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北平,除了江浙有油淋辱鴿,紅燜肥鴿,以及廣東館的生菜鴿松外,其餘魯豫陝晉各省飯館,很少有拿鴿子做菜的,靠著北平大學有個地名叫漢花園,清初叫南花園,四方所貢奇花異卉,都在該地培植,各省徵來的高手花匠,也都齊聚在此,後來因為南方人住在那兒的人很多,又改名漢花園,到了北平大學成立,莘莘學子負岌來學的日漸增多,東齋西齋住滿,就只好賃居公寓啦。住的問題解決,吃的問題又來了,會動腦筋的人,於是在沙灘漢花園東齋西齋左近,飯攤酒肆,如雨後春筍,相繼設立,於是水陸雜陳,味兼南北,從前一些南來花匠,粗諳割烹之道的,也就改行客串起掌杓的了,有位弄蘭花的曹老爹,平常喜歡喝兩杯,對於鹵雛鴿,罐燜鴿子,味醇質爛,香蘇適口,不但南來學子趨之若騖,就是國學大師林損,會計名家胡立猷,都是曹老爹的座上常客。騾馬市大街賓宴春的鴿蓉蘇餅,不但皮子蘇潤不油,餡子更滑香鮮嫩。當時跟公園柏斯罄的咖哩牛肉餃,被江亢虎贊為點心中二絕,要非虛譽。此外前外禎元館中一道八寶鴿子,除了冬菇火腿乾貝小河蝦之外,他們不用糯米,而用苡仁米,濡而不糯,潤而不油,可算鴿子中一道名菜。最早北平誰家養鴿子,雖然不是每隻鴿子套上腳環,可是誰家鴿子各有各的識別方法,一望而知,廚房採辦偶不小心買回來了,只有自認倒霉,一律放生,絕沒人把家鴿當做白鴿烹而食之的。北平吃鴿子的不多,野生肉鴿繁殖甚快,可以說吃之不盡,供過於求,當然物美價廉,更談不上吃只鴿子要浪費外匯啦。

  有人說,殺鴿子要把銅錢孔套在鴿子嘴上,把鴿子悶死,然後宰殺,鴿子才鮮嫩好吃,我當初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讓鴿子這樣死法,未免太殘忍些,所以任何做法的鴿子,登盤薦餐,雖有朋友堅勸,我仍舊不動筷子。有一年鹽務稽核所繆秋傑召集鹽務方面商人開會,進餐時有一道雲腿清燉辱鴿,據所里主廚師傅說:“鴿子用銅錢悶斃,血液阻滯,既不衛生,肉也變成柴老粗硬,照一般割烹辦法,反而鮮嫩腴潤。”他所煨的鴿子湯,果然清而不濁,鮮而不膩,的是湯中雋品。座中有位貴州思南縣人,他說我們吃的都是野生肉鴿,烹而食之毫不罪過,當年他們縣裡新上任一位縣大老爺,不但吃齋念佛,而且不願殺生,老百姓在稻田捉田雞固然不許,平素棲息樹林的野鴿,也禁止捕食,到了稻穗大熱,鄰近的野鴿,也都紛來覓食,大吃田禾,弄得老百姓收成不夠吃的,甚至於田賦都繳不上,後來那位縣太爺就因此丟官。接任縣令一到差,就鼓勵大家捕食野鴿,於是街頭巷尾的燒臘攤、油味鋪,臘脯修醢,幾乎成了鴿肉世界。

  唐魯孫隨筆集之《酸甜苦辣咸》

  清宮膳食

  中國歷代皇朝,對於宮廷飲食記載,大都約而不詳,例如元朝“飲膳太醫”忽思慧編纂的《飲膳正要》雖然是一本皇家飲食的著述,也是中國飲食文學中唯一的官書,不過因為蒙古人生長在平沙無根大漠地帶,飲食習慣,限於環境,日常以牛羊野味酪漿為主;接來雖然繼承大統入主中原,但在飲食方面,仍保有濃厚的塞上粗獷豪邁風格。每天御前菜單,菜色只是在牛肉羊肉,獐狍狐兔上變花樣,連豬肉魚蝦都很少採用,更遑論春韭秋菘一類時鮮菜蔬,以及洞子貨啦……

