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① 歐陽修《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許多懷人的詞,我們相信有一部分即寫成在這時候。”實則這個事實全出虛造,絕非真實:
(一)
細玩此詞非類送別之作,“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以及“雲中誰寄錦書來”明明是別後相思,不得為送別之作,(二)“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離去的應該是清照,不是明誠,(三)結縭時明誠在太學作學生,用不著負笈遠遊,結縭後二年即出仕宦,更不須負笈,何況仕宦地點即在汴 京,《後序》亦有交代,此傳說所以發生,實誤解一“出”字。
無疑當官(出仕宦)、繼而擔任主管朝祭禮儀之贊導的鴻腫寺卿副手的 鴻臚少卿,這種清要之職①才是趙明誠的實際處境,而他的父親趙挺之在李清照被迫走出汴京趙府之日,恰恰成了他再三升遷之時。從清照十八歲初嫁至 二十二歲,五年之間,趙挺之由吏部侍郎,遞遷為吏部尚書、尚書右丞、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特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宋史》本傳謂其:“乞 歸青州,將入辭,會彗星見,帝默思咎徵,盡除(蔡)京諸蠹法,罷京,召見挺之曰:京所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進,仍為右僕射。”趙挺之在與蔡 京數年的明爭暗鬥中,這一次因“彗星見”使其反敗為勝,地位陡升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此時清照的父親李格非的處境與趙挺之可以說有天壤之別, 能否在原籍明水隱居下去都很難說,一不小心就有被遠謫和編管的可能。基於趙、李生存環境的巨大差異,其思想感情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清照以悲 苦無似的《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時,他廢食忘寢三日夜寫了五十闋,竟沒有一句堪與清照所作匹比。這不光是因為他詞才不及其妻,主要當是因為二人 的心情大不相同所致。在納妾易於翻掌、把妻子當作需要隨時更換的衣服的封建社會,趙、李的分別給清照帶來的絕不會有什麼好事,這在《李清照評 傳》第四章第三節《傳寫心曲的身世詞》中有所涉及。此不贅。
大觀元年(1107 年)正月,蔡京復左僕射之職;三月,趙挺之被罷右仆 射,授特進觀文毆大學士佑神觀使。五日挺之病卒,在徽宗車駕幸臨其門時,儘管趙妻郭氏哭拜請恩,也不准許在其諡號中帶一“正”字,只以“清憲” 為諡。這當是趙家要出事的先兆。果然,挺之卒後三日,立即受到了蔡京誣陷,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因無事實,七月獄具①,家屬遣歸,挺之被奪 贈官,其詳情大致如下:七月,故觀文殿大學士特進贈司徒趙挺之,迫所贈司徒, 落觀文殿大學士。始挺之自密州徙居青州,會蔡京之黨,有為京東監司者,廉挺之私事,其從子為御史,承旨意言:挺之交結富人。挺之卒之三日,京遂下其章,命京東略都轉運使王旉等置獄於青州鞫治(審訊)。俾開封府捕親戚使臣之在京師,送制獄窮究,皆無實事,抑今供析,但坐政府日,有俸余錢,止有剩利,至微,具獄進呈。
兩省台諫文章論列:挺之身為元祐大臣所薦,故力庇元祐奸黨,蓋指挺之嘗為故相劉摯援引也。遂迫 贈官,落職。①仿佛應了那句“惡有惡報”的話,當年趙挺之參與曾布、蔡京等人“窮 究”元祐黨人之事,連對自己的親家和兒媳也毫不留情,到頭來卻落了個“力庇元祐奸黨”的罪名,莫非當時真是“政治鬥爭無是非可言”?以上史料可 以確證,蔡、趙多年傾軋的結果,以趙挺之的亡故告終,其家屬則受到了長① 此系皇帝賜予宰輔大臣子弟的一種榮譽職務。
① 獄具:判罪定案。
① 《宋宰輔編年錄》卷十二。
期株連。
三、“屏居”篤學的青州時期
(一)
