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大姑姑把璇兒扶持到前邊,便閃開了身。璇兒一步三搖,猶如弱柳扶風。在古舊的高密東北鄉男人的心目中,這才是真正的美女。他們都直了眼,恨不得用眼睫毛掀開璇兒的褲腳,得便窺見金蓮全貌。縣長的眼睛像飛蛾一樣鑽進璇兒的褲腳里,他張著口,呆了一會兒,高聲說:“看看吧,這麼好的姑娘,硬給裹成了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怪物。”
大姑姑生死不怕地頂了縣長一句:“千金小姐就是養著耍的,干粗活有丫鬟呢!”
縣長望著大姑姑炯炯的目光,道:“你是這姑娘的母親吧?”
大姑姑道:“是又怎麼樣?”
縣長道:“她的小腳是你的傑作了?”
大姑姑道:“是又怎麼樣?”
縣長道:“把這個刁蠻潑婦給我捉起來,她女兒不放足一天就羈押她一天。”
“我看你們誰敢!”好像平地起了一個雷,於大巴掌怒吼一聲,雙手攥拳,從人堆里蹦出來,護住了於魯氏。
縣長問:“你是什麼人?”
於大巴掌蠻橫地說:“我是你爹!”
縣長大怒,吩咐左右:“拿下他!”
幾個差役,怯生生地上前,欲擒於大巴掌。於大巴掌一抖胳膊,便把他們格到一邊去了。
百姓們亂紛紛議論起來。有人抓起土塊,投擲著那六個天足姑娘。
高密東北鄉素來民風剽悍,牛縣長可能早有耳聞。他說:“今日本縣有要事,暫且饒過你,放足是國家明令,膽敢違抗者,必將嚴懲不貸!”
縣長鑽進駕駛樓,大聲嚷叫:“開車!開車!”
司機跳進車頭前,插進鐵搖把,“哼哧哼哧”地搖著。
大腳姑娘們和縣長的隨從們,手忙腳亂地爬上車廂。
汽車“哞哞”地響起來。司機跳上車,調轉車頭。汽車拖著一路煙塵跑了。
一個小男孩拍著巴掌說:“於大巴掌膽氣大,縣長見了都害怕。”
當天晚上,鐵匠上官福祿的妻子上官呂氏,找到媒婆袁大嘴,送她一匹小白布,托她去於家為自己的獨生子上官壽喜提親。
袁大嘴用蒲扇拍打著大腳對大姑姑說:“老嫂子,要是滿清不亡國,用錐子攮著我的腚我也不敢踏您家的門檻。可現在是中華民國,小腳女人不吃香了。人家那些大戶的公子,都接受了新思想,穿制服,抽菸卷,找大腳板的洋學生,又能跑,又能跳,又會說,又會笑,摟在懷裡嗷嗷叫。您這內侄女,是落時的鳳凰不如雞了。上官家不嫌棄,老嫂子,我看咱這就燒高香了。那上官壽喜,五官端正,脾氣溫存。家裡養著一頭大驢一頭大騾子,又開著鐵匠鋪子,雖不是大戶,可也不算個小戶。璇兒能找上這麼個人家,也不算委屈了。”
大姑姑說:“我調教出一個娘娘坯子,卻嫁給個鐵匠兒子?!”
袁大嘴道:“大嫂子,您沒聽人說?宣統皇帝的正宮娘娘,在哈爾濱給人家擦皮鞋呢!人吶,此一時,彼一時吶!”
大姑姑說:“你讓上官家的自己來跟我說吧!”
第二天上午,母親從門fèng里看到了她未來的婆婆上官呂氏高大健壯的身體。
地還看到,大姑姑和上官呂氏為了聘禮的數目爭辯得面紅耳赤。大姑姑說:“你回家商量去吧,要麼給頭騾子,要麼給二畝菜地,我養了她十七年,不能白養了!”
