才有可能"排除一切反對意見,解決外蒙問題"。
鑑於中方在滿足蘇聯條件方面"已盡最大可能作出了讓步",但蔣介石擔心史達林還會提出使他無法接受的要求,於是,他希望杜魯門在波茨坦會議上能夠按照中國政府的意願向史達林施加一點壓力。7月20日,蔣介石致電杜魯門:儘管中國沒有出席雅爾達會議,但你應該體會到我們已經最大限度地履行雅爾達協定。"在外蒙古問題上我們甚至超過了這種限度,我們作出了中國輿論所許可的最大讓步。"這種讓步"可能已經超出了中國人民所能支持的範圍"。蔣介石要求杜魯門在同史達林會晤時,"向他指出我們採取的顯系合理的立場,使他不要堅持不可能做到的條件"。
美國副國務卿格魯也希望美國政府"應當單獨地或與英國共同對蘇聯政府施加影響,使其對於大連和鐵路的條件進行修改,使之對中國(和其他國家)有利。"哈里曼和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對莫斯科的要求也表示不滿,認為羅斯福總統承諾蘇聯在鐵路和港口問題上享有優越權益,僅限於交通運輸,而"不是蘇聯在東北地區有任何廣泛的利益,所以蘇聯沒有理由完全控制對於中國及其他國家都有利害關係的鐵路。"
由於莫斯科曾明確表示過,除非中蘇之間達成協議,否則蘇聯不會參加對日作戰。而杜魯門關心的就是蘇聯儘快參戰。為此,杜魯門"敦促蔣介石恢復莫斯科談判"。他不僅沒有答應蔣介石的要求向史達林施加壓力,反而認為中方作出的讓步是咎由自取。7月23日,杜魯門從波茨坦致電蔣介石:"我請您執行雅爾達協定,但未請您作出超過那個協定的讓步。"他還表示:如果蔣介石同史達林"在雅爾達協定的正確解釋上持有不同意見,希望派宋回莫斯科繼續努力,以便達到完全諒解。"
宋子文回到重慶後感覺自己已經"完全垮了"。他意識到,"這個擬議中的與蘇聯的協議,對負責這個協議的人來說,會是政治上的毀滅"。因而聲稱,他不想再去莫斯科了。為此,宋子文還辭去了外交部長的職務。
但是,美國堅持認為,宋子文是除蔣介石之外同史達林會談的唯一合適人選。如果宋子文不去莫斯科而改派新的外交部長,這可能對中蘇談判產生有害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在美國的再三要求下,宋子文同新任外交部長王世傑一道赴莫斯科參加中蘇第二輪談判。
6.史達林稱:國民政府最好同意達成協議,否則中共將進入滿洲
波茨坦會議結束後不久,中蘇重新恢復談判。此時,美國已經成功地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要求蘇聯參戰的心情也就顯得不像過去那麼迫切了。同時,美國還考慮到蘇聯出兵中國東北之後對美國在華利益可能產生的影響,結果,華盛頓對莫斯科的態度開始有所強硬。
於是,美國已不再含蓄了,對大連問題明確表明了態度。8月5日,杜魯門讓哈里曼轉告史達林,美國相信宋子文已經接受了雅爾達協定的要求。與此同時,貝爾納斯也通知哈里曼,美國要求中蘇之間不得達成進一步使中國讓步的協議。因為"這將對我們的利益起不利的影響",特別是"把大連港劃歸蘇聯軍事區,而沒有徵得我們同意這一點。應該記住羅斯福總統不同意蘇聯最初提出的關於租借大連的建議,堅持大連港應國際化,成為自由港。由於我們的利益在於維護門戶開放政策,因此我們反對把大連港劃歸蘇聯軍事區或把它作為蘇聯海軍基地。"
8月7日,中蘇第二輪談判開始。此輪談判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1)外蒙古的邊界;(2)大連市的管理;(3)旅順海軍基地軍事區;(4)旅順的管理;(5)中東鐵路董事長及局長人選;(6)雙方在東北的軍事合作。
在當天的會談中,史達林提出一個新的要求:中國應同意不在旅順以南100英里任何島嶼上建立要塞。但中方拒絕了這個要求。蔣介石授權宋子文許諾把沙皇曾經租借過的旅順地區劃歸蘇聯軍事區,但大連及其相連的鐵路不包括在內。
史達林雖然同意不把大連及相連的鐵路劃入蘇聯軍事區,但拒絕將大連置於中國行政管理之下,也不贊成向蘇聯出租部分港區作商業用途的提議,堅持由雙方共同建立一個委員會來管理大連和旅順。
蔣介石對外蒙古問題一直耿耿於懷。因為他對維持外蒙古現狀的理解是"中國有宗主權",所以,在宋子文赴蘇談判之前,國民黨中央對外蒙古問題並沒有認真研究。結果,蘇聯方面提出外蒙古問題,多少有些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他一再承認,外蒙古獨立對於中國犧牲太大,中國人民和國民黨內部"都會反對"。7月19日,蔣介石同彼得羅夫談話時明確表示,為了讓蘇聯保證中國東北主權完整,幫助他解決中共和新疆問題,他才有可能"排除一切反對意見,解決外蒙問題"。
