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鑑於柳河戰後,明閣臣孫承宗罷歸,尤其是高第撤防,認為迸兵的時機到了。出兵之前,大額駙李永芳建議攻取寧遠城。漢官張孝誠的意見更具有代表性,他說:先得寧遠,設兵置器,再誘攻山海,從一片石入關,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收掠通州的穀物,直到明帝京城。以把皇帝的財寶都得來。在上下紛議中,努爾哈赤也認為明兵軟弱,寧遠城抗不住八旗兵攻擊[5],明經略高第撤軍入關,造成了後金上下的輕敵思想。

  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從瀋陽統率大軍十三萬,號稱二十萬向西進發。十六日到達東昌堡,十七日渡過遼河,北越廣寧大路,南達海岸,八旗兵分路挺進,行軍到西平堡時,捕獲幾個明軍哨卒,從供辭中知道,明軍沒有大部隊防守,僅右屯衛守兵一千,大凌河城守兵五百,銱州守兵三於。後金大軍一到,右屯衛守城參將周守廉、錦州游擊肖聖、中軍張賢、都司呂忠,松山參將左輔、中軍毛鳳翼和大小凌河、杏山、塔山等各處軍民便焚燒房屋、穀物,毫無抵抗,紛紛逃走。二十三日,後金兵臨寧遠城下。又越城五里,駐兵七大營[6],橫斷通往山海關大路。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統兵渡過遼河以前,袁崇煥已經得到了消息,他與總兵官滿桂、同知程維楧等閉門待戰,計算後金兵從三岔河到寧遠的行程和日期,對於城內城外做了周密的部署。先貯備軍糧,將城西龍宮寺的囤糧運入覺華島。以參將姚撫民、胡一寧、金冠,游擊季善、張國青、吳游擊等率領水師四大營,戰船二千多艘,兵將、商民近三萬多人進行守衛。因為天寒封凍,命令兵卒鑿冰十五里,以防後金兵履冰入島[7]。其次,設牽制之兵。令修武營參將祖大壽統領營內健卒,匯合副將朱梅、游擊馬爌、鄧茂林的士兵,出寧遠西北興水縣瓦窖沖,以為寧遠外援。以副將王承胤、肖升左領兵沿紅羅山一帶城堡隨時策應。其他官員孟繼孔、孫呈惠、王太運、周良馭、張存仁、余國鳳、戴光祖、孫定遼、趙邦寧等領兵,或一、二百,或數千,各自為營,從寧遠以北應援。水營游擊姚禹賢、喬桓、季士登、都司王錫斧、守備王鰲、查應才等,選船上強健水卒從南面策應。中右所位居寧遠之後,由城守劉永昌、尤岱死守。寧遠西部由各堡主將竇成功等各率本部兵馬應援。前屯衛由總兵趙率教守衛。又下令說,如果有一名潰卒逃至,必須立即逮捕,以賊論死。放一個兵卒過前屯衛,拿趙總兵論罪。山海關由總兵官楊麒固守,放一個兵卒入關,逮楊總兵問罪。同時,與察哈爾林丹汗等蒙古通了消息,約他們屆時及時策應。

  寧遠城是袁崇煥親自督修的,城腳以大石頭砌成,城基入地深達五尺。袁崇煥、滿桂、程維楧、何可剛,左輔等率領守城兵四、五萬人,其中以廣武營善於用火器的閩卒,架設新從葡萄牙輸入的巨炮,與中左所都司陳兆蘭、徐敷輳所率領的步兵共同堅守,命令總兵官標下的內丁助守四門。袁崇煥親自督促內丁專在城內搜捕、拿獲“奸細”。命令中軍孫紹祖、何可剛、霍一厚、李國輔、黃惟正,彭簪古等人在四門督戰[8]。為了鼓舞士氣,堅定守城軍民的信心,袁崇煥刺臂寫血書、烹體肉,椎牛、殺馬,大餉士卒,激勵全體軍民,誓與城池共存亡[9]。

