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咸豐三年九月十七月與彭洋中·曾毓芳
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尤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咸豐十年七月初八日與沅、季二弟書
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勞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曾胡治兵語錄·將材》
大約選將以打仗堅忍為第一義,而說話直有條理,利心不可太濃,兩者亦第二義也。
書信: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與沅弟書
其帶勇之人,概求吾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這秘者,與之共謀。
書信:咸豐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復林源恩
軍旅之才,以樸訥安定為主,自是至論。
書信:咸豐十年九月初九日復郭嵩燾、郭昆燾
軍中須得好統領營官。統領營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算路程之遠近,糧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強弱,是第二義。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雖多,調度雖難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而已。
《曾胡治兵語錄·將材》
弟之職分,以戰守為第一義,愛民次之,聯終上下官紳及營弁勇又次之。已屢言之矣,務望持之以恆,始終如一為要。
書信:咸豐八年四月二十三日與沅甫九弟書
軍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則風氣易於純正,今大難之起,無一兵足供一割之用,實以官氣太重,心竅太多,漓朴散醇,真意蕩然。湘軍之興,凡官氣重心竅多者,在所斥。歷歲稍久,亦未免沾染習氣,應切戒之。
《曾胡治兵語錄·誠實》
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為第一義。……故探驪之法,以善戰為得珠,能愛民為第二義,能協和上下官紳為第三義。
書信:咸豐八年四月初九日與沅甫九弟
至於行軍之道,擇將為先。得一將則全軍振興,失一將則土氣消阻。
奏稿:咸豐元年正月初九日選奉諭旨縷陳各路軍情
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見以自族異於人。同當兵勇,則思於兵勇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長夫,則思於長夫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將官,則思於將官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為主帥,則思於眾帥中翹然而出其類。雖才智有大小、深淺之不同,其不知足、不安分,則一世。能打破此一副庸俗共有之識見,而後可與言道。
日記: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一日
帶勇之人,誠如來示"不苟求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然血性為主,廉明為用,三者缺一,若失輗軏,終不能行一步也。
書信:咸豐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與彭洋中
楚軍水陸師之好處,全在無官氣而有血性。若官氣增一分,血性必減一分。
《曾胡治兵語錄·誠實》
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於錢財之外者;後世將弁,專恃糧重賞優,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書信;咸豐三年十月初八日與王鑫
將領之浮滑者,一遇危險之際,其神情之飛動,足以搖惑軍心;其言語之圓滑,足以淆亂是非,故楚軍歷不喜用善說話之將。
書信:同治無年二月初三日加姚體備片
雲岩打仗,能出則向前,入則殿後,此一端已有可為統領之質。又有血性而不忘本,有誠意而不擾民,若加意培養磨練,將來或可成大器也。
書信:咸豐十年四月初八日復事續宜
省三用兵,亦能模厲捷出,不主故常。二十從戎,三十而擁疆寄,聲施爛然,為時名將。惟所向有功,未遭挫折,蔑視此虜之意多,臨事而懼之念少。若加以悚惕戒慎,豪俠而其斂退氣象,尤可貴耳。
文:《大潛山房詩題語》
目今武務中陋劣極多,苟有一長可取,即未宜輕,擯之也。
書信:咸豐三年五月二十四復夏廷樾
窺疑古人論將,神明變幻,不可方物,見於百長並集,一短難容。恐變史冊追崇之詞,初非預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論事不求苛細,無困寸朽而棄連抱,無施數罟以失巨鱗。斯先哲之恆言,雖愚蒙而可勉。
《曾胡治兵語錄·用人》
人材以陶治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
《曾胡治兵語錄·用人》
余所見將才傑出者極少,但有志氣即可予以美名而獎成之。