上官呂氏說:“好吧,算我們家倒霉,那頭黑騾子歸你們。你們家,要陪過去那輛木輪車。”
兩個女人拍了拍巴掌,達成了協議。大姑姑喊:“璇兒,出來見見你婆婆。”
魯璇兒和上官壽喜結婚三年,肚子裡還沒有懷上孩子。她的婆婆指雞罵狗:“光吃食不下蛋的廢物,養著你幹什麼!”
上官呂氏挾著一塊熱鐵對著幾隻老母雞扔過去。母雞以為來食,伸嘴去啄,燙得嘴巴冒煙。
魯璇兒在梨樹下砸著肉骨頭,紅紅白白的骨頭渣子,濺到她的衣服上。上官呂氏過日子急,捨不得割肉,買來幾斤骨頭,砸碎了,摻上蘿蔔包包子,慶祝農曆四月初八日這個被稱為“犒勞鐮刀‘’的節日。大麥已經上場,小麥已經黃了梢子,農民們磨刀秣馬,準備麥收。那年春天風調雨順,麥子長得好。上官家鐵匠鋪子生意紅火,一撥撥的農人,有來買鐮刀的,有拿著破鐮刀前來翻修加鋼的。鐵匠爐支在院子當中,上邊撐起一塊油布遮陽。爐火熊熊,黑色的煤煙很香。在白熾的陽光下火苗子呈暗紅色。上官福祿掌鉗。上官壽喜拉風箱。上官呂氏,穿著一件黑色的對襟破褂子,腰裡系一塊黃色的、被鐵屑燙出了無數黑點的油布,頭上扣著一頂破糙帽,拄著大錘。她臉上一道道汗水一道道煤灰,如果沒有胸前那兩個水罐一樣的奶子,誰也看不出她是個女人。叮叮噹噹的錘聲,從早響到晚。
鐵匠家的規矩,每天兩頓飯。魯璇兒負責辦飯,負責餵牲口、餵豬。在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中,她也忙得團團轉。即便她忙得團團轉,婆婆還是挑她的毛病。上官呂氏一邊汗流浹背地掄著大錘,一邊斜眼監視著兒媳。她的嘴巴嘟嘟噥噥,一刻也不閒,罵夠兒媳罵兒子,罵夠兒子罵丈夫。大家都習慣了這罵聲,在這個家庭里,呂氏既是真正的家長,又是打鐵的技術權威。魯璇兒對婆婆又恨又怕,但也不得不佩服。傍晚時,觀看上官呂氏打鐵是村中一個保留節目。麥收前後,上官家的院子裡人來人往,傍晚,取新鐮刀的人和送舊鐮刀的人都來了。夕陽彤紅,滿樹槐花如雪。爐火金黃,焦煤噴香,鐵燒透了,又白又亮。上官福祿把燒透的鐵活夾出來,放在砧子上。他拿著一柄小叫錘,裝模做樣地打著點兒。上官呂氏,一見白亮的鐵,就像大菸鬼剛過足菸癮一樣,精神抖擻,臉發紅,眼發亮,往手心裡啐幾口唾沫,攥住顫悠悠的錘把兒,悠起大鐵錘,砸在白色的鐵上,聲音沉悶,感覺著像砸在橡皮泥上一樣。咕咕咚咚地,身體大起大落,氣蓋山河的架勢,是力量與鋼鐵的較量,女人跟男人的較量,那鐵在她的大錘打擊下像麵條一樣變化著,扁了,薄了,青了,純了,漸漸地成形了。在她掄大錘時,農人們的目光多半盯著她胸前那對奶子,它們上躥下跳,片刻不得安寧。前來拿鐮的小梆子突然自笑起來。呂氏洶洶地問他:“梆子,梆子,白菜邦子,笑你娘的什麼?”梆子道:“大嬸,明天我給你兩個銅玲鐺。”呂氏問:“你送我鈴鐺幹什麼?”梆子說:“拴在兩個奶頭上,那樣,大嫂掄起大錘來就有了動靜了。”呂氏道:“這點事也值得你笑?沒見過世面,明天把銅鈴送來,要是不送來,我就剝了你這小雜種的皮。”
