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咸,是強烈的信念,熾熱的情感,劇烈的痛苦,沉醉的痴迷,徹骨的孤獨,狂熱的愛戀……淡,是輕鬆的自由,清淡的生活,適當的沉默,細心的關懷,溫和的知足,偉大的平凡……超越了咸與淡的分別,才能真正品味到鹹菜的好滋味與白水的真清甜,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領悟的最高境界。
一隻鳥又飛走了
兒子小時候,每次吵鬧,我就拿起電話筒撥117給他聽。117是報時台,會不斷播報時間,每5秒一次。兒子的好
奇心很強,一聽報時台就停止哭鬧了。
很久以後,有一次他聽報時台,滿臉疑惑地問我:“為什麼電話里的鳥都飛來飛去,有時候多一隻鳥,有時候
少一隻鳥?”我把電話拿來聽,話筒里播著: “下面音響十一點五分五秒……下面音響十一點六分零秒……”原
來,兒子把“秒”聽成“鳥”,“十一點五分五鳥,十一點六分零鳥”,這不是非常奇怪嗎?我正在思索的時候,
兒子把話筒搶走,說:“爸,你聽那麼久,一隻鳥又飛走了。”
我每次想到時間寶貴,就會想起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隻寶貴的鳥,它不斷地張開翅膀,飛去,仿
佛天上的鷺鷥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隻鳥都不屬於我,每一隻鳥都留不下來
鴛鴦香爐
一對瓷器做成的鴛鴦,一隻朝東,一隻向西,小巧靈動,仿佛剛剛在天涯的一角交會,各自輕輕拍著羽翼,錯著身,從水面無聲划過。
這一對鴛鴦關在南京東路一家寶石店中金光閃爍的櫥窗一角,它鮮艷的色彩比珊瑚寶石翡翠還要燦亮,但是由於它的游姿那樣平和安靜,竟仿若它和人間全然無涉,一直要往遠方無止盡的游去。
再往內望去,寶石店裡供著一個小小的神案,上書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晨香還未燒盡,煙香鐐繞,我站在櫥窗前不禁痴了,好像鴛鴦帶領我,順著煙香的紋路游到我童年的夢境裡去。
記得我還未識字以前,祖廳神案上就擺了一對鴛鴦,是瓷器做成的檀香爐,終年氤氳著一樓香菸,在廳堂里繞來繞去,檀香的氣味仿佛可以勾起人沉深平和的心胸世界,即使是一個小小孩兒也被吸引得意興飄飛。我常和兄弟們在廳堂中嬉戲,每當我跑過香爐前,聞到檀香之氣,總會不自覺地出了神,呆呆看那一縷輕淡但不絕的香菸。
尤其是冬天,一縷直直飄上的煙,不僅是香,甚至也是溫暖的象徵。有時候一家人不說什麼,夜裡圍坐在香爐前面,情感好像交融在爐中,並且燒出一股淡淡的香氣了。它比神案上插香的爐子讓我更深切感受到一種無名的溫暖。
最喜歡夏日夜晚,我們圍坐聽老祖父說故事,祖父總是先慢條斯理地燃了那個鴛鴦香爐,然後坐在他的藤搖椅中,說起那些還流動血淚聲香的感人故事。我們依在祖父膝前張開好奇的眼眸,傾聽祖先依舊動人的足音響動,愈到星空夜靜,香爐的煙就直直升到屋樑,繞著屋樑飄到庭前來,一絲一絲,螢火蟲都被吸引來,香菸就像點著螢火蟲尾部的光亮,一盞盞微弱的燈火四散飛升,點亮了滿天的嚮往。
