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佛走氏生前做省府民政廳廳長時,初到台灣,不明就裡,有一次參加茶會,把盤子裡的蛋糕咬一口咽下去,嗆得咳嗽不已,從此他參加這一類茶點聚會,只敢拿點小茶餅一類點心來充飢。過沒兩年,武昌街開了一家明星西點店,是由一個白俄老婦人主持,那可比一般日本式西點要高明多了。跟著西門一帶開了幾家西點糖果店帶售西餐的店鋪,那跟北平的小食堂,亞北做法,仍在伯仲之間,吃蛋糕可以不致於噎人了,後來信義路東門附近開了一家國際西點店,蛋糕製做又邁進了一步,和興、順成、普一、紅葉、金葉繼之而起,一般吃客也都厭棄一吃一掉面兒的日式蛋糕,如西點店在製造方面也力爭上遊,力求精進,那跟十年二十年前的雞蛋糕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

  筆者對於奶油蛋糕,從小就有偏嗜,只要聽說那家有好的奶油或鮮奶油蛋糕(早年,平津滬漢,除了上海禮查大華飯店碰巧偶或有鮮奶油蛋糕外,其他各地只有奶油蛋糕而已)必定要嘗試一番,前五六年在木珊溝於口發現一間西點店,所做生日蛋糕,嚌啜其味,松美細潤,香料糖份都能恰到好處,指明加什麼水果那種酒類,也能照客人的意思,如法炮製,所以他家蛋糕卉醴湛溢,蜜漬精細),比起香港幾家著名大飯店酒店做的蛋糕,也毫不遜色。

  近三五年來,各大都市忽然出現若干日本長崎蛋糕店,在布置方面雖然都是丹楹瓊構奐奐瑩窗,包裝方面更是采牒綺紈,錦彩粲目,談到蛋糕的滋味,可能跟台省的海綿蛋糕不相上下,偏偏有少數人視同玉食珍味,那也只好說口之於味,各有所嗜罷了。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是:“沒有雞蛋做不了槽子糕”,抗戰剛一勝利,筆者由資源委員會派赴東北熱河北票煤礦工作,因為共匪李連昌部一再傾巢來犯,先是晝夜不停的攻擊礦區水源地,繼而以人海戰術前仆後繼死纏方法搶攻變電所,很顯然的共匪對於北票煤礦是志在必得了,礦里為策同仁畚屬的安全起見,於是把礦內同仁老弱婦孺附在運煤火車後面,掛了四節眷屬專車,把大家先送往錦州安置,專車到了義縣,因為軍車壅塞,等了七小時,車站裡不能掣發路籤,本來專車當天可以到達錦州的,這一耽誤不要緊,只好在錦州過夜了,所帶吃食不多,大人還可以忍飢耐餓,襁褓小兒可就麻煩啦。筆者正在站台上踱來踱去無計可施,忽然有一位鬚髮皓然,步履趑趄的老頭兒,走到我跟前叫了我一聲老長官,報名陳盟生,前兩月在礦場退休,請領退休蠱,是我幫的忙,當天就全數領到手,所以一直把我的面貌,記得很清楚,他知道火車一時半還不能開,所以買了一包蛋糕讓我先點點飢,擋擋寒。我一聽是雞蛋糕,立刻喜出望外,這等於雪中送炭,令人感激萬分,同時掏出一搭子東北流通券來,請他再幫個忙盡錢的數量能買多少就買多少這樣蛋糕來,結果去了半天,他跑遍了義縣車站附近的糕點鋪,才買個十七盒來,趕緊分給有吃奶同事的女眷,用開水沖蛋糕給小孩吃,我也拿了一塊嘗嘗,名為蛋糕,可是我從未吃過這種甜雖甜,可是粗而酸得不透的蛋糕,過後才知道戰後物資缺乏,在東北小縣份里,雞蛋白糖都成異品珍味,這種蛋糕甜的是蜂蜜,主要材料是加工棒子麵兒,能滲上一點白面,潑好蒸出來,就算是槽子糕了。由於這樁事,可以證明沒有雞蛋做不了槽子糕這句話,在我心裡也不能成立,同時體會到有一種自命不凡的人,總認為某一件事,非他不可,故意拿喬,由於義縣沒有雞蛋照樣做出槽子糕事例來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足可作為處世做人的殷監,因為談雞蛋糕興起了這段往事,附帶寫出來。