每當一件鐵器鍛打成形、即將淬火前,上官呂氏就把一個梅花圖案砸在鐵器最不易被磨損的地方。這是上官家的徽章,也是上官家紅爐產品的商標。凡是印上了上官家徽章的鐵器,如有非正常磨損的損壞,一律包修包換。上官家最著名的產品是鐮刀,號稱“上官鐮”。上官鐮乍一看很是笨重,但鋼火特好,刃子不捲不崩。剛磨好的“上官鐮”可以用來剃頭。每逢麥子長得好的年頭,上官家便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上官家的錢當然賺得不容易,成天在爐火邊上烤著,汗水一層追著一層往外冒,破爛的衣裳上結了一層白色的鹽屑。婆婆開創了女人掄大錘打鐵的先例,在劇烈的運動中,她的大奶子被甩打的如同百鍊的鋼鐵化為繞指柔。婆婆最拿手的是掌握淬火的火候。鐵器坯子打得再好,淬火淬不好就是一塊廢鐵。這活兒,一是靠經驗,二是憑感覺,也許感覺比經驗還要重要。上官呂氏說,把打好的鐵器往淬火盆里一放,那滋味真好。淬火的時候,上官呂氏眯fèng著眼,臉上出現難得一見的柔情。蒸汽強勁地升騰起來,水盆里滋滋啦啦的,弄不清是水響還是鐵響,腥腥甜甜的鐵氣味,隨著蒸汽上竄,瀰漫在庭院裡並擴散到胡同里去。
人們都說上官家過得是女人的日子,就像於大巴掌也是過了女人的日子。
但支撐著這兩個家庭的女人卻大不相同。上官呂氏高大肥胖,力大無窮;母親的大姑姑瘦小玲瓏,眼捷手快。上官呂氏講起話來瓮聲瓮氣,像教堂里的大銅鐘;母親的大姑姑講起話來嘎巴脆,像快刀切蘿蔔。
爐中的火焰失去了風箱的鼓動軟弱得很像黃色的綢子。火苗上搖曳著焦香的煤煙。上官壽喜打了一個哈欠。他小鼻子小眼小腦袋,小手小胳膊,難以相信他竟然是上官呂氏這個高頭大馬生出來的。上官呂氏經常嘆息:種子不好,地再肥也沒用。她將最後一把淬好了火的鐮刀放在鼻子下邊嗅嗅,仿佛用鼻子就可以判斷出淬火的質量。然後她將鐮刀扔在地上,肩膀塌拉下來,疲乏地說:開飯吧。
上官魯氏像接到大將軍命令的小兵一樣,飛快地挪動著小腳,屋裡屋外地跑。晚飯就在梨樹下擺開,一盞昏黃的馬燈,掛在梨樹杈上,吸引來成群的飛蛾,撲得燈罩啪啪響。飯桌上擺著一盤雜和面兒皮、骨頭渣子蘿,、餡兒的大包子,每人一碗綠豆湯,還有一把小蔥,一碗新醬。上官魯氏心中忐忑,偷眼觀察著婆婆的臉色。飯菜豐盛,婆婆嫌浪費,拉著臉子嘟噥;飯菜清淡,婆婆吃著無味,摔筷子摔碗發脾氣。做上官家的媳婦真難啊!包子和稀飯在飯桌上冒著熱氣,鏗鏗鏘鏘幹了一天的鐵匠家,此時顯得格外安靜。呂氏端坐在中央,她的兒子和丈夫分坐在兩旁。魯璇兒不敢坐,垂首立在桌子旁邊,等待著婆婆吩咐。
“牲口餵上了嗎?”
“餵上了,娘。”
“雞窩關上了嗎?”
“關上了,娘。”
呂氏喝了一大口綠豆湯,發出呼嚕一聲巨響。
上官壽喜吐出一塊骨頭渣子,不滿地嘟噥著:“人家都割豬肉包餃子,咱家吃骨頭包子,像狗一樣……”
呂氏把筷子猛地拍到桌子上,罵道:“你,也有挑飯吃的資格?”