“屏居”青州而非諸城據《宋史》本傳雲趙挺之得以膺任宰相之一,是與獨相蔡京的力薦有關。 及至蔡、趙二人一度成了徽宗的左右手,對於蔡京的奸佞之舉,趙挺之不但沒有助紂為虐,還曾“屢陳其奸惡”,使蔡京的所作所為受到一定抑制。但 最終趙挺之還是敗在了善於結黨營私的蔡京手中,在其連被罷帶病卒八天之後,蔡京竟對趙家及其親舊興大獄治罪約三、四個月之久,惟因查無實據, 不得不於大觀元年七月具獄,此後,挺之遺郭氏與其三個兒子、兒媳、女兒(未出嫁的話)等所有家眷,就有相將離京回鄉的可能,但趙家徹底離開汴 京當在大觀元年冬末或二年初春。對於此事,李清照只云:“後屏居鄉里十年”②,沒有明確言及“屏居”之地與起止時間。後不少淪者想當然地認為趙 明誠偕李清照回到了其原籍密州諸城,並因此出現了一些掌故。這些掌故一無真實可言而亟待駁難:其一,四印齋刻《漱玉詞》附錄諸城王志修《易安居士畫像題詞》註:“石高五尺,玲瓏透豁,上有雲巢二隸書,其下小摩崖刻辛卯九月德父易安 同記,現置敝居仍園竹中。”“辛卯”是政和元年(1111 年),此時趙、李屏居於趙挺之所置青州私第(證據下詳),其物何以置於諸城王志修“仍園 竹中”?顯系附會。
其二,四印齋刻《漱玉詞》前附《易安居上三十一歲之照》及明誠題詞:“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甫題干歸來 堂。”王鵬跋云:“易安居士照,藏諸城某氏,諸城古東武,明誠鄉里也,王竹吾(志修)舍人以摹本見贈,屬劉君炳堂重就是幀,竹吾云:其家蓄奇 石一面,上有明誠、易安題字,諸城趙李遺蹟,蓋僅此雲。”看來這位王志修不僅是在搞牽強附會,他既是始作偽者,又是以訛傳訛者。王鵬運輕信此 輩,致使訛誤在更大範圍內流傳,後世據王本所刊載的所謂“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像主竟是一個滿臉皺紋的大錛兒頭,這副尊容實在無法與清照 的名字連繫在一起。筆者每逢看到這幀“小照”,心裡總是很不舒服,很為易安俊俏的面容被損傷而抱屈。今天看來,此“照”及所謂明誠題詞之偽跡 並不難識破。一則畫中衣飾不類宋人,且彼時把畫像稱作“照”,亦很令人費解;二則甲午系政和四年(1114 年),此時有充分根據說明明誠夫婦在青 州而不在諸城。“歸來堂”系趙、李在青州的書房而絕不在諸城。對“歸來堂”的來歷,在本書第二章第五節的“歸來堂中讀書樂”中已作了考索,從 而可以斷定所謂“政和甲午新秋德甫題于歸來堂”,及“歸來堂舊址,乾隆間同邑李氏改名易安園,今亦荒蕪矣”①云云,均為偽造。
其三,1957 年第 3 期《文學研究》曾刊登所謂《諸城縣署所藏之清照小 像》及題跋云:“像舊藏諸城縣署樓中,貯以竹筒,今為邑人裴君玉樵所得,按易安嫁趙明誠,明誠諸城人而家於青,此圖在諸城固宜。畫筆古雅,其為 當時真本可知”,又云:“此像系作者在劉半農先生語音樂律研究室舊藏照片中找得”,此類煞有介事的說法,同樣是不可信的,筆者在歡迎原作者的② 《後序》。
許多懷人的詞,我們相信有一部分即寫成在這時候。”實則這個事實全出虛造,絕非真實:
(一)
細玩此詞非類送別之作,“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以及“雲中誰寄錦書來”明明是別後相思,不得為送別之作,(二)“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離去的應該是清照,不是明誠,(三)結縭時明誠在太學作學生,用不著負笈遠遊,結縭後二年即出仕宦,更不須負笈,何況仕宦地點即在汴 京,《後序》亦有交代,此傳說所以發生,實誤解一“出”字。
無疑當官(出仕宦)、繼而擔任主管朝祭禮儀之贊導的鴻腫寺卿副手的 鴻臚少卿,這種清要之職①才是趙明誠的實際處境,而他的父親趙挺之在李清照被迫走出汴京趙府之日,恰恰成了他再三升遷之時。從清照十八歲初嫁至 二十二歲,五年之間,趙挺之由吏部侍郎,遞遷為吏部尚書、尚書右丞、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特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宋史》本傳謂其:“乞 歸青州,將入辭,會彗星見,帝默思咎徵,盡除(蔡)京諸蠹法,罷京,召見挺之曰:京所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進,仍為右僕射。”趙挺之在與蔡 京數年的明爭暗鬥中,這一次因“彗星見”使其反敗為勝,地位陡升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此時清照的父親李格非的處境與趙挺之可以說有天壤之別, 能否在原籍明水隱居下去都很難說,一不小心就有被遠謫和編管的可能。基於趙、李生存環境的巨大差異,其思想感情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清照以悲 苦無似的《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時,他廢食忘寢三日夜寫了五十闋,竟沒有一句堪與清照所作匹比。這不光是因為他詞才不及其妻,主要當是因為二人 的心情大不相同所致。在納妾易於翻掌、把妻子當作需要隨時更換的衣服的封建社會,趙、李的分別給清照帶來的絕不會有什麼好事,這在《李清照評 傳》第四章第三節《傳寫心曲的身世詞》中有所涉及。此不贅。
