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頁
從來都是不急不徐的季大匠,當下就驚出了一腦門的冷汗, 二話不說, 便當著阿愁和冬哥的面, 把莫娘子抱去了早就準備好的產房裡待產。
阿愁呆怔了一下之後, 也反應了過來, 趕緊差使冬哥去隔壁把穩婆叫來,她則跟著一陣忙前忙後。
偏她要進產房時,叫家裡幫傭的老娘給攆了出來,只說她是未婚的姑娘家, 不許進去。
轉眼兩個穩婆過來後,便不客氣地把原本賴在產房裡不肯走的季大匠也給趕了出來。
恰巧今兒逢著胖丫休沐,她一早就約了吉祥和如今已經滿師的果兒去別院裡品嘗她新學會的一道點心。等聽到這邊的消息趕過來時, 三人就看到那季大匠和阿愁還有冬哥,如三隻熱鍋上的螞蟻般,排著隊地在廊下打著轉。
一旁的產房裡,倒是一片安靜。
過了約半個時辰的模樣,產房裡沒個動靜,狸奴卻從外頭跑了進來。
卻原來,別院那邊的人把莫娘子發動的消息上報到李穆那裡。李穆當即拋開公務趕來了別院。只是,他身上有孝,不好來這邊,便守在別院那邊聽消息了。
這一下,阿愁糾結了。滿心不安的她既想跑去向李穆尋求安慰,又害怕她這一離開莫娘子那裡會有個三長兩短。糾結半晌,她到底選擇了先顧著這一邊,便只好命狸奴不停地來回傳信。
這麼一折騰,就折騰到了半夜,偏還沒折騰出個結果。
那莫娘子和阿愁一樣,原是個很能忍的人,可折騰到三更過後,連莫娘子都忍不住從小聲呻-吟發展到大聲叫喊了。
季大匠一聽莫娘子的叫聲,當即就白了一張臉。若不是冬哥在一旁及時扶住,他甚至險些連站都站不住了。
果兒性子急,便跑到產房窗下問著裡面,「怎麼回事?」
兩個穩婆中的一個出來,面帶憂色道:「胎位不正,最好請先生來扎兩針看看。」
阿愁一聽就鬱悶了。因莫娘子認為阿愁是個未嫁的大姑娘,所有有關生產的事她都避諱著阿愁。阿愁還是拐著彎地從周家小樓里王家阿婆那裡打聽到,當世百姓人家生產,都只需要請了穩婆便好。於是阿愁便想當然地認為那穩婆就相當於是後世的產科大夫了(何況,家裡這兩位還是王府里養著的專業「產科大夫」),所以不管是她還是季大匠,全然沒想到還要另備一個更為專業的大夫……
虧得此時恰好狸奴進來,聽到這句話後,不用人吩咐,他轉身就跑了出去。不到半盞茶的功夫,狸奴便又扯著個白鬍子老頭進了內院。
原來阿愁雖沒想到,李穆倒是先一步想到了。只是因為以當世的觀念來看,那生孩子原不過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沒人把這件事當個病症對待,都覺得只要請個穩婆就好,甚至還覺得,貿然請個大夫在家裡坐守是件不吉利的事。所以,雖然李穆早早就把王府里養著的太醫給請了來,卻並沒有把他和穩婆一同送來季家。
那太醫進產房時,季大匠原還想渾水摸魚跟著一起進去的,轉眼就叫穩婆給攔了下來。於是季大匠便站在產房的窗下,對著產房裡大聲叫道:「三娘,別怕,我在呢,我一直陪著你呢!」
他那略帶顫音的叫聲,惹得活潑的果兒悄悄在心裡做了個鬼臉。
很快,大夫出來了。老頭兒原就生了一張看不出悲喜的臉,這會兒只淡淡對那眼巴巴看著他的季大匠說了聲「盡力而為」,便坐下開起了方子。
