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北平的西餐館,一份全餐最後的一道甜點,以廊房頭條的“擷英”最為考究,最早以車厘凍楊桃凍馳名,車厘就是罐頭櫻桃,不算希奇,可是楊桃,在台灣吃不算一回事,可是當年在北平能吃到鮮楊桃榨汁做楊桃凍,那就太不簡單了。後來廚房裡不知那一位西點師傅發明了奶油栗子面兒,把炒熟的精炒栗子研成細面,加上新鮮奶油,奶油上面嵌上一顆罐頭鮮櫻桃,吃到嘴裡甜沁柔香,毫不膩人,做法看起來十分簡單,可是別家做的就是沒有擷英的滑潤適口。後來這位廚師轉到東安市場的小食堂工作,喜歡吃奶油栗子面的顧客,也隨著不吃擷英而奔向小食堂啦。

  唐魯孫隨筆集之《酸甜苦辣咸》

  一桌標準江蘇菜

  梁均默先生生前說過:“黨國元老中美食專家有兩位,一位是譚組安先生,一位是陳果夫先生。譚知味而不知養,陳則味義眾知,允推箇中高手。”梁老這兩句話,可以說是知味之言。

  前幾天跟梁實秋教授聊天,他希望我把各省各縣的名菜,分門別類,擷清取華,制訂出有代表性的中國菜來,這跟當年陳果夫先生主持江蘇省時一套理想完全吻合。歷來流行的菜餚,分山東菜、廣東萊、江蘇菜、湖南菜、四川菜等等,菜式固然沒有一定標準,也不能代表某一省菜的精華,尤其江蘇省的江南、蘇北一江之隔,不但口味各異,就是濃淡甜鹹割烹方法,也迥不租同。所以果夫先生主張先從江蘇省下手,他計畫把江蘇省轄各縣有名的拿手菜匯集起來定為“縣菜”,由縣菜中妙饌佳肴,選出省菜,再由省菜中評選出各省精英制定“國菜”,春夏秋冬四式一經訂定,就代表中華民國最高烹飪藝術。舉凡榮典國慶,遂宴外國元首選擇依時依式的國菜,安排國宴,一方面表示款接崇隆,一方面也讓友邦貴賓品嘗舉世無疇的玉食珍饈是什麽滋味,免得把咖哩牛脯、火燒水淇淋也列入國宴菜單,讓人竊笑我們的國宴,是中西合璧國際大拼盤。

  陳果去主政江蘇時期,曾舉辦過一次江蘇全省物產展覽會,指定江蘇省建設廳主持其事,鎮江商會會長陸小波、中南銀行胡筆江行長都是籌備委員,那一次物產會規模龐大,事情是千頭萬緒,陸胡二位都是商場上的大忙人,知道筆者是個饞人,所以有關遴選剔擇江蘇菜,屬於他們兩位應行負責的部份,一定邀我給他們分分勞,所以我不但躬逢其盛,而且飽飫芳鮮,遍嘗美味。當時評選江蘇英會制定三項原則:第一“是江蘇省內各縣眾所咸知的名菜”。第二“必須江蘇出產的原料,純粹江蘇的做法”。第三“要充份表現出江蘇獨特的風味格調”。最後經過一個多月的調配遴選,終於在物產展覽會大會開幕的那一天,在省府餐廳開出一桌大家精選的標準江蘇菜來。

  當時會場的家具陳設,花樹盆景,以暨茗碗樽甌都是請教過江蘇看宿名流如江堰韓紫石、蘇州張一廖各位前輩加以指點安排的,所以筵宴景色都能嗅得出雍雍喈喈江蘇鄉土風味來。待客是採用碧螺春、雀舌、水仙、貢茶四種,都是太湖一帶名產香茗,尤其陽茨(宜興)貢茶,早在唐宋時期就列為貢品,若不是參與這次盛會,真不知道宜興茶山還出產如此芬香甘冽的好茶呢!此外茅山的茅麗茶、牛首山的雲霧茶、無錫的惠泉茶,平日都被山上的僧道視為珍品,等閒是難得一嘗的。

  泡茶講究火候和器具,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水,唐人張又新把中國境內適於泡茶的水排列名次,江蘇省境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中泉(第五),揚子江焦山腳下江心泉(第七),都是上榜的名泉,可惜當時只顧飽飫茶香,忘了問問主管茶事的人,那席盛饌泡茶用的是第幾泉了。

