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個非常美的傳奇,用來形容藝術家十分貼切。我認為,任何無法在自己的灰燼中重生的藝術家,就無法飛往更美麗的世界,而任何不能自我火焚的人,也就無法穿破自己,讓人看見更鮮美的景象。

  像是古語說的“破釜沉舟”,如果不能在啟帆之際,將岸邊的舟船破沉,則對岸即使風光如畫,氣派恢宏,可能也沒有充足的決心與毅力航向對岸。藝術如此,凡人也一樣,我們的夢想很多,生命的抉擇也很多,我們常常為了保護自己的翅膀而遲疑不決,喪失了抵達對岸的時機。

  人是不能飛翔的,可是思想的翅膀卻可以振風而起,飛到不可知的遠方,這也就是人可以無限的所在。不久以前,我讀到一本叫《思想的神光》的書,裡面談到人的思想在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光芒和形式,而這種思想的神光雖是肉眼所不能見,新的電子攝影器卻可以在人身上攝得神光,從光的明暗和顏色來推斷一個人的思想。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我們思念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思想神光便已到達他的身側溫暖著我們思念的人;當我們忌恨一個人的時候,思想的神光則書到他的身側和他的神光交戰,兩人的心靈都在無形中受損。而中國人所說的“緣”和“神交”,都是因于思想的神光有相似之處,在無言中投合了。

  我覺得這“思想的神光’與“靈感”有相似之處,在“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摟,望盡大涯路”時,靈感是一柱擎天;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推悸”時,靈感是專注的飛向遠方;“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時,靈感是無所不在,像是沉默的、寶相莊嚴的坐在心靈深處燈火闌珊的地方。

  靈感和夢想都是不可解的,但是可以鍛鍊,也可以培養。一個人在生命中千迴百折,是不是能打開智慧的視境,登上更高的心靈層次,端看他能不能將仿佛不可知的靈感錘鍊成遍滿虛空的神光,任所邀翔。

  人的思考是鳳凰一樣多彩,人一閃而明的夢想則是鳳凰的翅膀,能沖向高處,也能飛向遠方,更能歷千百世而不消磨——因此,人是有限的,人也是無限的。

  路上的情書

  我撿過一封訣別的情書。

  情書上有這樣看來普通的句子:“當初是我選擇了你,心裡明知與你不會長久,還是執著的選擇了你。”

  “這些日子以來,謝謝你陪我走過這一段路。”

  “你是一個很好的人,你一定會認識比我好上千倍的女孩。”

  “由衷地希望在沒有我的日子,你依然過得好。”

  會撿到這封情書是很偶然的。有一天我在路上散步,颳起一陣強風,一個印刷十分精美的信封落在我的眼前,信封沒有署名,也沒有緘封,我就打開來看。

  是一封很長的訣別信,看來是十七歲的少女寫給十八歲的男朋友的信,顯然她是要離開他了,於是找了許許多多藉口。

  奇怪的是,這封信收信和發信的人都沒有名字,寫信的少女叫作“March’,她的男朋友叫作“Decenber”,是三月寫給十二月的信呢!可以想見十二月收到這封信,臉如寒冬的樣子。三月的信寫得這麼苦,心情也不像陽春的季節。

  可是,這麼重要的信為什麼會掉在路上呢?

  它有幾個時間的可能,一是少女寫好信不小心遺落的,二是她隨手丟棄,三是男朋友收到後,非常生氣,回家的路上就順手扔了。

  不管如何,這封沒有地址與署名的訣別信,一定是親手遞交的,可見這個少女非常有誠意,又寫訣別信、又親手交託。不像我們年輕時的感情事件,對方離開時的理由到如今都還是謎一樣。

  三月在信里說:“在你十八歲生日時,無論我在不在你身旁,一定會送你一枚銀戒指,傳說在十八歲生日時收到銀戒指,此後將會一路順暢平安。如今,這段甜蜜的過去就要放棄,明知你是真心愛我,December,回頭再看一眼,再看一眼就好,珍重!再見!”

  這結尾寫得真不錯,我坐在公園的長椅上,讀著路上偶然撿到的情書,想到少年時代我們的情感都是如此糾纏的,因為不能了解一切都只是偶然。

  銀戒指何必等到分手之後再送,今天送不是很好嗎?明天的事,誰知道呢?

  不知道後來三月找到四月,十二月找到一月沒有?

  那信紙也選得很好,是一個背著行李站在鐵軌交叉點的少女,不知道走哪一條路好。“不管怎麼走,都會有路。”我把訣別的情書收好,想起這句話。

  咸也好,淡也好

  有這樣一則故事,老僧的一位老友來拜訪他。

  吃飯時,他只配一道鹹菜。老友忍不住問他:“難道這鹹菜不會太咸嗎?”“咸有鹹的味道。”老僧回答道。

  吃完飯後,老僧倒了一杯白開水喝,老友又問:“沒有茶葉嗎?怎么喝這麼平淡的開水?”老僧笑著說:“開水雖淡,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是啊!鹹菜的咸與白開水的淡就像我們在人生中遇到的不同情境與事件。在我們無力做出選擇的情況下,命運安排我們什麼,我們就享受什麼好了!漫漫人生路我們需要品嘗各種滋味,需要體驗各種心境。樣樣不可缺,樣樣不可少,這才是圓滿的結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