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家書:咸豐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諭紀澤
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家書: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稟父母
至於兄弟之際,吾亦惟愛之以德,不欲愛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使,勸之以習勞守朴,愛兄弟以德也;豐衣美食,俯仰如意愛兄弟以姑息也。姑息愛之,使兄弟惰肢體,長驕氣,將來喪德虧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家書:造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兄弟昇娣總不可有半點不和之氣。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
家書:咸豐四年八月十一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然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盡行揭破,雖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終能相諒。
家書: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諸弟能常進箴規,則弟即吾之良師益友也。而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謂家有人作官,而遂敢於侮人;勿謂已有文學,而遂敢於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則是載福之道也。
家書:道光二十五年初五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余近以居位太高,虛名太大,不得聞規諫之言為慮。若九弟果能隨事規諫,又得一二嚴憚之友,時以正言勸勖,內有直弟,外有畏友,庶幾其免於太戾乎!居高位者,何人不敗於自是!何人不敗於惡聞正言哉!
日記:咸豐十年十一月初二日
人之忌我者,誰願弟做錯事,惟願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惟願兄做錯事,惟願兄之不友。弟看破此等物情,則知世路之艱險,而心愈抑畏,氣反愈和平矣。
家書: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致沅弟
今人都將學字看錯了,若細讀"賢賢易色"一章,則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於孝弟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今人讀書皆為科名起見,於孝弟倫紀之大,反似與書不相關。殊不知書上所載的,作文時代聖賢談的,無非要明白這個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筆下談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並有虧於倫紀之大。即文章說得好,亦只算個名教中之罪人。
家書: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澄沅季三弟
凡善將兵者,日日申誡將領,訓練士卒。遇有戰陣小挫,則於其將領責之戒之。甚者或殺之,或且泣且教,終日絮聒不休,正所以愛其部曲,保其本營之門面聲名也。不善將兵者,不資本營之將奔,而妒他軍之勝己,不求部下之自強,而但恭惟上司,應酬朋輩,以要求名譽,則計更左矣。余對兩弟絮聒不休,亦猶對將領且責且戒,且泣且教也。
家書:同治六年七月初一日致沅弟季弟
余每見嫁女貪戀母家富貴而忘其翁姑者,其後必無好處。余家譜女,當教之孝順翁姑,敬事丈夫,慎無重母家而輕夫家,效澆俗小家之陋習也。
家書:同治二年八月初四日諭紀鴻
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
家書: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爾信極以袁婿為慮,余亦不料其遽爾學壞至此。余即日當作信教之,爾等在家卻不宜過露痕跡。人所以稍顧體面者,冀人之敬重也。若人之傲惰鄙棄業已露出,則索性蕩然無恥,拚棄不顧,甘與正人為仇,而以後不可救藥矣。我家內外大小於袁婿處禮貌均不可疏忽。若久不悛改,將來或接至皖營延師教之亦可。大約世家子弟,錢不可多,衣不可多。事雖至小,所關頗大。
家書: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四日諭紀澤
袁秉幀在徐州糧台扯空銀六百兩,行事日益荒唐。頃令巡捕傳諭,以後不許渠見我之面,入我之公館。渠未婚而先娶妾,在金陵不住內署,不入拜年,既不認妻子,不認岳家矣,吾亦永遠絕之可也。
家書:同治五年三月二十九日諭紀澤紀鴻
李申夫之母嘗有二語云,"有錢有酒款遠親,火燒盜搶喊四鄰",戒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我家初移富(忄予),不可輕慢近鄰,酒飯宜松,禮貌宜恭。建四爺如不在我家,或另請一人款待賓客亦可。除不管閒事,不幫官司外,有可行方便之處,亦無吝也。
