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國內,在全國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各階層人民悲憤交集,聲討日本侵略罪行,抨擊清政府和李鴻章的賣國行徑.康有為等1300多名舉人在北京發動公車上書,要求在拒和、遷都、練兵、與日本決一死戰的基礎上,進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使中國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在清朝統治層中,內而宗室王公、都院、諫垣,外而直省督撫、前敵將領,"莫不交章諫阻", 他們要求"毀約再戰 ",他們追究致敗之由,誤國之責,把一腔憤怒幾乎都灑在李鴻章身上,形成了"國人皆曰可殺,萬口一詞"的局勢.鑑於馬關條約的流弊無窮和全國的抗議浪潮,清政府對是否"毀約再戰"舉棋不定.而此時李鴻章仍主張按期批准互換馬關條約,反對"毀約再戰".清政府指示李鴻章就割台、 賠款問題電商伊藤"通融更改 ",李鴻章斷然拒絕,說自己作為馬關條約的簽訂者, 不能"改議電商 ","以一口說兩樣話,徒為外人恥笑".這裡既有恫嚇, 又有推諉,而意在迫使清政府按時批准換約.光緒皇帝在別無他法的條件下,只能吞下這個苦果.5月8日,清政府代表伍廷芳與日本代表伊東美久治在煙臺互換批准書.
1895年11月8日,由於俄、法、德三國的
干涉,日本政府被迫退還遼東半島,但卻向中國政府索要3000萬兩白銀做為"還遼費". 這天李鴻章
與日本駐華公使林董在北京簽訂中日《 遼南條約》,具體規定了"還遼"的各項事宜.中國以3000萬
兩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
經過甲午中日戰爭,李鴻章賴以支撐其權威的北洋海軍潰滅殆盡,加上他主張議和辱國,群議指摘,帝黨官僚乘機要求將他密召入都,勿復假以事權,後黨要員榮祿也指責他"誤國 ","甘為小人".而此時慈禧太后由甲午戰爭前敬信李鴻章轉為甲午後信任奕劻和榮祿.正因為這樣,李鴻章入覲之後,便被留在北京,奉旨入閣辦事,從而失去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寶座.
(二)簽訂《中俄密約》
李鴻章對於日本的所有侵略行為,總想依靠西方列強出面對日本行徑加以干預,迫使日本有所收斂.
在與伊藤博文等人談判過程中,他不時搬出俄、英等國來"嚇唬"日本,但沒有什麼作用.俄、英、美等國駐京公使在中日戰爭爆發期間,口頭上曾向李鴻章表示要對日本加以限制,但卻未採取實際的行動.李鴻章始終未看清西方列強的侵略本質,甚至對列強勸誘中國早日與日本和談這個問題不僅沒有反感,反而感激不盡.因此,《馬關條約》簽訂後,俄、德、法三國聯合干涉日本交還遼東半島,李鴻章並未看出是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一個信號,還以為是他"以夷制夷"政策實行的成功.
李鴻章和清政府一直把眼睛盯住日本,而對沙俄不僅不加以防範,反而當作救命"恩人"來看待,把沙俄看作是最值得信賴依靠的一個朋友.1896年,沙俄皇帝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清政府先派布政使王之春去,沙俄政府嫌他地位卑微言輕,不予接待.
同時點名讓李鴻章"參加盛典 ",這表明,在"參加盛典"的名目背後,將有一大筆政治交易.鑑於沙俄要求,光緒皇帝不得不於1896年2月10日下午
旨改派李鴻章為赴俄專使,任命他為"欽差頭等出使大臣"前往俄國.隨後,清政府又交給李鴻章訪問德、法、英、美各國以重邦交,並順便與俄、德、英、法、美各國外交部商討增加進口洋稅以挽回利權的兩項任務.當然,李鴻章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聯俄制日".
1896年3月28日,李鴻章領隨員李經方、
李經述、于式枚、羅豐祿及外籍顧問俄人柯樂德、德人德璀琳、法人穆意索等人,乘法國郵船"愛納司托西蒙"號從上海起航,開始了環遊歐美王國之行.4月30日,李鴻章一行乘坐專列快車抵達彼得堡,尼古拉二世在宮中親自接見,給予了最隆重的禮遇.沙俄的笑臉背後,隱藏著叵測的居心,他們要借李鴻章來訪之機,攫取我國東北主權.5月3日,沙俄財政大臣維特、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與李鴻章進行了秘密會談.維特大談俄國干涉日本還遼有功.隨後,又向李鴻章提出"借地修路"問題,把"借地修路"同俄國"支持中國的完整性"聯繫起來,企圖以俄國"支持中國的完整性"的承諾為釣餌,來誘騙清政府對"借地修路"這一侵害中國主權的要求的讓步.李鴻章對這個問題毫無思想準備,但他提出"種種異議"來拒絕對此問題進行表態.5月18日,李鴻章到達莫斯科,隨後參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應邀"入宮慶賀 ","居各國專使首班", 並被授予"寶星"頭等都是鑽石密嵌.在沙皇的賄賂下,李鴻章妥協了.