大觀元年(1107 年)正月,蔡京復左僕射之職;三月,趙挺之被罷右仆 射,授特進觀文毆大學士佑神觀使。五日挺之病卒,在徽宗車駕幸臨其門時,儘管趙妻郭氏哭拜請恩,也不准許在其諡號中帶一“正”字,只以“清憲” 為諡。這當是趙家要出事的先兆。果然,挺之卒後三日,立即受到了蔡京誣陷,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因無事實,七月獄具①,家屬遣歸,挺之被奪 贈官,其詳情大致如下:七月,故觀文殿大學士特進贈司徒趙挺之,迫所贈司徒, 落觀文殿大學士。始挺之自密州徙居青州,會蔡京之黨,有為京東監司者,廉挺之私事,其從子為御史,承旨意言:挺之交結富人。挺之卒之三日,京遂下其章,命京東略都轉運使王旉等置獄於青州鞫治(審訊)。俾開封府捕親戚使臣之在京師,送制獄窮究,皆無實事,抑今供析,但坐政府日,有俸余錢,止有剩利,至微,具獄進呈。
兩省台諫文章論列:挺之身為元祐大臣所薦,故力庇元祐奸黨,蓋指挺之嘗為故相劉摯援引也。遂迫 贈官,落職。①仿佛應了那句“惡有惡報”的話,當年趙挺之參與曾布、蔡京等人“窮 究”元祐黨人之事,連對自己的親家和兒媳也毫不留情,到頭來卻落了個“力庇元祐奸黨”的罪名,莫非當時真是“政治鬥爭無是非可言”?以上史料可 以確證,蔡、趙多年傾軋的結果,以趙挺之的亡故告終,其家屬則受到了長① 此系皇帝賜予宰輔大臣子弟的一種榮譽職務。
① 獄具:判罪定案。
① 《宋宰輔編年錄》卷十二。
期株連。
三、“屏居”篤學的青州時期
(一)
“屏居”青州而非諸城據《宋史》本傳雲趙挺之得以膺任宰相之一,是與獨相蔡京的力薦有關。 及至蔡、趙二人一度成了徽宗的左右手,對於蔡京的奸佞之舉,趙挺之不但沒有助紂為虐,還曾“屢陳其奸惡”,使蔡京的所作所為受到一定抑制。但 最終趙挺之還是敗在了善於結黨營私的蔡京手中,在其連被罷帶病卒八天之後,蔡京竟對趙家及其親舊興大獄治罪約三、四個月之久,惟因查無實據, 不得不於大觀元年七月具獄,此後,挺之遺郭氏與其三個兒子、兒媳、女兒(未出嫁的話)等所有家眷,就有相將離京回鄉的可能,但趙家徹底離開汴 京當在大觀元年冬末或二年初春。對於此事,李清照只云:“後屏居鄉里十年”②,沒有明確言及“屏居”之地與起止時間。後不少淪者想當然地認為趙 明誠偕李清照回到了其原籍密州諸城,並因此出現了一些掌故。這些掌故一無真實可言而亟待駁難:其一,四印齋刻《漱玉詞》附錄諸城王志修《易安居士畫像題詞》註:“石高五尺,玲瓏透豁,上有雲巢二隸書,其下小摩崖刻辛卯九月德父易安 同記,現置敝居仍園竹中。”“辛卯”是政和元年(1111 年),此時趙、李屏居於趙挺之所置青州私第(證據下詳),其物何以置於諸城王志修“仍園 竹中”?顯系附會。
其二,四印齋刻《漱玉詞》前附《易安居上三十一歲之照》及明誠題詞:“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甫題干歸來 堂。”王鵬跋云:“易安居士照,藏諸城某氏,諸城古東武,明誠鄉里也,王竹吾(志修)舍人以摹本見贈,屬劉君炳堂重就是幀,竹吾云:其家蓄奇 石一面,上有明誠、易安題字,諸城趙李遺蹟,蓋僅此雲。”看來這位王志修不僅是在搞牽強附會,他既是始作偽者,又是以訛傳訛者。王鵬運輕信此 輩,致使訛誤在更大範圍內流傳,後世據王本所刊載的所謂“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像主竟是一個滿臉皺紋的大錛兒頭,這副尊容實在無法與清照 的名字連繫在一起。筆者每逢看到這幀“小照”,心裡總是很不舒服,很為易安俊俏的面容被損傷而抱屈。今天看來,此“照”及所謂明誠題詞之偽跡 並不難識破。一則畫中衣飾不類宋人,且彼時把畫像稱作“照”,亦很令人費解;二則甲午系政和四年(1114 年),此時有充分根據說明明誠夫婦在青 州而不在諸城。“歸來堂”系趙、李在青州的書房而絕不在諸城。對“歸來堂”的來歷,在本書第二章第五節的“歸來堂中讀書樂”中已作了考索,從 而可以斷定所謂“政和甲午新秋德甫題于歸來堂”,及“歸來堂舊址,乾隆間同邑李氏改名易安園,今亦荒蕪矣”①云云,均為偽造。
其三,1957 年第 3 期《文學研究》曾刊登所謂《諸城縣署所藏之清照小 像》及題跋云:“像舊藏諸城縣署樓中,貯以竹筒,今為邑人裴君玉樵所得,按易安嫁趙明誠,明誠諸城人而家於青,此圖在諸城固宜。畫筆古雅,其為 當時真本可知”,又云:“此像系作者在劉半農先生語音樂律研究室舊藏照片中找得”,此類煞有介事的說法,同樣是不可信的,筆者在歡迎原作者的② 《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