他一邊開著方子,他帶來的那個小徒弟一邊快手快腳地從藥箱裡撿配著藥材。小徒弟這裡才剛配好藥,胖丫就一把搶過那藥包,和吉祥雙雙去了灶下熬藥。
那季大匠則在大夫說了那聲「盡力」後,就慘白著一張臉重又回到產房的窗下站著不動了。
眼下這情況,便是一向盲目樂觀的果兒見了,也知道是不怎麼妙的。於是她雙手合十,對著天空低念了幾聲「阿彌陀佛」。
那冬哥原跟個沒頭蒼蠅般隨著季大匠到處亂轉,這會兒聽到果兒念佛,他忽然反應過來,轉身就進了莫娘子平常用來供奉菩薩的耳室里。
阿愁不放心地跟過去一看,卻原來,冬哥是過來給菩薩上香的。
便是阿愁不信佛,這會兒也忍不住跟著冬哥於佛前上了一柱香,且很是虔誠地磕了個頭。
她這裡才剛磕頭完畢,就聽到季大匠在那裡叫著冬哥。
卻原來,莫娘子在裡頭掙扎得有些暈迷了,正暈乎乎地喊著娘。季大匠聽了後,便要冬哥去永福坊把那莫老娘給請來。
阿愁一聽就不樂意了。
自那年莫家人沒能從季大匠這裡討到好處後,兩家便除了年節里季家單方面的走禮外就再沒什麼來往了。她很是擔心這會兒請來的不是個幫忙的助手,倒是個添堵的豬頭。
季大匠卻白著張臉道:「怎麼著也是她的家人。」
阿愁忽然就明白到,阿季叔這是在擔憂她師傅過不去這一關,不想讓莫娘子落下遺憾。
她張了張嘴,反對的意見到底沒能說出口去。
此時早已經是宵禁時分了。雖然那宵禁不禁婚喪醫藥,可除非有官府的特別許可,晚間是禁止走馬急馳的。偏永福坊和仁豐里幾乎處於廣陵城的對角線上,等莫老娘走著趕過來,只怕天色都得亮了……
正這時,狸奴又過來了,聽說冬哥要去永福坊,忙自告奮勇道:「我來駕車,我身上有王府的令牌。」顯然是李穆又一次想到了前頭。
阿愁呆怔了一下之後, 也反應了過來, 趕緊差使冬哥去隔壁把穩婆叫來,她則跟著一陣忙前忙後。
偏她要進產房時,叫家裡幫傭的老娘給攆了出來,只說她是未婚的姑娘家, 不許進去。
轉眼兩個穩婆過來後,便不客氣地把原本賴在產房裡不肯走的季大匠也給趕了出來。
恰巧今兒逢著胖丫休沐,她一早就約了吉祥和如今已經滿師的果兒去別院裡品嘗她新學會的一道點心。等聽到這邊的消息趕過來時, 三人就看到那季大匠和阿愁還有冬哥,如三隻熱鍋上的螞蟻般,排著隊地在廊下打著轉。
一旁的產房裡,倒是一片安靜。
過了約半個時辰的模樣,產房裡沒個動靜,狸奴卻從外頭跑了進來。
卻原來,別院那邊的人把莫娘子發動的消息上報到李穆那裡。李穆當即拋開公務趕來了別院。只是,他身上有孝,不好來這邊,便守在別院那邊聽消息了。
這一下,阿愁糾結了。滿心不安的她既想跑去向李穆尋求安慰,又害怕她這一離開莫娘子那裡會有個三長兩短。糾結半晌,她到底選擇了先顧著這一邊,便只好命狸奴不停地來回傳信。
這麼一折騰,就折騰到了半夜,偏還沒折騰出個結果。
那莫娘子和阿愁一樣,原是個很能忍的人,可折騰到三更過後,連莫娘子都忍不住從小聲呻-吟發展到大聲叫喊了。
季大匠一聽莫娘子的叫聲,當即就白了一張臉。若不是冬哥在一旁及時扶住,他甚至險些連站都站不住了。
果兒性子急,便跑到產房窗下問著裡面,「怎麼回事?」
兩個穩婆中的一個出來,面帶憂色道:「胎位不正,最好請先生來扎兩針看看。」
