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俄密約》這個表面上針對日本而實則為沙俄在我國東北擴大勢力的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東北地區,逐漸成為沙俄的勢力範圍.通過這個密約,沙俄不僅奪得了中國東北的鐵路路權,而且為以後俄國海、陸軍開進中國其他口岸打開了方便之門.這一嚴重後果,李鴻章並未認清,反而自鳴得意,他認為"條約的談判,很少分歧意見,俄方的動機,純粹是要同我國結成友好關係.如果拒絕了,俄國必然懷恨在心,而且將會對我國造成危害".所以簽訂此條約是對的.

  《中俄密約》簽訂之後,中俄兩方嚴守秘密,李鴻章回國後,對這個條約一直秘而不宣.在清政府中,只有極重要的幾名樞臣知道此事.

  (三)簽訂《膠澳租界條約》與《旅大租地條約》

  《中俄密約》的簽訂以及旅遊歐洲的行動,使李鴻章對他所推行的"以夷制夷"政策更加信奉,認為這一政策必將產生積極效果,"可保十年無事".但僅隔1年後,就發生了德國強租膠州灣事件.

  1896年12月,德國向清政府提出長期"租

  借"膠州灣的要求,早就瞄準旅順、大連的俄國認為德國這一要求,正好給他提供了藉口,於是表示盡力支持德國實現在中國的侵略目標.

  1897年11月1日,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

  巨野縣被殺.德國政府趁機採取行動,強占膠州灣.

  清政府害怕德國擴大事端,一再下令山東地方當局不得有任何強硬表示,聽任德國侵略者侵占這個優良軍港.俄國對德這一行動表示支持.1898年3月6

  日,德國在沙俄積極支持下,終於迫使清政府屈服,派李鴻章、 翁同□與之簽訂《膠澳租界條約》.主要內容包括:膠州灣租給德國,期限為99年;准許德國在山東修築兩條由膠州灣到濟南的鐵路,在鐵路兩旁30里以內,准許德國開礦;山東省內舉辦任何事業,如需用外國人、外國資本或外國器材,德國有優先承辦權.中國的利益與主權再一次被出賣、被破壞.

  與此同時,俄國政府正式向清政府提出租借旅順、大連,並修築東三省鐵路支線到黃海海岸的要求.1898年3月27日,李鴻章與張蔭桓等奉旨與俄經

  過談判之後訂立了中俄《旅大租地條約》; 5月7日又訂立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這兩個條約主要內容為:俄國租借旅順口和大連灣及其附近灣面,租地的軍政大權統歸俄國所有,中國不得在租界內駐軍,租期25年;租地以北,劃出一段"隙地 ",中國軍

  隊不經俄國同意,不得入內;允許俄國從東三省鐵路幹線修築一條支線到旅順、大連,支線所經地方的鐵路利益,不得讓給他國.這個條約的簽訂,使中華民族利益進一步被出賣了.

  《膠澳租界條約》和《旅大租地條約》的簽訂及以後在中國大地上掀起的一股瓜分勢力範圍的狂潮,是李鴻章所未始料到的,同時也是對他所推行的"以夷制夷"外交政策的極大諷刺.

  3、李鴻章外交活動評析

  縱觀李鴻章30多年的外交政策,他始終堅持一

  條妥協投降的路線,他早期外交中所推行的"和戎"外交路線及後期所奉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都是這條路線的具體反映.李鴻章秉承清政府中主要決策人慈禧等人的賣國旨意,幾十年中同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條約,這些條約中,除少數是平等的外,大部分是賣國條約.簽訂這些條約時,雖李鴻章是站在維護清政府統治的立場上,雖有時他也是迫於清政府壓力而簽訂的,但正是由於他的妥協投降而使國家和民族利益越來越多地被出賣,使外國侵略者獲得越來越多的特權,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越來越被破壞,使中國的半殖民地性質步步加深.基於這些,我們可以下結論:李鴻章的外交活動是以出賣民族利益為主流的,在外交活動中李鴻章扮演了"賣國賊"的不光彩角色.

  五、"山窮水盡疑無路"

  — — 晚年政治生涯

  1、環遊歐美五國

  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被解除了擔任長達25年

  之久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職務.1895年8月,清政府命令他留京入閣辦事.此後,李鴻章的權力雖然被削弱了,但他仍是清政府倚以為同列強各國進行對外交涉的中心人物.

  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取了遼東半島,觸犯了沙皇俄國準備要搶占的地方,沙俄便聯合法國、德國出面干涉.當時,日本雖然稱霸東方,但它不敢與西方三列強相抗,只好同意讓出遼東半島,不過中國必須為此付出一筆巨額贖金.1895年10月14日,

  清政府以李鴻章為"歸還遼旅議約全權大臣 ",與日本駐北京全權大臣林權助談判.11月8日,最後議定簽字,由中國付銀3000萬兩"贖回"了遼東半

  島.這樣,在清政府眼中,沙皇俄國簡直成了"救星",被當作"恩人"來看待.為了報答沙俄這個"救星",清政府決定派李鴻章為頭等專使到俄國參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同時訪問德、法、英、美四國,親自遞交國書,以聯絡邦交.李鴻章從內心上對這次環遊歐美之舉甚是高興,但他表面上卻以年老體弱、路程遙遠、害怕做出"有傷於國體"的事情而致遭輿論譴責為藉口,於1896年2月14日上奏表示拒

  絕.後經清政府再三勸說,才同意出訪歐美五國.

  1896年3月28日,李鴻章從上海登法國輪

  船離國,開始了環遊歐美五國之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