家書:同治五年九月初九日諭紀澤、紀鴻
治軍以嚴
九弟臨別,深言御下宜嚴,治事宜速。余亦深知馭軍馭吏,皆莫先於嚴。
太史公所謂循束者,法立令行,能識大體而已。後世專尚慈惠,或以煦煦為仁者當之,失循吏之義矣。因思為將帥之道,亦以法立令行,整齊嚴肅為先,不責煦嫗也。
日記:咸豐九年三月廿四日
吾湖南近日風氣,蒸蒸日上。凡在行間,人人講求將略,講求品行,並講求學術。弟與沅弟既在行間,望以講求將略為第一義。點名看操等粗淺之事必躬親之,練膽料敵等精微之事必苦思之。品學二者,亦宜以餘力自勵。
書信:咸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與季弟書
古人用兵,光明功罪賞罰。
《曾胡治兵語錄·嚴明》
醫者之治瘵癰,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贏兵,蓋亦當為簡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訓練,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則武備之弛,殆不知所底止。
《曾胡治兵語錄·嚴明》
游勇搶奇者,假號牌入休城者,務乞立正軍法,愈嚴愈好。若不與以猛劑,則此後葛藤愈多,整頓愈難。
書信:成豐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復張運蘭
治軍之道,以勤字以先。身勤則強,佚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惰者,暮氣也。
書信:咸豐十年十一月十六日致宋夢蘭
治軍以勤字為先,實閱歷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而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飢耐寒,而臨敵能忍飢耐寒者。
書信:咸豐十年十一月十九日復宋夢蘭
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書信:咸豐十年九月二十四日與沅、季二弟書
凡正話實說,多說幾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即直話亦不妨多說,但不可以汗為直,尤不可背後攻人之短。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曾胡治兵語錄·誠實》
楚軍之所以耐久者,亦由於辦事結實,敦樸之氣,未盡澆散。若奏報浮偽,不特畏遐邇之指摘,亦恐壞桑梓之風氣。
《曾胡治兵語錄·誠實》
湘勇佳處有二:一則性質尚馴,可以理喻情感;一則齊心相顧,不肯輕棄伴侶。其不佳處亦有二;一則鄉思極切,無長征久戰之志;一則體質薄脆,不耐勞苦,動多疾病。
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尤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咸豐十年七月初八日與沅、季二弟書
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勞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曾胡治兵語錄·將材》
大約選將以打仗堅忍為第一義,而說話直有條理,利心不可太濃,兩者亦第二義也。
書信: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與沅弟書
其帶勇之人,概求吾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這秘者,與之共謀。
書信:咸豐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復林源恩
軍旅之才,以樸訥安定為主,自是至論。
書信:咸豐十年九月初九日復郭嵩燾、郭昆燾
軍中須得好統領營官。統領營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算路程之遠近,糧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強弱,是第二義。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雖多,調度雖難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而已。
《曾胡治兵語錄·將材》
弟之職分,以戰守為第一義,愛民次之,聯終上下官紳及營弁勇又次之。已屢言之矣,務望持之以恆,始終如一為要。
書信:咸豐八年四月二十三日與沅甫九弟書
軍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則風氣易於純正,今大難之起,無一兵足供一割之用,實以官氣太重,心竅太多,漓朴散醇,真意蕩然。湘軍之興,凡官氣重心竅多者,在所斥。歷歲稍久,亦未免沾染習氣,應切戒之。
《曾胡治兵語錄·誠實》
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為第一義。……故探驪之法,以善戰為得珠,能愛民為第二義,能協和上下官紳為第三義。
書信:咸豐八年四月初九日與沅甫九弟
至於行軍之道,擇將為先。得一將則全軍振興,失一將則土氣消阻。
奏稿:咸豐元年正月初九日選奉諭旨縷陳各路軍情