上官壽喜道:“囤里有那麼多麥子,柜子里有那麼多錢,留著幹什麼?”
上官福祿幫腔道:“兒子說得對,是該犒勞犒勞我們了。”
大姑姑生死不怕地頂了縣長一句:“千金小姐就是養著耍的,干粗活有丫鬟呢!”
縣長望著大姑姑炯炯的目光,道:“你是這姑娘的母親吧?”
大姑姑道:“是又怎麼樣?”
縣長道:“她的小腳是你的傑作了?”
大姑姑道:“是又怎麼樣?”
縣長道:“把這個刁蠻潑婦給我捉起來,她女兒不放足一天就羈押她一天。”
“我看你們誰敢!”好像平地起了一個雷,於大巴掌怒吼一聲,雙手攥拳,從人堆里蹦出來,護住了於魯氏。
縣長問:“你是什麼人?”
於大巴掌蠻橫地說:“我是你爹!”
縣長大怒,吩咐左右:“拿下他!”
幾個差役,怯生生地上前,欲擒於大巴掌。於大巴掌一抖胳膊,便把他們格到一邊去了。
百姓們亂紛紛議論起來。有人抓起土塊,投擲著那六個天足姑娘。
高密東北鄉素來民風剽悍,牛縣長可能早有耳聞。他說:“今日本縣有要事,暫且饒過你,放足是國家明令,膽敢違抗者,必將嚴懲不貸!”
縣長鑽進駕駛樓,大聲嚷叫:“開車!開車!”
司機跳進車頭前,插進鐵搖把,“哼哧哼哧”地搖著。
大腳姑娘們和縣長的隨從們,手忙腳亂地爬上車廂。
汽車“哞哞”地響起來。司機跳上車,調轉車頭。汽車拖著一路煙塵跑了。
一個小男孩拍著巴掌說:“於大巴掌膽氣大,縣長見了都害怕。”
當天晚上,鐵匠上官福祿的妻子上官呂氏,找到媒婆袁大嘴,送她一匹小白布,托她去於家為自己的獨生子上官壽喜提親。
袁大嘴用蒲扇拍打著大腳對大姑姑說:“老嫂子,要是滿清不亡國,用錐子攮著我的腚我也不敢踏您家的門檻。可現在是中華民國,小腳女人不吃香了。人家那些大戶的公子,都接受了新思想,穿制服,抽菸卷,找大腳板的洋學生,又能跑,又能跳,又會說,又會笑,摟在懷裡嗷嗷叫。您這內侄女,是落時的鳳凰不如雞了。上官家不嫌棄,老嫂子,我看咱這就燒高香了。那上官壽喜,五官端正,脾氣溫存。家裡養著一頭大驢一頭大騾子,又開著鐵匠鋪子,雖不是大戶,可也不算個小戶。璇兒能找上這麼個人家,也不算委屈了。”
大姑姑說:“我調教出一個娘娘坯子,卻嫁給個鐵匠兒子?!”
袁大嘴道:“大嫂子,您沒聽人說?宣統皇帝的正宮娘娘,在哈爾濱給人家擦皮鞋呢!人吶,此一時,彼一時吶!”
大姑姑說:“你讓上官家的自己來跟我說吧!”
第二天上午,母親從門fèng里看到了她未來的婆婆上官呂氏高大健壯的身體。
地還看到,大姑姑和上官呂氏為了聘禮的數目爭辯得面紅耳赤。大姑姑說:“你回家商量去吧,要麼給頭騾子,要麼給二畝菜地,我養了她十七年,不能白養了!”
上官呂氏說:“好吧,算我們家倒霉,那頭黑騾子歸你們。你們家,要陪過去那輛木輪車。”
兩個女人拍了拍巴掌,達成了協議。大姑姑喊:“璇兒,出來見見你婆婆。”
魯璇兒和上官壽喜結婚三年,肚子裡還沒有懷上孩子。她的婆婆指雞罵狗:“光吃食不下蛋的廢物,養著你幹什麼!”