1896年6月3日,李鴻章與羅拔諾夫、維特
代表兩國政府在《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
上正式簽字.《中俄密約》共6款,具體內容是:日本如果侵占俄國本部或中國、朝鮮,中俄兩國應將所有海陸軍及軍火糧食,盡力互相救濟;中俄兩國不經兩國協商同意,不得單獨與敵人議和;戰爭期間,中國所有口岸均對俄國開放;中國政府允許俄國於黑龍江、吉林地方建築鐵路通往海參崴,此項鐵路建築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其合同由中國駐俄公使與華俄銀行商訂;開戰時俄國可用這條鐵路運送士兵、糧食,平時也可以運送過往之兵士、糧食;本約自修建鐵路的合同批准之日生效,為期15年.
1895年11月8日,由於俄、法、德三國的
干涉,日本政府被迫退還遼東半島,但卻向中國政府索要3000萬兩白銀做為"還遼費". 這天李鴻章
與日本駐華公使林董在北京簽訂中日《 遼南條約》,具體規定了"還遼"的各項事宜.中國以3000萬
兩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
經過甲午中日戰爭,李鴻章賴以支撐其權威的北洋海軍潰滅殆盡,加上他主張議和辱國,群議指摘,帝黨官僚乘機要求將他密召入都,勿復假以事權,後黨要員榮祿也指責他"誤國 ","甘為小人".而此時慈禧太后由甲午戰爭前敬信李鴻章轉為甲午後信任奕劻和榮祿.正因為這樣,李鴻章入覲之後,便被留在北京,奉旨入閣辦事,從而失去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寶座.
(二)簽訂《中俄密約》
李鴻章對於日本的所有侵略行為,總想依靠西方列強出面對日本行徑加以干預,迫使日本有所收斂.
在與伊藤博文等人談判過程中,他不時搬出俄、英等國來"嚇唬"日本,但沒有什麼作用.俄、英、美等國駐京公使在中日戰爭爆發期間,口頭上曾向李鴻章表示要對日本加以限制,但卻未採取實際的行動.李鴻章始終未看清西方列強的侵略本質,甚至對列強勸誘中國早日與日本和談這個問題不僅沒有反感,反而感激不盡.因此,《馬關條約》簽訂後,俄、德、法三國聯合干涉日本交還遼東半島,李鴻章並未看出是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一個信號,還以為是他"以夷制夷"政策實行的成功.
李鴻章和清政府一直把眼睛盯住日本,而對沙俄不僅不加以防範,反而當作救命"恩人"來看待,把沙俄看作是最值得信賴依靠的一個朋友.1896年,沙俄皇帝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清政府先派布政使王之春去,沙俄政府嫌他地位卑微言輕,不予接待.
同時點名讓李鴻章"參加盛典 ",這表明,在"參加盛典"的名目背後,將有一大筆政治交易.鑑於沙俄要求,光緒皇帝不得不於1896年2月10日下午
旨改派李鴻章為赴俄專使,任命他為"欽差頭等出使大臣"前往俄國.隨後,清政府又交給李鴻章訪問德、法、英、美各國以重邦交,並順便與俄、德、英、法、美各國外交部商討增加進口洋稅以挽回利權的兩項任務.當然,李鴻章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聯俄制日".
1896年3月28日,李鴻章領隨員李經方、
李經述、于式枚、羅豐祿及外籍顧問俄人柯樂德、德人德璀琳、法人穆意索等人,乘法國郵船"愛納司托西蒙"號從上海起航,開始了環遊歐美王國之行.4月30日,李鴻章一行乘坐專列快車抵達彼得堡,尼古拉二世在宮中親自接見,給予了最隆重的禮遇.沙俄的笑臉背後,隱藏著叵測的居心,他們要借李鴻章來訪之機,攫取我國東北主權.5月3日,沙俄財政大臣維特、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與李鴻章進行了秘密會談.維特大談俄國干涉日本還遼有功.隨後,又向李鴻章提出"借地修路"問題,把"借地修路"同俄國"支持中國的完整性"聯繫起來,企圖以俄國"支持中國的完整性"的承諾為釣餌,來誘騙清政府對"借地修路"這一侵害中國主權的要求的讓步.李鴻章對這個問題毫無思想準備,但他提出"種種異議"來拒絕對此問題進行表態.5月18日,李鴻章到達莫斯科,隨後參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應邀"入宮慶賀 ","居各國專使首班", 並被授予"寶星"頭等都是鑽石密嵌.在沙皇的賄賂下,李鴻章妥協了.
1896年6月3日,李鴻章與羅拔諾夫、維特
代表兩國政府在《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
上正式簽字.《中俄密約》共6款,具體內容是:日本如果侵占俄國本部或中國、朝鮮,中俄兩國應將所有海陸軍及軍火糧食,盡力互相救濟;中俄兩國不經兩國協商同意,不得單獨與敵人議和;戰爭期間,中國所有口岸均對俄國開放;中國政府允許俄國於黑龍江、吉林地方建築鐵路通往海參崴,此項鐵路建築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其合同由中國駐俄公使與華俄銀行商訂;開戰時俄國可用這條鐵路運送士兵、糧食,平時也可以運送過往之兵士、糧食;本約自修建鐵路的合同批准之日生效,為期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