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劉老師:長得比舒琪好看嗎?
中磊反問:你覺得舒琪好看嗎?
劉老師:我就是打一比方,你急什麼呀?
中磊:我就不認識難看的女孩。
劉老師:是你一叫就能來的嗎?
中磊:叫不來張三叫李四唄。
劉老師:我還真不信,你叫一個來讓我們看看。
中磊:我一人偷著樂的事,幹嗎非讓您信呀?
劉老師:那我就認為你說的都不是實話,其實給你打電話的都是男的。
中磊隨手撥通手機,遞給劉老師。
電話里傳來一個妹妹水靈的聲音:中磊哥!你在哪兒呢?
中磊掛斷電話,問:劉老師,滿足您的好奇心了嗎?
劉老師憤然答道:全是他媽的破鞋。
小文和中磊相反,對劉老師永遠是熱情過分,見了劉老師必先單腿下跪,接著就是熱烈地擁抱,然後就是一大堆的恭維話,說的語無倫次,把劉老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究竟要說些什麼。
小文有個特點,思維太快,嘴跟不上,所以話說出來都是半句半句的,不了解人的人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比如初見劉老師時,他想說:您的大名如雷貫耳,崇拜您五體投地,今天見到您三生有幸。但他的表達則省略為:大名如雷貫,崇拜五體投,今見三生有。
再比如他心裡想著三件事,說出來卻省略為一句沒頭沒腦的話,我在這裡給大家學學,然後我再幫您翻譯。
他原本想說的三件事,分別是:薩達姆把武器專家都藏起來了,美國逼他要人。
俄羅斯用麻醉氣體解救人質,已經死了一百多人。東方時空報導說,有一家醫院把一次性使用的心臟起搏器,回收後再次賣給患者二次使用,院長做工作,當事人不說實話。
但他說出來的句子卻是:薩達姆把人都藏起來了,人質已死一百多,心臟起搏器二次使用,院長都急了不說實話。
小文每天通過看電視、上網、讀報、偷聽敵台等方式,接收到大批小道消息,信息量極大。見到劉老師特別想一口氣把他知道的都說出來,往往適得其反,一件事也沒說清楚,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望著一臉茫然的劉老師,小文充滿歉意地說:您要是想去哪兒,我開大汽車侍候您。這時我得趕緊幫他翻譯給劉老師,他是想告訴您,去年他丟了的那部本田車,警察已經在哈爾濱給他找到了。
小文是前空軍司令吳法憲的女婿,談戀愛時,有一次騎車帶著老司令的女兒吳巴璀,闖過一次紅燈。
巴璀緊張地提醒他:警察!
小文一邊猛蹬,一邊說:你可真不如你爸爸,老司令連政變都敢搞,你連紅燈都不敢闖,真給你爸爸丟人。
小文就是這麼一性格的人,好動不好靜,生性樂觀,樂於助人,為老司令的晚年帶來了不少樂趣。每次他到工作室來都是神出鬼沒,眨眼的功夫來了,眨眼的功夫又不見了。他的身體出奇得好,冬天也只是外面一件夾克,裡面一件襯衫,頭上還永遠冒著汗。每逢劉老師來工作室,都要包餃子自娛自樂,甭管包了多少,只要小文在,永遠不夠吃。
工作室還有一人,是跟了我多年的製片主任,名叫陸國強,圈裡的人都叫他小陸。小陸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只要見了劉老師也會變得有一肚子的話要向劉老師傾訴。而且說出的話常常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令劉老師這等老謀深算的人也大為吃驚。
比如一次在開羅,小陸陪著劉老師在尼羅河畔散步。劉老師感慨,發展中國家腐敗現象嚴重,但最大的腐敗還不是貪污腐化,最大的腐敗就是不負責任又大權在握。
小陸卻對此不以為然,還安慰劉老師說:這就像家裡有一塊蛋糕,誰都不喜歡吃,但你要扔了,老太太還會捨不得,愣是要扔,老太太一準跟你急,結果蛋糕沒扔成還弄得全家都不痛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放著它,不去想它,有一天發霉了,長毛了,甭你動手,老太太自己就悄不聲地把它給扔了。
日後劉老師向我說起這件事,對小陸的“蛋糕理論”蘊含的深刻道理,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小陸平日少言寡語,但每天都要用光兩塊以上的手機電池,也就是說,他的話都在手機里說完了。
劉老師對我說,他印象中凡見到小陸,必是正在戴著手機的耳機,自言自語。
說話的神情也和平時判若兩人,接起電話,不卑不亢,話語流暢;放下電話,一臉謙和,吭哧半天也說不出一句整話。
我對劉老師說:他已經習慣了通過電話與人溝通,通過聲音判斷對方的態度,也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態度。而且越是在開車行走時,他的思維越活躍,打固定電話就遠不如打手機,似乎不在移動中,判斷力和表達能力都會大打折扣。
在影視界中,有兩種人分分秒秒都離不開手機。一是製片主任,二是經紀人。