  北平近郊豐臺一帶,有技術高超的菜農,向陽挖掘地窖,有時兼用火烘。在嚴冬地凍、滴水成冰的季節里,能培養出黃瓜、扁豆、香椿一類細巧果蔬,專供御用,老百姓是難得一嘗的。到了清末民初,民間才偶或有這種稀罕物兒吃,不過價錢也就貴得令人咋舌啦。

  明代朱元璋出身糙莽,他的馬皇后以勤儉樸實出名,有這樣開國帝後,樹之先謨,所以後世子孫,對於飲饌方面,倒還沒有靈餚千種,筵醑晏晏,窮極恣饕的情形。明朝到了末幾代皇帝,多半驕奢yín佚,沉迷酒色;又篤信一般道家術士練汞求丹伎倆,講求藥補食療,饔餮羞膳,頓頓離不開藥物入饌,什麽老山人參燉雛鴿,五味地黃煨豬腰,陳皮仔姜堡羊肉,枸杞杜仲氽鯉魚……等等。當年隨園老人袁子才說:“明朝官中飲食,由療飢變成卻病,所謂有菜皆治病,無藥不成餚。”隨園老人這幾句話,可以說把明代宮廷膳食形容得刻畫入微了。

  清朝宮廷飲食記載,從順治以迄雍正,雖然也約而不詳。可是到了乾隆臨朝,這位十全老人曾經遨遊過大江南北,見多識廣,漸漸成為美食專家,獨出心裁,樹立膳食檔冊。凡是品嘗過的珍食異品,全部不厭其詳的注錄列檔,甚至每天用膳時刻,膳品名目,用料份量,烹調方法,治膳廚役姓氏,臨時加傳膳品名目,用膳餘浚分賞何人,也都逐一記錄入冊。

  曹錕當選大總統後,遴派蘇州名醫曹元參為總統府正醫官。曹在光緒末年會充太醫院醫宮,據他說清宮御膳房所列各官膳食單(包括后妃暨分宮阿哥公主在內)都有一份副本送太醫院存查。這是沿襲元明舊例辦理的,因為食物相生相剋,避忌甚多,如有不妥,大醫院要隨時提出加以糾正。同時太醫院明了各官日常傳膳情形,遇有大小病痛,太醫們進官請脈時,可以有個參考便於下藥。

  曹元參劾到太醫院,他的工作就是審核膳食單。他在院裡當值,閒中無聊,偶然翻閱國初舊檔,順治康熙兩朝膳單,肉類仍以獐狍麂鹿、山雞、野兔、牛羊為生,那些獸肉山禽都是東北特產,區域色彩還相當顯著。及至乾隆南巡迴京,宮廷口味為之丕變,魚中的鰣鱸鱉鮑,蔬菜里的薺蓴苔蕹都登盤薦餐,列為上食珍味。道光是有清一代悃福無華,不尚虛矯,崇法務實的皇帝,凡是郊天祚祭,總是獨宿齋官,撒樂減膳,食不遂八簋,比一般中產之家的飲食還要儉約。宮中傳說道光認為每天晨餐,吃“雞湯臥果”都嫌靡費,當屬事實。

  有一位曾經伺候過慈禧太后的宮女說,慈禧晚年膏腴競進,縱意所如,一頓晚餐,水陸珍異,多達一百二十八品。清官進膳例用髹漆金繪烏木大方桌五張接連,每張餐桌都排滿了杯盤盆盞,總有二十多樣一桌。

  同治元年十月初九穆宗即位,恰逢慈禧萬壽,那時候她已經是母儀天下,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筆者見過當年壽膳房在養心殿伺候一桌壽筵的菜單,菜單上寫明用海屋添壽大膳桌,鋪黃膳單(印黃餐巾桌布),計火鍋二品:清肉絲炒菠菜、野味酸菜,大盤菜四品: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八仙鴨子、燕窩“意”字十錦雞絲;中盤菜四品: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燴海參;碟菜六品:燕窩炒燒鴨絲雞泥、蘿蔔醬、肉絲炒翅子、醬鴨子、鹹菜炒菱白、肉絲炒雞蛋。照這桌壽筵來看,以件數說,不過十六品,所用材料,除了燕窩配用稍多外,所有菜式一直在雞鴨上打轉,蝦只一味,魚竟無一入饌,魚翅僅僅列入碟菜熱炒;如此看來,所謂天府盛食珍味,平心而論,比起現在台北一些豪華酒樓一桌鮑翅上席,講材料,論花式,精巧細緻,簡直有霄壤之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