家書: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諭紀澤
然吾觀兒女多少成否,絲毫皆有前走,絕非人力所可強求。故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不在命無以為君子也。爾之天分甚高,胸襟頗廣,而於兒女一事不免沾滯之象。吾現鄉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爾夫婦視兒女過於嬌貴,柳子厚《郭橐駝傳》所謂旦視而暮撫、爪膚而搖本者,愛之而反以害之。彼謂養樹通於養民,吾謂養樹通於養兒,爾與家婦直深曉此意。
家書:同治八年二月十八日諭
惟柔可以制則很之氣,惟誠可以化頑梗之民。即以吾一家而論,兄與沅帶兵,皆以殺人為業,以自強為本;弟在家,當以生人為心,以柔弱為用,庶相反而適以相成也。
家書: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與澄弟
處世金針·治軍之術
制勝在人
近年軍中閱歷有年,益知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陸氏但稱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輔以朱子韓積寸累工夫,則下梢全無把握。故國藩治軍,摒去一切高深神奇之說,專就粗淺纖悉處致力,雖坐是不免大有功效,然為鈍拙計,則猶守約之方也。
書信:咸豐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致吳廷棟
凡與諸將語,理不宜深,令不宜煩,愈易愈簡愈妙也。不特與諸將語為然,即吾輩治心、治身,理亦不可太多,知亦不可不[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
書信:咸豐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復李榕
然制勝之道,實在人而不在器。鮑春霆並無洋槍洋藥,然亦屢當大敵。……和張在張在金陵時,洋人軍器最多,而無救於十年三月之敗。弟若專從此等處用心,則風氣所趨,恐部下將士,人人有務外取巧之習,無反己守拙之道,或流於和、張之門徑而不自覺,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猛省。真美人不甚爭珠翠,真書家不甚爭筆墨,然則將士之真善戰者,豈必力爭洋槍洋藥乎?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與沅弟書
炸彈輪船雖利,然軍中制勝,究在人不在器。
書信: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復左宗棠
肢體雖大,針炙不過數穴;疆土雖廣,力爭不過數處。
書信:咸豐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復胡林翼
戰事如雞之伏卵,如婦之產子,氣機惟己獨知之,非他人所能遙度也。
書信:咸豐十年十二月十八日致左宗棠
長慮卻顧,因謹慎而拙滯,此正侍用兵之短處。
書信:成豐十年十月二十二日復胡林翼
軍事不可無悍鷙之氣,而驕氣即與之相連;不可無安詳之氣,而惰氣即與之相連。有二氣之利而無其害,有道君子尚難養得恰好,況弁勇乎。
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家書: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稟父母
至於兄弟之際,吾亦惟愛之以德,不欲愛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使,勸之以習勞守朴,愛兄弟以德也;豐衣美食,俯仰如意愛兄弟以姑息也。姑息愛之,使兄弟惰肢體,長驕氣,將來喪德虧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家書:造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兄弟昇娣總不可有半點不和之氣。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
家書:咸豐四年八月十一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然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盡行揭破,雖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終能相諒。
家書: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諸弟能常進箴規,則弟即吾之良師益友也。而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謂家有人作官,而遂敢於侮人;勿謂已有文學,而遂敢於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則是載福之道也。
家書:道光二十五年初五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余近以居位太高,虛名太大,不得聞規諫之言為慮。若九弟果能隨事規諫,又得一二嚴憚之友,時以正言勸勖,內有直弟,外有畏友,庶幾其免於太戾乎!居高位者,何人不敗於自是!何人不敗於惡聞正言哉!