他們可以在手機里討論條款極其複雜的合同,談成一筆又一筆的交易,真到見面時一切盡在不言中。很難想像,一天不允許打手機,他們的生活將會多麼的沮喪。
我和小陸一起去美國出差,看見他手裡沒有手機,我都會感到不安,好像跟在我身邊的不是小陸,是一個陌生的朋友。我曾在討論劇本時,宣布所有人都關掉手機,但我發現,小陸想方設法改成振動也要開著機,對這一點我始終無法理解,想必是手機里有著巨大的誘惑,讓他如此擔心和外部世界失去聯繫,哪怕只有兩個小時。
為此,我曾生出這樣的念頭,百年之後,如果我的墓碑雕刻的是一張侃侃而談的嘴;那小陸的墓碑就應該是一個手機,墓志銘上寫著:“正在通話中”。
中磊和小文、小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雖然都不是愛喝酒的人,但只要是劉老師來了,三個人都能陪著劉老師喝到盡興。
劉老師有一個特點,特別能勾著別人掏心窩子,東拉一句西扯一句,原本大家對生活的認識十分樸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經劉老師三言兩語,由表及里的那麼一分析,茅塞頓開,從此養成“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的臭毛病。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在我的工作室里蔚然成風,弄得每個人都變的猴精,說話都倍加小心,生怕被對方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9 月底劉震雲來工作室的那天,我向他訴說了改編《老吳太太》的苦惱,鬱悶找不到正確的途徑。
劉老師說:創作有兩種途徑情況。一種是“向生活要藝術”;一種是“向藝術要藝術”。選擇了後一種途徑就勢必會導致影片裡到處結滿了假肢。你們半途而廢是明智之舉,你又多拍了一部電影有多大的意義呢?張藝謀、陳凱歌今年拍的電影,無論其規模大小,成敗如何,有一條兩部電影的創作途徑是一式的,都是“向藝術要藝術”寫出來的劇本……
那天工作室的人都在,都想聽劉老師的高見,但在劉老師說這番話的時候,每個人都不停地在接打手機。他們打手機時,劉老師就停下話頭,等著他們,等完張三等李四。有的人手機接得很坦然,通話言簡意賅,也沒有會什麼可避人的;有的人則一接手機,馬上顯得鬼鬼祟祟,不是支支唔唔,就是起身支應著往沒人的地方躲。我和劉老師的興奮點不知不覺轉移到他們的身上,對每個人接手機的心態逐個分析猜測,試圖揭出那些藏在手機里的無窮秘密。後來全體人都加入了我們的討論,紛紛道出自己手機里的種種隱密,以及藏在這些秘密背後的更大秘密。真可謂是險象環生,驚心動魄。
中磊反問:你覺得舒琪好看嗎?
劉老師:我就是打一比方,你急什麼呀?
中磊:我就不認識難看的女孩。
劉老師:是你一叫就能來的嗎?
中磊:叫不來張三叫李四唄。
劉老師:我還真不信,你叫一個來讓我們看看。
中磊:我一人偷著樂的事,幹嗎非讓您信呀?
劉老師:那我就認為你說的都不是實話,其實給你打電話的都是男的。
中磊隨手撥通手機,遞給劉老師。
電話里傳來一個妹妹水靈的聲音:中磊哥!你在哪兒呢?
中磊掛斷電話,問:劉老師,滿足您的好奇心了嗎?
劉老師憤然答道:全是他媽的破鞋。
小文和中磊相反,對劉老師永遠是熱情過分,見了劉老師必先單腿下跪,接著就是熱烈地擁抱,然後就是一大堆的恭維話,說的語無倫次,把劉老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究竟要說些什麼。
小文有個特點,思維太快,嘴跟不上,所以話說出來都是半句半句的,不了解人的人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比如初見劉老師時,他想說:您的大名如雷貫耳,崇拜您五體投地,今天見到您三生有幸。但他的表達則省略為:大名如雷貫,崇拜五體投,今見三生有。
再比如他心裡想著三件事,說出來卻省略為一句沒頭沒腦的話,我在這裡給大家學學,然後我再幫您翻譯。
他原本想說的三件事,分別是:薩達姆把武器專家都藏起來了,美國逼他要人。
俄羅斯用麻醉氣體解救人質,已經死了一百多人。東方時空報導說,有一家醫院把一次性使用的心臟起搏器,回收後再次賣給患者二次使用,院長做工作,當事人不說實話。
但他說出來的句子卻是:薩達姆把人都藏起來了,人質已死一百多,心臟起搏器二次使用,院長都急了不說實話。
小文每天通過看電視、上網、讀報、偷聽敵台等方式,接收到大批小道消息,信息量極大。見到劉老師特別想一口氣把他知道的都說出來,往往適得其反,一件事也沒說清楚,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望著一臉茫然的劉老師,小文充滿歉意地說:您要是想去哪兒,我開大汽車侍候您。這時我得趕緊幫他翻譯給劉老師,他是想告訴您,去年他丟了的那部本田車,警察已經在哈爾濱給他找到了。
小文是前空軍司令吳法憲的女婿,談戀愛時,有一次騎車帶著老司令的女兒吳巴璀,闖過一次紅燈。
巴璀緊張地提醒他:警察!
