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巫蠱禍始起。

  [上居建章宮,見一男子帶劍入龍華門,疑刺客,命收之。男子捐劍走,逐之弗獲。上怒,斬門候。上疑以為奸鬼為祟,疑為巫蠱。

  丞相公孫賀夫人衛君孺,衛皇后之娣。賀子敬聲為太僕,驕奢無法,擅移北軍錢千九百萬,下獄。是時詔捕陽陵大俠朱安世。賀請上逐捕安世以贖敬聲,上許之。果捕得安世。

  安世入獄,笑曰:「丞相滅族矣。」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使王當馳道埋儡人,詛上,有惡言」。上令案驗之。]

  冬11月,發三輔騎士搜上林,閉長安城門大索。戒嚴十一日。

  大搜上林苑刺客,又搜長安城。(公孫敖)坐妻為巫蠱,族。

  [發生在武帝晚年的巫蠱案,是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巫蠱之禍起於武帝征和元年十一月,整個事件可分為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以丞相公孫賀父子下獄死為標誌。事件的起因是當時詔捕京師大俠朱安世不能得,賀自請逐捕安世為其子敬聲贖罪,安世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武帝女)私通,及使巫祭祠祝詛,並在甘泉當馳道埋偶人,公孫賀因而被族滅。第二階段是整個事件的高潮,釀成了戾太子、衛皇后母子的悲劇。征和二年,江充等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少傅石德懼誅,勸太子收捕江充等。太子發兵斬充,與丞相劉屈氂大戰長安城中五日,最後敗亡被殺。第三階段主要以丞相劉屈氂腰斬而告終。征和三年,劉屈氂坐謀立昌邑王及使巫祝詛,腰斬東市。此後巫蠱案雖時有餘波微瀾,然均無關宏旨。

  巫蠱之禍延綿數年,牽連死者有戾太子、衛皇后,公孫賀、劉屈氂二丞相,諸邑、陽石二公主及三皇孫,還牽涉到許多公卿大臣和其他重要人物,如石德、任安、暴勝之、田仁、朱安世、江充、韓說、章贛、蘇文、商丘成、張富昌、李壽、莽通、景建等。]

  征和二年(B91,庚寅),66歲。

  春正月,帝陰疑皇后、太子、宮人不忠,又避長安時疫,帝體亦不痊,乃遷居。行幸常駐於甘泉。

  [「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內付皇后,有所平決,還,自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

  皇后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

  群臣寬厚長者附太子,而用法深酷者皆毀之。邪臣多黨羽,故太子譽少而毀多。皇后、太子寵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

  上與諸子疏,皇后久不得見。近臣常於武帝前讒毀之。]

  江充奉詔治公孫賀牽連巫蠱事,公孫賀下獄。死獄中,族其家。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4)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征和二年春制詔:「故丞相賀,倚舊故,據高勢而為邪。興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谷,貨賂上流。

  朕忍之久矣,終不自革,乃以邊為援,以困農煩擾富者,重馬傷耗,武備衰減。下吏妄賦,百姓流離。又詐為詔書,以奸傳朱安世。獄已正於理」。云云「賀少為騎士,從軍數有功。自武帝為太子時,賀為舍人,及武帝即位,遷至太僕。賀夫人君孺,衛皇后姊也,賀由

  是有寵。]

  以涿郡太守劉屈氂為左丞相,屈氂乃中山靖王劉勝子。劉勝好內,多子,諸子計一百二十餘人。劉屈氂亦庶子也。曾任涿州太守。其子娶李廣利女兒,因得重用。

  夏閏4月,衛皇后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皆坐巫蠱罪死。

  司馬遷完成《史記》。

  武帝命劉屈氂及御史章贛督察巫蠱事。劉屈氂乃與江充合謀。欲廢衛氏,而立昌邑王劉髆。

  秋7月,江充掘皇后太子宮。太子斬充,灸胡巫上林中。時武帝久居甘泉,太子假詔起兵。

  [何按:其時,長安流行瘟疫。死者多,人心不安。民間及貴族皆信巫術。

  《史記·龜策列傳》:「今上即位,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通一技之士鹹得自效。數年之間,太卜大集,會上欲擊匈奴,西攘大宛,南收百越。卜筮至預見表象,先圖其利。及猛將推鋒執節,獲勝於彼,而蓍、龜、時、日亦有力於此,上尤加意,賞賜至或數千萬。如丘子明之屬,富溢貴寵,頎於朝廷。

  至以卜筮射蠱遂,巫蠱時或頗中。素有眥龜策能言。後事覺奸窮,亦誅之族。」

  睚不快,因公行誅,姿意所傷,以破族滅門者,不可勝數。百僚盪恐,皆曰:

  「上春秋高,意多所惡,又多病,以為左右皆為蠱(鬼)遂祝詛。(《漢書》戾太子傳)

  「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氂車以渡弱水來獻香雲,帝謂是常香,非中國之所乏,不禮其使。……後長安中大疫,宮中皆疫病。帝不舉樂。兩使乞見,請燒所貢香一枚,帝不得已聽之,宮中病者登日並差,長安中百里成聞香氣,芳積凡月余日,香由(猶)不歇。帝乃厚禮發遣餞送。(博物志·卷二)

  《通鑑》記:「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盧植曰:左道,謂邪道也。)變幻無所不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