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十部分 8.陳果夫沒看穿蔣介石的這一招,在…

  蔣介石把陳果夫從中央調往江蘇,陳果夫不但沒感到失落,反而心裡美滋滋的,這是為什麼呢?

  他高興的原因有三:其一,他認為省主席是獨當一面的職務,中國一省,其幅員等於歐洲一國甚至多個國家,所以省主席的職務相當繁重。其二,江蘇省是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所在地,其地位更在一般行省之上。其三,他正擔任導淮委員會副委員長,率領10多萬水利大軍進行導淮工程,而導淮工地主要在江蘇,擔任江蘇省主席,將會給他的導淮工程帶來諸多方便。所以,陳果夫倒是十分樂意到江蘇省任職。

  要說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沒有看穿蔣介石的這步棋,實質上是把兩個"C"拆開,分而制之。所以,他出任江蘇省主席當然幹得滿有情緒。

  初到江蘇,江蘇人並不歡迎陳果夫主掌蘇政,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國民黨黨魁、CC派首領,由他當省主席,將會給江蘇帶來災難。因此,社會各界便聯絡起來,發了一個挽留前任省主席的通電,用意十分明顯:不歡迎陳果夫。這對興致勃勃前來赴任的陳果夫無疑是當頭一盆冷水。

  但陳果夫畢竟是一位見過大世面的人,他並不把這些放在心上。他相信,只要他想做就一定能做好,就一定能取得江蘇人的認可。的確,陳果夫說到做到。10月12日,陳果夫率省府各委員在鎮江正式就任。就職典禮上,他發表了簡短的講話,提了四點意見:一是一切遵照誓詞實行;二是對前任卓有成效的規程,一定蕭規曹隨,決不輕易變更;三是做事必須科學化;四是一切工作必須切實。

  對於"切實"二字,陳果夫特別重複了幾遍,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視。很顯然,陳果夫是要給那些不歡迎他的人一個好的印象,以表明他不是那種誇誇其談、不務實際的人。緊隨陳果夫主掌蘇政後,許多CC集團的骨幹分子都分別把持了江蘇省政府各廳局的交椅,唯獨權勢極大的民政廳廳長由政學系的幹將辜仁發把持著。江蘇地處政治中樞,民政廳長又把握著基層政府官員的任免權。這對政治角逐中權力實體的壯大來說,無疑是政學系留給CC系的一個障礙。

  陳果夫對此耿耿於懷卻又無可奈何。因為辜仁發的背後,有蔣介石多年的好友張群與眼下走紅的楊永泰等人的支持。真的容忍其恣肆吧,心裡大覺不甘,只有百般地找碴兒,以求敲掉辜仁發。機會終於來了,一貫老奸巨猾的辜仁發,居然在夫人身上捅出了漏子。

  1934年3月15日,無錫公安局總局長李文恭停了第二分局局長劉倬民的職,繼任高崇山奉命前往辦理移交手續。劉倬民拒不移交,當天攜印潛往省會所在地鎮江,找靠山辜仁發。與此同時,劉倬民的夫人李蓉貞,對高崇山口出怨言,聲稱,自家男人的官職是省政府民政廳的派令,憑什麼不讓屁股坐熱就要滾蛋呢?高崇山不理會,兩下里發生爭執,大吵了一場。再說,劉倬民到了鎮江,辜仁發正巧被蔣介石召到廬山受訓去了。一頭撞了個空,悻悻而返。第二天,回到無錫,靠山沒找到,又多了條攜印私逃的罪名,夫妻雙雙被縣政府傳訊收押。於是新聞記者如蜂採花,紛紛地圍了上來,揮筆擬成各報當天的重要地方新聞予以披露。

  消息傳開,省政府秘書長、CC派干將程天放大感興趣,總覺得這裡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當,立即參與審訊,不出三天,果然摸出了隱情。原來,劉倬民的夫人與辜仁發的夫人李淑蘭有來往,那個第二分局局長的職務,其實是李蓉貞花錢從辜夫人手裡買來的。程天放大腿一拍,暗示地方政府馬上移交司法,自己則揣了一肚皮得意,等著往下看好戲。新聞媒介再次受到鼓舞,一番披露,轟動了整個江蘇。

  第十部分 9.陳果夫沒看穿蔣介石的這一招,在…

  民政廳的官員覺著事情鬧大了,匆匆電告正在廬山受訓的辜仁發。看完電報,辜仁發急出了一身冷汗。過後想想,留住了青山最重要,決定馬上演一出"大義滅親"的苦肉戲。當即指使部屬:內子瞞著自己犯下罪錯,應以盜用印章賣官斂錢的罪名論處,會同無錫公安局偵緝隊前往上海,將李淑蘭及其母親逮捕歸案。辜仁發的"大義滅親"博得了新聞輿論的讚揚。CC系對此頗覺蹊蹺,眼看一番由此及彼的牽連不能奏效,反為辜的把戲所窘,真有說不出的失望與惱怒。

  然而,又是一個想不到,李淑蘭在對簿公堂時,矢口否認盜印賣官,相反,侃侃而談地道出了另一樁事關辜仁發名譽的隱私。

  當時,法庭按訊問被告的例行程序,要求李淑蘭自述。李說:我本湖南長沙人,今年23歲,幾年前在漢口經人介紹與辜仁發相識,那時他正任委員長武漢行營的參議。不久我們正式結婚,但是辜仁發原來是有家室的,還生有子女,據說是離婚了,後來又聽說沒有離婚,那個原夫人現在還住在南京。如果確定,我要告他重婚,誰叫他這麼無情,派警察來上海抓我,連我母親也一起抓了。

  重婚?民政廳長辜仁發重婚?!新聞界繼"大義滅親"之後,再起波瀾。CC系人物更是備受鼓舞,馬上派人四處查訪,結果與記者們一起找到了辜仁發的元配艾承枚。這下可有好戲了,CC系的人鼓起三寸不爛之舌,調唆艾承枚出頭控告"那沒有良心的東西"。記者們則拿了大夫人的照片,有鼻子有眼睛地搞起了專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