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按:武帝為抑制貴戚、權貴、豪強、民變,推行其政令,使用酷吏及峻法治天下。《韓非子》:「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有度篇)

  武帝治國,陽儒陰法,以儒典為文飾,政術所行乃法家之道也。

  漢初約法省刑,元光元朔間,張湯為太中大夫時,受命與中大夫趙禹論定律令,恢復了漢初曾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等,增設見知故縱法、腹誹法等,條令苛密,漢法從此嚴酷化。《漢書·刑法志》說:

  「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內盛耳目之好,徵發煩數,百姓貧耗,窮民犯法,酷吏擊斷,奸軌不斷勝。於是招進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作見知故縱、監臨部主之法,緩深故之罪,急縱出之誅。其後奸猾巧法,轉相比況,禁網寖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避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

  漢武帝以法治國,視法度高於一切,不僅主張「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司馬談《六家要旨》)實踐上也是一直這樣做的。]

  司馬光指出,武帝「以法制御下,好尊用酷吏,而郡、國為治才大抵多酷暴。」

  貢禹評論武帝時政云:

  「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並起,亡命者眾。郡國恐伏其誅,則擇便巧史書習於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奸軌不勝,則取勇敢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酷吏搏擊諸侯王、豪族強宗、富商大賈、不法官吏。如義縱任長陵和長安令,行治不避貴戚,曾懲處王太后的外孫修成君子。遷為河內都尉,族滅豪強穰氏。杜周任南陽太守,即捕縣官後家居而橫行郡中的寧成;南陽豪強孔氏、暴氏因此逃竄。周陽由治郡必滅豪強,尹齊斬伐不避貴勢。凡治諸侯王獄,武帝多委任酷吏,如張湯、咸宣治淮南獄。御史也多以酷吏擔任,所以刺史六條所察的對象,也就是酷吏所搏擊的對象。二是「督盜賊」,就是鎮壓吏民暴動、起義。如當「郡國盜賊並起」,武帝遷「以殺伐為治」的田廣明為淮陽太守。歲余,故城父令公孫勇與客明倩起義,田廣明覺知,發兵捕斬,血腥鎮壓。

  [《漢書·酷吏傳》,武帝朝酷吏九人,即寧成、周陽由、趙禹、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咸宣、田廣明、以及張湯、杜周計十一。其中最著名者為張湯、王溫舒、杜周、寧成等。]

  [張湯出身長安史,曾為寧成掾,田蚡征為丞相史,又由于田蚡的推薦,補侍御史。

  元光五年,武帝命張湯治陳皇后巫蠱獄。大事株連,殺三百餘人。遷為太中大夫。元朔三年(前126),武帝重用張湯為廷尉。

  [湯見武帝好文學,就用博士弟子補廷尉史,附會《尚書》、《春秋》經義。

  張湯內修私德,居官廉潔,又善處理同僚關係,調護故人子弟及窮兄弟,造謁諸公不避寒暑。

  元朔三年(前126),汲黯當著武帝的面責斥張湯;「公為正卿,上不能褒揚先帝的功業,下不能化導天下的邪心,安國富民,使監獄出空,為什麼要亂改高皇帝的法度?我看你從此要滅種了!」張湯巧言善辯,汲黯辯論不過,怒不可遏,罵:「天下人都說刀筆吏不可做公卿,果然如此。一定是這個張湯,要弄得天下人心懷懼,仄目而視!」

  元狩二年(前121),武帝又因張湯治淮南、衡山兩獄有功,進一步提升他為御史大夫。自此以後,「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決湯。」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3)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王溫舒為河內太守時,打擊「郡中豪猾」,「相連坐千餘家」,「至流血十餘里」,「郡中無犬吠之盜」。元狩三年(前120)遷為中尉。

  元封二年(前109),杜周繼王溫舒為廷尉。杜周概以武帝意向治獄,從不依法,凡武帝想打擊的,就羅織以罪,武帝想開釋的,就拖延審理,一點一點地顯示他的「冤狀」。賓客問杜周:「君為天下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獄者固如是乎?」杜周答:「

  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

  公孫弘曾對漢武帝談論寧成,說:「臣居山東為小吏時,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令治民。」武帝用寧成為函谷關都尉。吏民出入關者皆畏之,云:「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

  [何按:武帝一朝削平了困擾文景時代的同姓王問題。極大地加強了君權。但其結果,卻使得皇帝孤立,失去了外部的屏藩。導致士人階層及行政官僚集團的權力強大。皇帝不得不依靠外家即舅氏通過控制軍權屏藩王室,又不得不加強宦官的權力(此武帝晚年的辦法),即以內朝去監督和控制外朝行政官僚。又以酷吏去監督內外臣官僚。外戚、宦官與士人官僚的矛盾(最激烈者即演為東漢黨錮之禍),遂成為西漢後期和東漢一代常困擾以至漢朝亡國的根本政治問題。]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曾說:「案中國之政,始於漢武帝者極多。」其略述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