  江蘇佳釀有宿遷大曲,俗稱“洋河高粱”、海門的紅葡萄酒、金壇的黃金酒、南翔的鬱金香、川沙的綠豆燒、里下河的淨流泡子酒、孝陵衛產的一種甜酒叫衛甜,五蘊七香,倒也稱得上濃淡悉備。至於菜式方面加六合鯽魚嵌肉、南通的清湯魚翅、上海的圈子禿肺、如皋火腿冬瓜盅、揚州獅子頭、煮乾絲、什錦醬菜、鎮江清蒸鰣魚、餚肉、南京冬筍炒jú花腦兒、小肚板鴨、楓涇紅燜蹄筋、無錫富貴雞、肉骨頭、蘇州醬肉熏魚、熗活蝦、常熟醬雞醬排骨、崑山洋澄湖大蟹、太倉蘇炒肉鬆、江陰鳳凰包雞、准城紅燒大烏參、泰縣脆鱔、燒鯝魚、高郵雙黃鹹蛋……不下三十多種盛食珍味,就是每種淺嘗輒止,也無法一一遍嘗。最後壓桌菜是陳果老研究出的“天下第一菜”。果老平素主張上味妙饌,除了補益身體外,還要備具色香味聲四個條件,他這道天下第一菜,先把雞湯煮成濃汁,蝦仁番茄爆火略炒,加入雞汁輕芡,油炸鍋巴一盤,趁熱澆上勾過芡的雞汁番茄蝦仁,油潤吐剛,聲爆輕重,列鼎而食,色、香、味、聲,四者悉備,既中看又中吃,據果老闡述:“雞是有朝氣的家禽,蝦是能屈能伸的水族,原料雞蝦番茄鍋巴四樣,動物兩樣植物兩樣,植物中一紅一黃,動物中一水一陸,都是對稱的,同時這道菜既富營養價又不昂,的確稱得起天下第一菜。”後來抗戰軍興,政府內遷,有人把這道菜叫成“一聲雷”,由雷聲演變成轟炸東京、轟炸莫斯科,想不到這道天下第一菜,後來還變成菜之時者呢!

  江蘇省的菜餚,固然是水陸珍異,佳肴萬千,以甜鹹面點來說,更是甜蘇鬆脆,珍錯雜陳,例如淮城湯包、常州菜餅、揚州蜂糖糕、蘇州棗泥餅,青精玉辱沒法一一列舉,當時有人提議把江蘇出名的點心也選出十種二十種出來,列為上味珍品,可是當時人手不足,時限又極勿迫,只好暫時作罷,留待將來評選。這一桌盛筵開處,每道菜都經過若干美食者品評,所以眾口難同,說者各異。那一桌盛饌,遺珠漏失自所難免,或尚不足代表江蘇省菜,可是現在想起來,倒覺五蘊七香其味饗饗,令人不勝嚮往呢!

  唐魯孫隨筆集之《酸甜苦辣咸》

  山東的肉火燒

  當年在膠東一帶工作,發現有三樣風土味最重的吃食,是湯肥肉嫩的朝天鍋,味醇質爛的驢肉卷餅,還有外蘇里潤的肉火燒。來到台灣,只要跟即墨,濰縣一帶的山東朋友談起來,沒有一位不是饞涎欲滴的。

  朝天鍋也許構造別有竅門,此地手藝人沒法仿造,西門有賣的,也不對勁。小毛驢在大陸北方是代步載貨最普通的交通工具,可是在台灣小毛驢物稀為貴,在動物園已成為上賓,要想烹而食之,豈不是憂憂乎其難。只有油蘇肉火燒,餡是蔥肉,面是起蘇就成了。可是旅居台北若干年,大陸的零食小吃,陸續都在街頭出現,只有山東油蘇肉火燒始終沒看見有人做來賣的。

  前些年去花蓮公幹,在明義街大水溝有個河上建築的小木屋,清晨賣早點,中午賣炒麵飯,他家居然有肉火燒,粳米粥賣,火燒的面雖然不太蘇,可是粳米粥是用馬糞做燃料熬的,一進屋就有北方粥鋪的味道,可惜旅次匆匆,再履斯土,當地已經成了一片河上公園,想再吃一次粳米粥肉火燒,只有徒殷結想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