日記:咸豐十年十一月初二日
人之忌我者,誰願弟做錯事,惟願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惟願兄做錯事,惟願兄之不友。弟看破此等物情,則知世路之艱險,而心愈抑畏,氣反愈和平矣。
家書: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致沅弟
今人都將學字看錯了,若細讀"賢賢易色"一章,則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於孝弟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今人讀書皆為科名起見,於孝弟倫紀之大,反似與書不相關。殊不知書上所載的,作文時代聖賢談的,無非要明白這個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筆下談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並有虧於倫紀之大。即文章說得好,亦只算個名教中之罪人。
家書: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澄沅季三弟
凡善將兵者,日日申誡將領,訓練士卒。遇有戰陣小挫,則於其將領責之戒之。甚者或殺之,或且泣且教,終日絮聒不休,正所以愛其部曲,保其本營之門面聲名也。不善將兵者,不資本營之將奔,而妒他軍之勝己,不求部下之自強,而但恭惟上司,應酬朋輩,以要求名譽,則計更左矣。余對兩弟絮聒不休,亦猶對將領且責且戒,且泣且教也。
家書:同治六年七月初一日致沅弟季弟
余每見嫁女貪戀母家富貴而忘其翁姑者,其後必無好處。余家譜女,當教之孝順翁姑,敬事丈夫,慎無重母家而輕夫家,效澆俗小家之陋習也。
家書:同治二年八月初四日諭紀鴻
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
家書: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日致澄溫沅季諸弟
爾信極以袁婿為慮,余亦不料其遽爾學壞至此。余即日當作信教之,爾等在家卻不宜過露痕跡。人所以稍顧體面者,冀人之敬重也。若人之傲惰鄙棄業已露出,則索性蕩然無恥,拚棄不顧,甘與正人為仇,而以後不可救藥矣。我家內外大小於袁婿處禮貌均不可疏忽。若久不悛改,將來或接至皖營延師教之亦可。大約世家子弟,錢不可多,衣不可多。事雖至小,所關頗大。
家書: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四日諭紀澤
袁秉幀在徐州糧台扯空銀六百兩,行事日益荒唐。頃令巡捕傳諭,以後不許渠見我之面,入我之公館。渠未婚而先娶妾,在金陵不住內署,不入拜年,既不認妻子,不認岳家矣,吾亦永遠絕之可也。
家書:同治五年三月二十九日諭紀澤紀鴻
李申夫之母嘗有二語云,"有錢有酒款遠親,火燒盜搶喊四鄰",戒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我家初移富(忄予),不可輕慢近鄰,酒飯宜松,禮貌宜恭。建四爺如不在我家,或另請一人款待賓客亦可。除不管閒事,不幫官司外,有可行方便之處,亦無吝也。
家書: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諭紀澤
然吾觀兒女多少成否,絲毫皆有前走,絕非人力所可強求。故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不在命無以為君子也。爾之天分甚高,胸襟頗廣,而於兒女一事不免沾滯之象。吾現鄉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爾夫婦視兒女過於嬌貴,柳子厚《郭橐駝傳》所謂旦視而暮撫、爪膚而搖本者,愛之而反以害之。彼謂養樹通於養民,吾謂養樹通於養兒,爾與家婦直深曉此意。
家書:同治八年二月十八日諭
惟柔可以制則很之氣,惟誠可以化頑梗之民。即以吾一家而論,兄與沅帶兵,皆以殺人為業,以自強為本;弟在家,當以生人為心,以柔弱為用,庶相反而適以相成也。
家書: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與澄弟
處世金針·治軍之術
制勝在人
近年軍中閱歷有年,益知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陸氏但稱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輔以朱子韓積寸累工夫,則下梢全無把握。故國藩治軍,摒去一切高深神奇之說,專就粗淺纖悉處致力,雖坐是不免大有功效,然為鈍拙計,則猶守約之方也。
書信:咸豐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致吳廷棟
凡與諸將語,理不宜深,令不宜煩,愈易愈簡愈妙也。不特與諸將語為然,即吾輩治心、治身,理亦不可太多,知亦不可不[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
書信:咸豐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復李榕
然制勝之道,實在人而不在器。鮑春霆並無洋槍洋藥,然亦屢當大敵。……和張在張在金陵時,洋人軍器最多,而無救於十年三月之敗。弟若專從此等處用心,則風氣所趨,恐部下將士,人人有務外取巧之習,無反己守拙之道,或流於和、張之門徑而不自覺,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猛省。真美人不甚爭珠翠,真書家不甚爭筆墨,然則將士之真善戰者,豈必力爭洋槍洋藥乎?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與沅弟書
炸彈輪船雖利,然軍中制勝,究在人不在器。
書信: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復左宗棠
肢體雖大,針炙不過數穴;疆土雖廣,力爭不過數處。
書信:咸豐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復胡林翼
戰事如雞之伏卵,如婦之產子,氣機惟己獨知之,非他人所能遙度也。
書信:咸豐十年十二月十八日致左宗棠
長慮卻顧,因謹慎而拙滯,此正侍用兵之短處。
書信:成豐十年十月二十二日復胡林翼
軍事不可無悍鷙之氣,而驕氣即與之相連;不可無安詳之氣,而惰氣即與之相連。有二氣之利而無其害,有道君子尚難養得恰好,況弁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