阿愁一聽就鬱悶了。因莫娘子認為阿愁是個未嫁的大姑娘,所有有關生產的事她都避諱著阿愁。阿愁還是拐著彎地從周家小樓里王家阿婆那裡打聽到,當世百姓人家生產,都只需要請了穩婆便好。於是阿愁便想當然地認為那穩婆就相當於是後世的產科大夫了(何況,家裡這兩位還是王府里養著的專業「產科大夫」),所以不管是她還是季大匠,全然沒想到還要另備一個更為專業的大夫……
虧得此時恰好狸奴進來,聽到這句話後,不用人吩咐,他轉身就跑了出去。不到半盞茶的功夫,狸奴便又扯著個白鬍子老頭進了內院。
原來阿愁雖沒想到,李穆倒是先一步想到了。只是因為以當世的觀念來看,那生孩子原不過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沒人把這件事當個病症對待,都覺得只要請個穩婆就好,甚至還覺得,貿然請個大夫在家裡坐守是件不吉利的事。所以,雖然李穆早早就把王府里養著的太醫給請了來,卻並沒有把他和穩婆一同送來季家。
那太醫進產房時,季大匠原還想渾水摸魚跟著一起進去的,轉眼就叫穩婆給攔了下來。於是季大匠便站在產房的窗下,對著產房裡大聲叫道:「三娘,別怕,我在呢,我一直陪著你呢!」
他那略帶顫音的叫聲,惹得活潑的果兒悄悄在心裡做了個鬼臉。
很快,大夫出來了。老頭兒原就生了一張看不出悲喜的臉,這會兒只淡淡對那眼巴巴看著他的季大匠說了聲「盡力而為」,便坐下開起了方子。
他一邊開著方子,他帶來的那個小徒弟一邊快手快腳地從藥箱裡撿配著藥材。小徒弟這裡才剛配好藥,胖丫就一把搶過那藥包,和吉祥雙雙去了灶下熬藥。
那季大匠則在大夫說了那聲「盡力」後,就慘白著一張臉重又回到產房的窗下站著不動了。
眼下這情況,便是一向盲目樂觀的果兒見了,也知道是不怎麼妙的。於是她雙手合十,對著天空低念了幾聲「阿彌陀佛」。
那冬哥原跟個沒頭蒼蠅般隨著季大匠到處亂轉,這會兒聽到果兒念佛,他忽然反應過來,轉身就進了莫娘子平常用來供奉菩薩的耳室里。
阿愁不放心地跟過去一看,卻原來,冬哥是過來給菩薩上香的。
便是阿愁不信佛,這會兒也忍不住跟著冬哥於佛前上了一柱香,且很是虔誠地磕了個頭。
她這裡才剛磕頭完畢,就聽到季大匠在那裡叫著冬哥。
卻原來,莫娘子在裡頭掙扎得有些暈迷了,正暈乎乎地喊著娘。季大匠聽了後,便要冬哥去永福坊把那莫老娘給請來。
阿愁一聽就不樂意了。
自那年莫家人沒能從季大匠這裡討到好處後,兩家便除了年節里季家單方面的走禮外就再沒什麼來往了。她很是擔心這會兒請來的不是個幫忙的助手,倒是個添堵的豬頭。
季大匠卻白著張臉道:「怎麼著也是她的家人。」
阿愁忽然就明白到,阿季叔這是在擔憂她師傅過不去這一關,不想讓莫娘子落下遺憾。
她張了張嘴,反對的意見到底沒能說出口去。
此時早已經是宵禁時分了。雖然那宵禁不禁婚喪醫藥,可除非有官府的特別許可,晚間是禁止走馬急馳的。偏永福坊和仁豐里幾乎處於廣陵城的對角線上,等莫老娘走著趕過來,只怕天色都得亮了……
正這時,狸奴又過來了,聽說冬哥要去永福坊,忙自告奮勇道:「我來駕車,我身上有王府的令牌。」顯然是李穆又一次想到了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