上官呂氏挾著一塊熱鐵對著幾隻老母雞扔過去。母雞以為來食,伸嘴去啄,燙得嘴巴冒煙。
魯璇兒在梨樹下砸著肉骨頭,紅紅白白的骨頭渣子,濺到她的衣服上。上官呂氏過日子急,捨不得割肉,買來幾斤骨頭,砸碎了,摻上蘿蔔包包子,慶祝農曆四月初八日這個被稱為“犒勞鐮刀‘’的節日。大麥已經上場,小麥已經黃了梢子,農民們磨刀秣馬,準備麥收。那年春天風調雨順,麥子長得好。上官家鐵匠鋪子生意紅火,一撥撥的農人,有來買鐮刀的,有拿著破鐮刀前來翻修加鋼的。鐵匠爐支在院子當中,上邊撐起一塊油布遮陽。爐火熊熊,黑色的煤煙很香。在白熾的陽光下火苗子呈暗紅色。上官福祿掌鉗。上官壽喜拉風箱。上官呂氏,穿著一件黑色的對襟破褂子,腰裡系一塊黃色的、被鐵屑燙出了無數黑點的油布,頭上扣著一頂破糙帽,拄著大錘。她臉上一道道汗水一道道煤灰,如果沒有胸前那兩個水罐一樣的奶子,誰也看不出她是個女人。叮叮噹噹的錘聲,從早響到晚。
鐵匠家的規矩,每天兩頓飯。魯璇兒負責辦飯,負責餵牲口、餵豬。在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中,她也忙得團團轉。即便她忙得團團轉,婆婆還是挑她的毛病。上官呂氏一邊汗流浹背地掄著大錘,一邊斜眼監視著兒媳。她的嘴巴嘟嘟噥噥,一刻也不閒,罵夠兒媳罵兒子,罵夠兒子罵丈夫。大家都習慣了這罵聲,在這個家庭里,呂氏既是真正的家長,又是打鐵的技術權威。魯璇兒對婆婆又恨又怕,但也不得不佩服。傍晚時,觀看上官呂氏打鐵是村中一個保留節目。麥收前後,上官家的院子裡人來人往,傍晚,取新鐮刀的人和送舊鐮刀的人都來了。夕陽彤紅,滿樹槐花如雪。爐火金黃,焦煤噴香,鐵燒透了,又白又亮。上官福祿把燒透的鐵活夾出來,放在砧子上。他拿著一柄小叫錘,裝模做樣地打著點兒。上官呂氏,一見白亮的鐵,就像大菸鬼剛過足菸癮一樣,精神抖擻,臉發紅,眼發亮,往手心裡啐幾口唾沫,攥住顫悠悠的錘把兒,悠起大鐵錘,砸在白色的鐵上,聲音沉悶,感覺著像砸在橡皮泥上一樣。咕咕咚咚地,身體大起大落,氣蓋山河的架勢,是力量與鋼鐵的較量,女人跟男人的較量,那鐵在她的大錘打擊下像麵條一樣變化著,扁了,薄了,青了,純了,漸漸地成形了。在她掄大錘時,農人們的目光多半盯著她胸前那對奶子,它們上躥下跳,片刻不得安寧。前來拿鐮的小梆子突然自笑起來。呂氏洶洶地問他:“梆子,梆子,白菜邦子,笑你娘的什麼?”梆子道:“大嬸,明天我給你兩個銅玲鐺。”呂氏問:“你送我鈴鐺幹什麼?”梆子說:“拴在兩個奶頭上,那樣,大嫂掄起大錘來就有了動靜了。”呂氏道:“這點事也值得你笑?沒見過世面,明天把銅鈴送來,要是不送來,我就剝了你這小雜種的皮。”