小文一邊猛蹬,一邊說:你可真不如你爸爸,老司令連政變都敢搞,你連紅燈都不敢闖,真給你爸爸丟人。
小文就是這麼一性格的人,好動不好靜,生性樂觀,樂於助人,為老司令的晚年帶來了不少樂趣。每次他到工作室來都是神出鬼沒,眨眼的功夫來了,眨眼的功夫又不見了。他的身體出奇得好,冬天也只是外面一件夾克,裡面一件襯衫,頭上還永遠冒著汗。每逢劉老師來工作室,都要包餃子自娛自樂,甭管包了多少,只要小文在,永遠不夠吃。
工作室還有一人,是跟了我多年的製片主任,名叫陸國強,圈裡的人都叫他小陸。小陸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只要見了劉老師也會變得有一肚子的話要向劉老師傾訴。而且說出的話常常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令劉老師這等老謀深算的人也大為吃驚。
比如一次在開羅,小陸陪著劉老師在尼羅河畔散步。劉老師感慨,發展中國家腐敗現象嚴重,但最大的腐敗還不是貪污腐化,最大的腐敗就是不負責任又大權在握。
小陸卻對此不以為然,還安慰劉老師說:這就像家裡有一塊蛋糕,誰都不喜歡吃,但你要扔了,老太太還會捨不得,愣是要扔,老太太一準跟你急,結果蛋糕沒扔成還弄得全家都不痛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放著它,不去想它,有一天發霉了,長毛了,甭你動手,老太太自己就悄不聲地把它給扔了。
日後劉老師向我說起這件事,對小陸的“蛋糕理論”蘊含的深刻道理,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小陸平日少言寡語,但每天都要用光兩塊以上的手機電池,也就是說,他的話都在手機里說完了。
劉老師對我說,他印象中凡見到小陸,必是正在戴著手機的耳機,自言自語。
說話的神情也和平時判若兩人,接起電話,不卑不亢,話語流暢;放下電話,一臉謙和,吭哧半天也說不出一句整話。
我對劉老師說:他已經習慣了通過電話與人溝通,通過聲音判斷對方的態度,也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態度。而且越是在開車行走時,他的思維越活躍,打固定電話就遠不如打手機,似乎不在移動中,判斷力和表達能力都會大打折扣。
在影視界中,有兩種人分分秒秒都離不開手機。一是製片主任,二是經紀人。
他們可以在手機里討論條款極其複雜的合同,談成一筆又一筆的交易,真到見面時一切盡在不言中。很難想像,一天不允許打手機,他們的生活將會多麼的沮喪。
我和小陸一起去美國出差,看見他手裡沒有手機,我都會感到不安,好像跟在我身邊的不是小陸,是一個陌生的朋友。我曾在討論劇本時,宣布所有人都關掉手機,但我發現,小陸想方設法改成振動也要開著機,對這一點我始終無法理解,想必是手機里有著巨大的誘惑,讓他如此擔心和外部世界失去聯繫,哪怕只有兩個小時。
為此,我曾生出這樣的念頭,百年之後,如果我的墓碑雕刻的是一張侃侃而談的嘴;那小陸的墓碑就應該是一個手機,墓志銘上寫著:“正在通話中”。
中磊和小文、小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雖然都不是愛喝酒的人,但只要是劉老師來了,三個人都能陪著劉老師喝到盡興。
劉老師有一個特點,特別能勾著別人掏心窩子,東拉一句西扯一句,原本大家對生活的認識十分樸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經劉老師三言兩語,由表及里的那麼一分析,茅塞頓開,從此養成“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的臭毛病。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在我的工作室里蔚然成風,弄得每個人都變的猴精,說話都倍加小心,生怕被對方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9 月底劉震雲來工作室的那天,我向他訴說了改編《老吳太太》的苦惱,鬱悶找不到正確的途徑。
劉老師說:創作有兩種途徑情況。一種是“向生活要藝術”;一種是“向藝術要藝術”。選擇了後一種途徑就勢必會導致影片裡到處結滿了假肢。你們半途而廢是明智之舉,你又多拍了一部電影有多大的意義呢?張藝謀、陳凱歌今年拍的電影,無論其規模大小,成敗如何,有一條兩部電影的創作途徑是一式的,都是“向藝術要藝術”寫出來的劇本……
那天工作室的人都在,都想聽劉老師的高見,但在劉老師說這番話的時候,每個人都不停地在接打手機。他們打手機時,劉老師就停下話頭,等著他們,等完張三等李四。有的人手機接得很坦然,通話言簡意賅,也沒有會什麼可避人的;有的人則一接手機,馬上顯得鬼鬼祟祟,不是支支唔唔,就是起身支應著往沒人的地方躲。我和劉老師的興奮點不知不覺轉移到他們的身上,對每個人接手機的心態逐個分析猜測,試圖揭出那些藏在手機里的無窮秘密。後來全體人都加入了我們的討論,紛紛道出自己手機里的種種隱密,以及藏在這些秘密背後的更大秘密。真可謂是險象環生,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