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海峽兩岸皆我家(2)
基辛格秘密赴華的前幾天,尼克森在白宮橢圓形的辦公室里召見陳香梅,往常召見時總有助理顧問的在一旁,可這回僅他與她,且無主題閒聊了近一個小時,這使陳香梅很是納悶。涉及到台灣和大陸問題時,尼克森像是很隨意地說:“我讓基辛格也來談談。”撳一下桌下的鈴,基辛格走了進來。陳香梅注意到他比以前的穿著講究多了,他客氣得見生分:“陳納德夫人,你是亞洲專家。”陳香梅笑答:“這年頭大家都是專家,反而沒有專家了,不知基辛格博士以為然否?”又是唇槍舌劍。基辛格似無心戀戰,東拉西扯,又像是壓抑不住興奮心情,問她見過毛澤東周恩來沒有?最後尼克森又撳一廠鈴,早已作好準備的攝影師走了進來,拍下了三人和諧笑談的鏡頭。究竟演的是一出什麼戲?將陳香梅作為一個活的擺設點綴氣氛?可陳香梅是活生生的人。
1971年10月16日,基辛格乘坐“空軍一號”總統座機公開訪華,為尼克森訪華作具體安排。10月26日基辛格即起飛回美國,但就在他起飛之前聯合國大會已表決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驅逐台灣的阿爾巴尼亞提案,而美國提出的讓中國大陸和台灣同時參加聯合國的提案被擊敗。基辛格在飛機上得知這一消息,並被要求在阿拉斯加中途停留,因為美國保守派怨怒基辛格。但基辛格很坦然,歷史潮流不可阻擋。陳香梅的心卻不無幽怨,台灣怎麼辦?台灣外長葉公超曾提出:“你來了我不走,大家一起拼。”不要說蔣不同意,就是同意,聯合國也得將他們掃地出門。失落的同時有反思更有頓悟:本來就只有一個中國!
1972年2月21日。北京中南海豐澤園。四合院一間書房裡,尼克森、基辛格和洛德在周恩來的陪同下,見到了中國的太陽毛澤東。尼克森緊緊握著這位79歲老人的大手,老人高大魁梧不亞於西方偉男,但那深邃而略略嘲諷的目光,那過手背的長袖,那風趣又家常氣的談話,完全是東方哲人型的。毛澤東說:“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可不喜歡這個。”“其實我們同他的交情比你們同他的交情長得多。”尼克森以晚輩和學生般的謙遜態度對自己過去的作為進行了反省,並且說:“我讀過你的一些言論,知道你善於掌握時機,懂得‘只爭朝夕’。”
“只爭朝夕”叩動著尼克森的心弦。是夜,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國宴招待美國客人。周恩來的祝酒詞熱情洋溢:“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二十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來的大門終於打開了。”尼克森的祝酒詞最後引用的是毛澤東濤詞:“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只爭朝夕”也叩動著陳香梅的心弦。雖然她不是打開大門的先行者,但她誠心實意認為,尼克森訪華。是他一輩子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基辛格也如此。
友好往來的大門已經打開!作為一個美國籍的中國女人,陳香梅渴望早日回到家鄉看看,將那鬱積已久的鄉思鄉愁鄉情盡情地宣洩在鄉土上。新中國的變化巨大嗎?她關注的目光比以往多了平和與公允。
她欣喜台灣已從經濟的困境走出,在繁華熱鬧舊貌換新顏的街頭,她追思往事卻多了犀利的評判與深刻的感嘆。她會從鬧市走向古舊的小巷深處,在一幢古舊的老宅前憑弔良久。當年在這古巷老宅中有私家菜館,每日只做一樁生意,且要早先預定,那是名廚掌勺,家常風味家常氛圍,別有一番情趣。他們的午飯糰就選在這裡。每月一次,每次多挑星期六中午,故曰午飯糰。團員多時兩桌,少時剛夠一桌。有《自由談》的趙君豪、《新生報》的張明、名記者女作家徐鍾佩、平劇名伶顧正秋、《大華晚報》耿修業、《自由中國》的雷震、名作家陳紀瀅、夏承楹和林海音夫婦、《傳記文學》劉紹唐夫婦、財經界紅人徐柏園夫人陸寒波女士,後來加入的還有孟瑤教授、劇人金素琴、報人曹聖芬、余夢燕、王民、律鴻起、潘煥昆,還有前輩黃君璧教授、魏景蒙、鍾海音、畫家孫多慈、名作家姚朋等,林語堂先生也來過一次。可謂精英薈萃、濟濟一堂。邊吃邊聊,可論世界大局,可談國事前途,亦可談好書好文好畫好景,真正的自由談。興致來時,也結伴到陽明山賞杜鵑,去北投觀光一番。可惜世上無不散之筵席!雷震被捕,顧正秋與任顯群結婚不久,任顯群又被捕,蕭孟能的文星書店出事,耿修業的好友李荊蓀國匪諜罪名系獄,趙君豪壯年早逝,一系列的事件發生,風聲鶴唳,誰不怕自由談談出個不自由!任顯群的罪名也是跟共黨分子有瓜葛,下獄多年,在獄中編出一本中文字典,出獄後退隱金山農場,不久因病去世。他的妻子顧正秋還是蔣經國頗為欣賞的平劇名伶呢。雷震在監牢里待的日月更長,當時胡適之先生一再為他說情,也於事無補,雷震出獄後不久,亦在台北去世。就是胡適之本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因在答詞中當面責難蔣介石,這決定了他在台灣的悲劇結局。仍在幽禁中的張學良先生,被長期監視得已意氣消沉的喬治叔叔葉公超,一直在軟禁中的孫立人將軍……這一幕幕展現出台灣政治的陰霾與漩渦!她已經不把世界截然地分成光明與黑暗各一半了。
