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中藥補品類雖多,大致可分兩類,第一類是純用藥材煅煉的,第二類則是各種獸肉鱗介,有些補劑以第一類為主,第二類為輔的,又有些以第二類為主第一類為輔的,這種剛柔相輔相承,水火既濟,君臣相配的醫理,幾千年流傳下來,取法於古,摘抉精審,不是對於藥性醫理研幾析微,是無法說出所以然的。
秋風起兮三蛇肥,嶺南補品以蛇羹為多,一交立冬,各大酒樓餐廳都以三蛇大會,全蛇大會,龍虎鬥來號召,其蛇羹除了味道鮮美可以大快朵頤外,冬季多吃幾次,嚴冬不太怕冷那是事實,至於真正功能乃在蛇膽,蛇膽功能明目、驅風、檢濕、活絡,除痰,下氣,對身體確實十分有益,近年日本醫學界也研究蛇肉膽對人體補益很大,台灣又是毒蛇產地,有些日本人來台觀光,都買點蛇粉蛇膽夾帶回去當珍品送人呢!
羊肉也是冬令進補的恩物,不過黃河以南沒有大尾巴羊,都是山羊,肉味膻而微臊,再加上南方人喜歡帶皮吃,而且烹調不甚得法,所以不大受人歡迎。如果以羊肉進補,必須清燉,配以准山藥,枸杞子,怕羊肉膻味,可放上幾枚帶亮的桂圓乾,對於冬季手腳冰冷,虛弱,貧血,均有顯著功效,加入羊肝同煮,凡是視力不清的人,效力更為顯著。不過患有感冒的人忌吃,等感冒好了,才能進補。
甲魚的好處很多,主要的功能是養陰,凡是睡眠不足,菸酒過多都極相宜,吃甲魚要不大不小,以馬蹄子大小為度,文火情燉,最多放點桂圖肉,其他藥材均免,如果放入其他溫補藥材,反而會減低滋陰的效果。陰虛肺弱的人,多吃幾次甲魚,適時適量,可能轉弱為強。
野鴨、辱鴿、魚頭、豬腦都是屬於滋原養陰一類補品,燉羊肉、煨牛鞭、燴三蛇屬補血強腎的食物,二者性質不同,功能各異,用之得當咸能適應不同性質,差別程度的需要,藥補食補混為一途,令人不致食難下咽,有吃藥的感覺,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補品最大優點。
中藥中最貴重的補品,自然是人參和鹿茸啦。人參鹿茸都是中國東北特產,鹿茸分成對的鹿茸、鹿茸片、鹿茸粉,在東北野生鹿茸價值最高,(在民國初年黑龍江督軍杯思遠孝敬洪憲皇帝袁項城一對極品鹿茸繃在玻璃錦匣內,據說那個時候就要上萬銀元一對了。)開出片來,澄黃凝玉,隱散葩香,拿來燉雞,是絕妙補血良方,現在台灣野生的梅花鹿因為濫捕的結果,已經日見稀少,冬補所用鹿茸,多半是人家豢養的,鹿角剛長出不久,角上長滿細軟冗毛,鋸開之後,因為還沒有變成骨質,血脂半凝,台灣中藥店稱之為血茸,說是最好的補血上品,以藥效來講,自然稍遜澄黃透明的鹿茸,不過台灣地屬亞熱帶,就是三九天氣,比起關東塞北簡直談不上寒冷,冬令進補,以血茸入藥也盡夠啦!