  正月二十四日午前,朝鮮王國的譯官韓瑗,因為隨從使臣去北京,路經寧遠城,暫時住在城中,他正陪著袁崇煥與數名幕僚閒談之間,探馬官前來報告,說後金軍已經到達。袁崇煥同譯官乘轎到了指揮的戰樓,與韓瑗並肩登樓,面無憂色,從容不迫,談古論今。頃刻之間,炮聲巨響,震動天地。崇煥見譯官畏俱,便笑著說,敵兵已經到了。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統率八旗兵從四面八方向寧遠城進圍,剎時間包圍了寧遠城。大額駙李永芳統兵攻打東門,余軍四面逼攻,重點攻擊城的東南角。前鋒攻城兵身披鐵鎧二重,號為“鐵頭子”。以此軍推雙輪戰車進戰在前。戰車以槐、榆二木重板做成,厚八寸,高八尺,形如轎,上覆生牛皮,內藏勇士數人,每戰以此攻具緊靠城牆,上擋敵鋒,勇士在內奮力鑿城。城上明軍見八旗兵攻城很猛,就以西洋大炮轟擊,頓時炮火連天,後金兵許多人被炮火擊中,屍積遍野,但城下鐵頭子兵,仍然不肯退縮,繼續鑿城不停。兩軍從白天戰到黃昏,城上的火把通明。明軍推出護城的木櫃,半邊卡在城堞之內,半邊伸出牆外,櫃中埋伏甲士多人,俯下射箭,如此數次,還是沒有辦法擊中鐵頭子軍,城牆的下半部已經有數十處,都被鑿成了凹形,大有破城之勢。合城百姓頓時慌亂,袁崇煥卻鎮靜如故,命令以柴草澆上油,再加上火藥,用鐵繩子繫到城下,或以柴、棉等物,攙硝磺、松脂焚燒。後金戰車紛紛起火、炸毀,燒死了很多鐵頭子軍,紛紛退下。這時明軍乘機猛烈地發炮轟擊,努爾哈赤正在奮力督戰時,突然被炮火擊中,受了重傷。因此八旗兵不得不全部退出戰場,集結到龍宮寺。

  大英明汗努爾哈赤身負重傷,各旗貝勒、大臣準備再戰破城。這時,袁崇煥派人手持禮物下書激將,書中說:“老將橫行天下,今日敗在小子之手,豈非天數耶!”努爾哈赤對此異常鎮定,以良馬一匹作為回禮,送回使者,並回話:約期再戰。袁崇煥乘後金軍撤退的機會,派五十多名健卒縋下城去,用棉花、火藥等,將後金兵丟下的戰車,攻城的戰具全部焚毀,拾回十多萬枝箭鏃,積極加強戰備。

  二十五日,後金八旗眾貝勒、大臣決定再次攻城,以什烏里額駙佟養性攻奪東門,八旗兵分成百隊,環城進攻。守城兵把火藥放在蘆花被褥中,捲起來,號稱“萬人敵”。當後金眾貝勒督率八旗兵擁進外城,圍困內城的時候,士兵見遍地都是被褥,不識其中的用意,各個爭相奪取。城上守軍把火箭、硝磺擲在被褥上,立即紛紛爆炸,八旗軍死傷慘重。明寧遠守城軍卒士氣大振,戰鬥情緒十分高昂。戰士登陴而戰,每射中一箭,傷一敵,都鼓掌互相鼓勵。雙方接戰不久,八旗士卒的銳氣大挫。努爾哈赤不得不再次退兵。袁崇煥見勝局已定,便派人到關上報捷[10]。

  二十六日,大英明汗努爾哈赤在敗兵之後,發現距離寧遠城二十裏海中的覺華島是袁崇煥貯存糧食的地方,便急令武納格等率領八旗蒙古,並增助八百多女真兵,向覺華島衝擊。覺華島的守軍在風雪嚴寒之中,穿冰不息,穿了又結,冰層不斷地加厚,士卒辛苦萬端,有的手指都被凍掉了。辰時,八旗蒙古分兵十二路,踏冰入島。明覺華島守卒身無盔甲,多數都是水手,不善於戰陣,見敵軍攻來紛紛潰敗。八旗兵瞬息之間攻上了東山。巳時,又占領了西山。明四大營兵、商民全部被殺。午時,袁崇煥還坐鎮城中享受勝利的喜悅,突然發現龍宮寺方向黃煙騰空,才覺悟到覺華島的糧草被後金兵焚毀了。

  當天下午,後金眾貝勒、大臣考慮到三岔河以東的安危和見到明朝援軍四面逼來,不能久留,就抬著大英明汗努爾哈赤迅速東撤。一路上,士卒痛哭不止。後金軍撤到距離寧遠城三十里外興水縣的白塔峪(今興城縣西北“白塔峪”)堡紮營。這時,努爾哈赤十分懊悔,他責備李永芳說:你說此城易破,為什麼這樣難攻?二十七日,大軍經過右屯衛。二月初九日,回到瀋陽城[11]。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