  唐魯孫隨筆集之《酸甜苦辣咸》

  冬補瑣談

  今年農曆閏六月,入冬較遲,到十一 八日(農曆九月十九)才立冬,十一月初四冬至,報上登載近兩年冬令進補的人越來越少,立冬那天,中藥店的東夥們都坐在櫃檯旁邊打盹,生意比往年來得稀疏清淡。可是過個沒幾天,報紙又登載因為冬令進補的關係,桃園新竹以及中南部的菸酒零售商呼籲米酒都被進補的人買去,米酒缺貨,想買瓶米酒來當料酒,簡直都戛戛乎其難。

  照實際情形來看,中國從古迄今,冬令進補已有數千年悠久歷史,有些人先天不足,天生羸弱,有的是大病初癒,體氣未復,還有常年勞動,體力消耗過甚,經年用腦過度,精力亟待補充,照以上種種情形來看,就是西醫也主張針藥並投,並非絕對不贊成進補的,不過明明體健身強,每年入冬也要“四物”“八珍”“十全”大補一番,就非西醫所能管同的了。至於中藥冬令培捕的藥物,也分“平補”“溫補”“清補”“涪補”方法根多,要按個人體質寒火,病源所在,虧損程度的輕重,對症下藥,再按藥力藥量加以增減,並不是死死板板一成不變的。

  為什麽選擇冬令進補呢!按照大陸習俗,立冬是十月節氣,“冬”是終了的意思,蟲蟻蠅蠍交了這個時序,都要蟄伏潛藏起來,所以叫立冬,中原一帶,已經是鄉風凜冽,關東漠北更是瑞雪紛飛,非裘不暖了。

  依照中國傳統的說法,中藥的補劑,都是偏向燥熱亢奮性質者居多,天候嚴寒可以抵消部分亢燥的藥性,如老山野參,梅花鹿的血茸,牛鞭,鹿鞭,都是峻烈炙熱性質的補藥,體氣健壯的人,隨時服用,極易引起虛火亢陽的後果,必須選擇奇冷酷寒的季節來進補,才能發揮藥效,否則無益而且有害。

  江南閩粵,地近亞熱帶,立冬前後,氣候只是寒氣襲人,不到凜冽酷寒程度,甚且有時突然回暖有同陽春,就是體弱長寒的人進補,也只能溫補,峻補仍舊是不相宜的。所以進補要看節氣冷暖而定,立冬進補以溫補為尚,若要大補最好到三九酷寒服食,才能使藥效發揮到極致而不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呢!

  西方醫學隨科學昌明而日趨進步,對於人體的組織,器官機能都有精闢的分析,同時對於物質的元素,更有準確的釐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劍及履及,所用補劑,以針劑為主,皮下靜脈兼施,再輔以丹丸片液,如響斯應,真有立竿見影之效,而中藥所說冬令進補,以形補形的一套說法,早些年西醫認為,國人對於“補”的觀念,過於籠統,而中藥的藥效,許多又未經證實,縱或含有若干營養成分,但究竟能產生多少藥理作用,對健康究竟能產生什麽實質上幫助,還沒有肯定的科學根據,這種惡補,雖不一定有什麽害處,但也談不上實際有多少補益。

  自從歐美醫學界發現甘糙麻黃的確有卓著的藥效後,進而研究人參、鹿茸、銀耳……等等經過若干人的分析化驗,確實各有獨特藥效,而中藥品類浩繁,有的對神經系統,有的對血液系統,有時對消化系統都有不同適應需要的吸收功效,對於冬令進補的習俗,於是逐漸改變舊的觀念,並不一味斷然反對,只是認為正確進補方式,首先要了解自己體內所缺少的是何種營養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產生對人體實際效果,一味盲目峻補,不但浪費金錢,而且對身體反而有害的,這種道理,質之中醫又何獨不然,中藥之有平補、濕補、清補、涪補,種種不同培補方法就是這個原故。不過中醫一向有大而化之,不願深入的慣性習而不察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