人參當然是以吉林長白山一帶野山人參,藥效最好,可以說補藥之王,益氣養血,功效顯著而且迅速,所以它的價值比鹿茸要高出若干倍,一枝成形的人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品,近年歐美醫學界正在研究人參的功效究竟如何,褒者貶者各執一說,尚無定論,不過一般人死後三小時,屍體就僵直冰涼了,如果臨終前服過濃厚人參湯,則屍體經過六小時,尚溫軟如生,那是一點也不假的,人參之所以名貴,由於它總是生在靄抑冥密的深山峻岭里,它本質又細弱嬌嫩,雖然生長在冰天雪地酷寒地帶,可是又要寒中帶暖,避風向陽,有經驗的參戶們說:養隨環抱,薄日烘雲;四隅峭仄,中心砥平,經過十年二十年孕育,才能有成氣候的遼參,還要經過洗、烤、修曬才能售得高價的。
韓國用人工培植的高麗參,雖然也具益氣補元的功效,那比我們東北野山參可就差多了,至於舶來品的花旗參,屬於清涼溫補之劑,跟人參的作用,就迥不相同了。
婦科補藥以當歸為主,男人補品北芪、黨參、淮山、枸杞,藥雖普遍,可是冬令進補都是主要的藥材。近年來中藥仿照西法提煉的鹿茸精、鹿茸演片、人參精、人參精片、當歸精、當歸膏、蜂王精、紫河車片,價錢便宜,服用簡單,經過醫師指點,按照各人稟賦所缺,適時適量的服用,也是頗具功效的。
比較清淡一點的補品,有蓮子、桂圓、銀耳、燕窩。列入移饈的補品,有海參、魚翅、乾貝、鮑魚、魚肚、牛鞭、蹄筋……等:個中所含成分無非是醣類、蛋白質、鈣、鐵而已,一般說來,大家認為最名貴的魚翅來說,所含蛋白質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可是對人體最需要蛋白質的成分就極為有限,其實那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在蛋類魚肉黃豆牛奶里都可以獲得,同樣富於營養,價錢可就便宜得多了。
因此要補充營養,富有的人當然可以隨自己高興進補,講究美食美味,來滿足口腹之慾,如果精打細算一下,不一定要吃高貴補品,山珍海味,只要能濟其所缺,才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呢!在吾人日常生活中吃的米、面、雜糧,各魚蝦肉類、牛奶、雞蛋、蔬菜、水果,都是補品珍饈,能夠不擇食不偏食,實在無須講求什麽冬令進補了,至於有些人身體組織、器官、機能,先天後天的,新陳代謝的失調,那就要請教高朗中西醫酌情投以補劑啦。
唐魯孫隨筆集之《酸甜苦辣咸》
醬肘子·爐肉·熏雁翅
幼年在北平時節,就喜歡吃盒子鋪里做的醬肘子和爐肉熏雁翅,每天學校下午一放學,必須走過西單牌樓天福醬肘子鋪,大家叫它醬肘子鋪,乍一看只有一間門臉,並不十分起眼,其實是一家大盒子鋪外帶肉貢。天福的醬肘子,不但煮得極爛,由於多年老湯關係,鹹淡松爛有肥有瘦非常入味,放學回家正是飢腸轆轆,食慾最強的時候,天福對街寶元齋烙的“叉子火燒”正好剛剛出爐,熱火燒一夾肥瘦適當的醬肘子,肥的部份見熱就溶化了,咬一口順著嘴流油,凡是吃過天福雙肘子夾熱火燒的朋友,大家湊在一塊聊天談起來,沒有一位不是饒涎欲滴的。
爐肉也是盒子鋪的製品,分掛爐跟叉於烤兩種,台灣沒有盒子鋪,自然吃不到爐肉啦。爐肉都是接近吃晚飯時間才出爐,新疆督軍楊增新是雲南蒙自人,他說他的家鄉會做一種燒肉,跟北平的爐肉一個滋味,把剛出爐的爐肉蘸著頂好的蔭油,再配上將出屜熱騰騰白米飯,他可以連吃三大碗飯,覺得比請他吃燕翅席還落胃。其實冬季吃火鍋,加幾斤爐肉在鍋子裡,肉皮雖然不蘇脆了,可是鍋子湯就別有一番鮮味了。
熏雁翅其實就是熏大排骨,在熏的時候塗抹上一層紅曲,北方熏吃食,跟江浙不同,江浙用紅糖或茶葉,北方則鋸末子熏,據說四川樟茶鴨,就是南北合的熏法,倒也別有風味。熏雁翅百分之百是下酒菜,北平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都市,一交立秋真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在幾陣連綿秋雨之後,已涼天氣未寒時,買點滾熱的糖炒栗子,來他一斤半斤的熏雁翅,約上三五知己低斟淺酌來欣賞秋雨,沒嘗過這種滋味的人,是體會不出這份情調雅趣的。如果有吃不完的熏雁翅,把排骨上的肉撕下來,用豆嘴加點黃醬一炒,拿來當啜粥的小菜,更是別有風味,現在回想起來,真令人有低徊不盡的情懷。詩人林庚白說過,北平許許多多讓人說不出的情調,拿熏雁翅來下酒聽秋雨,就是別處沒法享受得到的。現在台灣的平津大小飯館,越開越多,差不多都賣醬肉芝麻醬燒餅。筆者記得當初在北平,肥一點的,大家都叫醬肘子,瘦一點的叫醬肘花,很少有人叫醬肉的,來到台灣醬肘子也好,醬肘花也好,一律改稱醬肉。齊如老生前認為改叫醬肉,是極有學問的,既然不叫醬肘子,名稱不同滋味自異,誰又能說跟北平的醬肘子不一樣呢,根本就是兩碼子事嗎!