每當一件鐵器鍛打成形、即將淬火前,上官呂氏就把一個梅花圖案砸在鐵器最不易被磨損的地方。這是上官家的徽章,也是上官家紅爐產品的商標。凡是印上了上官家徽章的鐵器,如有非正常磨損的損壞,一律包修包換。上官家最著名的產品是鐮刀,號稱“上官鐮”。上官鐮乍一看很是笨重,但鋼火特好,刃子不捲不崩。剛磨好的“上官鐮”可以用來剃頭。每逢麥子長得好的年頭,上官家便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上官家的錢當然賺得不容易,成天在爐火邊上烤著,汗水一層追著一層往外冒,破爛的衣裳上結了一層白色的鹽屑。婆婆開創了女人掄大錘打鐵的先例,在劇烈的運動中,她的大奶子被甩打的如同百鍊的鋼鐵化為繞指柔。婆婆最拿手的是掌握淬火的火候。鐵器坯子打得再好,淬火淬不好就是一塊廢鐵。這活兒,一是靠經驗,二是憑感覺,也許感覺比經驗還要重要。上官呂氏說,把打好的鐵器往淬火盆里一放,那滋味真好。淬火的時候,上官呂氏眯fèng著眼,臉上出現難得一見的柔情。蒸汽強勁地升騰起來,水盆里滋滋啦啦的,弄不清是水響還是鐵響,腥腥甜甜的鐵氣味,隨著蒸汽上竄,瀰漫在庭院裡並擴散到胡同里去。
人們都說上官家過得是女人的日子,就像於大巴掌也是過了女人的日子。
但支撐著這兩個家庭的女人卻大不相同。上官呂氏高大肥胖,力大無窮;母親的大姑姑瘦小玲瓏,眼捷手快。上官呂氏講起話來瓮聲瓮氣,像教堂里的大銅鐘;母親的大姑姑講起話來嘎巴脆,像快刀切蘿蔔。
爐中的火焰失去了風箱的鼓動軟弱得很像黃色的綢子。火苗上搖曳著焦香的煤煙。上官壽喜打了一個哈欠。他小鼻子小眼小腦袋,小手小胳膊,難以相信他竟然是上官呂氏這個高頭大馬生出來的。上官呂氏經常嘆息:種子不好,地再肥也沒用。她將最後一把淬好了火的鐮刀放在鼻子下邊嗅嗅,仿佛用鼻子就可以判斷出淬火的質量。然後她將鐮刀扔在地上,肩膀塌拉下來,疲乏地說:開飯吧。
上官魯氏像接到大將軍命令的小兵一樣,飛快地挪動著小腳,屋裡屋外地跑。晚飯就在梨樹下擺開,一盞昏黃的馬燈,掛在梨樹杈上,吸引來成群的飛蛾,撲得燈罩啪啪響。飯桌上擺著一盤雜和面兒皮、骨頭渣子蘿,、餡兒的大包子,每人一碗綠豆湯,還有一把小蔥,一碗新醬。上官魯氏心中忐忑,偷眼觀察著婆婆的臉色。飯菜豐盛,婆婆嫌浪費,拉著臉子嘟噥;飯菜清淡,婆婆吃著無味,摔筷子摔碗發脾氣。做上官家的媳婦真難啊!包子和稀飯在飯桌上冒著熱氣,鏗鏗鏘鏘幹了一天的鐵匠家,此時顯得格外安靜。呂氏端坐在中央,她的兒子和丈夫分坐在兩旁。魯璇兒不敢坐,垂首立在桌子旁邊,等待著婆婆吩咐。
“牲口餵上了嗎?”
“餵上了,娘。”
“雞窩關上了嗎?”
“關上了,娘。”
呂氏喝了一大口綠豆湯,發出呼嚕一聲巨響。
上官壽喜吐出一塊骨頭渣子,不滿地嘟噥著:“人家都割豬肉包餃子,咱家吃骨頭包子,像狗一樣……”
呂氏把筷子猛地拍到桌子上,罵道:“你,也有挑飯吃的資格?”
上官壽喜道:“囤里有那麼多麥子,柜子里有那麼多錢,留著幹什麼?”
上官福祿幫腔道:“兒子說得對,是該犒勞犒勞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