基辛格秘密赴華的前幾天,尼克森在白宮橢圓形的辦公室里召見陳香梅,往常召見時總有助理顧問的在一旁,可這回僅他與她,且無主題閒聊了近一個小時,這使陳香梅很是納悶。涉及到台灣和大陸問題時,尼克森像是很隨意地說:“我讓基辛格也來談談。”撳一下桌下的鈴,基辛格走了進來。陳香梅注意到他比以前的穿著講究多了,他客氣得見生分:“陳納德夫人,你是亞洲專家。”陳香梅笑答:“這年頭大家都是專家,反而沒有專家了,不知基辛格博士以為然否?”又是唇槍舌劍。基辛格似無心戀戰,東拉西扯,又像是壓抑不住興奮心情,問她見過毛澤東周恩來沒有?最後尼克森又撳一廠鈴,早已作好準備的攝影師走了進來,拍下了三人和諧笑談的鏡頭。究竟演的是一出什麼戲?將陳香梅作為一個活的擺設點綴氣氛?可陳香梅是活生生的人。
1971年10月16日,基辛格乘坐“空軍一號”總統座機公開訪華,為尼克森訪華作具體安排。10月26日基辛格即起飛回美國,但就在他起飛之前聯合國大會已表決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驅逐台灣的阿爾巴尼亞提案,而美國提出的讓中國大陸和台灣同時參加聯合國的提案被擊敗。基辛格在飛機上得知這一消息,並被要求在阿拉斯加中途停留,因為美國保守派怨怒基辛格。但基辛格很坦然,歷史潮流不可阻擋。陳香梅的心卻不無幽怨,台灣怎麼辦?台灣外長葉公超曾提出:“你來了我不走,大家一起拼。”不要說蔣不同意,就是同意,聯合國也得將他們掃地出門。失落的同時有反思更有頓悟:本來就只有一個中國!
1972年2月21日。北京中南海豐澤園。四合院一間書房裡,尼克森、基辛格和洛德在周恩來的陪同下,見到了中國的太陽毛澤東。尼克森緊緊握著這位79歲老人的大手,老人高大魁梧不亞於西方偉男,但那深邃而略略嘲諷的目光,那過手背的長袖,那風趣又家常氣的談話,完全是東方哲人型的。毛澤東說:“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可不喜歡這個。”“其實我們同他的交情比你們同他的交情長得多。”尼克森以晚輩和學生般的謙遜態度對自己過去的作為進行了反省,並且說:“我讀過你的一些言論,知道你善於掌握時機,懂得‘只爭朝夕’。”
“只爭朝夕”叩動著尼克森的心弦。是夜,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國宴招待美國客人。周恩來的祝酒詞熱情洋溢:“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二十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來的大門終於打開了。”尼克森的祝酒詞最後引用的是毛澤東濤詞:“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只爭朝夕”也叩動著陳香梅的心弦。雖然她不是打開大門的先行者,但她誠心實意認為,尼克森訪華。是他一輩子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基辛格也如此。
友好往來的大門已經打開!作為一個美國籍的中國女人,陳香梅渴望早日回到家鄉看看,將那鬱積已久的鄉思鄉愁鄉情盡情地宣洩在鄉土上。新中國的變化巨大嗎?她關注的目光比以往多了平和與公允。
她欣喜台灣已從經濟的困境走出,在繁華熱鬧舊貌換新顏的街頭,她追思往事卻多了犀利的評判與深刻的感嘆。她會從鬧市走向古舊的小巷深處,在一幢古舊的老宅前憑弔良久。當年在這古巷老宅中有私家菜館,每日只做一樁生意,且要早先預定,那是名廚掌勺,家常風味家常氛圍,別有一番情趣。他們的午飯糰就選在這裡。每月一次,每次多挑星期六中午,故曰午飯糰。團員多時兩桌,少時剛夠一桌。有《自由談》的趙君豪、《新生報》的張明、名記者女作家徐鍾佩、平劇名伶顧正秋、《大華晚報》耿修業、《自由中國》的雷震、名作家陳紀瀅、夏承楹和林海音夫婦、《傳記文學》劉紹唐夫婦、財經界紅人徐柏園夫人陸寒波女士,後來加入的還有孟瑤教授、劇人金素琴、報人曹聖芬、余夢燕、王民、律鴻起、潘煥昆,還有前輩黃君璧教授、魏景蒙、鍾海音、畫家孫多慈、名作家姚朋等,林語堂先生也來過一次。可謂精英薈萃、濟濟一堂。邊吃邊聊,可論世界大局,可談國事前途,亦可談好書好文好畫好景,真正的自由談。興致來時,也結伴到陽明山賞杜鵑,去北投觀光一番。可惜世上無不散之筵席!雷震被捕,顧正秋與任顯群結婚不久,任顯群又被捕,蕭孟能的文星書店出事,耿修業的好友李荊蓀國匪諜罪名系獄,趙君豪壯年早逝,一系列的事件發生,風聲鶴唳,誰不怕自由談談出個不自由!任顯群的罪名也是跟共黨分子有瓜葛,下獄多年,在獄中編出一本中文字典,出獄後退隱金山農場,不久因病去世。他的妻子顧正秋還是蔣經國頗為欣賞的平劇名伶呢。雷震在監牢里待的日月更長,當時胡適之先生一再為他說情,也於事無補,雷震出獄後不久,亦在台北去世。就是胡適之本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因在答詞中當面責難蔣介石,這決定了他在台灣的悲劇結局。仍在幽禁中的張學良先生,被長期監視得已意氣消沉的喬治叔叔葉公超,一直在軟禁中的孫立人將軍……這一幕幕展現出台灣政治的陰霾與漩渦!她已經不把世界截然地分成光明與黑暗各一半了。