秋風起兮三蛇肥,嶺南補品以蛇羹為多,一交立冬,各大酒樓餐廳都以三蛇大會,全蛇大會,龍虎鬥來號召,其蛇羹除了味道鮮美可以大快朵頤外,冬季多吃幾次,嚴冬不太怕冷那是事實,至於真正功能乃在蛇膽,蛇膽功能明目、驅風、檢濕、活絡,除痰,下氣,對身體確實十分有益,近年日本醫學界也研究蛇肉膽對人體補益很大,台灣又是毒蛇產地,有些日本人來台觀光,都買點蛇粉蛇膽夾帶回去當珍品送人呢!
羊肉也是冬令進補的恩物,不過黃河以南沒有大尾巴羊,都是山羊,肉味膻而微臊,再加上南方人喜歡帶皮吃,而且烹調不甚得法,所以不大受人歡迎。如果以羊肉進補,必須清燉,配以准山藥,枸杞子,怕羊肉膻味,可放上幾枚帶亮的桂圓乾,對於冬季手腳冰冷,虛弱,貧血,均有顯著功效,加入羊肝同煮,凡是視力不清的人,效力更為顯著。不過患有感冒的人忌吃,等感冒好了,才能進補。
甲魚的好處很多,主要的功能是養陰,凡是睡眠不足,菸酒過多都極相宜,吃甲魚要不大不小,以馬蹄子大小為度,文火情燉,最多放點桂圖肉,其他藥材均免,如果放入其他溫補藥材,反而會減低滋陰的效果。陰虛肺弱的人,多吃幾次甲魚,適時適量,可能轉弱為強。
野鴨、辱鴿、魚頭、豬腦都是屬於滋原養陰一類補品,燉羊肉、煨牛鞭、燴三蛇屬補血強腎的食物,二者性質不同,功能各異,用之得當咸能適應不同性質,差別程度的需要,藥補食補混為一途,令人不致食難下咽,有吃藥的感覺,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補品最大優點。
中藥中最貴重的補品,自然是人參和鹿茸啦。人參鹿茸都是中國東北特產,鹿茸分成對的鹿茸、鹿茸片、鹿茸粉,在東北野生鹿茸價值最高,(在民國初年黑龍江督軍杯思遠孝敬洪憲皇帝袁項城一對極品鹿茸繃在玻璃錦匣內,據說那個時候就要上萬銀元一對了。)開出片來,澄黃凝玉,隱散葩香,拿來燉雞,是絕妙補血良方,現在台灣野生的梅花鹿因為濫捕的結果,已經日見稀少,冬補所用鹿茸,多半是人家豢養的,鹿角剛長出不久,角上長滿細軟冗毛,鋸開之後,因為還沒有變成骨質,血脂半凝,台灣中藥店稱之為血茸,說是最好的補血上品,以藥效來講,自然稍遜澄黃透明的鹿茸,不過台灣地屬亞熱帶,就是三九天氣,比起關東塞北簡直談不上寒冷,冬令進補,以血茸入藥也盡夠啦!