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見以自族異於人。同當兵勇,則思於兵勇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長夫,則思於長夫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將官,則思於將官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為主帥,則思於眾帥中翹然而出其類。雖才智有大小、深淺之不同,其不知足、不安分,則一世。能打破此一副庸俗共有之識見,而後可與言道。
日記: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一日
帶勇之人,誠如來示"不苟求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然血性為主,廉明為用,三者缺一,若失輗軏,終不能行一步也。
書信:咸豐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與彭洋中
楚軍水陸師之好處,全在無官氣而有血性。若官氣增一分,血性必減一分。
《曾胡治兵語錄·誠實》
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於錢財之外者;後世將弁,專恃糧重賞優,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書信;咸豐三年十月初八日與王鑫
將領之浮滑者,一遇危險之際,其神情之飛動,足以搖惑軍心;其言語之圓滑,足以淆亂是非,故楚軍歷不喜用善說話之將。
書信:同治無年二月初三日加姚體備片
雲岩打仗,能出則向前,入則殿後,此一端已有可為統領之質。又有血性而不忘本,有誠意而不擾民,若加意培養磨練,將來或可成大器也。
書信:咸豐十年四月初八日復事續宜
省三用兵,亦能模厲捷出,不主故常。二十從戎,三十而擁疆寄,聲施爛然,為時名將。惟所向有功,未遭挫折,蔑視此虜之意多,臨事而懼之念少。若加以悚惕戒慎,豪俠而其斂退氣象,尤可貴耳。
文:《大潛山房詩題語》
目今武務中陋劣極多,苟有一長可取,即未宜輕,擯之也。
書信:咸豐三年五月二十四復夏廷樾
窺疑古人論將,神明變幻,不可方物,見於百長並集,一短難容。恐變史冊追崇之詞,初非預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論事不求苛細,無困寸朽而棄連抱,無施數罟以失巨鱗。斯先哲之恆言,雖愚蒙而可勉。
《曾胡治兵語錄·用人》
人材以陶治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
《曾胡治兵語錄·用人》
余所見將才傑出者極少,但有志氣即可予以美名而獎成之。
家書:同治五年九月初九日諭紀澤、紀鴻
治軍以嚴
九弟臨別,深言御下宜嚴,治事宜速。余亦深知馭軍馭吏,皆莫先於嚴。
太史公所謂循束者,法立令行,能識大體而已。後世專尚慈惠,或以煦煦為仁者當之,失循吏之義矣。因思為將帥之道,亦以法立令行,整齊嚴肅為先,不責煦嫗也。
日記:咸豐九年三月廿四日
吾湖南近日風氣,蒸蒸日上。凡在行間,人人講求將略,講求品行,並講求學術。弟與沅弟既在行間,望以講求將略為第一義。點名看操等粗淺之事必躬親之,練膽料敵等精微之事必苦思之。品學二者,亦宜以餘力自勵。
書信:咸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與季弟書
古人用兵,光明功罪賞罰。
《曾胡治兵語錄·嚴明》
醫者之治瘵癰,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贏兵,蓋亦當為簡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訓練,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則武備之弛,殆不知所底止。
《曾胡治兵語錄·嚴明》
游勇搶奇者,假號牌入休城者,務乞立正軍法,愈嚴愈好。若不與以猛劑,則此後葛藤愈多,整頓愈難。
書信:成豐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復張運蘭
治軍之道,以勤字以先。身勤則強,佚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惰者,暮氣也。
書信:咸豐十年十一月十六日致宋夢蘭
治軍以勤字為先,實閱歷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而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飢耐寒,而臨敵能忍飢耐寒者。
書信:咸豐十年十一月十九日復宋夢蘭
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書信:咸豐十年九月二十四日與沅、季二弟書
凡正話實說,多說幾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即直話亦不妨多說,但不可以汗為直,尤不可背後攻人之短。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曾胡治兵語錄·誠實》
楚軍之所以耐久者,亦由於辦事結實,敦樸之氣,未盡澆散。若奏報浮偽,不特畏遐邇之指摘,亦恐壞桑梓之風氣。
《曾胡治兵語錄·誠實》
湘勇佳處有二:一則性質尚馴,可以理喻情感;一則齊心相顧,不肯輕棄伴侶。其不佳處亦有二;一則鄉思極切,無長征久戰之志;一則體質薄脆,不耐勞苦,動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