有時候是秋色蕭瑟,空氣中有一種透明的涼,秋葉正紅,鴛鴦香爐的煙柔軟得似蛇一樣升起,煙用小小的手推開寒涼的秋夜,推出一扇溫暖的天空。從瀟湘的後院看去,幾乎能看見那一對鴛鴦依偎著的身影。
那一對鴛鴦香爐的造型十分奇妙,雌雄的腹部連在一起,雄的稍前,雌的在後。雌鴛鴦是鐵灰一樣的褐色,翅膀是紺青色,腹部是白底有褐色的濃斑,像褐色的碎花開在嚴冬的冰雪之上,它圓形的小頭顱微縮著,斜依在雄鴛鴦的肩膀上。
雄鴛鴦和雌鴛鴦完全不同,它的頭高高仰起,頭上有冠,冠上是赤銅色的長毛,兩邊彩色斑讕的翅翼高高翹起,像一個兩面夾著盾牌的武士。它的背部更是美麗,紅的、綠的、黃的、白的、紫的全開在一處,仿佛春天裡怒放的花園,它的紅嘴是龍吐珠,黑眼是一朵黑色的玫瑰,腹部微芒的白點是滿天星。
那一對相偎相依的鴛鴦,一起棲息在一片晶瑩翠綠的大荷葉上。
鴛鴦香爐的腹部相通,背部各有一個小小的圓洞,當檀香的煙從它們背部冒出的時候,外表上看像是各自焚燒,事實上腹與腹間互相感應。我最常玩的一種遊戲,就是在雄鴛鴦身上燒了檀香,然後把雄鴛鴦的背部蓋起來,煙與香氣就會從雌鴛鴦的背部升起;如果在雌鴛鴦的身上燒檀香,蓋住背部,香菸則從雄鴛鴦的背上升起來;如果把兩邊都蓋住,它們就像約好的一樣,一瞬間,檀香就在腹中滅熄了。
倘若兩邊都不蓋,只要點著一隻,煙就會均勻的冒出,它們各生一縷煙,升到中途慢慢氤氳在一起,到屋頂時已經分不開了,交纏的煙在風中彎彎曲曲,如同合唱著一首有節奏的歌。
鴛鴦香爐的記憶,是我童年的最初,經過時間的洗滌愈久,形象愈是晶明,它幾乎可以說是我對情感和藝術嚮往的最初。鴛鴦香爐不知道出於哪一位匠人之手,後來被祖父購得,它的顏色造型之美讓我明白體會到中國民間藝術之美;雖是一個平凡的物件,卻有一顆生動靈巧的匠人心靈在其中遊動,使香爐經過百年都還是活的一般。民間藝術之美總是平凡中見真性,在平和的貞靜里歷百年還能給我們新的啟示。
一隻鳥又飛走了
兒子小時候,每次吵鬧,我就拿起電話筒撥117給他聽。117是報時台,會不斷播報時間,每5秒一次。兒子的好
奇心很強,一聽報時台就停止哭鬧了。
很久以後,有一次他聽報時台,滿臉疑惑地問我:“為什麼電話里的鳥都飛來飛去,有時候多一隻鳥,有時候
少一隻鳥?”我把電話拿來聽,話筒里播著: “下面音響十一點五分五秒……下面音響十一點六分零秒……”原
來,兒子把“秒”聽成“鳥”,“十一點五分五鳥,十一點六分零鳥”,這不是非常奇怪嗎?我正在思索的時候,
兒子把話筒搶走,說:“爸,你聽那麼久,一隻鳥又飛走了。”
我每次想到時間寶貴,就會想起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隻寶貴的鳥,它不斷地張開翅膀,飛去,仿
佛天上的鷺鷥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隻鳥都不屬於我,每一隻鳥都留不下來
鴛鴦香爐
一對瓷器做成的鴛鴦,一隻朝東,一隻向西,小巧靈動,仿佛剛剛在天涯的一角交會,各自輕輕拍著羽翼,錯著身,從水面無聲划過。
這一對鴛鴦關在南京東路一家寶石店中金光閃爍的櫥窗一角,它鮮艷的色彩比珊瑚寶石翡翠還要燦亮,但是由於它的游姿那樣平和安靜,竟仿若它和人間全然無涉,一直要往遠方無止盡的游去。