人參當然是以吉林長白山一帶野山人參,藥效最好,可以說補藥之王,益氣養血,功效顯著而且迅速,所以它的價值比鹿茸要高出若干倍,一枝成形的人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品,近年歐美醫學界正在研究人參的功效究竟如何,褒者貶者各執一說,尚無定論,不過一般人死後三小時,屍體就僵直冰涼了,如果臨終前服過濃厚人參湯,則屍體經過六小時,尚溫軟如生,那是一點也不假的,人參之所以名貴,由於它總是生在靄抑冥密的深山峻岭里,它本質又細弱嬌嫩,雖然生長在冰天雪地酷寒地帶,可是又要寒中帶暖,避風向陽,有經驗的參戶們說:養隨環抱,薄日烘雲;四隅峭仄,中心砥平,經過十年二十年孕育,才能有成氣候的遼參,還要經過洗、烤、修曬才能售得高價的。
韓國用人工培植的高麗參,雖然也具益氣補元的功效,那比我們東北野山參可就差多了,至於舶來品的花旗參,屬於清涼溫補之劑,跟人參的作用,就迥不相同了。
婦科補藥以當歸為主,男人補品北芪、黨參、淮山、枸杞,藥雖普遍,可是冬令進補都是主要的藥材。近年來中藥仿照西法提煉的鹿茸精、鹿茸演片、人參精、人參精片、當歸精、當歸膏、蜂王精、紫河車片,價錢便宜,服用簡單,經過醫師指點,按照各人稟賦所缺,適時適量的服用,也是頗具功效的。
比較清淡一點的補品,有蓮子、桂圓、銀耳、燕窩。列入移饈的補品,有海參、魚翅、乾貝、鮑魚、魚肚、牛鞭、蹄筋……等:個中所含成分無非是醣類、蛋白質、鈣、鐵而已,一般說來,大家認為最名貴的魚翅來說,所含蛋白質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可是對人體最需要蛋白質的成分就極為有限,其實那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在蛋類魚肉黃豆牛奶里都可以獲得,同樣富於營養,價錢可就便宜得多了。
因此要補充營養,富有的人當然可以隨自己高興進補,講究美食美味,來滿足口腹之慾,如果精打細算一下,不一定要吃高貴補品,山珍海味,只要能濟其所缺,才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呢!在吾人日常生活中吃的米、面、雜糧,各魚蝦肉類、牛奶、雞蛋、蔬菜、水果,都是補品珍饈,能夠不擇食不偏食,實在無須講求什麽冬令進補了,至於有些人身體組織、器官、機能,先天後天的,新陳代謝的失調,那就要請教高朗中西醫酌情投以補劑啦。
唐魯孫隨筆集之《酸甜苦辣咸》
醬肘子·爐肉·熏雁翅
幼年在北平時節,就喜歡吃盒子鋪里做的醬肘子和爐肉熏雁翅,每天學校下午一放學,必須走過西單牌樓天福醬肘子鋪,大家叫它醬肘子鋪,乍一看只有一間門臉,並不十分起眼,其實是一家大盒子鋪外帶肉貢。天福的醬肘子,不但煮得極爛,由於多年老湯關係,鹹淡松爛有肥有瘦非常入味,放學回家正是飢腸轆轆,食慾最強的時候,天福對街寶元齋烙的“叉子火燒”正好剛剛出爐,熱火燒一夾肥瘦適當的醬肘子,肥的部份見熱就溶化了,咬一口順著嘴流油,凡是吃過天福雙肘子夾熱火燒的朋友,大家湊在一塊聊天談起來,沒有一位不是饒涎欲滴的。
爐肉也是盒子鋪的製品,分掛爐跟叉於烤兩種,台灣沒有盒子鋪,自然吃不到爐肉啦。爐肉都是接近吃晚飯時間才出爐,新疆督軍楊增新是雲南蒙自人,他說他的家鄉會做一種燒肉,跟北平的爐肉一個滋味,把剛出爐的爐肉蘸著頂好的蔭油,再配上將出屜熱騰騰白米飯,他可以連吃三大碗飯,覺得比請他吃燕翅席還落胃。其實冬季吃火鍋,加幾斤爐肉在鍋子裡,肉皮雖然不蘇脆了,可是鍋子湯就別有一番鮮味了。
熏雁翅其實就是熏大排骨,在熏的時候塗抹上一層紅曲,北方熏吃食,跟江浙不同,江浙用紅糖或茶葉,北方則鋸末子熏,據說四川樟茶鴨,就是南北合的熏法,倒也別有風味。熏雁翅百分之百是下酒菜,北平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都市,一交立秋真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在幾陣連綿秋雨之後,已涼天氣未寒時,買點滾熱的糖炒栗子,來他一斤半斤的熏雁翅,約上三五知己低斟淺酌來欣賞秋雨,沒嘗過這種滋味的人,是體會不出這份情調雅趣的。如果有吃不完的熏雁翅,把排骨上的肉撕下來,用豆嘴加點黃醬一炒,拿來當啜粥的小菜,更是別有風味,現在回想起來,真令人有低徊不盡的情懷。詩人林庚白說過,北平許許多多讓人說不出的情調,拿熏雁翅來下酒聽秋雨,就是別處沒法享受得到的。現在台灣的平津大小飯館,越開越多,差不多都賣醬肉芝麻醬燒餅。筆者記得當初在北平,肥一點的,大家都叫醬肘子,瘦一點的叫醬肘花,很少有人叫醬肉的,來到台灣醬肘子也好,醬肘花也好,一律改稱醬肉。齊如老生前認為改叫醬肉,是極有學問的,既然不叫醬肘子,名稱不同滋味自異,誰又能說跟北平的醬肘子不一樣呢,根本就是兩碼子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