鑑於中方在滿足蘇聯條件方面"已盡最大可能作出了讓步",但蔣介石擔心史達林還會提出使他無法接受的要求,於是,他希望杜魯門在波茨坦會議上能夠按照中國政府的意願向史達林施加一點壓力。7月20日,蔣介石致電杜魯門:儘管中國沒有出席雅爾達會議,但你應該體會到我們已經最大限度地履行雅爾達協定。"在外蒙古問題上我們甚至超過了這種限度,我們作出了中國輿論所許可的最大讓步。"這種讓步"可能已經超出了中國人民所能支持的範圍"。蔣介石要求杜魯門在同史達林會晤時,"向他指出我們採取的顯系合理的立場,使他不要堅持不可能做到的條件"。
美國副國務卿格魯也希望美國政府"應當單獨地或與英國共同對蘇聯政府施加影響,使其對於大連和鐵路的條件進行修改,使之對中國(和其他國家)有利。"哈里曼和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對莫斯科的要求也表示不滿,認為羅斯福總統承諾蘇聯在鐵路和港口問題上享有優越權益,僅限於交通運輸,而"不是蘇聯在東北地區有任何廣泛的利益,所以蘇聯沒有理由完全控制對於中國及其他國家都有利害關係的鐵路。"
由於莫斯科曾明確表示過,除非中蘇之間達成協議,否則蘇聯不會參加對日作戰。而杜魯門關心的就是蘇聯儘快參戰。為此,杜魯門"敦促蔣介石恢復莫斯科談判"。他不僅沒有答應蔣介石的要求向史達林施加壓力,反而認為中方作出的讓步是咎由自取。7月23日,杜魯門從波茨坦致電蔣介石:"我請您執行雅爾達協定,但未請您作出超過那個協定的讓步。"他還表示:如果蔣介石同史達林"在雅爾達協定的正確解釋上持有不同意見,希望派宋回莫斯科繼續努力,以便達到完全諒解。"
宋子文回到重慶後感覺自己已經"完全垮了"。他意識到,"這個擬議中的與蘇聯的協議,對負責這個協議的人來說,會是政治上的毀滅"。因而聲稱,他不想再去莫斯科了。為此,宋子文還辭去了外交部長的職務。
但是,美國堅持認為,宋子文是除蔣介石之外同史達林會談的唯一合適人選。如果宋子文不去莫斯科而改派新的外交部長,這可能對中蘇談判產生有害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在美國的再三要求下,宋子文同新任外交部長王世傑一道赴莫斯科參加中蘇第二輪談判。
6.史達林稱:國民政府最好同意達成協議,否則中共將進入滿洲
波茨坦會議結束後不久,中蘇重新恢復談判。此時,美國已經成功地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要求蘇聯參戰的心情也就顯得不像過去那麼迫切了。同時,美國還考慮到蘇聯出兵中國東北之後對美國在華利益可能產生的影響,結果,華盛頓對莫斯科的態度開始有所強硬。
於是,美國已不再含蓄了,對大連問題明確表明了態度。8月5日,杜魯門讓哈里曼轉告史達林,美國相信宋子文已經接受了雅爾達協定的要求。與此同時,貝爾納斯也通知哈里曼,美國要求中蘇之間不得達成進一步使中國讓步的協議。因為"這將對我們的利益起不利的影響",特別是"把大連港劃歸蘇聯軍事區,而沒有徵得我們同意這一點。應該記住羅斯福總統不同意蘇聯最初提出的關於租借大連的建議,堅持大連港應國際化,成為自由港。由於我們的利益在於維護門戶開放政策,因此我們反對把大連港劃歸蘇聯軍事區或把它作為蘇聯海軍基地。"
8月7日,中蘇第二輪談判開始。此輪談判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1)外蒙古的邊界;(2)大連市的管理;(3)旅順海軍基地軍事區;(4)旅順的管理;(5)中東鐵路董事長及局長人選;(6)雙方在東北的軍事合作。
在當天的會談中,史達林提出一個新的要求:中國應同意不在旅順以南100英里任何島嶼上建立要塞。但中方拒絕了這個要求。蔣介石授權宋子文許諾把沙皇曾經租借過的旅順地區劃歸蘇聯軍事區,但大連及其相連的鐵路不包括在內。
史達林雖然同意不把大連及相連的鐵路劃入蘇聯軍事區,但拒絕將大連置於中國行政管理之下,也不贊成向蘇聯出租部分港區作商業用途的提議,堅持由雙方共同建立一個委員會來管理大連和旅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