再往內望去,寶石店裡供著一個小小的神案,上書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晨香還未燒盡,煙香鐐繞,我站在櫥窗前不禁痴了,好像鴛鴦帶領我,順著煙香的紋路游到我童年的夢境裡去。
記得我還未識字以前,祖廳神案上就擺了一對鴛鴦,是瓷器做成的檀香爐,終年氤氳著一樓香菸,在廳堂里繞來繞去,檀香的氣味仿佛可以勾起人沉深平和的心胸世界,即使是一個小小孩兒也被吸引得意興飄飛。我常和兄弟們在廳堂中嬉戲,每當我跑過香爐前,聞到檀香之氣,總會不自覺地出了神,呆呆看那一縷輕淡但不絕的香菸。
尤其是冬天,一縷直直飄上的煙,不僅是香,甚至也是溫暖的象徵。有時候一家人不說什麼,夜裡圍坐在香爐前面,情感好像交融在爐中,並且燒出一股淡淡的香氣了。它比神案上插香的爐子讓我更深切感受到一種無名的溫暖。
最喜歡夏日夜晚,我們圍坐聽老祖父說故事,祖父總是先慢條斯理地燃了那個鴛鴦香爐,然後坐在他的藤搖椅中,說起那些還流動血淚聲香的感人故事。我們依在祖父膝前張開好奇的眼眸,傾聽祖先依舊動人的足音響動,愈到星空夜靜,香爐的煙就直直升到屋樑,繞著屋樑飄到庭前來,一絲一絲,螢火蟲都被吸引來,香菸就像點著螢火蟲尾部的光亮,一盞盞微弱的燈火四散飛升,點亮了滿天的嚮往。
有時候是秋色蕭瑟,空氣中有一種透明的涼,秋葉正紅,鴛鴦香爐的煙柔軟得似蛇一樣升起,煙用小小的手推開寒涼的秋夜,推出一扇溫暖的天空。從瀟湘的後院看去,幾乎能看見那一對鴛鴦依偎著的身影。
那一對鴛鴦香爐的造型十分奇妙,雌雄的腹部連在一起,雄的稍前,雌的在後。雌鴛鴦是鐵灰一樣的褐色,翅膀是紺青色,腹部是白底有褐色的濃斑,像褐色的碎花開在嚴冬的冰雪之上,它圓形的小頭顱微縮著,斜依在雄鴛鴦的肩膀上。
雄鴛鴦和雌鴛鴦完全不同,它的頭高高仰起,頭上有冠,冠上是赤銅色的長毛,兩邊彩色斑讕的翅翼高高翹起,像一個兩面夾著盾牌的武士。它的背部更是美麗,紅的、綠的、黃的、白的、紫的全開在一處,仿佛春天裡怒放的花園,它的紅嘴是龍吐珠,黑眼是一朵黑色的玫瑰,腹部微芒的白點是滿天星。
那一對相偎相依的鴛鴦,一起棲息在一片晶瑩翠綠的大荷葉上。
鴛鴦香爐的腹部相通,背部各有一個小小的圓洞,當檀香的煙從它們背部冒出的時候,外表上看像是各自焚燒,事實上腹與腹間互相感應。我最常玩的一種遊戲,就是在雄鴛鴦身上燒了檀香,然後把雄鴛鴦的背部蓋起來,煙與香氣就會從雌鴛鴦的背部升起;如果在雌鴛鴦的身上燒檀香,蓋住背部,香菸則從雄鴛鴦的背上升起來;如果把兩邊都蓋住,它們就像約好的一樣,一瞬間,檀香就在腹中滅熄了。
倘若兩邊都不蓋,只要點著一隻,煙就會均勻的冒出,它們各生一縷煙,升到中途慢慢氤氳在一起,到屋頂時已經分不開了,交纏的煙在風中彎彎曲曲,如同合唱著一首有節奏的歌。
鴛鴦香爐的記憶,是我童年的最初,經過時間的洗滌愈久,形象愈是晶明,它幾乎可以說是我對情感和藝術嚮往的最初。鴛鴦香爐不知道出於哪一位匠人之手,後來被祖父購得,它的顏色造型之美讓我明白體會到中國民間藝術之美;雖是一個平凡的物件,卻有一顆生動靈巧的匠人心靈在其中遊動,使香爐經過百年都還是活的一般。民間藝術之美總是平凡中見真性,在平和的貞靜里歷百年還能給我們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